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300000015

第15章 往事的怀念(2)

再后,便是上学、考入“东北鲁艺”、进北大进修、搞宣传工作……按说我这红小鬼出身的小革命,生活工作该是充满阳光了吧,其实不然,那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生把我当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就注定我成为必然挨批判的靶子。批完,就是下乡改造,且永远改造不好。我这痴情革命的人,开始发问:“这个革命,到底是为了啥?”至于漂亮的口号,我早已听腻了。因为当年就连胡子也会提出令老百姓爱听的口号,一切不都是人造的吗?为了夺取政权,什么好话都能说,重要的是行动行为。“文革”又来了,满世界喊“保卫红色政权”,甚至大呼大叫“誓死保卫毛主席”……我纳闷儿,毛主席怎么啦?出问题了?要不咋嘶破嗓子喊保卫毛主席呢。至于我这红小鬼出身的知识分子,当然要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文艺黑线了……我暗自好笑,感到运动搞到这种份上,实在有些滑稽了,不严肃了,怎么刚毕业不久的孩子,竟然成了权威?黑线?糊闹嘛。这之后,我便是漫长的改造生活,一干就是八年。这期间,我越发怀念土改时栽的那榆树,不知为什么,好像这里有种任谁都无法排遣的隐情,而这隐情,只有那榆树知晓。我曾不止一次地向下乡的姐姐,还有别的什么人,询问榆树现状?蔫巴没有,有人浇水没有?就像探听一位老友。“四人帮”倒台后,我立刻着手写揭露“四人帮”罪行的长篇小说,为写深,我主动要求到黑龙江家乡土改那地儿生活。

于是当我下火车,直奔土改分我家的那草房和榆树的当口,我像看见久别的亲人般搂住了已见老的老榆树,用脸贴贴那曾被小马驹子啃过的树皮伤口:“你……好吗?”我哭了,因为我眼前出现的满不是小时土改时所渴望出现的情景,那风雨四十余年的老草房,依旧在风中雨中硬挺着,进屋,有如跳进坑里,地基已严重下陷,后墙皮虽再也看不见苏联军队进城时机关炮打的弹孔,但一年复一年抹上去的厚泥,已经厚得斑斑剥剥,连窗户都走了向,尽管窗纸改为小块玻璃或塑料薄膜,但丝毫看不出生活的改善……这使我想到我眼下正修订的长篇小说《不许收获的秋天》,不是农民愚笨,不,是我们的农业政策有毛病,致使当年那手捧黑土在分得的土地上欢喜得打滚喊共产党万岁的农民,失望了,流泪了。他们也许愚得分不清谁是“四人帮”,谁是共产党,反正现实生活中,那不像共产党的共产党太多太多了。哪个能分得清,看来只有上帝才知道。记得当我回到北京,写下该书后记时,我说:“土改那年,我虽是孩子,却跟祖辈受穷的翻身农民一起共过欢乐,睁大惊奇的眼睛,看大人们扑在分得的土地上打滚,捧着湿润的泥土流泪,嘴上不时地说:‘这回可好了,这回可好了……’然而,三十多年(当时人文社出版《不许收获的秋天》是1980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民依旧受穷,期望与汗水依旧,严酷的生活,告诉农民,在这块土地上,依然有《不许收获的秋天》……”

我的老榆树,我土改见证的老榆树,我当然希望你再活百年,看看你周围的变化。

为保护好这棵老榆树,我特意在树边上立了一块牌子,上刻如下一行字:“本棵老榆树,系我(当年土改儿童团长邢莱廷)亲手栽下的,以示纪念,同时也起监察、净化灵魂作用,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据说我走后,有人想把榆树拔掉,说这是耻笑我们呢;但大多数老百姓不同意拔,认为老儿童团长没说错,谁对老百姓不好谁就是坏东西,这块牌子就是试金石。小榆树、大榆树、老榆树,我的记忆树……你似乎永远在提醒我牢记当年向老百姓许下的诺言,承担的责任……

