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大陆,天启朝,玄光一百八十七年。
人族大陆南端偏西方向,蜀南府,天启朝六十四府之一。
蜀南府面积不算很大,人口稀少,物产一般,所以谈不上富饶,比起其他府州很不起眼。
若不是蜀南府里有一个巨大的,足以占其府地面积近三分之一的大陆最大湖泊——镜湖,可能除了蜀南府的百姓,天启朝其他亿万百姓早就忘了这块地方。
镜湖,是蜀南府的标志,也是蜀南府大多数百姓生活的地方。
它之所以很出名,不仅因为它的面积足够大,而且因为它所在的位置。
蜀南府位于人族大陆最南端,濒临南海。
天启朝的百姓们都惊讶于在如此靠近海的地方,居然存在如此大的一个湖,太突兀,太不合常理。
而朝廷里那些执着研究大陆构造的官员们,对此现象也无法解释,只能望湖兴叹:这是天赐予我天启朝!
镜湖边上住着很多百姓,所以到处都是成聚落的房屋。
其中在镜湖东岸,有一群建筑十分显眼,远远望去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绵延达数百里。
这个地方之所以能云集这么多豪宅,完全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好。
镜湖东岸边上数座小山坐落突起,不甚高大却绵延悠长,树木茂盛,花草极多。
在此地建宅居住,空气清新,湖风吹荡凉人心脾。由于蜀南府靠近大陆南岸,所以这里一年四季繁华盛开,同时山高远眺,湖景可尽收眼底,风景极佳。
与镜湖边上普通百姓居住的瓦房不同,因为这里是整个镜湖环境最为优美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地价极贵,非是达官贵人不能居住,所以建筑更加富丽堂皇,。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里叫“贵人区”。
然而在“贵人区”里,有一座房屋却显得十分低调,只有寥寥数间房以及周边面积很小的花园,看起来极为不起眼。
若不是屋顶是一般百姓根本用不起的金红琉璃瓦和墙壁上贴的华贵瓷砖,很让人怀疑里面住得是不是普通百姓。
而且这个宅子的地理位置也不大好,已经偏于山脚下。
“这大概是某个小官或富商的宅子。”旁边的“贵人”们这样认为。
因为“贵人区”居住的都是身份较高人,所以渔民们很少来到这里打渔,生怕破坏了贵人们的兴致,引起贵人们的不满。
然而这座小宅子的前面却有不少渔船,因为渔民们都知道这座小宅子的主人并不反感他们。
正值晌午,在靠近湖边的地方,有一座凉亭,里面坐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十分专注的读着。
周围的渔民们都尽量离的远些,打渔的声音也尽量压倒最低,不愿破坏少年的读书兴致。
过了段时间,大概是有些累了,少年放下书,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小郎君读书累了吧,我这里有一尾‘花尾鲢’,拿去熬汤十分味美,也正好补补身子。”
看到少年放下书,一位渔民高声喊道。“小郎君”是天启朝百姓对年轻少年们的爱称。
少年抬起头,冲渔民笑了笑。
只见那渔民手里提着一尾近半米长活蹦乱跳的鲢鱼,头部与身子与普通鲢鱼没有区别,只是鱼的尾部却五彩缤纷,水珠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极为漂亮。
这正是镜湖特产——“花尾鲢”。
“‘花尾鲢’熬汤虽好,但吃起来必然要配蟹肉。”另一位渔民也说道,“我这刚刚抓了些湖蟹,小郎君拿去蒸了,蘸上佐料,那必是人间美味啊!”
话音刚落,其余的渔民也嚷了起来。
“小郎君,我这有刚采摘的莲子……”
“小郎君,这把水芹是老汉的闺女早上采摘来的,露水还没干……”
“小郎君,我这里有……”
渔民们争先向少年推荐,本来幽静的湖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看到这幅画面,少年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最终,少年还是拿了这些渔民一些东西,摆了摆手,示意仍然锲而不舍推荐的渔民们自己不会再要东西了,转身回到宅子里。
“啧啧……”那个先前拿着“花尾鲢”的渔民看起来年纪有些大了,他抚着自己有些花白的胡须,叹道:
“小郎君不但书读的好,连性格也不错……”
“是啊,”有一位渔民响应道,“小郎君刚刚拿了乡试第一名,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厉害,看来以后肯定是要做大官的。”
“小郎君生得也很漂亮,不知道谁家的女子将来能有福分……”另一位渔民啧啧叹道。
“反正不是你家的闺女,你就别做这个梦了。”有一位渔民打趣道。
“嘿嘿,刚才还特意说出来是自己闺女采摘的水芹,看来是有些想法……”
不知谁笑着说了一句,其余的渔民立刻也跟着起哄笑了起来,湖面上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我家闺女怎么了?”被取笑的渔民立刻脸红反驳道,眼神有些慌乱,看来是被说中了心事:
“我只想把闺女送到小郎君府上做个丫鬟,学些礼数,将来好嫁人,谁想要嫁给小郎君了?”
