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200000036

第36章 知微(1)

冯梦龙在《智囊·明智篇》中有一段总述,是这样写的:

自有宇宙以来,只争明、暗二字而已。混沌暗而开辟明,乱世暗而治朝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又况夫以夜为昼,盲人瞎马,侥幸深溪之不宵也,得乎?故夫暗名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景,皆明者之醒心;暗者之歧途,皆明者之定局。由是可以知人之所不能知,而断人之所不能断,害以之避,利以之集,名以之成,事以之立。明之不可已也如是,而其目为《知微》、为《亿中》、为《剖疑》、为《经务》。吁!明至于能经务也,斯无恶于智矣!

是啊,有智慧是没有任何恶处的,把握人生,就要把握智慧。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波昏是违,伏机自触。

冯梦龙把此章名写作“知微”,很明显是说万事以知微为本。从事物的小处看到未来的发展,“知微”是一门高明的智慧,也是一种学问,古代智才之人无不是知微之人,他们以知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尊重。

(第一节)远见智慧

做事要有远见,看事情更要有远见。能从细微之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是一个人的才能,也是一个人谋国谋生的基本。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相管仲就能从小处看到一个人的本质,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写有关于管仲知微的故事,就充分的说明了远见的智慧之处。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道:“您生病了,还有什么话指教我吗?”管仲回答说:“希望君主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齐桓公说:“易牙把他的儿子都烹了,以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一个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易牙连他的儿子都不爱,又怎么能爱大王呢?”

齐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以来侍奉我,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答道:“每一个人都会爱惜自己身体的,这是人之常情。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大王呢?”

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占卜生死、去病除灾,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生死有命,灾病无常,大王不听任命运,固守其本来的常道,而只是依赖常之巫,那么他将因此而骄横跋扈,无所不为。”

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服侍我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父亲死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回去哭丧,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人人都爱自己的父亲,这是人之常情,他连他的父亲都不爱,还能爱大王吗?”齐桓公说:“好吧。”管仲死后,齐桓公就把这些人都驱逐走了。

可是不久,齐桓公就觉得饭不香甜,起居不舒服,病魔缠身了,并且,宫中的治理松散了,朝中的秩序也不稳了。这样过了三年,齐桓公说:“管仲是不是太过分了。”于是又把那四个人都召回了宫里。

过了不久,齐桓公病了,经查实,就是常之巫从中捣的鬼。他从宫中出来对人说:“桓公将在某月某日死。”易牙、竖刁、常之巫他们相互勾结,一起作乱,他们关上宫门,筑起高墙,隔断了宫中同外界的联系。齐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没人给他。而卫公子启方带着千户齐民降归了卫国。齐桓公听说他们叛乱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流着泪后悔说:“唉,还是管仲的见识远大啊!”于微小处见真实,此管仲之能也。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齐桓公早朝时与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了他,就走过来连拜了几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齐桓公很惊奇,问她为什么这样问,那个妃子说:“我望见大王进来的时候,脚抬得高高的,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强横的神气,这都是要攻打某个国家的迹象。并且,大王看到我,脸色就突然变了,这明显是要攻打卫国。”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此女非一般品相,也是一知微而远见之人。

第二天早朝时,齐桓公冲着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说:“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问:“您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大王上朝的时候,做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也缓和,见到我而面有愧色,因此我知道。”果然不愧为一代名相,管仲一言而中,实是“远见”高手。

齐桓公与管仲商量伐莒,还没有商量出,结果此事就被国人知道了,齐桓公对此事有些奇怪,便以此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有圣人!”齐桓公叹了一声,说:“嘻!今天我到城墙上巡视在下边干活的民工,有一个拿拓水杵的人一直向上注视我,估计就是他吧?”

齐桓公和管仲都想见见这位奇人,于是就命令这些人重新来服役,并且不得由他人代替。没过多长时间,卫士们带上了一个叫东郭的人。管仲看了看此人说:“此人必是要找的人!”于是,命令迎宾侍者站立台阶两边,把东郭迎接进来。

管仲说:“是您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要伐莒的话,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东郭回答说:“君子善于谋断,小人善于揣测。这是我暗中推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伐莒,您怎么去推测呢?”东郭回答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闲自得、宴享喜乐的时候,是钟鼓之色;愁闷悲伤、清静无为的时候,是丧服之色;勃然奋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是兵革之色。那一天,我望见国君在城台之上,脸色勃然满志,这是兵革之色。国君嘴动而不发声,所说的是“莒”的口形;国君举手臂而指,指的方向与你所指的都同样是莒国。我私下猜测现在我们周围未臣服的小诸侯国只有莒国,所以这样说。”

