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箭流梭,秋去入冬来。寒风紧紧肆啸,百巷窜千台。气候凛冽十分,生冷刺骨摄心怀。峨山严肃肃,云雾翻滚徘徊。山上草木枯敝,冰河百尺不裁。牛郎拾此良机,动工来架桥。三五邻里,帮携助劳。轻木硬榫,逐级节交。沂河之上,一月飞桥。两岸墩桩牢立,倾级竹筒路,任便草履木屐。飞桥横跨沂水之上,只见修修身斜斜梯。若渔舟倒影,如弯月横飞。牛郎遂愿造桥,后人作赞诗。
诗曰:
寒风怒啸劲风削,冷月侵淋弄月招。
有志不吃风月妒,牛郎造就沂河桥。
牛郎飞桥过河,探索佳人去处。只闻机织声声,不辨佳人何处。
后人传有诗证:
朝扉起影苦劳功,筑路为寻佳人踪。
飞月桥成冰冻久,佳人不见彼河东。
寻寻觅觅洞石里,不见佳人幽洞中。
洞洞穴穴千百遍,佳人难道上天宫?
牛郎沮丧而归,如魂逸体。日不成思,夜不成寐。一堆堆丝萦绕,忧伤而泪枕湿湿。
日月轮番往回,冬去又春来。天际渐渐增色,千鸟迎空鸣籁。满山方涂翠,百妍同绘彩。沂河弯弯水盈盈,两岸茵茵镶绿带。一架孤桥张夕晖,日乌凭空正悠载。
阳春三月时,织女赶梭匹。机织唧唧响,成匹供市集。求者贯若鱼,人涌天欲动。慕者仰其稀,漫寻织女洞。无一如其所愿,众人悻悻载途而归。牛郎倚仗地势之便,得空便守在河畔。一心憧憬某一日,佳人来此濯衣。
一朝紫日东,初抹睡云红。前荒老牛啃,背野牛郎从。牛郎仰观天边云彩,霞云层层铺匀,红紫相间,真乃美幻胜境,妙不可言。一时心情高亢,提喉放歌。然又思念昔日河畔之浣衣女,心神沉沉,乃又悲伤而唱《沂女》。《沂女》乃是后来牛郎为其仿《关雎》之歌而命之歌名。牛郎含泪而歌,伤之痛之。一闪眼,牛郎发现彼岸有一婧婷女子漫步于河畔。只见其背影,无法看见其面容。牛郎细观身姿,恍如日夜所思之女子。
正是:有意寻花花不绽,无心问柳柳出芽。
千思百念心儿碎,重见姻缘脑里斜。
牛郎隔岸紧随女子朝竹桥方向行走,牛郎步子较快,隔岸可见女子之侧影,认定此女子乃其思念之人。此刻,牛郎心神尽倾注于女子身上,旁然无物。
原来是:满山红映翠,美景暗摧心。
此刻是:空山无一物,此物最撩人。
牛郎不禁彷徨,五体皆惊。眼前之映目美人,牵魂引魄。
正是:
纤影绰约兮,恍然天仙
巧姿似云兮,柔体纤绵
莲步轻纡兮,芳身翩鸾
娇手摇曳兮,神情闲闲
直至女子消失在桥后,牛郎方回过神来。牛郎乃壮胆奔向桥来,望会佳人。此刻浑身是胆,赤心一片。正当牛郎奔向桥心时,正瞧见女子凭栏观河,神怡然。
此景是:
人面春风兮,妩媚千分
眉目生辉兮,芬芳袭人
婀娜旖旎兮,莺姿缭身
扶栏倚梯兮,风韵传神
见如是绮丽婀娜,牛郎瞠目审察,失异常,女子侧身凭栏,白素轻轻,衣袖翩翩,若仙女下凡。真乃绝代佳人,妙不能语。妙似:风华绝貌梦萦里,仙气满身云锦间。
牛郎久久凝目不转,面如痴呆一般,忘却男女不可久视之礼。心中浮想连连,神情紧张。此女确是牛郎日夜思念之心上人。刹那间牛郎砰然心窜,于是嘎然顿足,瞬间刷然面赤,面如熟桃一般红润。随之而五体上下左右不知举措。且上下抖颤而彷徨,又左右盼顾而闪烁。移移挪挪而不敢前,紧紧张张而不敢言。
正此当际,女子扶栏而上,婷姿绮步,仰面迎望,正瞧见牛郎痴呆之貌。
乃是:
一身修补兮,容清俊而颜紧张
诚仪憨貌兮,心敦善而性无藏
赤潮袭表兮,情激荡而神无方
五体失措兮,面羞涩而心惊慌
见如是朴质呆郎,织女嫣然一笑,左手掩唇而右手扶栏,楚腰微摆而笑面春风。织女不知何缘故,乃不觉牛郎为路人而冷淡待之,亦不视其痴呆瞠目而为冒犯,反觉牛郎憨厚可爱面容亲善。织女全无羞涩之,亦长视牛郎一番。牛郎见织女看见自己,其羞涩之更加不能自主。手足无措,面庞发烫,紧张兮兮,但目光仍不离织女身上。织女亦朝其嫣笑,心中呀叹:“这呆郎如此失礼于我,我却毫无生气之念,反而越发悠乐,何哉?”织女从未相恋于男子,竟琢磨不透此刻自己之心意。织女也频频斜睨于牛郎。二人皆驻足于原地,只凭目光交织。
此景是:
一架木桥曲又弯,雌雄邂逅情眸缠。
两身相对无言语,此种婵媛为哪般?
