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800000003

第3章 过关斩将(上)

(有的人是能用金钱来打交道的,能用金钱打交道的人不单单限于商人,他们之中有的甚至是国之栋梁,才华横溢,但行事为人有时也会非常狠毒。把它视作是狡诈也好,视作灵活也罢,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是——内心忖度利弊的标杆不可失去了平衡。)

杨广心里很清楚,虽然自己一天天得宠,但是行废立之权毕竟还在父亲杨坚手里,如果杨坚不发话,杨勇就一直是名正言顺的合法太子、合法继承人。既然我们已经明确杨坚和夫人独孤皇后不喜欢杨勇,那么为什么他们迟迟不发话呢?

因为还有两个人在朝中颇有话语权,一个是杨素、一个是高熲。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这两个人。

杨素(544——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省渭南市)人,弘农杨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姓氏源流,属于当时的名门望族,历史上的名人灿若群星,比如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东汉末年朝纲重臣杨奉等,杨素亦是弘农杨氏的名人之一,隋朝重臣,军事家、诗人。《隋书·杨素传》形容他:

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

杨素的爷爷杨暄在北魏为官,父亲杨敷在北周为官,他子承父业,在北周武帝时任车骑大将军,随宇文宪攻打北齐,在晋州一战中一战成名,《隋书·杨素传》记载:

宪屯兵鸡栖原,齐主以大军至,宪惧而宵遁,为齐兵所蹑,众多败散。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宪仅而获免。其后每战有功。

在众兵溃逃的情况下,杨素犹能苦战不退,保全宇文宪的安全。我们在赞叹杨素骁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对时局的判断。齐王宇文宪是北周的皇族,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他先“惧而宵遁”,连夜脱逃,所以如果此时杨素跟着宇文宪一起跑了,或许也不会有什么罪过。但杨素心里明白,保护皇族,必然是有利于提高自己日后在朝廷上的地位,所以他率部苦战,尽力保护宇文宪的安全。事实证明,杨素做了正确的选择——平定北齐之后,“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

杨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来杨坚专权之后,杨素便投到了他的门下。一个成功的人,既要有显赫的功绩为自己做基础,同时也要有独到的眼光为自己谋未来。杨素没有看错人,他能看出来杨坚雄才大略,素有称帝之意,所以才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投靠,为日后进一步高升再一次铺开道路。果不其然,隋朝建立之后,杨坚拜杨素为御史大夫,而杨素也在灭南陈、征突厥等事件中屡屡立下汗马功劳,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一步步抬高。

高熲(541——607),字昭玄,渤海蓚(今属河北省衡水市)人。这个籍贯是他自己说的,故《隋书·高熲传》有记“自云渤海蓚人”云云。渤海蓚地的高姓和弘农杨氏一样,属于名门大姓,高熲自称大姓也就不足为奇了。《隋书·高熲传》形容他“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他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事。他家里长出了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柳树,史书上说高百余尺。按照南北朝时候的度量衡,这株大柳树足有三十多米高,也算很高的树了。乡里父老对此感到很惊奇,都说高熲家将来必定兴旺发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能做成大事的人在小时候往往都会有各种奇异的现象出现,比如《史记·高祖本纪》就说刘邦出生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宋史·岳飞传》里也有相似的记载:“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这些记载虽说难以属实,但皆是史官们对这些人物的功绩表示肯定的体现。

高熲和杨素一样,都是隋朝开国的功臣,起初也都是在北周为官。北周是宇文家族建立的,前文提到过的北周武帝叫做宇文邕,他去世之后由太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周宣帝是个贪玩的皇帝,对国政要闻一概不感兴趣,所以他很早就退位当了太上皇,享受欢乐荣华,把帝位传给了六岁的幼子宇文衍。六岁的孩子焉能君临天下?所以杨坚迎来了摄政的最好时机。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芮沃寿(ArthurFrederickWright)先生关于“摄政”有一句非常精辟的总结,被收录在了《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引用如下:“摄政本身虽不是篡位,但它是沿标准途径之一去建立新王朝的重要步骤。”这表明“摄政”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建立新王朝,只不过是用一些符合当前礼法制度的标准粉饰了一番罢了。披着羊皮的狼,即便看上去再柔弱,其本质上还是一匹狼。