“想也没用。”一位渔民继续打趣道。
“小郎君将来肯定当朝做官,就算你那姑娘美如天仙也配不上啊。”
“嘁……”被取笑的渔民仍然不服。
“我家闺女虽然只是个渔民的女儿,但是性格温柔善良,各种活计都会,去小郎君府上做个丫鬟也不算高攀,指不定跟小郎君对上眼,将来收了做个妾室,也算是福分。”
“得了吧,人家小郎君可是‘贵人区’里的,你呀,就别想这好事了。”
此话一出,大家都不说话了,贵人与平常老百姓的差距太大。
“这有什么,”那为被打趣的渔民小声咕哝着,“谁不知道这些年小郎君也只是一个人,说不定家道中落了呢……”
“别乱说,”第一位年纪有些大的渔民呵斥道,“都忘了前些天的事了吗?小心惹来祸端!”
经过年纪大的渔民的提醒,大家想起之前在贵人区前的湖面上发生的事,都心有戚戚的停止讨论这个话题,各自分开。
天启朝贵族与老百姓的地位差距明显。
贵人区前面的湖里水草茂密,鱼儿十分丰富。有一位渔民经受不住诱惑,独自前往打渔,结果因为打扰了一位贵人的兴致,被抓住打断了手脚。
这种事情其实不会经常发生,毕竟贵人们也一般不会跟普通老百姓过不去。
愤怒的渔民将这件事情报官,谁料那位贵人的来头太大,官府竟然也不敢管。
渔民们无奈的接受了现实,却也更加了解到自己与贵人的地位差距。
……
……
少年提着渔民们送的“花尾鲢”和水芹,向自己的宅子走去,听到背后关于自己的讨论,忍不住笑了笑,摇了摇头。
少年居住的宅子里有六间房,占地不算大,但这也只是相对与“贵人区”里的其他住宅。但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一座宅子也算是一座豪宅了。
宅子的外墙用华丽瓷砖包着,面对湖的一面墙中间两扇大门,门上一块红匾,上面写着简简单单“陈府”二字。
少年推门进去,一位看起来年纪有些大的管家站在门口一侧。
“李叔,今天中午吃鲢鱼。”少年向管家点头示意。
“少爷回来了,这又是渔民送的?”被少年称作李叔的管家笑意盈盈说道,姿态并不谦卑。
“是呀,”少年挠了挠头,“这也是他们的心意,不拿反而不好。”
管家接过鲢鱼和水芹,他明白少年的意思:这些渔民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在府前的湖里打渔是在冒犯他们,只有时时送些东西才能心安。
已经到了午饭时间,管家提着鲢鱼走向后厨,吩咐府里的下人做饭。
少年则回到自己的书房,坐在书桌前,没有继续看书,反而发起呆来。
少年名字叫陈禹,从记事起一直生活在这里。
“贵人?唉……大概他们已经把我忘了吧!”想起之前渔民们的谈论,陈禹撇了撇嘴,无奈想道。
少年拿起一本书翻开,书里夹着一块腰牌,这是天启朝的贵族才有的东西。
腰牌不算大,正中间写着一个“陈”字,腰牌边部镶着金边。
若是让外人看到,肯定会大吃一惊。
在蜀南府……不,在整个蜀地,只有唯一一家的子弟才能在自己的腰牌上镶金边,那就是蜀地“陈家”。
天启朝中,蜀南、蜀中、蜀北三府统称为蜀地,而蜀地“陈家”正是蜀地最大家族。
其家主陈景,也是朝廷任命的三府总督,三府最高统治者!
把腰牌放进书里,陈禹不再想自己的身世。
拿起另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引气养丹诀》。
书被翻得有些旧,看起来他经常翻看。
《引气养丹诀》听起来像是一种养生书,但是实际上不是。
此书十分普通,在随便一家书店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贵,但是却很少有人买。
不是因为这本书很高深需要足够的涵养才能读懂,实际上读得懂的人肯定能读懂,而读不懂的人一辈子也读不懂。
因为这本书本来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而是给修行人看的,准确的说是给能够修行的人看的。
是的,这是一个修行的世界。
《引气养丹诀》是人修行开端必看的书,它指导出入修行的人如何引导体内真气,如何培固自己的丹田。
不能修行的人看这本书,基本上是云山雾绕,根本不懂,而能够修行的人却能十分准确理解其中意思。
陈禹不能修行,他体内没有丝毫真气,也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丹田。
然而,他能看懂这本书。
《引气养丹诀》教给修行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条就是“内视”。
“内视”是修行者基本的技能,也是修行者区别与一般普通人的能力。有了内视的能力,修行者才能发现先天隐藏在体内的一丝真气,才能引导其沿着自己的经脉注入丹田,循环不休。
之所以说陈禹能够看懂这本书,是因为他也能“内视”。
在很小的时候,陈禹按照书上的方法,轻而易举的“内视”,结果却发现自己体内没有真气。
这种现象十分奇怪,因为按照修行界的规律,“内视”是修行者才有的能力,而能够“内视”,表明体内一定有先天真气。
陈禹自己也很奇怪,他翻了很多书,发现根本没有一本书上记载着自己身上这样的现象。
多年以来,陈禹早就检查过自己体内的角角落落,却根本不能发现真气。
一点也没有。
……
……
打开书,陈禹看了一会儿。合上书本,盘起腿来,上身挺直,闭上眼睛,按照书上的方法“内视”自己的身体。
过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陈禹睁开眼睛,眼神满是失望,还是跟往常一样,没有发现任何东西。
“咚咚”门外响起敲门声。
“少爷,该用午饭了。”这是府里的下人提醒。
“知道了。”陈禹放下腿,迈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