此刻是:
脉脉绵绵,不肯只言
丝丝连连,笃意凭天
缱情生饴,食之甘甘
绻意生味,品之咸咸
甘咸肴之,其味延绵
且可意会,未可言传
织女感觉自己勇敢之意渐渐消退,羞涩之心渐渐浮起。于是堆袖而转身欲离去,又犹豫徘徊。牛郎却羞怯之意消隐,勇敢之心浮出。于是轻唤织女,道:“姑娘请留步”织女回眸嫣然一笑,牛郎凝目直视。但见:
婉转婷如云曼舞,清纯苞若露芳芬
回眸美比花镶玉,轻眉妩似柳盈春
织女稍减羞涩之态,满面微笑。牛郎忍住激切之心,面容恢复恭谨之状,正有言欲诉。
牛郎鼓起勇气,开口道:“姑娘可是河东织布女?”
织女嫣笑而语:“公子有何见识?”
“姑娘旧岁可曾来此河畔浣衣?”
“旧岁来过一次,后发现居处不远处有一清溪可濯洗衣裳,就未再来。但旧岁可不曾见过此桥,想必此桥乃新造之桥,难怪最近山上来往人流渐盛。”
牛郎腼腆道:“此桥乃敝人同数名村人一起搭建,我欲为其立个名号,但又苦思不得,姑娘可否赐个名号?”
织女略有为难之态,忽然灵睛一闪,说道:“此桥如一轮弯月飞跨河面,斜阳倒影,更似弯月一般;且月色之下,更见皎洁之貌,你看叫作‘月桥’”如何?”
牛郎道:“姑娘聪慧,真是个好名字,我怎么想了数日,多少名字在脑中流过,竟未曾想到此等好名字。我明日就立碑于岸。多谢姑娘赐得好名。”
织女笑道:“公子过奖,那公子都曾想过些啥名字?或许公子所思之名字更佳,公子故意谦逊罢了。”
牛郎脸面忽赤热不堪,羞涩之极,只是不敢言语。织女见此状,心中倒是更见好奇几分,又问道:“公子莫不是真山不露面,露面不真山?”牛郎不好再推诿,只好答道:“我曾想过鹊缘桥、相思桥、怀人桥等诸般不堪之名。”
说完,牛郎面容更似火烧一般,涨红着脸,低头不敢看织女。织女笑道:“哼哼!原来公子乃是为情造桥,难怪此桥造得如此情韵丰足,细致精巧。缘是造桥主人乃是佳意为佳人啊!”话音刚落,织女又是一阵莺笑声。牛郎听着这般妙音,乃不及动情,直是全是汗毛鼓起、心头羞涩、尴尬至极。织女见牛郎如此难堪,也就停住了笑声,以避免这糟糕景象。
织女又问:“公子方才高声欢歌后,怎么突然唱起忧情之悲歌,似《关雎》之韵而又凄伤不少,究竟所谓何事?”
牛郎迟疑一下,说道:“姑娘既如此问道,敝人不敢相瞒。旧岁敝人河边寻石,恰巧拾得河中漂来之素巾一块。对岸正有一浣洗女子,我猜素绢应是对岸其不慎所失。此女子清纯脱俗、雅婧非凡,于我如天仙一般,我只一心看得入迷。因心中迷恋此女子,我一直珍藏着此巾,时常端展手间,对物思人。自一面之缘后,我心不自控,朝夕忆佳人,终日不能释怀。日日临河而察看,盼望能再会此女子。可惜有缘无分,未再见女子来过。一日,我于河畔伤歌《沂女》之刻,一群喜鹊飞来列成一桥状,故我想到搭桥以便去找寻女子,然而找遍山林丘壑洞穴,始终不见女子踪影。纵使搭好桥,却也再不能见日夜所思女子,何尝不忧伤?”
