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因外感风邪,突然嘶哑失声,喉中不适,伴恶寒、微热、头痛。
间接喉镜检查见一侧声带固定,舌质淡,苔薄白,脉数浮。
【功效】祛风通络,宜肺开音。
(3)血安痰凝:
【原料】黄芪30克当归尾15克赤芍10克地龙6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水蛭6克土鳖虫6克
【主治】多见于中老年人,声音嘶哑。检查见声带运动障碍。舌质青紫,苔或腻,脉弦滑或弦涩。
【功效】逐瘀祛痰,通络开音。
喉水肿
(1)痰火攻喉:
【原料】生石膏3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黄芩12克栀子10克知母10克连翘10克桔梗6克水牛角30克甘草6克银花12克
【加减】痰多加射干、葶苈子涤痰开窍;便秘加大黄、芒硝泻热通便。
【主治】喉鸣声嘶,呼吸困难。痰涎壅盛,汤水难下。咽喉红肿剧痛,声
带红肿,声门窄小,或有三凹征,伴高热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功效】泻火解毒,祛痰开窍。
(2)风痰壅闭:
【原料】麻黄12克杏仁10克半夏9克胆南星9克陈皮9克枳实9克石菖蒲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葶苈子10克桔梗6克蝉蜕6克
【主治】突发喉间堵塞,痰声漉漉,呼吸困难,声嘶失声。喉黏膜弥漫性肿胀,声带水肿。舌淡苔白腻或滑,脉濡缓或滑。
【功效】疏风散邪,涤痰开窍。
小儿喉痉挛
【原料】麻黄3克杏仁6克甘草4克柴胡6克龙骨10克黄芩6克生姜2片茯苓6克煅牡蛎10克法夏6克大刺2枚僵蚕6克石菖蒲4克【主治】多因外感后,突发呼吸困难,口噤不开,两目上视,手足躁扰。
伴轻微发热,咳嗽,喉中痰鸣,鼻塞不利,苔薄白,指纹淡红。
【功效】疏风宣肺,祛风止痉。
白喉
(1)疫邪犯表:
【原料】桑叶6克葛根8克银花10克生地黄15克浙贝母10克薄荷6克甘草6克木通6克淡竹叶6克枇杷叶10克土牛膝15克马鞭草15克
【加减】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麦冬、丹皮、白芍;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主治】咽痛干咳,伴发热恶风,食欲缺乏(食欲不振),乏力。咽部及扁桃体充血,表面有假膜,苔薄,脉浮。
【功效】辛凉解表,解毒利咽。
(2)疫毒炽盛:
【原料】龙胆草8克山栀子6克玄参12克马蔸玲10克板蓝根10克白芍10克瓜蒌10克甘草6克生石膏20克黄柏6克生地黄15克土牛膝15克马鞭草15克浙贝母10克大黄4克
【主治】咽痛剧,吞咽困难。咽部及扁桃体红肿,假膜范围大,颈淋巴结显著肿痛。伴高热,烦躁,口渴引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功效】除瘟解毒,清热利咽。
(3)气阴亏虚:
【原料】石斛24克生地黄24克玄参12克丹皮6克人中黄9克升麻6克银花12克白芍9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麦冬12克
【主治】白喉恢复期,发热已清,假膜渐退,咽喉干燥,倦怠乏力,懒言。舌质干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功效】清肺育阴,生津利咽。
猩红热
(1)毒袭肺卫:
【原料】荆芥6克牛蒡子6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淡竹叶6克桔梗6克淡豆鼓3克马勃3克蝉蜕3克白僵蚕6克射干6克浮萍6克
【主治】病初期,咽喉红肿疼痛,有点状糜烂,肌肤痧疹隐约可见。伴恶寒发热,头痛体倦,胸闷呕吐,口微渴。舌边尖红,苔白厚,脉浮数。
【功效】宜肺疏表,泄热解毒。
(2)毒壅气分:
【原料】连翘10克酒大黄4克甘草6克黄芩10克薄荷6克栀子6克桔梗6克淡竹叶6克石膏15克马渤5克射干6克
【加减】疹出不齐加蝉蜕、浮萍;口渴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芒硝;杨梅舌加玄参、生地、丹皮、赤芍。
【主治】病中期,咽喉红肿腐烂疼痛,肌肤痧疹显露。伴壮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功效】清热透邪,解毒利咽。
(3)余毒伤阴:
【原料】西洋参6克生地黄10克茯神10克麦冬15克白芍10克天花粉10克天冬15克知母6克炙甘草6克
【主治】疫喉癌恢复期,咽喉肿痛腐烂已减,肌肤痧疹消退,皮肤脱屑,壮热已降,惟午后低热,口干,手足心热。舌干红少津,脉细数。
【功效】疫喉痧恢复期,滋阴生津,清肃余毒。
