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在生产实际中,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防为辅,化防主要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侵入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桃树的抗病能力。②消灭越冬菌源。冬季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消毒,后进行树干、大枝涂白,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灼发生。③桃树发芽前,树体上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灭活动的病菌。④生石灰粉防治法。近几年来,用生石灰粉对桃、杏、李等果树发生的流胶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很好,治愈率达100%。具体做法是:将生石灰粉涂抹于流胶处即可,涂抹后5~7天全部停止流胶,症状消失。涂粉的最适期为树液开始流动时即3月底,此时正是流胶的始发期,发生株数少流胶范围小,便于防治。⑤生长季适时喷药。3月下旬~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1500倍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多菌灵、果病灵等进行预防。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1000倍液菌毒杀或菌毒清、菌立灭等,交替连喷2~3次。
山茶病害
29.什么是山茶根腐病?
症状:受害植株根部腐烂变黑,叶片变黄,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渐凋萎死亡。
病原与发病规律:该病由多种病原菌真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樟疫霉、柱盘孢和小蜜环菌三种,主要侵染茶花的根系。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菌丝,在土壤中蔓延,侵害植株根部。气温越高,其发病率也越高。
防治方法:①及时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带菌土,并用1%硫酸铜溶液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扩散蔓延。②保持土壤排水良好,严防栽培地积水。③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茶花品种进行栽培。
30.如何识别山茶的藻斑病?
症状:该病又称白藻病。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危害中下部老叶片。老叶片染病,叶正面、背面均可产生黄褐色针头大小圆形病斑或“十”字形斑点,渐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灰绿色至黄褐色病斑,病斑上可见细条状毛毡状物,后期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稍隆起,呈暗褐色,表面光滑,有纤维状纹理,边缘不整齐。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锈藻,属藻类。病斑上的毛毡状物,就是藻类的营养体和繁殖体。锈藻以营养体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湿度大的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水中萌发,从叶片角质层侵入,在叶片表皮细胞及角质层之间蔓延。叶片染病后又在病部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飞溅,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病原藻喜欢高湿,但寄生性弱,多寄生在衰弱的茶树上。茶园荫蔽、湿度大或湿气滞留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①注意选择高燥地块栽植茶花;雨后或地下水位高时,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②及时疏除徒长枝和病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③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④早春或晚秋初期开始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31.山茶叶上产生一层煤烟状黑色层是怎么回事?
山茶叶上产生的煤烟状的黑色层是由于山茶感染了山茶煤污病。
症状:叶片和嫩枝均可发病,叶片和枝条表面出现黑色煤烟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和枝条表面覆盖很厚一层煤烟状霉层,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植株大量落叶。霉层可用手擦去。生病后山茶生长不良,花朵减少,花形变小。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山茶小煤炱属真菌,菌丝表生,黑色,闭囊壳、子囊孢子均为深色。病菌的菌丝、子囊孢子、分生孢子都能越冬,病菌在病叶枝上越冬。病菌以介壳虫和蚜虫的分泌物为营养。通风不良、荫蔽、潮湿、管理粗放、虫害严重等条件下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并适当修剪,植株不可过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切忌环境阴湿,控制病菌孳生。②虫害防治。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③药剂防治。发病期喷一定浓度的石硫合剂,每隔10~15天1次,共喷3次。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喷3次,或喷洒1∶1∶160等量式波尔多液,以控制病情发展。严重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休眠期使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也很有效。家养茶花发生煤污病时,可摘除叶片或用水清洗。
大叶黄杨病害
32.如何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主要危害幼嫩新梢和叶片,多发生于叶背。发病时,先在嫩叶表面产生白粉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白粉层,老病斑上的白粉层变灰白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出现褪色斑块,甚至病叶纵卷,新梢扭曲、萎缩。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粉孢霉属正木白粉霉。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病叶、病梢为翌春的初侵染来源。大叶黄杨白粉菌发生的侵染,与寄主植物叶片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一般只侵染幼嫩叶片,因而发病的峰值主要决定于抽梢的情况,一般发病高峰出现于4~5月。同时,病斑的发展也与叶的老幼关系密切,随着叶片的老化,病斑发展受限制,在老叶上往往形成有限的近圆形的病斑,而在嫩叶上,病斑甚至布满整个叶片。以后,病害发展停滞下来,特别是7~8月,在白粉病病斑上常常出现白粉寄生菌,严重时,整个病斑变成黄褐色。雨水多发病严重;徒长枝叶发病重;栽植过密,行道树下遮阴的绿篱,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低洼潮湿等因素都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控制种植密度,注意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结合修剪整形及时除去病梢、病叶,以减少侵染源。②发病初期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33.什么是大叶黄杨褐斑病?如何防治?