卫国的妃子、管仲、东郭都是有远见之人,从细小中发觉事情的根本变化,是一种极难能,也是极高深的智慧,古代人善于推测以探得事情的真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远见的故事,也有很多有远见之人。

晋朝何曾字颖考,晋武帝时任太尉,他经常陪着武帝赴宴,回来后告诉几个儿子说:“皇上创建了基业,并要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然而我每次在宴会上,却从未听他说过治理国家和图谋久远的谋略,只是说些平生的常事,他的后代恐怕就很危险了吧?他的太平基业也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让人担忧的!不过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

但他又指着自己的几个孙子说道:“你们这一辈人必殃及祸乱!”

儿孙们都听得莫名其妙,参不透其中的奥妙。

后来,经“八王之乱”,何曾的孙子何绥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他的另一个孙子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是大圣人啊!”

能从言谈中得出晋朝必灭,何曾的确是此中高手,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明知将必祸,为什么没有做出一些措施呢?可见,何曾是远见高手,却也不见得是谋略高手和世俗高手。

周朝的姜太公更是一位不得了的远见之人,八十岁高龄还在为周的建立做出巨大的贡献,周建立后,被周王封于齐后,过了五个月就来向周王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当时周公摄政,问他道:“怎么这么快?”姜太公说:“我只是简化了他们君臣上下之礼仪,又不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所以政治局面很快得到安定。”而周公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去,三年才来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迟呢?”伯禽答道:“我改变了他们的风俗,革除了他们的礼仪,让他亲丧三年而后才能除掉孝服。”周公说:“这样下去,鲁国的后代们会北面事齐、向齐称臣了吧?国政如果繁琐而不简要,尊严而不平易,则百姓们将不能和其君主相亲近;君主如果平易而近民,则民必归附他。”这些都是非常易懂的东西,可在五千年的中国史中,能做到这样的帝王们,实在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个和姜太公相反的例子,就是周朝所推翻的商朝的亡国之君商纣王。

殷纣王刚即位,生活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对此,纣王的叔父箕子叹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制的食器盛东西,并且要做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会再吃羹藜等野菜制成的食物、穿质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铺顶的房屋之下了,则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怀有这样的要求,整个天下也满足不了他了!远方的珍怪之物,舆马宫室等等都逐渐齐备,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

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

很快,老百姓都背叛了他,只有百里封地的周文王举起了义兵,民心所向,商朝就这样被周朝所代替了。其实,有时候,碰到一个这样的君王,不论多么有远见的人才,都会是没有办法的。明智的,求以自保,而愚忠的,只能是“以身殉国”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一件非常有名的事,就是三家分晋,从而有了后来的战国七雄。公元前453年,晋国专权的智伯帅韩康子、魏桓子之兵攻伐赵襄子甚急,赵襄子派大臣张孟谈以朝见智伯为名而私会韩、魏二人,劝说二人联合攻智伯。谋既定,张孟谈又朝拜智伯出来,正被智伯的族人智过在辕门外遇见。智过就进去见智伯说:“魏、韩将有变化。”智伯问:“怎么了?”智过说:“我刚才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显得很骛持并且显得很得意。”(从些微处看到这些,智过是此中高手)

智伯说:“不对,我已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后就三分其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不要妄说。”智过出来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魏、韩二人在智过面前表现得很是惊慌。

智过回来就对智伯说:“魏、韩二人色动意变,一定将不利于大王。不如现在杀了他们!”智伯说:“我们兵驻晋阳已三年了,早晚就要攻下赵而分享好处,怎么能有其他的心思呢?你不要再说了。”智伯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很是坚决。

智过说道:“如果不杀,就快去亲近他们。”智过又出一计。

智伯问:“怎么亲近呢?”

