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张天真兄弟俩提供的线索,李应愁率领着剩余的兵马一鼓作气,扫荡了牢州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贼窝点。
这些山贼在经历了怪物潮的府兵看来,就是小菜一碟。而且每个山寨里的贼寇早已不剩多少,只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历经一个多月的剿匪,牢州境内的山贼已经被完全铲除。
这一日,李应愁带着剩余的三千多府兵回到牢州城外。这一次的出征虽然已经将匪寇全都铲除,可府兵们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有上千弟兄,埋骨荒岭,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牢州已经近在眼前,张天真却携着张无邪来到李应愁的身旁,拱手说道:“大人,草民的灭门之仇已经报了。如今也没有什么好惦记的,行至牢州也到了离开的时候。”
“既然已经来到城门前,不如赏我一份薄面,到我府上一聚。”李应愁目光深邃,兄弟俩收集消息的能力出众,得给他们谋份差事。即使不能够封官拜吏,也总得赐下厚银。
“这……”张无邪刚想开口,被张天真扯了扯衣角止住了嘴巴。张天真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草民恭敬不如从命了。”
牢州城南门外,玄武率领的三队已经列队城墙外。还有那些淳朴的百姓,也纷纷站在城门外,手里拿着一块块猪肉和一篮篮土鸡蛋等候着出征队伍的回归。
李应愁身着破烂的甲胄,血迹斑斑,黯然失色。就连座下的那匹白马,鬃毛上面也染上了点点红色,不复当年威风。但就是这么一副落魄样,牢州百姓偏偏想要永远地烙在自己的心上,不愿忘记。
三队的府兵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平时操练时和自己暗自较劲的兄弟有没有回来。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世事哪能圆满无缺。斯人已逝,唯有坟前倾尽一杯浊酒。
三队的府兵收回目光,向前向后左左右右想要将这些战友的容貌记在心底。生活还得继续,要珍惜眼前的生人。哪怕有一天死在战场上了,他们的音容也不会泯灭,会永远回荡在牢州城内。
“我对不起父老乡亲,此次出征,有上千的弟兄因此没能回来……我对不起他们……”李应愁脱下盔帽,对着站在城门外的百姓说道。他心中有愧,没能够好好保护好那些死去的弟兄。
“为夏朝效忠,为牢州效力,虽死而无悔!”剩余的三千府兵高声呼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开始愿意诚心诚意为牢州赴汤蹈火。愿意相信世风日下,总有他们应该守护的人还有地方……
城门外的百姓,眼眶通红,偷偷地有衣袖抹去眼角的泪珠。他们的心,与牢州城的牵绕更加多了。是啊,自从新任刺史大人来了之后,生活好像都变了样。
自这一日起,牢州百姓终于可以挺起胸膛,骄傲地向其他人宣布——我是一名牢州人。从前,牢州因为地理位置的奇特,山贼纵横。总会被其他州府的人嘲笑,让牢州人民都抬不起头来。
这一日,掀开了牢州新的篇章,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歌舞升平,万民同庆是今夜的牢州。民众自发聚集,搭建舞台唱着岭南戏剧。夜幕之上烟花盛开,酒家客栈人满为患。整个牢州城,如同过年一般,牢州城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几位大哥,仙界可有这种小把戏?”李应愁摇着扇子,笑着问道。几人正坐于戏台下,观赏着岭南戏剧的魅力。
青龙摇摇头,叹道:“仙界虽然广袤无垠,但那些仙人怎会舍弃修炼,转而浪费时间在这戏台之上?”
“哦?这么说来仙界虽缤纷多彩,但却少了那么一些乐趣啊。”
“应愁,你有所不知。仙界虽有凡人精通此道,但却不会仙人面前去耍。若是仙人一个不高兴,那就……”朱雀欲言又止,心中想起了一些往事。
李应愁摇扇子的手顿了一下,嗤笑道:“仙人一怒,伏尸百万,是也不是?”
