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里有一名叫吕蒙将军的人物,他仕于吴国的孙权,是帮助吴国扩大疆土的谋将。他出身寒微,又欠缺教养与学问,起初无法获得大部分人的尊敬。不过吕蒙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便努力研习用兵的学问,渐渐地学识也好起来了。
某日,有一个叫鲁肃的将军造访吕蒙的屯营。鲁肃告诉吕蒙他正往前线途中,刚好经过此路,便顺道来访。
在几杯酒过后,吕蒙以另一种口气问鲁肃:
“向您请教,这次赴前线,将用什么样的作战方式?”此时,将吕蒙视为是门外汉的鲁肃便很骄傲地回答说:
“什么?哦!不,我们将看情势而定,再采取对付的方式。”
吕蒙听了便说:
“对方可是关羽这一号棘手的人物,最好能有相当的准备再去作战。”
说着便对鲁肃讲了五个对策。
谈对策之际,话题渐渐展开,渊博的兵法知识,终于让鲁肃得以了解吕蒙。
不一会,鲁肃便拍着吕蒙的肩膀说:
“我原来以为你不懂兵术,现在一席谈话之后识渊博,您已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于是两人便因此而拜为兄弟。
从这个故事中产生了“吴下阿蒙”这句成语,表示“没有学问教养的人”,现通用于中国。
所以应避免先入为主的评价。
上面这个故事另有一说,吕蒙得知鲁肃不再小看自己,便对着鲁肃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现这句话也被引为通俗用语,这句话明显地表示,我们不能以从前的观点来评论一个人的是非。
方圆规则:
相信每个人都不喜欢当“吴下阿蒙”,而期待让别人“刮目相看”吧!不过,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的话,倒更期望年轻人能有让人“刮目相看”的表现。孔子不也言“后生可畏”吗!可见孔子对年轻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