症状:大叶黄杨褐斑病是花木常见病害。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有时可扩展到大半个叶片。叶面斑点中央浅灰色至深灰色,边缘围以暗红褐色细线圈,有的是中央浅褐色,边缘紫褐色至近黑色,有时有2~3条轮纹圈,外具浅黄晕,叶面密生暗绿色小霉点。叶背病斑中央浅灰色至浅褐色,边缘红暗色或暗褐色至近黑色,着生少量灰绿色小霉点,即病菌子座。严重时病斑融合,有时占叶面1/2,常使病叶枯萎,大量凋落或死亡,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坏损假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和病子座在病斑部越冬,翌春病菌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大叶黄杨叶面伤口侵入危害。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10月进入发病盛期,以后随温度下降病害停滞下来。高温、多雨有利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①选取健壮无病苗木栽植,扦插苗初期应防脱水,高温干旱及时浇水。扦插前用0.1%高锰酸钾浸半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小时。②发病初期选用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1∶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10天左右1次,连喷2~3次。6月上旬~7月,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率,每10~15天喷1次,连喷3次。
34.什么是大叶黄杨炭疽病?如何防治?
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叶片病斑椭圆形或圆形,直径3~12毫米。病斑边缘有较狭的深褐色隆起,中央灰白色,后期在灰白处形成较粗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黑点,排列稀疏,多在叶片正面,有时呈纹状排列。在嫩梢上病斑条状,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可引起枝条枯死。此病常与大叶黄杨叶斑病混合发生,区别在于此病病斑周围没有黄色晕环。
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灰色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盘在病枝、病叶组织中越冬。第2年5~6月,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常从寄主伤口侵入。此病寄生性不强,只能从伤口侵入,发生期比叶斑病稍迟。湿气滞留易发病,秋雨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发病率。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未发病的植株应喷药预防。化学药剂宜交替使用,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发病严重的地区应拔除染病植株,用杀菌剂浇灌消毒土壤,然后重新栽植。
杨树病害
35.杨树花叶病毒病应如何防治?
症状:该病初期于3月上中旬在有病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常聚集为不规则少量橘黄色斑点,至9月份,从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呈明显症状:边缘褪色发焦,沿叶脉为晕状,叶脉透明,叶片上小支脉出现橘黄色线纹,或叶面布有橘黄色斑点;主脉和侧脉出现紫红色坏死斑(也称枯斑);叶片皱缩、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提早落叶。叶柄上也能发现紫红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叶柄基部周围隆起。顶梢或嫩茎皮层常破裂,发病严重植株枝条变形,分枝处产生枯枝,树木明显生长不良。高温时叶部隐症。
病原与发病规律:此病为病毒性病害,病毒粒子呈线形。病害通过插条传播,嫁接、根接也能传播,修枝可扩散病害。该病的防治除采用抗病品种外,极难解决。该病主要是靠杨树无性繁殖或嫁接侵染传播,摩擦汁液接种也能使一些杨树发病。
防治方法:①严禁从疫区或疫情发生区调运寄主苗木、插条进入非病区,发现带毒苗木等要销毁。②把好产地检疫关,将防治重点放在育苗阶段,对插条苗要精选种条;对平茬苗和生产苗应严格检查;严禁用病苗育种造林。③有条件的苗圃可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茎尖脱毒,保证供应无毒苗育种造林。
