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以上原因,由于获得了民众的支持,黄金台没过多久就建了起来。落成之日,燕昭王于台上诏告天下道:“士有能辅翼吾民,使岁登月入,无窆于乏绝者;士有能辅翼吾国,使原衍隰沃,无揜于蓁莽,而由县及郡,举艾以蕃者;士有能辅翼吾神,使四时祚国,无背吾牲牷旨酒者,则兹台上之金,率意其取可也!”
燕昭王不设上限得给本就华丽的黄金台布满了黄金并告诉世人,其只要能为燕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则这台上的黄金他就可以随便拿。在当时这无疑是一计重磅炸弹,所以消息一传开,不仅是燕国,甚至整个天下都一下子沸腾了。
黄金台给予了世人太多的梦想,它的落成把死气沉沉的燕国一下子变成了梦想之地,所以在那之后,不管是为了钱也好,为了名也好,抑或是为了天下也好,怀抱着各自的梦想,普天下的智能之士或结伴相邀,或只身前往,就为了能得到燕昭王的认可,从而登上这座就算是谓之圣域也未必不可的黄金台。
自从黄金台落成之日起,前往燕国毛遂自荐的人就络绎不绝,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其实并无实学,而只是想在燕昭王面前背背书,试一下运气,所以多数时候,对于这些人,王也只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不待他们把四书五经背完就打发他们走人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没过多久王对于接待这些所谓的学者就显得有些懈怠,不管是谁,只要听说有人上门求职,王便心想,反正又是来背圆周率的,所以就算是出于礼节王接见了这些人,其态度也很明显只是在敷衍他们,而看不出丝毫诚意。
一日,邹衍由齐至燕,请见于王前。王心想,反正又是来背圆周率的,于是便抱几而卧,都懒得坐了,就那么侧躺着就让邹衍进来了。
当初,齐宣王问伐燕,邹衍以为时机并不成熟,便反对这件事情,然而可惜的是齐宣王并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而执意要伐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邹衍后来也只好辞去了齐国的职务,另谋出路。然后没过多久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就传到了齐国,而在此之前一直都赋闲在家的邹衍听闻此事后,认为燕昭王既然能筑黄金台致士,便肯定是位求贤若渴的明君,于是他便将书一合,也不学习了,稍稍打点了一下行李就到燕昭王这儿来求职来了。
邹衍入见燕昭王,王懒洋洋得伸出手来让他随便坐,既然如此,邹衍也就不正坐了,而是箕踞于其前,要多随便有多随便。
燕昭王自己都是躺着的,也就没有资格说别人,不过这还真得是有够随便的,王于是便下意识得打量了一下邹衍,然后问道:“公最能背的是哪些书?”
邹衍见王问,遂答道:“看的书倒是不少,就是背不下来,不说背书,就连认识得人的名字都记不得几个。”
王奇其言,故又问道:“那么公致力于学问,到底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则曰:“画画。”
“画画?”王觉得这倒是有些意思,便坐了起来,并告诉邹衍:“如此则请公随便画个什么东西让孤看看。”
邹衍曰可,寺人遂为其呈上帛及笔墨。在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后,邹衍提笔就画,且没花多长时间,其只寥寥几笔就把他所想要表达的圈圈给王画了出来。
王接过邹衍的作品,看着他所想要表达的圈圈一顿犯愁,“这是什么?”王问。
“也不怪王不知道,在燕国这种东西其实是很少见的。”邹衍答道:“它的名字叫水车,在南方国家人们经常用它来灌溉农田。相较于依靠人力畜力,水车可以大幅提高灌溉效率,是非常实用的器械。不过就臣看来,最需要水车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本就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国家,而恰恰是干旱少雨的燕国,不知道阁下以为如何?”
明明只是一个圈圈,但经邹衍这么一解释后,王竟看入了迷,他说:“画的很好。”
然后在放下邹衍的作品后,王接着说道:“不只是画画,在该如何治理燕国方面,孤也想听一下先生的见解。”
邹衍闻言,摇了摇头道:“对于燕国的实际情况,臣初初来乍到,并不了解,所以便不能为王提供有用的建议,对此还请足下见谅。”
王曰:“确实是这样。不过足下之燕将有何志向,在这方面总可以聊聊吧。”
“命之矣。”邹衍点头,继而道:“江南之麦尝二熟,愿移之于燕。王之国也多阴而少阳,愿焚川泽,疏沟渠,导惠风以和调阴阳,使蚊虻无由生,而瘘痢不从出于百姓之家。另外,王有险阻未尝尽用,愿辟为新城,以固是邦。今其志大概就是这样,不知道足下于意觉得如何,是否觉得有些荒谬呢?”
引进水车及优质的农作物,疏通沟渠以改良土壤,整治害虫丛生的地区从而减少疫病,甚至包括筑城在内,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燕国的面貌,对此燕昭王自然是执欢迎态度的,他说:“之前未曾见到先生时,人或谓我先生为‘谈天衍’,说先生就只知道钻研天道,对于人事则不甚过问。现在看来说这话的人大概也都是些没有见过先生的人误信了坊间流言而已。如果先生不嫌弃的话,请一定要留在燕国,就先生刚才所提到的那些事情,细节部分孤也希望能够得到先生的指教。”
邹衍曰谨闻命,继而道:“钻研天道也只是为了掌握社会的发展方向,人既然活在规律里就不能不了解规律。别人说的没错,衍确实是忽而天,俄而地,但这也只是为了能在说到人事时不至于变得盲目,而并不是不谈人事。”
燕昭王对于邹衍,那感觉真的是一见如故,于是便和他促膝长谈,几废寝食,薄暮不倦。
后来没过多久,燕昭王就具大礼,于黄金台上正式拜邹衍为卿了,而邹衍也就此成为了第一位登上黄金台的无双国士。
邹衍事燕,燕日治,不期年而室无悬耒,野无奥草,植树具梁,宪制甽亩,民既得其宜,则皆乐之,王亦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