所以篡位的杨坚必然会遭到宇文家族及其党羽的强烈反抗,由最初的政治内斗演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军事斗争。尉迟迥叛乱便是其中的代表事件。尉迟迥字薄居罗,代地(今属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周大将。他首次公开宣称,要与杨坚作对,把他赶下台。他起兵之后,派自己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骑,进驻武陟。尉迟迥是非常骁勇的大将,当时负责迎击尉迟迥大军的叫做韦孝宽,他听说过尉迟迥的威名,所以当时他把兵驻扎在河阳后,就不敢向前进了。杨坚一看军队上下不齐,未能团结一心,立刻派了一名叫做崔仲方的监军前去管理军队,结果崔仲方推辞说家里有事,离开了。这样一来,又轮到杨坚挠头了。

智慧的人,往往首先具有一双智慧的眼。这一切都被高熲看在眼里,他抓住这个机会,毛遂自荐要去前线督军。到了战场上,高熲先在沁水造了一座桥,为进攻做好准备。尉迟惇造了许多木筏,准备一鼓作气击溃韦孝宽的军队。高熲一看敌军木筏已成,于是将一种叫土狗的器具摆在了水中。土狗并非是今天我们说的中华田园犬,而是一种专门用在水里的守御工具。这些工具成功阻挡了尉迟惇木筏前进的道路,高熲抓住机会发动反攻,渡过沁水后把桥焚烧掉,以示绝无还心,随后与敌短兵相接,大获全胜,一直攻到尉迟迥守御的邺城下。最终这场叛乱得以平息,尉迟迥自杀身亡。

杨坚登基之后,高熲的地位愈加显赫,《隋书·高熲传》记载: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赐马百余匹,牛羊千计。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熲。

可见杨素和高熲两个人,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都与杨坚的关系不错,是杨坚最初谋划摄政夺权时的忠实支持者;第二,他们都有非凡的才干,靠着功绩在大隋朝一直保持着相当强悍的话语权。熟悉有关隋唐的评书演义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一个名词,叫做“开隋九老”,亦可以叫“兴隋九老”。这九个人有伍建章、贺若弼、韩擒虎、鱼俱罗、定彦平、邱瑞、杨林,剩下两位就是杨素和高熲。这九个人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伍建章是小说《说唐演义》里第五条好汉南阳侯伍云召的父亲,定彦平是小说里著名的双枪老将,也是少保罗成的义父,邱瑞在小说里本是隋朝将领,后来归顺瓦岗,成了《说唐》中的瓦岗五虎之一,杨林则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小说人物,在小说中他是杨坚的弟弟,建隋后被封靠山王,使囚龙棒,排名第八,特别赏识秦琼等人,对隋王朝忠心耿耿。这几个人都是虚构的,但是杨素和高熲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物,并且的确为隋王朝基业的奠定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所以杨广现在想要彻底把杨勇扳倒,还需要过他们二人这一关。谁的关比较好过?杨素。为什么?因为杨素是站在杨广这边的。但是要知道,杨素贵为朝中重臣,废立之事虽是国之大事,但毕竟也是皇帝的家事,他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开口议论,只能暗地里给杨广提供一些帮助。杨广是如何争取杨素的帮助的?笔者总结了一下,分为两步。

第一步,拜会宇文述。宇文述是隋朝名将,当年杨广南下伐陈的时候他曾随军出征,作为支援,出色地掩护了隋将韩擒虎和贺若弼的作战,杨广很赏识他,后来还特意安排他在身边,奏请杨坚任他寿州刺史总管。宇文述从此渐渐变成杨广的亲信,后来杨广登基后宠贵尤甚,此为后话。杨广此次拜会宇文述,发生在他从京城拜别独孤皇后回到扬州之后。前文提到过,此时独孤皇后已经对杨勇的种种行径耿耿于怀,所以杨广选择的这个时机恰到好处。