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菱,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是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意见的。大王应当与他们约定,破赵后就封二人一人一座万户的城池。这样,魏、韩二人之心可以不变,而大王就得到了您所想要的了。”

智伯又一次地错过了机会,说:“破赵后要三分其地,现在又要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得到的就更少了,不能这样!”智过见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说的话智伯又不听,就逃走了,并改姓辅氏。智过果然是明智之人,比愚忠之人要让人心里痛快多了。

张孟谈听说了,就去见赵襄子说:“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了智过,看来他对我有了怀疑。他进去见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所以我有这样的怀疑。今天晚上如不攻智,必有后患。”

张孟谈也是此中高手,智伯这样的人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赵襄子说:“好吧。”于是派张孟谈去见魏、韩二人,约定晚上杀掉守堤的官兵,然后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水一冲,都慌着去救水,一阵大乱。这时,魏、韩两支军队从两侧围攻,赵襄子率军队正面迎击,大败智伯军队,活擒智伯。

智伯后来被杀,国家也亡了,土地也被赵、魏、韩三分了,智氏满门尽灭,唯有辅氏保存了下来。

在智伯统帅魏、韩的军队攻打赵襄子时,曾决水淹晋阳。当时,智伯巡行看水势,魏桓子和韩康子与他同车前往。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亡人国的啊!”魏桓子以肘触了触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汾水可以淹灌魏的都邑安邑,洚水可以淹灌韩的都邑平阳。

此后,智伯的大臣絺疵对智伯说:“韩、魏必定会反叛我们!”智伯说:“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是从人情世故上知道的:我们统率韩、魏一起攻赵,而赵亡,必祸及韩、魏。现在约定了胜赵后要三分其地,但他二人却忧虑重重,没有一点儿欢喜的表情,这不是反叛还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却把絺疵的这些话告诉了魏桓子、韩康子二人,他二人说:“这是谗言的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您怀疑我们二家而松懈对赵的攻伐。不然的话,我们二家岂不是放弃朝夕间即可分赵氏之田的利益,而去做那些危难不可成的事情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出来后,絺疵进去见智伯说:“君主怎么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们二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见他们看到我时脸色严肃而急速离走,这是他们知道我已得知他们的实情的缘故。”

智伯的名字虽带了一“智”字,实在是不智之极,智过和后来的大臣都具有远见之才,但是智伯本人没有太大的才具,据史载此人还是有小才而无德之人,无怪乎三家分晋一蹴而就,实是应该。

古人曾有“自取灭亡”这样的成语,在历史故事看来,完全不无道理。以智伯之才,如若不亡的话,就是对历史的巨大讽刺。一般看来,历史是不会犯大的错误的。

(第二节)知微之才

知微之才实是大才,于微小之处见本质,实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把握微小之势,即掌握了人生之匙。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为和晋国通好而访问晋国。他路过卫国的时候,卫国大夫右宰谷臣把他挽留并设家宴招待,宴会上,虽然有家乐助兴,可右宰谷臣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喜色,喝到最后,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璧玉。古人和现代的人一样,有求于别人的时候,总是把事情做得很是周全,右宰谷臣的行为,有了点“无故献殷勤”之感。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时,却没有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来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

”郈成子说:“他设家宴招待我,是想和我一起快乐或是要我快乐;排出家乐而自己没有笑容,是告诉我他自己一点儿都不快乐;酒到浓时送给我璧玉,是对我有所寄托,有所希望。这样看来,卫国可能要有所变乱了。”

事情果然如他们所猜的一样,等到他们离开卫国有三十里以后,听说卫国发生了“宁喜之难”。即卫国献公因忧患宁喜专权,联合其他大夫发动兵变,擒杀宁喜并陈尸于朝的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右宰谷臣是受到很大的牵连的,他也被杀。听到这个消息郈成子立即调转车头,回到右宰谷臣的府上,在他灵前三次哭吊,然后才返回。回到鲁国后,郈成子又让人把右宰谷臣妻子和孩子接来,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让他们居住,把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以供他们的费用,等到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郈成子还把那块璧玉送还给了他们。真可谓做到了仁至义尽。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这件事情,从智慧方面可以看出右宰谷臣筹谋的细微,其仁能够对之托孤寄财的,只能是郈成子呀!”右宰谷臣确是人才,把自己的后世给了一个让别人都感到放心的人,当一个人才做出一件事后,得到的只是好的评价,当两个人才共同做出一件事后,得到的将会是感叹,这个故事就是让人感叹的故事。

下面的这个故事中有两个知微高手,其时真是人才纵横啊。

同类推荐
  • 仪表堂堂:精英人士必知的77条礼仪规范

    仪表堂堂:精英人士必知的77条礼仪规范

    本书是一本有关礼仪知识的通俗读物,可以帮助我们加强礼仪修养、提升气质形象。文字轻松有趣,富有时代气息,内容贴近生活,主要包括个人形象,社交礼节,职场礼节,公共场所礼节,家庭礼节五个部分。读完此书,相信你可以在个人形象、人际往来、商务活动、公共场合、社区交际等方面大大增加自信,举止适宜,游刃有余。
  •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求职者的圣经 求职篇(上册)内容简介:让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找到工作;让不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为自己工作;让正工作中的人知道如何工作可以更好;让不满意现在工作的人知道如何创造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正是《求职者的圣经》的核心内容。
  • 罗素说快乐生活