36.如何防治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引起早期落叶。例如1965年在南京、上海等地加杨上普遍发生,提早两个月落叶。在南京毛白杨上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在一星期全部脱落,以后再萌发新叶,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黑斑病由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溅散传播,长途传播主要靠插穗和苗木。该病害在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发生。
症状: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毫米,呈黑褐色或褐色,并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在苗圃中实生幼苗感病常遭受到毁灭性的损失。该病害对集约经营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一种危险的病害。
防治方法:①注意圃地选择。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圃地,避免连作。换茬时,土壤要消毒。苗圃地附近尽可能没有病株、病苗,以减少侵染来源。②加强育苗技术,培育壮苗,就地采种,出芽后注意排灌水,促进苗木健壮生长。③及时间苗,防止过密,使苗木通风透光;适当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期生长,增强抗病能力。④喷药防治。6~7月喷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每亩施药液30千克,共喷2~3次;1∶1∶200倍的波尔多液,在苗木有两个真叶时开始喷,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5~7次。雨季喷药时,药液中加0.3%水胶(或豆粉、豆浆,以增加黏性,防止冲刷)。喷药时,喷头由下向上喷,叶片两面都要受药,喷量不能过多,以不滴药水为宜。⑤选用抗病的杨树品种,防治杨树黑斑病唯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选育抗病杨树品种,意大利I-69杨、I-63杨、I-72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而I-214和P15A杨则是高度感病的无性系。
37.如何防治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是指发生在枝干皮层局部坏死的一种病害,事实上杨树溃疡病包括引起树木枝干韧皮部坏死或腐烂的各种病害。通常的名称有溃疡病、腐烂病、枝枯病等。该病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形成水泡或有液体流出,具臭味,后失水稍凹陷,病部出现病菌的子实体。剖视内部可见内皮层和木质部呈褐色。当病斑发展环绕枝干一周后,病斑以上枝干即枯死,溃疡病发生在小枝上时,常不表现出典型溃疡症状,小枝迅速枯死,通称枝枯型。当溃疡发生在树干上时,初期看不出任何症状,后期在粗厚的树皮裂缝中产生子实体和病斑,环干一周后,也引起整株枯死。
杨树溃疡病主要为水泡型溃疡病和大斑溃疡病,前者分布广泛,除引起新造林枯死外,对成年杨树仅影响生长,后者目前分布较窄,但能引起成年杨树的死亡。1996年在江苏省宿迁市的宿豫、泗阳等地杨树上发现,确实是一种危险性较重的病害。
(1)水泡型溃疡病
症状:水泡型溃疡病典型症状是在树皮上皮孔边缘形成小泡状病斑,初为圆形,很小不易识别,其后水泡变大,泡内充满褐色黏液,水泡破裂后,病斑下陷,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针头状分生孢子器。越是光滑树皮的杨树水泡越明显,粗糙树皮不形成水泡,而可见树皮下流出液体。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I-214杨、69杨、72杨、沙兰杨较抗病。北京杨、小青杨、大官杨发病严重。②种条是传病的重要途径,对种条应严格实行精选和检疫,防止接种体远距离传播。严禁带菌的苗木出圃,插条可用代森锰锌200~300倍液浸24小时,苯来特100倍液浸2~3小时消毒。③4~5月、8月上中旬,是孢子飞散高峰,可在主干上选喷1∶1∶100的波尔多液、50%退菌特100倍液、50%代森铵200倍液、30%福美砷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或在早春和晚秋涂白涂剂,可以防止病菌侵入,防日灼,防寒防冻等。④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生长条件,以提高树木的生长势,如灌水、施肥、除草、防虫等。避免育苗、栽植和运输过程中损伤根系及枝干,保证苗全苗壮。苗木应避免长途运输和长期假植,冬季杨树插条在低于2℃的条件下贮存,扦插前浸水2~3日,使插穗含水量增加,有防止侵染的作用。⑤林地中的病株,是病菌散布的中心,应集中烧毁,以消灭病源。
(2)大斑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