耳鼻咽喉结核
(1)阴虚火旺:
【原料】西洋参3克吞斛12克玄参9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玉竹9克川贝母
3克南北沙参各12克白芍9克五味子3克知母9克牡蛎24克龟板12克旋覆花9克百部15克
【加减】痰中带血加白及、藕节或白茅根、茜草、侧柏叶;咽喉痛甚加露蜂房、田三七;腐物多加马勃、白及;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加知母、地骨皮、银柴胡、生整甲之类。
【主治】咽喉干痒疼痛,声音嘶哑,咳嗽,或痰中带血。咽喉部有浅表溃疡,边缘不齐,表面腐物如苔藓。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效】滋阴降火,润肺杀虫。
(2)营分热盛:
【原料】水牛角20克生地黄20克玄参15克竹叶心10克丹参2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麦冬15克黄连6克冬虫夏草6克百部12克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主治】急性粟粒性咽结核,咽喉干痒、剧痛,吞咽困难,时吐自涎。咽部溃疡,边缘不齐,表面有腐物。伴高热、咳嗽,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功效】清营凉血,抗痨杀虫。
梅毒
(1)热毒熏蒸:
【原料】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黄12克薏苡仁20克木瓜10克防己10克花粉10克银花10克白鲜皮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威灵仙10克土茯苓20克
【主治】多为二期梅毒,鼻塞、咽痛,或有声嘶,在鼻、咽或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有斑疹,发热,头痛,或有颌下淋巴结肿痛,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2)结毒久滞:
【原料】土茯苓、辛夷送服五宝散。以土茯苓500克、辛夷9克,煎2次共取汁1000毫升,分5次,每次送服五宝散0.3克。
【主治】多为三期梅毒,鼻塞,咽痛,声嘶,鼻部或咽喉结节、溃疡、坏死,甚则鼻柱及鼻翼塌陷,硬腭、软腭、腭垂等处穿孔,鼻息及分泌物恶臭。
【功效】解毒祛腐。
鼻硬结病
【原料】生地15克麦冬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贝母10克玄参10克牡蛎2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甘草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功效】养阴润肺,活血化瘀,除痰散结。
听神经瘤
【原料】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麝香0.3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五灵脂10克蜈蚣2条全蝎10克牡蛎20克【主治】患侧耳鸣、耳聋,进行性加重,语言辨别能力差,头晕,走路不稳,或有面部感觉迟钝、麻木等症。舌质或有瘀点。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鼻咽纤维血管瘤
【原料】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5克茯苓10克陈皮6克栀子6克法夏10克甘草6克瓦楞子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当归尾12克牡蛎20克【加减】鼻出血者加白茅根、旱莲草、生蒲黄;肝经郁火者加柴胡、胆草、夏枯草。
【主治】渐进性、持续性鼻塞,鼻腔反复大量出血,鼻咽部或鼻腔检查
【功效】除痰散结,活血祛瘀。
乳头状瘤
【原料】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5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祛夏10克瓜萎10克甘草6克牡蛎2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2克山慈菇15克白花蛇舌草10克
【主治】局部有异物感,痒感。发于鼻腔者伴渐进性、持续性鼻塞,或有涕中带血;发于喉部者伴有声嘶。舌红,苔腻。
【功效】清热宜肺,化痰散结。
鼻咽癌
(1)肺经郁热:
