葳蕤诗社是沈云笙出阁前几个手帕交聚在一起成立的诗社,虽说诗社是沈云笙手帕交们成立的,但诗社的社长并不是沈云笙的手帕交。葳蕤诗社成立之初,成员并不算多,只有沈云笙的几个手帕交,阮首辅的孙女阮晴芷和长宁伯府的嫡三小姐唐可心,阮晴芷为社长,唐可心和韩漓为副社长。阮晴芷作为首辅的孙女,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巨大的,不到两年就有很多重臣家的女孩儿加入了,比如常次辅家的常碧宁、丰毅侯家的许倩、宸贵妃的侄女傅卿、内阁高阁老的孙女高芮等,而沈云笙因只是个庶女,又名气不显,所以未被批准入社。
每月初五是葳蕤诗社例行举办诗会的日子,这次诗会在高阁老家举行,高芮再过半个月就十六了,高阁老准备过几天给她办及笄礼,及笄后嫁了人就更不方面出门抛头露面,所以这算是她参加的最后一次诗会了。
这次诗会沈云笙是作为特邀嘉宾来出席的,诗社社长阮晴芷因故未能来参加,只有五个副社长都在,高芮作为举办人自然是负责安排各种接待诗会流程等事宜。
初五这天早上,高芮一大早就起来了,经过一番打算,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得体,才过去正房那边用了早膳就去门口等着葳蕤诗社的成员们来了。沈云笙不是最后一个到的,高芮见沈云笙走到近前才不紧不慢迎上来。
“太子侧妃来了,您先进去坐,我们还有些成员没到,再等一刻,应当就可以开始了。”
倾茉闻言皱了皱眉,直觉有些不对,忍了忍没说什么。倾萱是个没耐性的,直接就同沈云笙讲。
“娘娘,这高姑娘是否有些太不尊重您了?就这态度,在宫里得被管事嬷嬷罚八百回!”
“倾萱!听说高姑娘性子冷,大约是这样子的。我们先进去吧!”
沈云笙对高芮这反应有些不舒服,毕竟这诗会是她们邀请她来的,她看在几个手帕交的情分上才愿意过来,现在这态度,倒好像自己是不请自来的。
沈云笙带着两个婢女进了门,高家下人还是很有眼色的,一旁早有女侍上前引沈云笙了。
这次诗会在高家的后园子里,这里约摸是高芮跟家里打了招呼被清场了,来来往往的只有小厮女侍,并无高家男眷往这里来。沈云笙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了,一群小姑娘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真是好不热闹。韩漓她们见沈云笙过来早迎上来了,拉住沈云笙的袖子,韩漓一开口就是抱怨。
“你可终于来了!等了你好久知道嘛。高芮呢?不会还在外边迎客吧?基本上都到了啊?”
“你们社长不是还没到嘛,大约是等她吧。”
“什么呀!阮晴芷家里有事,早就跟我们打过招呼说今天来不了了。高芮什么意思,我去找她。”
“算了算了,人太多一时没照顾到罢。我这个特邀嘉宾到时候做些什么?”
“大约就是做个裁判什么的吧?诗会上姑娘们玩起来不就是对对子、作诗什么的,你不是诗社的人,大约就是做个裁判看着我们玩了。”
“……”
沈云笙有些无语,感情自己上这儿来就是来看着她们热闹的。
稍微等了一会儿,高芮就带着诗社最后一个成员过来了,大家都入座后,高芮从首席上站起来。
“今天咱们诗社有幸请到了太子侧妃沈云笙沈姑娘,大家欢迎!”
下面想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和讨论声。
“那就是沈侧妃,长得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才学怎么样,在闺阁也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啊!”
“不就是投胎投的好,有个好爹和好哥哥,不过幸好她不是嫡女,不然她就是太子正妃,未来的皇后了。”
沈云笙的手紧了紧,今天高高兴兴过来参加诗会,一进门莫名其妙受了冷遇不说,现在还要听她们讥讽。
紧握的手在桌子底下被握住了,邻座的是骠远大将军的女儿蓝心,她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你们干什么,这诗会是咱们邀沈姑娘来的,你们这么冷嘲热讽的,打自己脸吗?”
话音刚落,只听“咔擦”一声,被蓝心拍过的桌角裂开一条缝,蓝心瞪着桌角尴尬了,底下一片静寂无声,全都瞪着桌角目瞪口呆。
“呃,不好意思,力气大了些,高姑娘让人换张桌子吧。”
蓝心讪讪说完,抽抽着嘴角坐下了。沈云笙反握住蓝心手掌,微笑低声道了句谢。
这姑娘挺可爱的,虽是出身武将家,力气大了些,性子倒是好,率真又不做作,待人真诚得很,肯仗义执言,这样的朋友她交定了。
高芮愣了会儿,在蓝心的提醒下回过神来,依言让下人去换了张桌子过来,诗会正式开始。
“提到诗会,那就是对对子了,今天既然我们沈侧妃在场,为了让沈侧妃更好的融入我们,当然不能让沈侧妃单纯地只做个裁判。沈侧妃,您意下如何?”
沈云笙皱了皱眉,这样的安排虽然很合她心意,但这样说出来再问她的意见是不是就有些过分了,她是来做客的,也不好扫主人家的颜面。
“但凭高姑娘安排。”
“那一边由常碧宁常姑娘带头,另一边由傅卿傅姑娘带头,其他人自由选择,第一轮沈侧妃出题,哪一方接不下去,便抽签接受惩罚,但若本方自己也接不了便由对方接受惩罚者任意选择本方成员接受惩罚。”
一群姑娘迅速分了两边坐定,沈云笙自然不会去傅卿那一组,傅卿是宸贵妃侄女,沈云笙作为太子侧妃,当然不会挺傅卿了。
“好,现在请沈侧妃出题。”
“唔,容我先想想。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这是一副顶针对,既有句内顶针,也有分句之间的顶针,而且对子中的“住”字,一字两意,前一个作停止的意思,后一个作住宿之意。这上联原本是沈云笙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机缘巧合下才想出了一个下联,今日沈云笙被这么对待,也有些生气,当下真是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