杨广为什么要选择宇文述?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人的确有才干,或许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宇文述有个很特别的身份,他是杨素的异母弟弟杨约的好朋友。而杨约除了是杨素的弟弟,更是他的军师,杨素在很多事情的决断上都听他的。《隋书·宇文述传》记载两个人的关系是:

素之谋者,唯其弟约。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杨广拜会宇文述,最终目的是为了接近杨素。果然,宇文述如杨广所愿,给他推荐了杨约:

皇太子失爱已久,令德不闻于天下。大王仁孝著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主上之与内宫,诚所钟爱,四海之望,实归于大王。然废立者,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杨素耳。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

宇文述这个人讲话很有意思,他这番话最终目的是要请求杨广把自己派到京师去与杨约会面,共同商讨废立太子的事情,在这之前,他必须得先把杨广夸一通(仁孝著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在杨广这边,不会做奸细,这样就打好了基础。同时,宇文述不仅要打基础,也给自己留了后路,他说废立是“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告诉杨广,我尽力而为,但也会有几率失败,您要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杨广对他绝对信任,立刻采取了第二步行动:财物贿赂。

杨广给了宇文述很多金银财宝,让他立刻去长安见杨约。杨约字惠伯,是个宦官,小时候淘气,常常上房揭瓦,结果有一次爬树时掉下来,失去了生育能力,对女人不感兴趣,但是对金银财宝可谓是一见如故。宇文述也是个聪明人,见到杨约没有直接谈及废立之事,而是每天找他聊天赌博,而且次次故意输给他,借机就把带来的财物当做输掉的东西送给杨约了(述数请约,与之酣畅,因而共博,每佯不胜,所赍金宝尽输之)。

时间长了,杨约也觉得不太好意思,就旁敲侧击地打听了一下宇文述的真实意图。宇文述这才将真实来由和盘托出。《资治通鉴》对这一段的记载较之《隋书》更加详细。宇文述先告诉杨约:“此晋王之赐,令述与公为欢乐耳。”宇文述这句话是说这些金银财宝都是晋王杨广所赐,特地让我带来以便玩乐的。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讨论废立之事的紧张氛围变得轻松了。杨约一听,更加好奇:“晋王这是做什么?”宇文述顺水推舟,将自己的话铺开来说:

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经合义,亦达者之令图。自古贤人君子,莫不与时消息以避祸患。公之兄弟,功名盖世,当涂用事有年矣,朝臣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胜数哉!又,储后以所欲不行,每切齿于执政;公虽自结于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弃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爱于皇后,主上素有废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请立晋王,在贤兄之口耳。诚能因此时建大功,王必永铭骨髓,斯则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

笔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总结一下宇文述劝说杨约用的方法,八个字——最坏结果,自行脑补。除去前面几句人应该识时务、保持节操、恪守正道的道理外,宇文述向杨约传达的主要信息就是:你兄弟二人处境危险,太子杨勇不喜欢你们权高震主,很多人对你二人也是虎视眈眈、觊觎已久,虽然你们和皇上交情不浅,但是皇上哪天一旦驾鹤西去,那么你们将失去庇护伞。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杨广扶上太子之位,以后才能稳如泰山。宇文述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宇文述把最坏的结果间接地通过杨约摆在了杨素面前,并且让他自己去想象一旦失去杨坚这把最大的保护伞他会有什么下场。

杨约一方面收受了这么多财物,另一方面也确实认为杨广此人有计谋有远略,辅佐他以后定能步步高升,宇文述又分析得这么头头是道,所以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前去向杨素讲明此事。

杨素听了之后有什么反应呢?关于他的反应,《资治通鉴》、《隋书》等史料中的记载略有不同。《资治通鉴》里说:

素闻之,大喜,抚掌曰:“吾之智思,殊不及此,赖汝启予。”

从《资治通鉴》里的记载来看,杨素对此事应该是信心满满,并且非常乐观,认为废长立幼这种事不是什么难事,应该着手操办。但是在《隋书·文四子传》里记载的杨素的反应却是:

素瞿然曰:“但不知皇后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为者!”

