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于云梦薮的江渚之上,一位长者对位于其身后的年青人说道:“逻辑为世人提供了认知天道的途径,却也必将会成为认知天道的阻碍。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扭动一下躯体就可以钻个洞出来,吃到肮脏的渣滓,这是蚯蚓的逻辑;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爬上一棵树就能摘到桃子,而不需要特意去种一棵桃树出来,这是猴子的逻辑;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依照既往的逻辑就能够认知天道,这是人类的逻辑。不摆脱运动,时间,物质的影响,人类就不可能从其既往的逻辑中升华出来,进而认知并掌握天道。”
长者姓字不详,有人说他名叫王诩,不过那也只是臆测,并无实据。好在这些并不重要,即使没有名字,世人也可以很轻易得为其找到两三个别的称谓,比如说鬼谷子,抑或玄微真人。
真人者,神也。由此可见对于这位鬼谷子人们其实并不是非常了解。而如果非要一探究竟的话,通过拜入他门下的弟子,人们或许更容易弄明白这位鬼谷子他到底都在专注些什么。
在鬼谷子的弟子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孙膑,庞涓,以及目前正在秦国为相的张仪,所以兵法和纵横术便是鬼谷子的主攻方向。当然精湛的兵法和纵横术是不会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的,二者都必须得到各个学科的支撑,所以除开兵法和纵横术,鬼谷子在哲学,政治,财经,医学,甚至剑术等领域都具有相当程度的造诣。也正因为鬼谷子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所以到了后世,对于那些名闻遐迩,却又搞不清他到底师出何门的那些人,人们多数时候也会一刀切得全部将其归入鬼谷子门下。而这么一细数下来的话,本就令人目眩的鬼谷流便更加让人觉得如瞻日月了。因为范蠡,曾经的天下首富;吕不韦,又一位秦国丞相;邹忌,曾经的齐国丞相;徐福,极具传奇色彩的方士;司马季主,占卜算命的代表宗师;张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诸葛亮,蜀汉的一段神话……等等诸如此类的人,就连他们都一下子成为了鬼谷子的弟子。
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鬼谷子的弟子,因为他们横跨了很多个世纪,除非鬼谷子真的是所谓的玄微真人,否则便不可能去教导他们。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比如说把成为鬼谷子的弟子视作一个奖项的话,则在得到世人的公认之后再成为鬼谷子的弟子也就算不上是什么奇谈怪论了。
和以上这些人不同,此刻正站在鬼谷子身后的年青人,这名青年无须奖励,他名符其实的就是鬼谷子的弟子。此人名叫苏秦,洛阳人士,目前正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术。
苏秦惯常穿的是一身飘逸得黑貂裘,在恰似写意山水画般的云梦薮里,这让他看起来就像是一滴误落在生宣上的浓墨,尽管突兀却也不失自在地晕化着。
鬼谷子告诉苏秦,认识并掌握天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现阶段的人类能够做到的,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则是因为人类借以认知世界的途径——逻辑,是基于时间,运动,物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思想是被限定在宇宙之内的,超出了这个范围,人类就什么都不能够理解,就像猴子不会理解种一棵桃树出来到底有何意义一样。
对于鬼谷子的看法,苏秦表示理解,并问道:“也就是说探索认知并掌握天道的逻辑,是比探索宇宙更重要的事情吗?”
“不能说更重要,但那却是人类的未来,不做到那一步,人类就没有未来。”鬼谷子说:“试着去探索自身,了解所谓灵魂究竟是什么,并且自如得掌握它,使之与天道融汇贯通,这会是一件很有趣得事情。”
所谓纵横术,亦称捭阖术,说白了就是笼络与离间之术。街坊之间大妈们经常干的伎俩,然而在教导苏秦这门伎俩的时候,鬼谷子却并没有像大妈们那样明确得指出张家的女婿或者说李家的儿媳怎么怎么滴,而是多数时候都在和他谈天论道,对此苏秦刚来那会儿确实是有些抵触,但慢慢得也就习惯了,甚至都没想过要刻意去学什么纵横术了。
刚来云梦薮那会儿,苏秦认为纵横术是操纵人心之术,可以让他成为这个世界的无冕之王,所以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但几年下来,经过长期与鬼谷子相处后,苏秦又慢慢觉得纵横术看起来也没那么深奥,甚至可以说还相当肤浅,所以其学习纵横术的愿望也就没那么强烈了。至于成为这个世界的无冕之王,时至今日就连这一点苏秦都慢慢得淡忘了,成为一群猴子的王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吗?这就是现在的苏秦其所执的态度。
鬼谷子说完之前那些话后,回过头来打量着苏秦道:“你当初入我门下时说要学习纵横术,现在纵横术已得,就应该考虑结业下山的事情了。之后是纵是横,由你决定。辅相一国,使之遂成王业,这才是纵横术的价值之所在。”
苏秦闻言,颇感诧异,毕竟就像之前所说的他都还没有怎么学习过纵横术,而鬼谷子却说他已经学会了,且还允许他出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即便苏秦一脸困惑,鬼谷子也没有再多作解释,而只是叮嘱他道:“对于诸侯来说,你目前就只是一介布衣,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对于你所说的话可能根本就不会感兴趣,所以挫折便在所难免。于一个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一件适当的事情可以令一个即使愚蠢的人都取得成功,而如果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或者说信息,你就只能靠执着的信念坚持下去了。这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它会从精神层面一点一点得摧毁你,这是比在战场上被杀死都还要痛苦的事情,对此你必须得作好相应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