织女掩面噗嗤一笑,心知牛郎所寻之人便是自己,心中自是感激不少。又觉牛郎此翻所作所为,顿时对这痴郎心生好感,有如亲人一般。又细察牛郎乃似忠厚人,心底纯良,织女便生出些情意。所谓爱屋及乌,织女细细环顾月桥,心中更增几分温情,双目柔和有光,但见:
一弯曲木翘成拱,两侧扶栏连似弓
飞桥纵跃沂河上,满道横铺竹子筒
正当织女观赏月桥之时,牛郎掏出方巾,递与织女,问道:“姑娘可识得此巾?”织女一看,正是自己旧岁浣衣所失之巾,伪言道:“我不识得此巾”“那姑娘不是昔日浣衣之女子?”牛郎道。织女笑道:“公子所思之女子必是天仙,怎会是我这乡村女子呢?”牛郎道:“姑娘莫要骗我,我深记姑娘面貌,定是我思之女子,今日见之,如返旧岁一般,只是不敢直言。”织女笑道:“那你此刻又说了,你果真如此痴情,真教人感动。可惜我并非其人,公子必是幻觉。”牛郎深感遗憾,乃从织女手中拿过方巾,竟自目对方巾吟唱起来。牛郎唱道:
“终日怀兮,恐其失而心为惊
时些探兮,萦其思而视为琼
时些睹兮,心自遐而睛自凝
时些嗅兮,目自华而面自荣”
牛郎正深情唱罢,织女一手夺过方巾,将其藏入怀中,欲转身而去,并掩笑道:“你真乃狂童也!”
牛郎笑道:“你既不认,为何又夺我巾?”
织女走下小桥去,回眸笑道:“好个狂童,私藏女子香巾,遐想私情,可不知耻?”
牛郎顿时面红羞涩,一时无言以对。织女甜笑其呆。真情正是因巧而生,因痴而结。牛郎心似痴呆,行似荒唐。然织女倒格外喜欢,一直面色温婉,婷然颦笑,一改往昔冷若冰霜之貌。
正当织女快消隐山间,转身回望并脆声道:“若公子欲要还此方巾,切记七日后夕阳西下之时在此等候。过期不候。”
牛郎大声喜道:“那时定在此守候,若失约,敝人将不再为人。”
织女笑道:“若真失约,公子倒要为何物?”牛郎回应道:“任姑娘裁断。”
此刻织女身影即将隐没山林,牛郎急促道:“敝人还未请教姑娘芳名?”
女子笑道:“小女子姓名天知地知父母知姊妹知,就不为公子知。若何?”
说罢,织女笑着隐没林间,一时奇喜非常,冰扉生花。牛郎痴目相送,满身兴奋,心中澜潮狂涌。
此刻织女是:
偶遇痴郎飞月桥,忽然洒下爱情浇
牛郎是:
如今盼落云中月,故此诞升心上潮
佳影已去多时,牛郎仍恋恋怀情,忘记自己已孤影形吊,依旧兴奋不可自抑。直至日已正午,牛郎之激荡情绪方慢慢收敛起来。于是而欣欣然牵牛归屋。
至屋内,牛郎振奋骄骄,向老牛一一述说今日之奇遇。怎晓素来俯首不语之牛竟仰天长啸一翻,声嘶力竭而使人恐惧。平日牛郎畅心郁心之事,皆诉与牛,但曾未见其这般样貌。今日此般,倒着实让牛郎惊恐一身。牛郎此刻无瑕畏惧,尽力安抚老牛。
老牛渐渐归于平静,和顺如初,缓缓发出低沉之人声,说道:“公子,老牛乃天宫降罪下凡之小仙,自我打下凡间后,附魂于公子家牛身上,一直蒙受公子悉心照料,老牛感恩公子甚深。公子为人诚实守信谦逊厚道,该得福报。老牛多年未语,今日能语,亦仗公子多年来倾谈于我,令老牛重忆人语。”
老牛一翻言语后,可知牛郎早已吓得目瞪口呆,血凝心止。
老牛依旧神侃道:“公子今日所会女子确实为织女,即公子日夜思怀之女子,她平日织布为业,妙手生花,灵资巧慧,貌有仙质。四海之内,男女老幼,无人不知。百街千巷,无处不谈。只是此女子不常见于人,公子找寻数月而不得见,今有幸与其邂逅,乃是天赐良缘。”
牛郎道:“我认定今日之女子乃昔日浣衣之女,但其拒不承认。且将我久藏之方巾夺走,还约定七日后再会。我真不能猜此女子是何心思?”
老牛道:“既然她已同你约定会期,必是妙事。女子心思细腻,不轻易露出心思。公子无须多猜,只需按期会约即好。”
牛郎听罢老牛神叨,心中疑虑稍有释放,于是怡情神往,憧憬不已。此刻,牛郎又惊喜自己妙得神牛,心底飘然若仙,久久无处停靠,自是美妙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