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及食管、气管异物
1.取出异物。合并感染者可先行抗炎及支持疗法,待患者情祝好转后再取出异物。
2.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时,可紧急气管切开,再取出异物。
白喉
(1)含漱法:清洁口腔,用漱口液之类频频含漱。
(2)吹药法:用吹喉散、青白散、锡类散之类频吹患处。
(3)含服法:六神丸、喉症丸之类。
(4)超声雾化吸入法:用土牛膝30克、马鞭草30克,水煎液作超声雾化吸入,20分钟/次,每天2—4次。
(5)外敷法:生巴豆、朱砂各0.5克,研匀,置普通胶布上,贴于印堂穴处,8h后取去。贴后局部有热感及充血,出现小水泡,可用针挑破,贴创可贴。
(6)针灸治疗:
(1)取少商、中冲、关冲、少冲等穴点刺放血。
(2)取印堂、太冲、合谷、颊车、天突等穴,泻法,留针30分钟。
猩红热
(1)含漱法:用复方硼砂液或1∶5000呋哺西林液含漱,或用漱口方,不时漱口或吹药前漱口。或用醋含漱。
(2)吹药法:初起咽部可吹玉钥匙、西瓜霜喷剂,咽部腐烂吹锡类散。
(3)针灸治疗:
(1)体针法:早中期,取内庭、合谷、尺泽、鱼际、历兑,泻法,不留针;后期,取太溪、太冲,三阴交、复渭、照海、申脉、天突,平补平泻;每天1次。
(2)放血法:早、中期,取少商、商阳,高热加委中,点刺出血;或耳垂,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鲜血10滴,每天1次。刺少商、委中,每天1次,以出血泻热。
(3)水针法:发热,取合谷,曲池或足三里,每穴注射柴胡注射液2毫升,或青霉素10万—20万单位(先皮试)。
耳鼻咽喉结核
(1)含漱法:用漱口方加百部、茵陈,水煎含漱,日数次。
(2)吹药法:未溃可用矾精散,已溃可用清凉散,或锡类散吹于咽部患处,日数次。
(3)含服法:用百部膏,1匙/次,含服,每天2—3次。或用膏灵丹含服。
(4)喷雾法:用1.5%—2.5%链霉索液涂患处或喷雾,每天2次;咽痛剧者,饭前用1%丁卡因喷雾咽喉,以利进食,或用1%普鲁卡因、80%乙醇作喉上神经封闭。
(5)涂药法:咽部溃疡面积较小者,可于溃面涂2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以促使愈合。
(6)超声雾化吸入法:链霉素0.25克,加入蒸馏水20毫升或用黄芩、百部、丹参、菌陈、薄荷各适量,水煎过滤,取滤液10—30毫升作超声雾化吸入,每天1—2次。
(7)针灸治疗:
(1)体针法:取肺俞、魄户、膏盲、孔最、大椎、足三里、合谷、太溪、三阴交等穴,咯血加膈俞、鱼际,咳嗽加太渊、列缺,盗汗加阴郄、复溜,心烦失眠蛔神门,食欲缺乏(食欲不振)加公孙、中脘,便溏加天枢,低热加间使、鱼际,每天1次,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取咽喉、肺、肾、心、内分泌、神门、大肠等穴,王不留行贴压,每日按压数次,3天贴换1次,10次为1疗程。
梅毒
(1)清洁法:过氧化氢(双氧水)或漱口方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鼻腔冲洗法:用于鼻梅毒,以除去痂皮。
(3)吹药法:鼻梅毒,用鹅黄散擦患处,脓尽可擦生肌散收口。咽喉梅毒初起未腐烂时,吹冰硼散、冰麝散;腐烂者,吹珠黄散或结毒灵药,加入中白以化毒祛腐。
(4)涂药法:咽部溃疡可用20%硝酸银烧灼以促进愈合。
(5)手术:适用于鼻部有坏死腐骨、鼻孔闭锁、咽部瘢痕形成者。
麻风
(1)1.5%氨苯砚甘油清鼻,每天3次。
(2)下鼻甲黏膜下注射链霉素。每侧1毫升(0.25克),隔日1次,4次为1疗程。
(3)鼻腔有干痂,用温生理盐水冲洗,以2%—4%链霉素液体石蜡油或复方薄荷油滴鼻,每天3—4次。
(4)咽部溃疡,用复方硼砂溶液或漱口方漱口。
(5)鼻部、鼻咽部顽固性溃疡,用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或用电烙、激光、微波等治疗,似促进愈合。
鼻腔及鼻窦真菌病
(1)滴鼻法:用抗真菌(霉菌)药物滴鼻或鼻窦灌注冲洗。
(2)塞鼻法:冰片、白芷、藿香、丹皮各等份,研粉、过筛,凡士林调,以纱布黏药塞鼻,2—4小时/次,每天1次。
(3)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手术方法,以清除病灶。
鼻硬结病
(1)20%金霉素软膏涂局部,每天2—3次,或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研粉,调成油膏塞鼻。
(2)可试用放疗。
(3)手术:用于瘢痕畸形者。