“瞿”按照《说文》的解释意为“隼之视也。”大家都知道鹰隼这类鸟眼睛比较大,眼神非常犀利,所以常用这个字来形容惊异的表情。与《资治通鉴》的记载相比,杨素显然没有那么乐观,他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惊异,在惊异中也包含着一定的顾虑,他顾虑什么呢?当然是顾虑独孤皇后的意见和想法。

究竟哪种记载更为可靠我们并不好深做考究,但笔者认为不妨将二者结合起来,逻辑也能通,而且也能与宇文述劝说杨约的一番话吻合。合起来怎么讲?应该是杨素初听此事,非常惊讶,开始询问独孤皇后的意见。宇文述在此前已告诉过杨约“今皇太子失爱于皇后,主上素有废黜之心。”所以杨约也就顺理成章地告诉杨素说独孤皇后全力支持此事,然后杨素抚掌大笑,说:“我考虑得这么周全,却仍然忽略了这一点,多亏您启发了我。”

杨素为什么敢帮助杨广行废立之事?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杨素性格使然。我们分析一下《隋书·杨素传》中的一段记载:

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餘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慄,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杨素虽然屡立战功,为大隋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绝对能属隋朝名将之列,但是他的战法太过残暴,面对累累尸骨犹能“言笑自若”,他的胜利是以无数将士的生命和“股慄”为代价的。我们透过杨素的战法,可以窥见他性格中的一些特质。杨素是个“唯成功主义者”,他很难接受失败的结果,并且做事雷厉风行,持之以恒,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惜手段、不计代价。这是杨素从小“有大志”使然,但也是他内心脆弱极端化的一种体现,这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弱点。此外通过杨素此前的所作所为,我们还能推测出杨素身上兼有嫉妒成性和贪得无厌两个缺点。这两个缺点的根本来源仍然是他脆弱的内心,并通过与宇文述的交往体现出来。杨素嫉妒谁?很显然是高熲。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同僚之间互相倾轧是历朝历代都要发生的事情。高熲与杨素同为隋朝开国元老,但杨坚登基后,他为尚书右仆射,高熲则为尚书左仆射,虽皆是丞相一级的高官,但隋朝时以左为尊,所以高熲的权力仍然比杨素要大一些。加之杨素本身就对权力有着无限的追求,现在对他来说正是超越高熲的最佳时机,他怎么会不动心呢?没有人不会冲动,尤其是在面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更是如此,这是天性使然,英雄不一定能够克制住这种冲动,所以才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能够克制住这种冲动的是圣人,杨素是英雄,但是他离圣人的境界,还差得太远太远。

第二,高熲和杨勇对于杨素来说是个潜在的威胁。高熲和杨勇不单是同僚,更是亲家关系——高熲的儿子高表仁娶了杨勇的女儿。杨素心里明白,如果杨勇日后继承大统,他很难拿高熲怎么样,但是自己则不同,自己和高熲虽都是权臣,但一山难容二虎,难保高熲不会借杨勇的手来扳倒自己。而且,如果杨勇继位,那么杨素本人在朝中就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他虽然和隋文帝杨坚关系不错,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亦难保杨勇对自己的功高震主会不会有什么看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坚持正道把杨勇扶上台,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应杨坚和独孤夫人的想法支持杨广。这样的动力驱使杨素开始走上了辅佐杨广的道路。

