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的亲家卢见曾担任盐运使。
卢见曾在朝中为官,文字功底不凡,平时和纪晓岚谈诗论文。两亲家关系融洽,交情深厚。
在朝廷中,奸臣和坤和纪晓岚是死对头。两个人一浊一清,一贪一廉,恰如烈火冰炭,不能相容。和坤一直处心积虑地找机会打击纪晓岚。纪晓岚对和坤的主意心知肚明,就做事谨慎,尽量不让和坤找到自己的把柄。
不料有一天,和坤竟然把矛头指向纪晓岚的亲家。他无中生有,在皇上面前说卢见曾贪污受贿并利用职权之便徇私舞弊。乾隆皇帝对和坤尤为宠信,只要是他说的,向来都言听计从。皇上大怒,决定先派兵查抄卢见曾的家产,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立案。
纪晓岚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明白是和坤故意栽赃陷害,而且是冲着自己来的。他料到和坤以为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碍于亲家关系,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但是如果自己通风报信,皇上知道了,那就是泄露朝政的罪名;如果在朝廷上公然为亲家辩护,情况就更糟。
情况危急,纪晓岚思来想去,觉得如果再拖下去,就要延误大事。他决定冒险,替卢见曾通风报信,但又不能授人以柄,所以写信和带口信都不可靠。他于是抓了一撮茶叶和一撮食盐,包好放入信封中,派人快马加鞭把信送到卢府。
卢见曾见这么晚纪晓岚派人送信,还以为是亲家赠送的新作。他一打开来就犯了傻:亲家到底在玩什么花招呢?一撮茶和一撮盐,是个什么意思!茶、盐;茶、盐……
卢见曾不明其中的含义,在屋内艘着方步,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突然,他一拍脑袋,茶盐、茶盐,不就是“査盐”吗?难道朝廷要来査抄我这个盐运使?肯定有人蓄意陷害自己。他立即嘱咐家人必须准备妥当,不能让别人抓住任何把柄。
第二天,朝廷官员奉旨前来査抄卢家,但是一无所获。和坤弄得灰头土脸,又想在纪晓岚身上做文章。他虽知纪晓岚送过信,却苦于没有证据,只好不了了之。
方圆规则:
心有所想,口有所恃,必要的时候“以物代言”,以期和别人的心灵相通,这就需要急智。
人的许多智慧都是在情急之下出现的,它有许多种,靠的是经验、智慧和知识的运用。语言急智和策略急智都是最常见的,它要求急智者对突发的事件提出及时又科学的处理方案,此时往往显示出人们的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