这次倒是让青龙几人有些吃惊地看着李应愁,他们觉得李应愁此话的语气很像那一位。身上都散发着相同的气质,俾睨天下而又怜悯弱小。
“你们不说,我也能猜个一二。”李应愁摇摇头,没有解释什么。要是说自己亲眼见证了仙庭的昌盛与衰败,怕是没有人会相信吧。
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此时李应愁心中扬起一种奇怪的情绪。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这般,如此迫切地想重建仙庭,带领天兵天将杀尽仙界残害百姓之辈。为仙界无数的平民百姓立下秩序,还他们一个朗朗乾坤。
越是这么想,李应愁心中越是澎湃。识海中异象再起,海浪不断,金色浪潮拍打着混沌。识海,又再一次扩大了。身体中血脉中血液循环加快,蕴含的金色之力竟然达到了一成之多。
而他的额头上,金色令牌的印记一闪而过。青龙四人身躯一震,像是听到了冥冥中的召唤。转而看向李应愁,眼中露出疑惑之色。唯有天兵令才能够召唤他们,难不成是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眼见四人眼中露出古怪之色,李应愁心觉奇怪。自己也没做什么事情啊,但是运转法诀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到达了筑基后期。浑然不知自己刚才发生了什么变化,只当是一次寻常的心潮涌动。
“你们怎么用这种眼神看着我?难不成我……”李应愁心虚地揉揉眼,啥也没有啊。
“没什么……”白虎摇摇头,连天兵令的正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深究下去没有什么意义。
眼睛从四人的脸上扫过,李应愁略一沉吟,开口道:“几位大哥,我心中早已酝酿了一个想法,不知该讲不该讲。”
“但说无妨……”倒是让四人有些诧异了,李应愁这么说话变得这么扭扭捏捏,一点儿也不干脆了。
李应愁沉声说道:几位大哥重回人间也有些日子了,对我大夏皇朝的情况想必也有了一些了解吧。不知几位,看法如何?“
青龙看了看四周没人,而后低声说道:“形势不容乐观!大夏皇帝年迈不堪,现如今整日沉溺于美色和艺术创作,朝政大事也是草草下决定。更何况,边塞的民政财政与兵权皆在节度使手中。日益膨胀的地方势力,怕是会拥兵自重。”
“没错,按照我的看法亦是如此。只是日后边疆事急,军阀混战,受伤的只会是无辜的百姓啊。”李应愁摇头叹息,接着问道:“可有什么解决之法?”
从心里讲,李应愁心中还是很在乎大夏皇朝的安危。想起当年太武皇帝连灭九国,成就神州浩土的大一统事业。战争虽然惨烈,但也为后世开创了太平盛世。
九国力量分散,根本不足以抵抗外族的入侵。边疆的百姓连年遭受侵略之苦,何来繁荣昌盛一说。唯有依靠大一统的根基,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而久安。
四人没有说话,而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李应愁。半晌,玄武开口说道:“只要从祸乱之始着手,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此事万万不可再提!”李应愁背后出了一身冷汗,连忙看看四周是否有人听闻。他出身军阀世家,对君王自然是恭敬有加。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行那以下犯上之事?
“应愁,你要记住——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四人皆用坚定的眼神看着自己。李应愁心中叫苦,这不是推着自己当匪军头子吗。
李应愁来回踱步,望向夜空,时不时扫过四人。最后,李应愁说道:“几位大哥,方才我跟你们所说我心中酝酿有一个想法,可曾记得?”
眼见四人点点头,李应愁又开口说道:“我希望三位大哥手中能够掌握实权,而不是在我小小的牢州当一个教头。天下已呈大乱之势,若是能够镇守一方,手握重兵,那也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而且几位大哥身手不凡,领兵作战的能力在人间怕是没有对手吧?”李应愁笑吟吟地看着三人。不让朱雀去,也是为了不惹太多的麻烦。以她的沉鱼落雁之资,怕是会引起某些有心人注意。
“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培养几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