往事的怀念

梦谣

不知道大雁何时飞越我的冬天

也不知道桃花是怎样走进春天的

那一年我的眼前只有飞舞的雪花

漫过我的冬季

——题记

春雨,满天漫地的飞泻;洒下了许多,少女多愁善感的清泪。匆匆来又匆匆去,灰蒙蒙一片。

当夏日翠绿的生命的葱郁,渐渐被秋日的萧条冷落怠尽。以它特有的方式抖落着秋天的树叶,纷纷瑟瑟的在枝柯上颤栗;并飘落到这一年的冬天。

银亮的雪色,白茫茫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刺目。这就是所谓的冬天吗!这就是冬天的雪花吗?覆盖着整个大地每一个角落。将一个冬天的故事,用洁白的颜色素裹得严严实实。

在没有撞入这个冬日之前,我曾经为这一年的冬天设想编织着,许许多多的事情。那美丽动人的雪景。然而,那一年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却不是我所设想的那样,我至今脑海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一幅图画,一幅不愿忘却的风景。

那雪花飞舞的样子,潇潇洒洒的。似天女散花般妩媚和轻柔,像十八岁情窦初开的女孩盈盈的飘带;击舞雪片之时,婀婀娜娜地旋转飞跃,翩翩而下。

伴着北风婆娑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又似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一曲曲歌声,袅袅亭亭的叙说对乐土的热爱和深情,为她——一位老人的到来而陶然欣慰。B清晨,在一个冬天的寒假里。我走出屋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凝望深邃的东方,仰望天空的澄澈和蔚蓝,蓝得使人感觉一片片清凉;蓝得使人对它寄托种种美好的愿望。冰锁着大地,锁着河流,锁住溪水对岁月的倾诉。

在这静如止水的日子里,我去姑姑家,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么多年来,多亏姑姑照顾着我们姐妹。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姑姑便是我最亲最爱的人。姑姑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新职业型女性,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在我的心目中,她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所以一有空,我就会去她家尽一些孝心,帮她打扫卫生,减轻一下她的负担。姑姑排行第二,所以我常常称她为二姑。二姑的婆婆和我的祖母年龄相仿,而且都姓王,他们的名字只差一个字,所以我也称姑姑的婆婆为奶奶。奶奶是一个很爱笑、而且慈善的家庭妇女。她看上去瘦瘦的,但很精神。我常常见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和因为笑而美丽起来的皱纹。鹤发童颜的印象至今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她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养家糊口,送子参军,历尽坎坷和艰难。在这寒冷的冬天,要不是病魔缠身,她是绝对不会躲在屋子里的。都七十六岁的高龄了,但显得一点都不老,又善解人意。在与她相处的日子里,我知道,她很乐观而且幽默。脸上时常挂着一抹令人愉快的笑在嘴角。像安徒生童话故事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奶奶。有的时候我真的以为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奶奶呢!在这样的雪天,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起来,虽然我也是一个穷孩子,穷得只有敏感的思维和神经、肉体和灵魂。但我却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希望。我坚信,在物质上我是穷人或乞丐。

但在精神和思想的世界中,我却视自己为富翁,人各有志嘛!

雪天里,一切都显得那样洁净。奶奶的白发也像雪染成的那样变成银白色,透出安详。那微笑使空气变得更清爽起来。

屋檐下、果树枝、葡萄架上挂满了透明的冰凌。使这个世界顿时有了一些朝气和活泼的气息。特别是那枝上的冰棱,被阳光照得光彩夺目。

几个顽皮的小孩,正在堆着一个大雪人筑成的一个小丑。样子可爱极了。奶奶孩子似的拍手叫着,喊着我去看。我从雪地里捧出许多雪,握在一起。漫漫的放在雪地上滚动,隔着玻璃窗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她用细小而充溢着笑容的眼神望着我鼓励我。很兴奋、很惬意。她好像与我一样年轻了许多岁。而我却很顽皮淘气,虽然已是少女的模样,但仍像一个不成熟的小女孩一样天真活泼。这或许也是这位鬓发苍苍的奶奶喜欢我的一个原因吧!很简单。姑姑上班以后,奶奶一个人守在家里;很寂寞,所以常常喜欢让我来陪伴她,为她驱赶寂寞。

C奶奶总是微笑着给我讲她那个年代的故事。她的眉宇间总是流露出一抹淡淡的乡愁。她告诉我说,她这一辈子也受了不少苦,共生了六个子女,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那个年代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一年四季中最难熬的是春天。那时粮食很紧缺,实在没有吃的就到地里拣去年没有挖净的地瓜,或挖些野菜充饥。每当看到孩子吃这些食物难以下咽的时候,她总是感到内疚和歉意。可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只有这样了。