过了几天,杨素的机会到了。杨坚宴请群臣,杨素在列。席间,杨素说晋王杨广是“孝悌恭俭,有类至尊。”他想借此来看看独孤皇后究竟是怎么想的,没想到皇后一下子哭了出来,边哭边说:“先生说的太对了!我二儿子杨广,人非常孝顺恭敬,每次听说我派内使前往,他一定会在地方的境线上等候;每次谈到离开的事,他都会泣涕不止。他的妻子生活也不奢华,我派奴婢前去,她常与婢女同吃共住。哪里像晛地伐(杨勇)这孩子整日与阿云对坐,无度酣饮,亲近小人,无视手足之情。所以我更加疼爱他,生怕晛地伐将他暗中杀害。”听了这话,杨素彻底安了心,以后便开始“盛言太子不才。”

过了杨素这一关,还有一关,便是高熲。要过高熲这一关,远远不像过杨素这关这样用钱财就可以通过。

同类推荐
  • 汉武帝北击匈奴

    汉武帝北击匈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北击匈奴》》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汉匈关系,汉武帝以后的绥抚政策,汉文化对匈奴的影响等有关内容。
  • 回明之锦绣河山

    回明之锦绣河山

    他的前世是一流的杀手,二流的保镖,三流的佣兵。一世为人,两手杀孽。奈何地狱无门,竟在坠楼一刻穿越时空。皇帝不理政事,只爱下车间做木匠活。太监专权,一手遮天九千岁。忠臣枉死诏狱,百万大军只识锄头不知战为何。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王朝。这是一段英雄与狗贼并立的历史。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中国史部分,本书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 时代的浮萍

    时代的浮萍

    西方的雇佣军来大明?是的。火绳枪,滑膛炮,勇猛的骠骑兵...杀人的技术突飞猛进,不断的征战让人身心疲惫。一些军人离开了战场去东方寻找财富,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居然成为了明朝最后岁月的见证人!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亲密,这些西方的冒险者会在大明的土地上发生什么故事,大明王朝的垂暮之年又会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发生什么变化?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到底是他们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他们?听吾辈来讲故事吧!文艺复兴的后期,王国军队以其高度职业化和精良的武器在大陆争霸,骑士的时代已经终结,新式军队登上了战争的舞台。ps:本书故事里的王国雇佣军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取材于明末的西方雇佣军为大明战斗的故事。不过,除此之外,所有的年代,国家,人名都是虚构的,历史大大请不要拍砖。小弟新人,求大家多来看,只求不挨骂,小弟谢过。
  • 唐帝

    唐帝

    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遭遇滑铁卢,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林萧在杀死背叛自己的女友之后,成功穿越到唐朝,称为李建成的二儿子安陆王李承道。不甘心再次死去的林萧为了活下去,奋起反抗。只是天不随人愿,本想做一个逍遥王爷的林萧不仅没有做成,还背负起了开创贞观盛世的重大责任。且看一个现代人成为大唐储君之后如何收复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靖、张公瑾、牛进达这些牛掰人物。大唐的历史将会在林萧手中被改写,大唐的荣耀将会在林萧手中光照四海,大唐的盛世,将会在林萧手中更上一层楼。他是西方国家的上帝,更是亿万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唐帝》。
热门推荐
  • 想长翅膀的猫

    想长翅膀的猫

    {穿越四部曲:第一部{想长翅膀的猫}}世界玄幻了,为什么去上学的路上能捡到一只猫,好吧,捡到猫也不奇怪,流浪猫很多,关键为啥这是一只会说话的猫尼,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结果好吧,我承认我是在风中凌乱了。。。。。
  • 通天魔方

    通天魔方

    他只是笼子里可怜的小白鼠,对笼子外的世界一无所知。他渴望着爱情,偶尔也奢望一下白富美。笼子外的人,丢了一把钥匙到他的面前。捡起钥匙的那一霎,他不再是屌丝。他要逆袭,要证明,没有谁是天生的屌丝。他要打开樊笼,一层,一层,又一层。直至那真相的天空。
  • 惊天废柴小姐:绝宠杀手妃