听神经瘤
(1)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切除术。
(2)伽玛刀治疗:用于中小范围的听神经瘤治疗。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血管瘤切除术。
乳头状瘤
(1)外翻性乳头状瘤,可取鸦胆子油涂瘤体或患处,每天1—2次,可使肿瘤消退或预防术后复发。
(2)激光治疗。具有准确、无出血、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
(3)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
鼻咽癌
(1)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疗法,包括钴60外照射、直线加速器照射等。除淋巴癌外,早期放射均有较好疗效。中药治疗常作为辅助手段,对于放射增敏及减轻副作用等均有较好作用。
(2)光动力学疗法:适合于放疗后复发灶的局部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局部病灶的处理及放疗后残留的孤立病灶或颈淋巴结转移亦可考虑。
鼻腔与鼻窦癌
以手术治疗为主,行鼻腔或鼻窦肿瘤切除术,辅以术前、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
喉癌
(1)首选手术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喉的部分或全喉切除术。
(2)放射治疗:适合于单纯局限性声带癌及III、IV期喉癌的术前或术后治疗,以及术后残灶或复发的治疗。
耳鼻咽喉科常用急诊手术
鼻腔填塞术
【主治】
(1)局部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出血。
(2)出血剧烈,无法判定出血部位。
(3)动脉性出血。
(4)鼻腔黏膜渗血创面较大。
【麻醉】1%地卡因加2%麻黄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并收缩鼻腔黏膜,减缓出血。
【手术步骤】
将凡士林纱条一端双叠约10厘米,将其褶叠端置于鼻腔后上部嵌紧,然后将双叠的纱条分开,短段平贴鼻腔上部,长段平贴鼻腔底部,形成一向外开放的“口袋”。然后将长段填入“口袋”深处,自上而下,从后向前进行填塞,使纱条紧紧填满鼻腔,剪去前鼻孔多余纱条。填塞妥后如仍有血液自后鼻孔流入咽部,则需撤出纱条重新填塞或改用后鼻孔填塞法。
【术后处理】
(1)术后48—72小时撤纱条。
(2)适当应用抗生素。
后鼻孔填塞术
【主治】鼻腔填塞无效,血液自对侧鼻孔或口咽部流出。
【麻醉】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同时以1%地卡因对鼻咽部和口咽部行黏膜表面麻醉。
【手术步骤】
(1)备后鼻孔填塞用凡士林纱球一个。可锥形或枕形,大小依病人身材和年龄而异,应大于后鼻孔。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填塞效果。纱球上下端两根约25厘米长7号线。上端线留做固定,下端作为引线以便撤出纱球。
(2)用小号导尿管头端于出血侧前鼻孔插入鼻腔直至口咽部,用血管钳将导尿管头端牵出口外,导尿管尾端仍留在前鼻孔外。
(3)将纱球尖端丝线系于导尿管头端(注意须系牢)。
(4)回抽导尿管尾端,将纱球引入口腔,用手指或器械将纱球越过软腭纳入鼻咽,同时稍用力牵拉导尿管引出纱球尖端丝线,使纱球紧塞后鼻孔。
(5)鼻腔随即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6)拉出的两根丝线系于一小纱布卷固定于前鼻孔。
(7)纱球底部之丝线自口腔引出固定于口角旁。
【术后处理】
(1)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发生中耳炎、鼻窦炎。
(2)术后每天2—3次,最迟不宜超过5天撤除纱条。
(3)填塞物可分次取出。先撤出鼻腔填塞纱条,减弱固定线拉力松动后鼻孔纱球;充分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牵引留置口腔的丝线,并借助血管钳将纱球迅速经口取出。
鼻骨骨折整复术
【主治】
(1)鼻部外伤引起骨折致外鼻畸形。
(2)合并鼻中隔骨折影响鼻腔通气。
(3)外鼻明显肿胀者可待部分消肿后复位,但不应迟于伤后一周。原则上应尽早行复位术。
【麻醉】多采用局部黏膜表面麻醉(儿童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根据骨折情况及伴随症状采取不同的操作步骤。