她常常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她说这一生她也有最难忘和最果敢的事情。

那一年,天大旱地里的庄稼所收无几,粮食眼看就要吃完了。全家的衣食都尚不能温饱。在这种情况下,她刚刚生下孩子不久。身子还很虚弱,又没有什么营养品可吃。孩子又不好养活,总是生病。她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存活下来,她终于下决心将这个孩子送给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家。当要孩子的人家赶着大马车来接孩子的时候,她撕心裂肺的哭声,使远近的乡亲们也都跟着哭泣。就在人家接过孩子的一瞬那间,她突然止住了哭声,果断的说:“你们走吧!我死也不能这样做!我一定要养活他”。她的坚定让众乡亲都感动了。这就是她一生中最果敢、最痛苦、最悲壮的一幕。

奶奶的五个儿子当中,有四个儿子参军。每次他们探亲回来,归去时,她都抱着沉重的步履,在门坎相送,每次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都失魂落魄地伫立在那里远望……后来,她培养的六个儿女都成了科级以上的干部,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她感到无限的满足和欣慰。她总是面带笑容的对我说:“丽,你会好起来的,要坚强些走自己的路……”她总用自己所经历的苦来勉励我、激励我。

有一天,我放学回来,照例去姑姑家打扫卫生;顺便再陪陪奶奶。这几天,由于忙专业课的考试,所以好久没有去姑姑家了。等我完成期考,去她家时,给我开门的却不是奶奶,而是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人又很勤快深得姑姑和姑父的喜爱。奶奶告诉我,让我称她为姐姐。她是幸运的,得到了姑姑和姑父特殊的爱,整天像天堂里的小公主,而我呢!在她面前却像一个“灰姑娘”。每次,我打扫卫生,她都用一种自豪而蔑视的眼神望着我,而我呢,认为我来到这,就是尽我所应尽的义务。为姑姑干活是我最快乐的事情。别人怎么看,对于我来说都无关紧要。当姑姑下班时,见我又来打扫卫生很高兴,疼爱我的说:“小丽,你先别干活了,我有几件衣服,你试一试看看能不能穿,能穿你就拿去穿吧!”说完就递给我一件上衣,我很高兴,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露出满是窟窿和补丁的背心,旧得有些发黄,那还是母亲在世时穿过的背心。姑姑惊呆了,望着我不作声。这时,她站在一边嘲笑我说:“妈,你看小丽有多脏啊!那背心上的洞一定是不经常洗澡搔痒挠的;连背心都洗不干净”。我听了暗暗掉下眼泪。自从父亲娶了继母,我很少回家。除了在外学习侍侯久病的姨妈外,我是很少出入公共场合的,性格已由外向型改为内向型。家里父亲每月给我的生活费,包括住宿、订月票、吃饭,哪里够买衣服啊!父亲也很难,在家都是继母说的算,没钱管她要是很困难的。尽管父亲每月开资都给她,为了减少家的负担,节约我的生活费用,我只好穿以前的旧衣服。当她嘲笑我的时候我很伤心而且恼怒。这时,奶奶走过来,为我解围打抱不平的说:“你看你得意的,刚来到我家时,你穿得衣服还不如小丽呢?她那背心不是脏,而是穿得年头多了,遭了洗破的,才出现许多洞洞,这叫艰苦朴素,你懂吗?你才来到城市几天啊!就瞧不起人了。那叫勤俭节约……”我当时很受感动,因为奶奶肯出来为我主持正义,说出了我想要说的话。

