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带着他的孩子小杰克去美术馆,原本是为了去执行一次秘密任务,但没想到小杰克完全打断了他的计划。小杰克很快就被美术馆内的各种艺术品所吸引。他指着画作中的蛇对主人公说:“爸爸,画上的蛇,扭啊扭啊,就扭成绿色的了。”小家伙一边说着一边模仿蛇的样子身子左右扭动着,非常开心。当小杰克看到一个矮墩墩的雕塑时,又问道:“爸爸,你看他像谁啊?很像你睡觉的时候啊!那一次你睡着了,我用橡皮泥捏了个雕像,跟这个很像的。”
长达一个多小时,小杰克居然一直饶有兴趣,而且喋喋不休。自然,主人公只好放下任务,陪着儿子慢慢欣赏。
这段情节让我恍然大悟。在西方国家,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像我们周末带孩子逛公园一样,把它当做一种消遣。而这种消遣恰恰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为孩子开启一扇艺术的大门。而中国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往往是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或者才艺班,将孩子牵绊在课堂与书本上。其实,我们也可以学习西方的做法,带孩子去看展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兴趣,提升艺术素养。
国庆那天,展览馆刚好举办书法展,书画界的朋友邀请我和先生去参观。与先生商量后,我们决定带孩子前往,让孩子身临其境,享受一场书法盛宴。
出发前,我跟先生商量:会展上尽量不要给孩子讲解太多,给孩子腾出想象的空间。因为讲解只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艺术本来就是很个性化的东西,让孩子自由想象,更能让孩子体会到艺术的真正魅力。
书画展上,真、草、篆、隶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来来往往的人流让女儿变得异常兴奋,女儿脖子上挂着相机,神气地走来走去。看到好看的东西就拍下来,有时候还会竖起耳朵聆听周围人对作品的评论。我们静静地跟在女儿身后,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去约束她,让她与大师们的书法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在许许多多的展品里,女儿因为找到了自己的最爱:行书作品。那神形兼备的行书作品让女儿眼睛一亮,她伸出手,不自觉地跟着临摹起来。我趁机引导她谈自己的想法以及喜欢的理由,我与先生还轮流对作品进行一番评价,并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大家的奇闻异事。在我的启发下,女儿对书法家崇拜不已。三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女儿始终兴致盎然,直到闭馆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在回家的路上,女儿还滔滔不绝地谈论刚才见到的作品。对此,先生与我相视一笑。我们知道,书法艺术的种子已悄悄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艺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孩子大胆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最大多数孩子的创造力,并使最大多数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以音乐为例,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只要我们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孩子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孩子就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充分满足孩子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比如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时候,经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词。这时候可通过启发孩子创编动作来帮他们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如歌曲《种瓜》:我在墙根下/种了一个瓜/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具体生动并完整地讲述了“我”是怎样种瓜的。充分利用歌词,让孩子想象“我”当时种瓜的心情,自由创编动作来表现。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大胆地创设情景,用动作来表现。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们创造的激情同样也是高涨的。通过这样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孩子们既不会忘记歌词,又便于表达歌曲的情绪,还有利于孩子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二、挖掘各种材料,提供孩子创造的广阔空间
艺术有它的不随意性,也有它的随意性。只要有艺术的效果,就不必拘泥于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在活动中应当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毛线、各种纸、布条、空瓶子、木板、各种瓜子壳、鸡蛋壳、吸管、树叶、树枝、棉花、颜料、墨汁、水粉等等。让孩子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进行操作、创造。如在纸上拼贴布条、布块。开始,当孩子们把布条或布块随意进行摆放时,家长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这像什么?”房子、电冰箱、饼干、马路、树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车……当孩子们海阔天空地进行想象时,我们要持肯定的态度。积极鼓励每个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每一位孩子的想象的欲望,让他们从单一到复杂,不断地创新。
事实也证明,孩子们在玩废旧物品时,总是非常地投入,他们的创作空间也更广阔。也可以利用各种环境布置,让孩子在各种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如利用各种布条拼贴图画;在纸上撒点水粉或墨汁进行吹画;用树枝在沙子里画画、写作、垒城堡;在木板、鸡蛋壳上进行创作……这些东西都是每位孩子百玩不厌且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每位孩子不在乎自己所创作的东西有多么的形象,多么的逼真,他们只在乎这些东西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活动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就行了。
艺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艺术。展览、话剧、音乐会,或者各种活动、雕塑展、图片展等,生活中的插花、水果拼图、衣服的色彩搭配、家居的摆设、摄影等等,都是艺术,只要家长注意观察,营造氛围,都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开阔孩子的眼界。
理财兴趣
莉莉花钱没有节制,不管妈妈给多少零花钱,叮嘱多少次要她节省,每一次她也会把钱一下子花完。莉莉的妈妈想限制孩子的零花钱,打算每次都给她刚好够用,但又感觉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所以没有实施。