(1)单侧鼻骨下陷性骨折或下陷性骨折伴鼻骨移位选用鼻骨复位器(或用枪状镊及鼻中隔剥离器替代)。将器械上端套以橡皮管或缠以凡士林纱条。右手执器械送入塌陷侧鼻腔骨折部向上外方用力将塌陷侧抬起,左手拇指食指分置于外鼻骨折处两侧协助,将隆起或移位处向对侧按压。此时常可听到鼻骨复位时所出现的“咔嚓声”。复位器械远端伸入鼻腔的深度不应超过两侧内眦连线,以免损伤筛板。
(2)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用鼻骨复位钳夹持鼻中隔使其复位并向前上方抬举,左手在外鼻骨折处配合感触,协助复位。骨折复位时常听见响声,指端也可感觉鼻骨复原,骨面平整。
骨折的鼻骨嵌于上颌骨额突或对侧鼻骨之后,宜以鼻骨复位钳夹持骨折处向前上、内或前上、外转动使其复位。
鼻骨骨折复位后应以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腔以便止血并支撑固定骨折部。
【术后处理】
(1)48—72h撤出鼻腔填塞纱条。
(2)10天之内勿按压鼻骨。
鼻中隔血肿、脓肿切开引流术
【主治】
(1)鼻外伤后鼻中隔骨及软骨骨折形成中隔血肿。
(2)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止血不妥,填塞不确定,术后中隔腔内出血形成血肿。
(3)中隔血肿未及时处理形成脓肿者。
【麻醉】黏膜局部表面麻醉。
【手术步骤】在鼻中隔黏膜最凸起侧的凸起部前缘做垂直切口,切开黏骨膜,取出凝血块,吸净血液,观察软骨情况。合并中隔骨折偏曲应予复位,如中隔软骨已经坏死应予清除。中隔黏膜对位后双侧鼻腔用油纱条填塞。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形成血肿可循原切口进入中隔腔,处理方法同上。
鼻中隔脓肿,切开吸净脓液后,应用双氧水及庆大霉素液反复冲洗,并置入引流管或引流条后再行鼻腔填塞。
【术后处理】
(1)术后48小时撤出填塞纱条及引流物。
(2)观察有无血肿再发,必要时再次切开处理。中隔脓肿如引流物较多可再次行中隔腔冲洗。
(3)酌情应用抗生素。
(4)撤纱条后鼻腔以1%麻黄素点鼻。
颈外动脉结扎术
【主治】
(1)严重鼻出血经多种止血措施无效。
(2)鼻腔、鼻窦、鼻咽部术后出血,多种止血措施无效。
(3)扁桃体术后出血,其他止血方法无效。
(4)鼻腔、鼻窦、鼻咽部手术前为减少术中出血。
【麻醉】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皮下及深部以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
【手术步骤】
(1)切口以舌骨大角为中点,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一长约6厘米的斜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2)暴露颈外动脉沿切口切开颈浅筋膜及颈阔肌,暴露胸锁乳突肌前缘。将其前缘略做分离,用拉钩将其向后牵拉,即可看到颈内静脉,将其与胸锁乳突肌一道向后牵开,动脉即在下方,可以手指探触其位置和走行。
(3)打开颈动脉鞘在舌骨大角高度,以手指摸清颈动脉搏动后,于该处沿动脉走向钝性分开颈动脉鞘,暴露颈总动脉分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
(4)判定颈外动脉
方法:(1)颈外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且在颈部有分支,而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2)请台下一助手确定摸清颞浅动脉(耳屏前上方、颞骨颧突后上方)或面动脉(咬肌前缘、下颌骨下缘处)的搏动后,将颈外动脉压紧以暂时阻断血流,如上述搏动停止,则判定无误。
(5)结扎颈外动脉将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之间的颈外动脉游离后以直角钳穿2根7号丝线,相距0.5厘米双重结扎,可不必切断。此时可再触摸一次颞浅动脉或面动脉,以最后确认颈外动脉结扎无误。
