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府却有些不太平,无他,还是那股流言。
本来柳府重新传了一波流言,流言已经偃旗息鼓了。
结果,那梧桐巷的那个儿子抱着沈明书喊阿爹的事儿传了开来,本不关杜家跟柳家的事儿了,因为杜玄屏、沈明书和柳霆、柳韵一块长大的,杜玄屏和沈明书又一向很维护柳韵,特别是沈明书为维护柳韵,直接在大街上砸茶摊的事情流传开后,坊间又开始流传杜玄屏、柳韵、沈明书和梧桐巷女子四个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撇开自己是当事人不说,柳韵还是很佩服老百姓的想象力的。
杜家和柳家关系并不睦,说是世仇也不为过。
柳家与杜家刚好是一文一武,柳家司文,杜家尚武。柳家祖先本是开国皇帝燕太祖身边的谋士,少年得名,太祖皇帝闻名亲去拜访,数次才请得这位名士出山相助,这到后世倒又传为佳话。杜家祖先则是太祖皇帝身边的一员猛将,太祖皇帝威名未显还曾与之结为义兄弟,太祖皇帝打下天下后,这结义关系便成虚设。
太祖皇帝登基之时,论功行赏,封了第一将军杜家祖先和第一谋士柳家祖先从一品的国公之爵,柳家安国公,杜家定国公,皆为世袭罔替。
而其他功劳不及杜家的义兄弟则是正二品的开国郡公之爵,皆是世袭五代。虽没封王,太祖皇帝也下旨宣布大燕不封异姓王,且同宗王的子弟今后也要降等袭爵,非建国之功不得世袭罔替。
大约也是因为前朝废帝为他的宠妃大肆分封,满京城爵位多如牛毛,国库的钱财也被挪用用作爵位俸禄。
正好太祖皇帝并无同胞兄弟,旁系也简单得很,所以当时大燕并无王爷,整个大燕除了皇帝,也就杜柳两家爵位最高,以此顺推下去,实际得到的倒也差不了多少,因此大家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直至如今,其他的开国功臣要不就是子弟不争气,家族逐渐没落下去,要么就是犯了事被各代大燕皇帝给革了职,当然也有那么一两家满门忠烈保大燕安平,最后家族不兴的。
最后近百年下来,整个大燕居然也就剩下杜家和柳家算是开国功臣之后,所以,杜柳两家在大燕的地位并不一般。
按理说,唯二的开国功臣之后近百年的交情下来,关系怎么也不一般啊,但柳家和杜家的关系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水火不容。
这还要追溯到太祖时期的杜柳两家的祖先上去。杜家祖先是个典型的武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持武艺高强,遇事只会用拳头解决,考虑得也少,想事都是直线思维,视规矩为狗屁。
但柳家祖先刚好与之相反,为人最重规矩,心思缜密,聪敏善谋,最善一事知百事,那心思百转千回得让杜家祖先压根摸不着头脑。
太祖皇帝召大家一起议事的时候自然会叫上自己的得力大将和最聪明的谋士,但每回这个谋士一站起来说话,杜家祖先脑子就成了一团浆糊,压根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杜家祖先讨厌柳家祖先的花花肠子,柳家祖先嫌弃独家祖先的愚钝心思,更讨厌他没事找事地挑他刺,两人渐渐仇视起对方来,最后两见生厌,互不理睬。
太祖皇帝无奈,只好尽量让两人不碰面了。他们的后人因各自的教育方式,再加上这两位的熏陶,彼此也看不顺眼。这样持续数代,两家竟然成了世仇。
不过两家一文一武,加起来占了燕朝官场超过一半的势力,交恶其实对皇权更为有利,燕朝的历代皇帝也只是隔开两家,没有特意调解过。
按理来说,这样的两家是万万不会结亲的,但就偏偏出了这么个例外。
杜玄屏和柳韵的亲事还算得上娃娃亲。娃娃亲一般是长辈交情不一般才会定下的,这样水火不容的两家定下娃娃亲甚是奇怪。
这要从前定国公杜老太爷和安国公柳鸥讲起。杜老太爷和柳老太爷完美地继承了各自长辈对彼此的仇视,互相看不顺眼,见面从没好话。
只是偏巧朝中有位大臣宴客,那位大臣后院不安宁,也不知是谁陷害谁,最后竟然将两位死对头安排到一起了,还是隔壁座。
两人凑一块当然是各种刀光剑影。杜老太爷自幼习武,不仅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就连讲起话来也是虎虎生威,那副大嗓门连内院吃茶的夫人们都能听到。
柳老太爷却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讲起话来斯斯文文,骂人也要引经据典,杜老太爷压根不懂他在说什么,一个人兀自骂得有劲。
柳老太爷大概觉得这样骂下去对手都听不出好歹实在是太寂寞了,最后便尽量浅显易懂地讽刺了他一句:“听闻令府家风甚为自由,连个妾生子都能爬到堂堂嫡子头上来,若是定国公实在无法,本官孙女虽只有七岁,对比府上却也称得上知书达理,不妨让本官的孙女来帮定国公理理府上的事,省得没了规矩,祸害了杜家。”
结果杜老太爷便揪着这句话不放,非说柳老太爷要将孙女许配给他的孙儿。柳老太爷被气了个倒仰,斯文也不顾了,只是追问着他自己何时说过这句话。杜老太爷信誓旦旦地道:“你们文人说话总喜欢七拐八弯的。刚刚你说要让你孙女来帮我理理定国公府的事,这不就是你要跟我们杜家结亲的意思吗?难不成我还没拐到地方?”
柳老太爷气得瞠目结舌,堂堂的昔日状元爷,今朝的文学大儒竟不知该如何接话!难道他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坦白他这话是嘲笑杜府没规矩,不是要将孙女嫁给他孙子?
他说这话本是讽刺杜府家风不正,堂堂定国公府居然没有半分规矩可言。结果那石头脑袋居然理解成自己要将自个儿七岁的乖孙女嫁给他那才一岁的孙儿。
且不说年纪,单说这杜府的家风,但凡有半分心疼自家闺女的人都不会往杜府这个火坑送好吧!杜府不重嫡庶,只凭长幼,这对妾和庶子女是福音,对嫡妻和嫡子女来说便是噩梦。这满定京的豪门贵族哪家肯将女儿嫁入杜府?
没看见定国公夫人的身份是越来越低吗?一开始的定国公夫人还是郡主,如今的世子夫人却只是四品将军的嫡女,不仅身上连个爵位都没有,连个实缺都没得到,最后还是靠杜家才得了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只有这样卖女求荣的人家才肯冲着定国公的名头将女儿嫁入杜府。他堂堂柳府怎么可能将孙女推入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