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字处默,灌阳郡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人。年轻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他入仕几十年,诸多将相公卿仿佛走马灯一般起落浮沉,来去匆匆,连皇帝也换了好几个。“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上下下乱纷纷,而他则一直身居要职,并且步步高升。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吉星高照,官运亨通,其实他除勤政为民之外,戒除贪欲,恪守操行,不仅保他仕途顺畅,而且深受民众称颂。
在晋隆安之年(公元399年),朝廷选任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魏晋时代的广州,治所在番禺,辖境相当于现在两广的绝大部分地区,北有五岭,南临大海,山明水秀,佳果终年不绝,所产南珠等各种珍宝更是驰名中外,史称“一箧之宝,可姿数世”。
吴隐之携家小、部属,赴广州上任,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一曰抵达离广州二十里的石门。石门下激石远处有一泓泉水,据说凡是饮过此泉水的人,无不陡起贪念,故名之曰“贪泉”。贪泉臭名昭著,无人不知,当地居民又添油加醋,说是只要口沾一滴贪泉水,就会立即燃起万丈贪欲之火,连六根清净的世外高僧,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道也概莫能外。路人传言,神乎其神,自命清高的过客避之犹恐不及,生怕玷污了自己的清名;利欲熏心之徒也假装正人君子,一提起贪泉便掩耳捂鼻;一般人都认为岭南贪污成风,“风”源便是贪泉。吴隐之不信邪,对亲人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岭南官吏丧失清操其真正原因,我已经明白了。”于是,他走到贪泉旁边,俯身舀起一杯泉水咕嘟咕嘟”喝下肚去,仿佛酌饮美酒一样。喝完咂咂嘴,除了甘甜可口之外,也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隐之微微一笑,当即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歃”意为用嘴吸饮,“夷”是指商朝末年以互相让国、饿死不改清操的伯夷、叔齐兄弟。全诗大意是:古人说这泉水,只要一口沾唇也会顿生贪念,要得千金。假如伯夷叔齐来到这里,不管怎样大饮特饮,他们那清廉之心,也绝不会改变一毫一分!吴隐之一语道破了他酌饮贪泉,不渝清操的真谛,人贪与不贪,不在于喝过或没喝过“贪泉”水,而在于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果然,他在广州任职期间一尘不染,更加清廉。虽然广州物产丰富,可他平常吃的不过是些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衣服等都十分朴素。当时有些人还以为他是故意装装样子,以显示自己的俭朴。不过时间一长,才知道他真是个清官,不是故作姿态。
由于他以身作则,广州地区的贪污陋习也大为改观。朝廷嘉奖吴隐之的廉洁克己、改变风气,进号为前将军。吴隐之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而且严格要求妻儿亦要节俭清廉,其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只说一件便可见一斑。
那还是在孝武帝时期,曾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谢石任卫将军,慕名奏请吴隐之做将军府的主簿(典领文书,参与机要、总理府事的官长)。有一天,听人说隐之的女儿即将结婚,谢石心想吴隐之一向清廉俭朴,嫁女必然简单了事,更不会置办多少嫁妆,于是立即派出专人为助婚使者,并让人将自家厨具、纬帐等等搬去相助。使者走到吴家门口,恰巧碰见一个小丫头牵着一条狗往外跑,院子里什么动静也没有。他心里直纳闷,以为走错了门,便喊住小丫头打听:“这是主簿吴公府上吗?”小丫头回答:“是呀!”“贵府小姐要出嫁了吗?”“是呀!”使者又朝门里扫视一周,大惑不解,自言自语:“怎么如此萧然,百事无办呐?”小丫头没有听明白他说什么,便向他摆摆手说:“对不起,我要卖狗去了。”使者急忙喊道:“别跑,卖狗干什么?”小丫头冲他笑笑说:“不是告诉您老了吗?我家小姐要结婚,等钱用呀!”说完就跑了,使者大吃一惊,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一会儿,转身跑回将军府,向谢石和大小官僚们报告这桩“特大新闻”。
吴隐之告老退休,直至逝世,屡屡受到朝廷的褒奖和赏赐,并赐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无不以此为荣。
方圆规则:
只要具备“静”的心态,“定”的境界,就能去掉贪欲,即使身处权势、金钱、富贵、名望圈中也能洁身自好,即使饮“贪泉”也不会生“贪婪”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