【原料】黄芩10克栀子10克桔梗6克麦冬15克桑白皮15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板蓝根15克甘草6克茯苓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七叶一枝花15克【主治】单侧鼻塞,涕黏稠或带血丝,或头胀头痛,耳胀耳闷,或口干咳嗽,舌质红,苔黄,脉滑数。鼻咽部可见新生物,色红,或有溃烂,颈部可扪及恶核。
【功效】清肺经郁热,解毒祛邪。
(2)瘀血阻络:
【原料】三棱15克赤茯苓15克当归10克鳖甲15克枳壳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槐仁10克红花6克莪术10克
【主治】头痛,耳胀耳鸣,或见复视,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鼻咽部肿块暗红,颈部或有恶核。
【功效】活血化瘀。
(3)气阴亏虚
【原料】麦冬20克五味子6克党参15克玄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黄20克天花粉15克茯苓15克银花15克
【主治】鼻咽癌放疗后,口咽干燥少津、乏力,局部结痂。舌质红少津,脉细或细数。
【功效】益气养阴。
鼻腔与鼻窦癌
(1)痰浊结聚:
【原料】陈皮6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瓜蒌仁15克茯苓15克胆南星12克法夏12克夏枯草15克玄参12克浙贝母10克黄药子15克山慈姑20克
【主治】鼻塞,流脓血涕而臭,失嗅,头痛,颜面麻木,鼻腔新生物如菜花状。伴胸闷痰多,体倦身重,舌质胖有齿痕,苔腻,脉滑。
【功效】除痰散结。
(2)热毒郁结:
【原料】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柴胡6克生地黄20克当归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甘草6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山豆根10克
【主治】鼻塞,脓涕腥臭带血,鼻腔新生物溃烂。伴头痛剧,耳鸣耳聋,
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功效】泻火解毒。
喉癌
(1)痰火结聚:
【原料】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6克栀子10克射干10克浙贝母15克法夏10克夏枯草20克甘草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山豆根15克半枝莲2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
【主治】声嘶,咽喉疼痛,咳嗽,痰中带血,口流臭涎。喉部肿物溃烂如菜花状,表面污秽,颈部或有恶核。口干口苦,舌质红暗,苔黄腻,脉滑数。
【功效】泻火解毒,除痰散结。
(2)气阴亏虚:
【原料】沙参15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黄芪30克川贝母10克半枝莲30克黄连8克射干10克山豆根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主治】咳嗽声嘶,咽喉干燥不适,喉部新生物或有溃疡。伴倦怠乏力,短气少言,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弱或细数。
【功效】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外治疗法·
耳廓外伤
(1)瘀肿疼痛:受伤后24小时内,宜冷敷以止血助凝定痛;受伤24小时以后,宜热敷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或用内服药渣再煎取汁,趁热湿敷患处。
(2)血肿:用三棱针穿刺排出瘀血或用粗注射针抽吸积血,并加压包扎。
(3)创口: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清除异物,严格消毒,并外敷消炎药物。
(4)耳廓撕裂:清洁、消毒创口并缝合。对耳廓断离者,找到耳廓动脉,用肝素冲洗后,尽可能将断耳与皮肤及皮下组织仔细对位缝合。若术后耳廓断端水肿,应适当减压,并配合温热敷,以利于消肿、恢复血运。
鼓膜外伤
鼓膜外伤性穿孔,一般在2—3周可自行愈合。如不愈合,可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进行鼓膜贴补。久不愈合者,亦可行鼓膜修补术。
外耳痰病