    罗素说快乐生活

    本书分为不快乐的原因、快乐的原因、我的信仰、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幸福观念五部分,内容包括:什么使人不快乐?拜伦式的不快乐等。
  • 新销售圣经

    新销售圣经

    该套丛书为综合性励志丛书,共35册。所收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处事、礼仪、管理、商务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于指导人们修身养性,塑造完美人格以及提高用人、识人、管人技巧、商业管理、谈判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
  •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也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的模式虽不能复制,成功者的管理方法和经商智慧却永远值得学习。在香火传承的家族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在基业长青的企业里,应该有怎样一副对联呢?也许这副对联应该是这样:“制度传家久,文化继世长。”任何一个老板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都离不开这两样法宝。
热门推荐
  • 高冷邪帝独宠妃

    高冷邪帝独宠妃

    她魅凌雪---天之骄女---现代的金牌特工,完成一个任务后太高兴,吃葡萄噎着了,导致死亡,一朝穿越成一个不受宠的嫡女,父亲不爱姨娘使坏,姐姐们总是欺负她,先是抽鞭子抽巴掌,后来就是灌毒药搞刺杀,她?废材?真搞笑!什么宝贝丹药,她当零食吃,什么宝贝武器,她随便乱扔,什么宝贝符咒,心情不好时,一把火烧掉,你算什么?小读者们可以加小醉qq3392680748也可以加小醉的读者群584364038
  • 夏,花之恋歌

    夏,花之恋歌

    花店的意外相遇,让两人从此纠缠不断。大学毕业,男生对女生说:做我女朋友吧!我喜欢你一年了!女生笑得灿烂,好啊!我也喜欢你一年了。男生为了女生逐渐变强,当两人重遇,女生捂嘴:你确定你不是来参见健身比赛的?
  • 还原真实的自然

    还原真实的自然

    本书介绍了冰雹的形成和危害、雾是由水汽凝结而成、雪花的尺寸、下雪天特别安静的原因、神奇的地光、地震海啸的危害等内容。
  • TFBOYS一生一世爱你

    TFBOYS一生一世爱你

    一次尴尬的邂逅,让他们相识。成为邻居成为同桌成为情侣一起克服困难一起走下去她们以为她们的爱情已是坚不可摧,没想到只是情敌的一些小把戏,就可以把她们的爱摧毁。女主认为这样的爱情一点都不完美,就无声的退出了。直到误会解清了,事情的真相大白了。男主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拼了命的寻找女主,恳求女主的原谅。最后,他们的爱情真的变成了坚不可摧,谁也破坏不了......【驻站梦溪】
  • 浮生岁月

    浮生岁月

    她,作为一名职业杀手,却被好友背叛,重生到不知名的朝代,化身为一只狐妖,她的故事,由此展开。
  • 千绪书

    千绪书

    她不过阴间一个混吃等死的小鬼,何德何能让阎罗身边的审判官瞧上,被派去凡世捉回被心魔所困,而无法转生的游魂,这种高难度的工作实在不适合她这种……见光死的阴间小鬼啊!“大人,您让奴家去阳间便是要了奴的性命啊!”“去吧小十一,地府的贡品已是养不起你了,若真死了也算是为地府做了桩好事。”“……”可怜没鬼爱的她除了惨兮兮认命,还能有什么办法……
  • 若爱无恒

    若爱无恒

    这是一篇讲说大学里青春懵懂爱情故事的小说
  • 白话颐和园

    白话颐和园

    从这里出发,可追溯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这里漫步,可饱览京城宫苑的精华。“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匾额“颐和园”三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本书向你介绍颐和园各建筑的由来、风格特征,并娓娓道来与之有关的道教、神仙、佛教、名人故事。全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也可供爱好北京宫苑文化的旅游者参考。
  •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穴,开始了他们的秘境探幽之旅,并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精彩的故事。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这个幽深的洞穴中,他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和令人惊叹的洞穴景观,并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化学老师和我的朋友

    化学老师和我的朋友

    对于妖魔鬼怪一无所知,却对人情里短有独到见解的张晓迫于无奈住进了一个不靠谱的租来的房子,然后遇到了一群不靠谱的邻居,接着发生了一些不靠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