有一次,莉莉随妈妈一起逛街,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储蓄罐,非让妈妈给自己买下来。莉莉的妈妈眼睛一亮,知道这个储蓄罐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有可能会让孩子喜欢上储蓄,这就能帮助孩子学会节省了,因此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自从买了储蓄罐以后,莉莉每天花钱都很节省,剩余的零花钱就放在储蓄罐里,无意中就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如果孩子没有理财兴趣,就会像上例的莉莉那样,父母给多少钱都能把它花光。
孩子没有体会到理财的益处,不管父母如何叮嘱节俭花钱都不管用,因此很多父母都为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而头疼,给多了害怕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给少了又怕对孩子学习理财、合理支配金钱不利。因此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虽然孩子对理财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明白它最终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但父母只要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孩子就会热衷于此,可以为此不惜牺牲自己当前的利益,从而学会节省,知道储蓄,孩子理财的能力也会和莉莉一样得到提高。
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需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针对各个年龄阶段,从多方面不入手,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的理财能力才能有很快的提高。
父母应该这样做
方法一: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孩子大多都没有理财意识,不会计划消费,不知道去买实用且物美价廉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只要手里有零花钱,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不管对自己是否有用,钱用完了的时候,该买的物品却没了钱去购买。
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这样才能避免孩子盲目花钱。
方法二:让孩子体验到理财的好处
父母教孩子花钱要有计划,告诉孩子怎样合理支配零花钱,给孩子定下一个理财的目标,让孩子体验到理财带给自己的好处。
父母在孩子达到目标后要给孩子一些奖励,比如带孩子去旅游,或者给孩子买样喜欢的东西。孩子体验到了理财带给自己的诸多好处之后,理财的兴趣就会增加,理财的行为才能继续下去。
方法三: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
父母与孩子比谁用同样的钱买到质量更好的物品,或者让孩子与同学比赛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购买欲望,节省下更多的金钱等等。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理财,能够增加孩子对理财的兴趣。
方法四:给孩子买一个储蓄罐
孩子花钱不知道节省,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储蓄罐,最好是透明的,能够让孩子看到钱一天天增多,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存钱的兴趣,这样孩子就会有意识地节省零花钱,把它存入自己喜欢的储蓄罐里,从而达到让孩子储蓄的目的。
方法五:让孩子亲自感受钱能生钱
孩子的零花钱储蓄到一定的数目,父母可以到银行给孩子办张银行卡,还要带孩子经常去查看钱的数目,让孩子知道银行的利息能让自己账户上的钱增多,还要使孩子明白再取出钱会增加多少,让孩子亲自感受到钱放在银行能生钱,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存钱的兴趣,把节省下来更多的钱存入银行,最终会帮助孩子养成攒钱的好习惯。
教孩子学理财,如果以兴趣为基础,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父母不但要善于发现孩子对理财的兴趣,还要学会培养孩子理财的兴趣。
行动胜于说教
某大学请一名著名教授讲学,学生们踊跃参与,讲学当天座无虚席,教授走上讲台时突然滑了一跤,险些摔倒,教授仔细观察后发现居然是一块香蕉皮,教授不由勃然大怒,指着香蕉皮大声说:“你怎么可以呆在这里,你应该呆在垃圾桶里睡觉,你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要是有人踩到你怎么办?”
听着听着,教室里传来了笑声,教授没有理会,继续对着香蕉皮发火,学生有些不耐烦了,终于有人大声说:“算了吧,教授,你不能把香蕉皮骂进垃圾桶。”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教授低头捡起香蕉皮扔进垃圾桶,接着说:“对,你不能把香蕉皮骂进垃圾桶,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题目。”
“记住,垃圾是不会被骂进垃圾桶的,你得行动,从现在开始行动捡拾可能让你跌倒的垃圾。”现场一片掌声。
是的,你不能把垃圾骂进垃圾桶。
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是这样,责骂、订规矩只是简单粗糙的手段,它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只会使情况更加糟糕,当你责备孩子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孩子心里是如何想的呢?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兴趣成长呢?我们都是从孩子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难道真的不能和孩子来一次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情况会怎么样?
爸爸、妈妈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应该平等、尊重、真诚,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所以,当你责备孩子不爱看书、对学习没兴趣的同时,请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否爱书如命,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呢?当你责备孩子调皮捣蛋,自制力差的同时,请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否花费了足够的时间陪护,释放了孩子过剩的精力?当你责备孩子没有艺术天分的同时,请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并做到正确引导呢?
不要再无动于衷,或者喋喋不休,你要让自己行动起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兴趣,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给孩子鼓励和夸奖,引导、帮助孩子跨越一个又一个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让孩子生长在阳光下,做一个阳光灿烂、健康可爱的好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