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要去县学拜访吴教授,打算送上三贯钱的束脩礼,争取留个好印象。十贯交子太大了,先去钱铺换成小面额的,一问才知道交子只有十贯和五贯两种面额。给银子场面又不好看,只好将一张五贯的交子夹到举荐信里,到时一并交给吴教授,算这厮白捡了两贯。
吴教授是县学里最大的官,正九品。其下还有助教、教谕、讲习等。宋代兴学重教,学堂的规制比县衙还大。在县学就读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考上秀才的廪生和增生;另一类就是像何春这样没有功名在身的白丁布衣。
宋代取士较为宽松,不管你是在县学就读,还是在书院求学,亦或在家自学,只要报了名都可以参加科考。在县学就读有两个好处:一是师资较强,学起来更快;另一个就是县试出题的是县学的教授,考题都是平时讲过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考上的机会也更高。这些好处显而易见,何春当然知道。他想方设法攀上吴教授,图的可不仅仅是这些。
吴教授长得跟只猴似的,干瘦的身材,颧骨突着,小三角眼咕噜咕噜直转,一看就是个精明人。他接过举荐信看了半天,实际上是在看那张交子。老眼昏花看不清楚,拿远了才看清上面标注的金额,不禁心中暗喜:“这小子出手够大方的。”
“既然邱大人都发话了,那老朽还有什么好说的。”他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收到袖子里。
“有劳教授了。”何春揖道。
“你都读过哪些书?”
“学生粗略学过《十三经正义》,《三史》也看了些。”何春答道。
《十三经正义》是《易经》、《诗经》、《周礼》、《左传》、《论语》、《孟子》等经典的总集。这些书何春连书名都记不全,更别说看过了。他想着有邱兴的举荐信和那五贯钱铺路,这吴教授应该不会故意刁难。
“学的还不少。写几个字看看。”
何春站在桌子旁写了首唐诗,吴教授看后点点头道:“不错,有些底子。县试每年考一次,你是想今年考还是明年考?”
“学生想今年就考。”
“今年报名日期已过。邱大人有交代,老朽就为你破个例吧。”吴教授命人取来名册,当着何春的面把他的姓名补录上去。
“两个月后开考,你早点回去准备。学堂里的课你不用每天都来,不过三天两头的还是要露个面,这样大家都能说得过去。”
“谨遵教授教诲。这次如果能顺利考过,学生一定加倍报答。”
“呵呵。本地县试由知县大人和老朽担任主考,考题州里出,老朽也要参与。这个,这个,只要用心,哪有过不了的?”
“一切都仰仗教授了。学生书读得不多,知恩图报还是知道的。教授道高望重,城里哪个不知,哪个不晓。邱大人命我投到您老门下,就是想让我早日挣个出身。这事也只有教授您能办到。怕就怕搞出什么差错来,辜负了您老的栽培不说,恩师……哦,邱大人那里也不好交代。”何春扯虎皮拉大旗,搬出了邱兴唬人。这厮不是说今后以师生相称吗,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吴教授马上会过意来,原来何春是邱兴的学生。那邱兴自视甚高,从没收过学生。何春能做他的学生,必定有些来头。这小子出手阔绰,看来这个顺水人情不做是不行了。
“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回去给邱大人带个话,让他也放心,老朽自有分数。”
“那好,过几日学生再登门致谢。”何春拱手告辞。
两个月时间想考过县试纯属异想天开。诗赋倒好办,随便照搬几首就能对付过去;可帖经、墨义须得将十几部典籍背得滚瓜烂熟,借个脑袋何春也办不到。要想顺利通过县试只有一个办法——事先拿到考题。听吴教授的语气,这事有些眉目。今天送他五贯钱,考前再送十贯,加上邱兴的面子,他也不算吃亏。
民间称呼考中县试的读书人为秀才。秀才意味着读书人身份的正式确立和社会地位的初步转变。在宋代这个极度注重文化的朝代,读书人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信,就算是当土匪也比一般没文化的土匪更容易出头,更别提去百花楼寻欢作乐时一帮倒贴过来的美女了。这些可不是花钱就能买得到的。何春急于为自己正名,迫不及待地想与不堪回首的过去做切割。他此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自己风度翩翩摇着摺扇飘然过市的倜傥英姿,至于那个到处赖账……哦!还债的日子快到了,这事不急,还是先去看看尤葫芦这个仗义朋友吧。水生说自己和尤葫芦交情最深,也许能从他那里了解到更多宿主的过往。
水生在外面当学徒,学木匠手艺,实际上是给人箍盆箍桶,还算不得是正经木匠。他整天挑个担子跟着师傅到处兜生意,一边走一边吆喝:“啊箍啊!啊箍啊!”累死累活也挣不到几个钱。这天水生在家闲着,何春不知道尤葫芦的住处,便约了他一道同行。两人坐船过江,上岸走了几里地就来到江夏城下。这江夏城虽是州城,比起汉阳城来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整座城还不到汉阳一半大,出城就是荒野,大小湖泊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正午的太阳照着,如同到了海边一样。
“尤葫芦这两年过得怎样?”何春问水生。
“还不是那副灾样。面子上看着风光,说起来也是江夏胡大老板的亲外甥,背地里他舅舅不把他当人看,吃饭都不让上桌,赶到灶台边吃。平日里呼来喝去,连下人都不如。尤葫芦也是可怜,生下来就是个孤儿,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前几个月碰到过,哎!莫谈……”
尤葫芦的舅舅胡老板在江夏开了几家店铺,是当地排得上名的大户。何春和水生找到尤葫芦时他正在卸货,整车货一个人搬,赶车的车夫还一个劲地催,尤葫芦忙得跟条狗似的。他看到何春时两眼发光,瞬间点亮了一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