    惊天废柴小姐:绝宠杀手妃

    她本是21世纪杀手之王,一朝穿越,成为凤家恶名昭著人人欺凌的废柴嫡女。。王者归来,欺我者,我必杀之。辱我者,我必灭之。灭毒母,杀渣父。黄金书在手,天下我有。重活一世,我必要活的潇潇洒洒,一世风流。却不想招惹上了他…………。他是名传天下,杀伐果断的鬼帝,他是冷酷无情,邪魅噬血的萧王。而在她面前,始终是那个爱她如命的人。
  • 持剑走偏锋

    持剑走偏锋

    想当初,煮酒英雄,却已时过千年。有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六百年血雨腥风,只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昨夜风吹处,落叶飘飘谁细数。九万里天下苍穹,御风弄影,谁会和我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若不为神仙眷侣,不如一统那百年江湖。
  • 汉惠帝妻

    汉惠帝妻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 锦虞慕熹

    锦虞慕熹

    记忆是毒药也是解药,本想安安静静的享受终老,却演变成一把血腥的复仇之刃。数年之后,重逢亦是陌生人,对面闻君不识君,只想静静的问一句,你还会再爱我一场吗?虞霖轻声:“幼熹别怕。秋白声嘶力竭:幼熹,你一定要记起我。虞衡愤怒的吼着:是不是非得要他。虞倾南温柔的眉眼:她是我的侄女。闭上眼睛,一切都是云烟。只有一个童音还在耳边回旋:妈妈,你要早点醒来。一生三世情,与美男共享繁华。
  • 女帝成长孽缘难断

    女帝成长孽缘难断

    沈平安的世界里一直都是单纯,直到遇到了他……“曾经的我有父母,有朋友,有夫君,有孩子,我以为的幸福不过如此,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我的一切都被你毁了!你有什么资格让我原谅你!”“拥有了权力就拥有了一切。”自那以后,平安学会了争权夺利“沈平安早就死了,是你亲手杀了她。”
  • 神的赌场

    神的赌场

    这是一本无限流的小说,主角不是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或者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就冲上去的人。主角会慢慢走并享受探索世界的乐趣。每晚7点更新,欢迎收藏投票喂食提意见。新人新书请多包涵。
  • 书江湖之尨羲珠

    书江湖之尨羲珠

    南宋绍兴十八年,高宗皇帝赵构年号建炎四年即为绍兴,迁都临安。临安府中,一夜皇后吴氏临产,却没想到天明后年幼的麟儿离奇失踪,赵构却隐藏真相下诏麟儿病逝离去,吴氏的家传尨羲珠也随之不见。时光流逝,十七年后宋孝宗赵昚登基三年即为元乾道,金陵寺惨遭灭门,虚胤凌姣困入密洞,灵鹫宫少主上官阙卿意外相救,与其三人结拜!而后又相识天墉城弟子百里河图。相识后,结伴同行临安!看失踪十七年的麟儿百里河图与灵鹫宫少主上官阙卿及金陵寺小和尚虚胤还有如花似玉的凌姣如何保护尨羲珠送上长留山。期间四人引乱江湖世事,各大邪门正派争相抢夺尨羲珠寻知至阴童子。
  • 云战绝恋

    云战绝恋

    南京魏家三兄弟,老大魏国华轰炸机飞行员,老二魏毓华军统局特工,老三魏中华报考航校被拒绝,阴错阳差成为神秘的八路军气象兵,不料,自己的女上司竟然是仇家的女儿苏抗!她原是大哥的未婚妻,二哥暗恋的女神,魏父命丧苏父枪下,两人劳燕分飞。意外邂逅旧爱复燃,相约抗战胜利结婚。魏中华在与苏抗冲突不断的岁月里,倚天作剑叱风云,潜入敌后建秘密气象站侦察气象、抢夺气象器材和气象资料,以气象武器打击侵略者,迎来抗战胜利。魏中华对苏抗冰释前嫌,认她为嫂,盼大哥到延安迎娶她,等来的却是国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炸断了两人的姻缘。魏中华替兄赎罪,欲娶苏抗为妻。爱慕他的女气象兵甘草黯然神伤。婚礼那天,魏国华驾机起义来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