以后,我没有事就不到姑姑家去了,不愿意破坏她们的感情。偶尔,我也是每月去一趟两趟的。有一次,我去看生病的奶奶,正好赶上她不在家,家里只有奶奶,我就一边打扫房间,一边陪她说话。这时,小弟放学回家了,我正在为奶奶煎中药,小弟按门铃,我们谁都没有听见,于是淘气的小弟弟不住地按门铃,由于将电钮按在盒子里了,不能反弹出来,导致电线短路了,着起火来。我一看大事不好,急忙把总电闸拉下来,奶奶和小弟吓得缩在一团,我安慰她们别怕,便开始扑火。由于是门框上的塑料盒子起火了,我的身材很矮,只能用破抹布扑火,所以有一滴塑料油滴落下来,正好滴到我的手背上。我顿时疼得热汗淋漓。奶奶见我那么麻利的将火扑灭了,慈爱的望着我;见我手臂上直冒黑烟,急忙用毛巾将那滚热的塑料液体擦试下去。我的手臂当时就肿胀起泡了。奶奶轻轻为我包扎着。由于伤口烫得很深,至今,我的手臂上还留有一块伤疤。

那年冬天,奶奶病得很严重,最后终于住进了医院。白天我去上课,晚上有时去医院照顾她,为她洗脸,端屎倒尿,侍候陪伴她,为她解除寂寞和孤独。

她常常笑着说:“丽啊!是个好孩子,能吃苦耐劳;可孩是好孩,就是命不好啊!自古红颜多薄命,你妈和你一样,也是一个大好人,可命太短了,三十六岁就去阎王爷那里去报道了。当初你妈要是把你过继给你姑,你不是少受多少苦啊!”我告诉奶奶,姑姑不就是妈妈吗?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吗?“姑姑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我们有着骨血亲,血脉相连,不做她的女儿,在我的心里,她就是我的母亲,与母亲一样亲。

奶奶总是喜欢与我谈话,与我讲她年轻的事情。说起过去,她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笑意。她感到很满足,因为她的儿女都很孝顺她,她的晚年很幸福,这都是因为她为人和善的缘故吧!喜怒哀乐能够在她的脸上体现出来。我很喜欢和她交谈,她也是一样,把不能和别人说的话,都对我说。虽然那时,我才十八九岁,可她却把我当成大人;她说我比较成熟和稳重。她说她最看不惯现在女孩子的做法,疯疯癫癫的。而我比较文静,很适合她脾气,所以我们很投缘。

当我再一次来到她的病床前,她却走了。永远的走出了我的视线。

我是极喜欢冬天的,特别是有她的日子。可眼下的冬天,我却感到极是陌生。虽然身处是一样的冬天,一样的雪天,但我觉得很乏味,往事已如云烟逝去了。在这样的雪天,当孩子们将雪人堆在我们的面前,我又想起了这位孩童一样的老人,在雪天给予我的关爱和微笑。我真想把往事留住,但留不住的是岁月和时光的变换。而在这样的季节里,她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去了,但在有雪的日子她却永远在我们的快乐中间。

我又能怎样呢?人都有生老病死,世上哪有不死之身。重要的是曾经拥有一段美好的日子。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那一年,我不知道大雁何时飞越过我的季节,我的冬天。也不知道桃花是怎样走进春天的。我只知道,我脑海里装满对她的怀念。在萌动的春天,在炎炎的夏日,在叶子纷飞而落的秋天,在雪花飞舞的冬天。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难以忘却。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对往日的怀念。

同类推荐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文学经典导读

    文学经典导读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辅以作家介绍、注释、阅读提示,以方便学生学习。在篇目选择上既立足经典,同时又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在“阅读提示”上,力求点到为止,不做全面分析,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教科书。
  •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昙花的哲学》是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散文精选集。共分六辑:《碗里乾坤大》围绕食物这一主题,展现亲情、友情、国情和旅情;《等待国旗的人》通过讲述作者在异乡邂逅朋友的故事,写出笑中有泪的众生百态;《寸寸土地皆故事》写出了异国异乡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令人惊叹的奇风异俗、令人惊愕的丑恶人性、令人惊喜的温暖人情;《人间乐土》中收入的是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尽收笔下;《昙花的哲学》通过玲珑细致的小品文,看生活、写生活,其中不乏子女教育等问题;《甜咸人生》中的小品文亦庄亦谐地带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与生活哲理,颇有绵里藏针的苦心和“糖霜裹黄连”的创作旨意。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欲雨

    欲雨

    她,携恨回归,只为一人。撕掉伪装,优雅静美的她腹黑冷漠……到最后失去了太多也得到了许多,她发现自己真的深深爱上了那个只对她一人温柔,却被她伤的遍体鳞伤的那个傻瓜……
  • 月神传之剑圣

