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十二年六月,晋楚展开大战,晋军大败,知罃被俘。知罃的父亲荀首为下军大夫,率兵团战,射死楚大夫连尹襄老,射伤楚公子谷臣,一并带回去,预备以后用他们换回知萤。于是,荀首至中军统帅。当时晋军虽败,但势力并不虚弱,楚人惧怕荀首的声威,便答应了晋换回知罃的要求。
楚王见知罃要回晋国,知道他将来一定能立下大业,便由原来把他当作罪犯的脸孔改作朋友的脸孔,把知巷送出,送时他满面和气地问知巷:“你会怨恨我吧!”
知萤回答道“两国之间作战,是因我没有才能,才沦为俘虏。大王不把我杀死用血涂在鼓上激励将士,使我回晋受罪,这是大王的恩惠,我哪里还敢怨恨你呢。”
楚王听了这话很为得意,进而问道:“既然如此,那么你将会感激我的恩德吗?”
知羞正色答道两国都是为国家利益打算,以使百姓安心度生。现在晋楚二国既已和好,各自后悔当初的怨恨,不应互相为战,那么就应互相宽恕为是,现在我们两国都在力求这样做,双方互释战囚以成其好。两国之间这样的政事,与我私人无关,我来感激谁呢?”
楚王又问:“你这番话我听得有点不对了,明明是要换你回去,可你却说与你无关,但这也毕竟是两国之间大事。那么,你回去之后如何来报答我的恩情呢?”
知罃说“臣无从受怨,也无从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楚王笑着说:“这是哪里的话来。”
知萤说道:“……若是我的国君把我杀掉,我就是死掉,这个大义是不会腐朽的。假使听从你的好意而免我一死,来赐给我的父亲荀首,若他把我戮于宗庙,我虽死掉,你的恩德也会不朽的。假使轮到我担当国家大任的时候,带领军队保卫边疆,如果碰上楚国的将帅,我也是不会避而不打的,我会不惜牺牲地去拼杀,没有二心,以此来尽我的为臣之礼,这就是我对大王的回报。”
楚王从知莹口中得不到什么千金许诺,但知罃句句话入情入理,不好反驳,只好送知莹回去,叹口气说:“晋未可与之争。”
方圆规则:
知罃在楚王盘问索要报答时,还在他人手中,然而并未故作媚态,强作欢颜,而是以礼相待楚王。这个礼,便是他应尽的臣子之礼,没有丝毫过度,也无丝毫不周。面对楚王厚颜无耻地索要人情,知罃便正色说人情是有,但我应尽的臣子之礼还须效死以尽。所以楚王不能从他这里骗走任何东西,一定让他大失所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