(6)逐层缝合切口,适当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1)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7天拆线。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误扎颈内动脉是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可由此引起偏瘫和死亡。如能掌握颈内、外动脉的解剖特点,手术时小心行事,则完全可以避免。误扎颈内动脉后,局麻病人将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及对侧偏瘫等一侧大脑半球缺血的症状。此时应立即剪除动脉壁上的结扎线,恢复血流。否则一部分病人将随之出现呼吸变慢、抽搐、死亡。
(2)结扎处勿过于靠近颈动脉分叉处,以免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虚脱、意识障碍等并发症。
(3)迷走神经位于颈内静脉深面与动脉之间;有的在切口上端可见舌下神经横行越过颈外动脉表面,术中注意勿损伤。
上颌动脉结扎术
【主治】鼻腔后部中鼻甲游离缘以下的动脉性出血,经鼻腔填塞等多种方法止血无效,而压迫同侧颈动脉(于甲状软骨下缘外侧摸到搏动后,将动脉向后向内压迫于第6颈椎横突上),鼻出血减轻或停止者。
【麻醉】多采用局部麻醉,方法同Coldwell—Luc手术。
【手术步骤】
(1)依Coldwell—Luc术式进入上颌窦,前壁骨窗宜开大,利于扩大术野。
(2)切开上颌窦后壁黏膜,翻转向外剥离,形成蒂在外侧的黏膜瓣。凿开上颌窦后壁内上方骨质约1.5厘米×1.0厘米,暴露翼腭窝。
(3)在翼腭窝的脂肪结缔组织中小心分离,暴露上颌动脉及其分支腭降动脉,游离后分别用3号丝线在靠近翼突外板处将其双重结扎,或以神经外科小银夹将其夹闭。操作时不可牵拉动脉,以防撕裂出血。
(4)将保留的上颌窦后壁黏膜复原。也可直接用明胶海绵覆盖创面,缝合切口。如窦腔黏膜损伤较重、出血明显,可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窦腔内填以碘仿纱条并从扩大了的自然开口引出,5天后抽除。
【术后处理】同上颌窦根治术。
筛动脉结扎术
【主治】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上鼻腔和额窦、筛窦及蝶窦的动脉性出血,经反复鼻腔填塞不能制止者可行筛前或筛后动脉结扎术。
【麻醉】局部浸润加阻滞麻醉。从眶内上角进针,先注入少许局麻药液使成一皮丘,再进针1.5—2厘米,回抽无血,注入麻醉液2毫升。如结扎筛后动脉,则继续进针1厘米左右,如法注入麻醉液1—2毫升。
【手术步骤】
(1)切口自眉毛内端向下、距内眦约0.5厘米处作一弧形切口,下至鼻骨下缘水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断内眦韧带及骨膜。
(2)分离骨膜,暴露眶内侧壁,沿筛骨纸样板上缘向后分离,距眶内上侧前缘约2厘米处可见筛前动脉穿入筛前孔,将其游离后用1号线结扎或以止血银夹夹闭。此时须小心操作,不可将动脉弄断,否则,血管将缩进骨管,无法止血。
(3)若鼻出血未停止,可继续沿纸样板上缘向后分离约1厘米,可见筛后动脉,同法结扎。
(4)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
(1)适当应用抗生素。
(2)7天拆线。
上唇动脉结扎术
【主治】
(1)鼻中隔利特尔区的动脉性出血,局部保守治疗或鼻腔填塞无效。
(2)压迫患侧上唇出血减少或停止。
【麻醉】在鼻前庭下方进针,回抽无血后注入麻醉液2毫升,作鼻前庭底部及上唇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1)唇外缝扎法取三角针、1号丝线,自前鼻孔下方、人中外侧各0.5厘米处刺入,针尖从鼻前庭底部靠近鼻中隔处穿出,结扎。
(2)唇内结扎法仰卧位,2%利多卡因阻滞患侧眶下神经。翻开上唇。于同侧口角内上方5毫米处做长约4毫米的垂直切口,黏膜下稍做分离可看到位于肌层表面横行的上唇动脉,游离后双重结扎。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
(1)5—7天拆线。
(2)适当应用抗生素。
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后数日,咽痛剧烈,张口受限,局部充血肿胀明显,有波动感,穿刺抽出脓液。
【麻醉】成人1%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儿童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
(1)前上型脓肿
(1)部位选择脓肿最突出点,或从悬雍垂根部做水平线,舌腭弓前缘做垂直线,二线相交点略偏后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