本病以外治清除病灶为主,并发急性感染时,可按疮痈内外并治(抗感染、清热解毒剂、局部敷药等),待好转后再施以外治。
(1)脱管疗法:先用探针探明瘘管深度和方向,然后插入脱管锭2—3条至有阻力为止,折断外露部分,外敷纱布。2日后换药1次,一般3—4次后管壁即可完全脱落,再用生肌散撒入疮口,敷凡士林纱布,每日换药1次至愈。若有多余肉芽时可用硝酸银烧灼。本法仅适用于浅表性瘘管。
(2)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瘘管。瘘管感染时,先切开排脓;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术前先用亚甲蓝(美蓝)注入瘘管使管壁着色,然后在局麻下将瘘管及瘢痕切除干净,以免复发。
耳廓冻疮
(1)擦药法:用于未溃烂时。取生姜汁、葱汁、辣椒汁、辣椒漫,酒液之类涂患处,日数次。亦可用桑白皮、杏仁、榆白皮、甘草各适量煎汁涂患处。
(2)外敷法:用蟹壳煅灰,麻油调成栅状,涂患处,每天1—2次,多用于未溃者。若局部已溃烂者,则用珠黄散、生肌玉红膏、碧玉膏之类涂敷患处,每天1—2次。
(3)理疗或电磁疗法。
耳廓假性囊肿
(1)外敷法:(1)痰包较小者,可用75%乙醇调季德胜蛇药适量外敷患处,以活血消肿。或用缝合针带6号尼龙线横贯囊肿。两端留尾线以利于引流,外敷栀子膏(栀子2份,大黄、白矾、雄黄各1份分别研粉,用时以凡士林调成50%油膏),纱布敷盖,再以弹力夹加压,2—3天换药1次至愈为止。(2)外敷方(程康明经验方):生南星100克,丁香100克,冰片10克,乌龙粉200克。研末,醋调敷患处,覆盖,隔日1次。
(2)穿刺抽液:痰包较大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抽液,抽液后可注入硬化剂或平阳霉素,再加压包扎,可反复进行。亦可于抽液后注入15%高渗盐水(含50%葡萄糖)约0.5毫升,或注入1%碘酊,不加压包扎,24h后若抽出液为血红色,即不再注药,否则可重复注射。抽液后局部配合冷冻或磁疗。
(3)切开引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切除全层囊壁并开一小窗,清除积液,保持引流通畅,轻压包扎,使囊壁塌陷、紧贴,直到愈合。
(4)理疗: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冷冻疗法,或用磁疗法:以2片磁石异极相对,贴于患处两侧,包扎固定。
(5)灸法:艾条温和灸患处至灼热感,15分钟/次,每天1次。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
(1)外敷法:脓未成,以醋调紫金锭、如意金黄散、冲和散之类敷患处,每天1次。或用4—5%醋酸铝液或优苏溶液湿敷,以促进消炎。
(2)排脓法:脓肿已成,宜在全身麻醉下,沿耳轮舟状窝作半圆形切开,充分暴露脓腔,清除脓液,刮除坏死软骨。术中用敏感扰生素彻底冲洗脓腔,术毕疮面撒多黏菌素B等粉剂,对合皮肤创口,不予缝合,适当加压包扎以防血肿。如坏死软骨未除净,则术后仍可溢脓或红肿,,需再次手术。亦可在冲洗脓液、刮除坏死软骨后,置八二丹或橡皮条引流,外敷冲和散;脓净后以生肌散收口。
(3)遗留耳廓畸形者,可用整形术。
外耳湿疹
(1)黄水淋漓、糜烂、溃疡者,用硼酸溶液或5%醋酸铝溶液湿敷;或用七叶一枝花15克,黄连、五倍子、大黄、苦参各10克,煎水300毫升,去渣,加入溶于适量乙醇的冰片3克,搅匀,过滤,放凉后清洗患处,再用青黛散、柏石散,或川贝母粉、黄连粉之类于敷患处。
(2)渗液少或无渗液者,可用1%—2%甲紫(龙胆紫)、类固醇皮质激素类软膏、氧化锌油剂或糊剂。
(3)结干痂或脓疮者,可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清洗患处,再涂药膏;或用野菊花、蒲公英各60克煎水,清洗患处并湿敷0.5小时左右,然后用柏石散、黄连粉之类麻油调涂疮面,或黄连膏涂疮面。
(4)干燥、皲裂、脱屑者,用碧玉散或穿粉散,以麻油调涂患处,或紫连膏外涂,以滋润肌肤。
(5)皮肤增厚或皲裂者,可用10%—15%硝酸银液涂擦患处。
耳带状疱疹
(1)水疱未破,用三棱针刺破,可缓解疼痛。
(2)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用三黄洗剂外洗,再吹青黛散。或用10%醋酸铝液湿敷、5%硫磺炉甘石洗剂、3%—5%甲紫:(龙胆紫)外洗或涂,再撒硼酸粉,纱布敷盖。
(3)无环鸟苷、氢化可的松、丁苯羟酸(皮炎灵)、5%白降汞软膏之类涂患处。
(4)针灸治疗:常用穴位为翳风、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血海,2—3穴/次,面瘫加刺颊车、下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