    月神传之剑圣

    史上最强的剑圣,带你领略别样的剑圣流!微小说,主线剧情节奏很快。看过大作的读者可能不适应这个节奏,请见谅!
  • 老实人战记

    老实人战记

    上古之时,有全知全能之神创世,后离去,留六大魔法精灵,并赐予三件创世神器守护世人。后天地大变,魔法精灵们陷入沉睡,创世神器尽皆落入凡间。本就互相征战不断的凡人们在得到神器后变本加厉,战火熊熊生灵涂炭。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大陆上,一个名为布林克的雇佣兵走上了属于他的舞台,吸引了整个大陆的目光。与布林克的名字一同传遍大陆的还有他麾下的佣兵团:老实人佣兵团。以及大陆上人尽皆知的一句话:老实人,不老实。
  • 傲骨战神

    傲骨战神

    【玄幻爽文】大道三千,万法通天,乾坤域邦,骨力称王!没有帝骨的天才谢辰,遭尽讥讽,却修鸿蒙战魂,终成傲骨战神!论炼丹制器,我九阳骨炎一出,天品丹器随手即来!论操兽控军,我只需骨笔一画,万军俯首群兽称王!论剑法,我修太上剑道九重天,怒震风雷耀星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待我谢辰,以骨证道,傲剑九重霄!(书友请加群,天/朝三盟379137182)
  • 情陷异世,不做废材大小姐

    情陷异世,不做废材大小姐

    在这寂寞的世界里,你终究还是与我相依。纵使羁绊再深,他与我依旧擦肩而过。
  • 浮生渲染了谁的流年

    浮生渲染了谁的流年

    终是爱如骨,心似坚,梦遗之娇莫悲荒。终是缘如风,情似水,魂断之处已天涯。为谁追寻自由天空?为谁梦中相依相伴?为谁幻想一份痴恋?为谁终生痴情依然?转去多少无奈?流失多少思念?今生相伴,前缘今世,谁为我邂逅一场风花雪月的缠绵?三世蚀骨,一梦千年,谁为我演绎一场千古绝唱的爱恋?
  • 泣血之门

    泣血之门

    骤雨倾盆,星光降临,黑幕是杀戮盛宴的开始。蒙族少年,狩猎厮杀,获得往生名额。一入往生终难回,前路遥遥雾迷茫。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背负蒙族诅咒之身,获得守护印记庇佑得以超脱于困境踏往往生,进入崭新世界的蒙村少年,而这位踏入崭新世界的少年只是知道自己身负诅咒,其他的一切都不知晓,所有的答案都将要他亲自一一去揭晓。新人写书,多多支持。本人只想以自己的想法书写一个自己想要描绘的世界,希望大家不要喷我口水。
  • 异变魔物

    异变魔物

    一次偶然相遇一次偶然接触;一次热血;一次感情;我为了保护我心爱的人,宁愿战死。
  • 花千骨番外之一世长安此生不换

    花千骨番外之一世长安此生不换

    上一世的事情,与我再无任何瓜葛了。这一生,我有了自己的使命。我叫墨筱。我,不再是上一世那个可以为了他长留上仙白子画牺牲一切的花千骨了…我确然爱他,上一世我爱,这一世我亦还是爱。即使当初是死在了他的剑下,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忘记他,恨他了,可恨的来源,不终究还是爱么?我们本该再无缘分,可天注定,我又遇见了你。冥冥之中,离开你,是唯一的办法。可是…那年妖神再出,当时的不忍下手,造就了你的为我而死,我真的,真的只是同情那个和我一样傻的女孩。我后悔,后悔为何因为我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望着花开花落,本都是守护六界的命,却偏偏又都动了情。你可知,其实,我一直,只愿与你长厢厮守…许你一世长安,望我此生不换。
  • 雪球专刊第041期:滚雪球的人Ⅱ

    雪球专刊第041期:滚雪球的人Ⅱ

    英国留学5年,东方港湾磨炼4年,本期《红周刊》、雪球网与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栏目嘉宾80后余晓光2014年5月创立泽诚资本。“我深刻感受到属于我们80后的时代来了,我肯定要义无反顾地去编织属于我的事业,不求最后结果,但求不愧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