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200000010

第10章 不可告人的内心秘密(4)

心理学家霍妮曾假定自我有四种形态:可能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被鄙视的自我,实际的自我。分别的含义应该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有可能达到的状态(可能的自我),但其中要克服很多困难和心理障碍,实现多少我浑然不知;但我非常清楚,我最理想的人格是什么样的,我未必能做到,但心向往之,若从电影里或别人身上看到这种理想人格,我就会莫名喜欢得不行;我内心里决不能接受的自我(被鄙视的自我),创伤也许是因为我自身的某一特点而惹起的,如怯懦等,我痛恨自己并发誓改之;实际的自我就是当下的状态,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最糊涂的,有时,我被迫反思实际的自我,有时,我更愿意自欺欺人。

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动力都在四个自我中痛苦地周旋。最大成功就是掌握平衡,但泥沙俱下根本无法做到,懂策略的聪明人则可以在这几种自我中马不停蹄地转换。呈现在外,就表现为时而向上的理想主义,时而向下的犬儒主义。

宿舍里一个人,突然感到很自卑一下子,突然很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所长。所谓的灵活,不过只是小聪明而已。总是夸夸其谈,其实我比别人优秀在哪里?以为自己很强,被人一夸更加以为自己是个人物。眼高手低,总是懒于去做,总想走捷径,死爱面子。

我不知道这些天是因为效率不好,还是因为看到前届师兄求职的状况,受到一些别的东西刺激,情绪是故作高涨了,斗志是想昂扬的,可是似乎有些东西自己极力地想去回避,原来是对自己的没信心。有无助的感觉,一次次的自省过后,自己没能坚定去实现目标,让我恨透了自己,为何总是要找借口?

脑子乱想,想看电影,觉得无聊,写空间吧,很多话都不敢说。因为一直想维持自己是强者,至少是优秀者的状态,又怎能在别人面前自揭短处?

打开一师兄的博客,看了他的写的东西,竟然感触很深。外面是别人的狂欢,我把音乐调大,然后趴在电脑前,偷偷地哭了出来。说不上很痛苦,却真的有哭的冲动。是怨恨也好,是宣泻也好,把所有的坚强,所谓的保持昂扬状态通通抛掉,就那样子哭了几秒钟,然后擦干泪水,我知道,我不是软弱的人,我只是太久没有哭过了。

记得某一个晚上也是类似的心情,我不想称它为什么危机感,我只是怨恨自己而已。只是想哭。大二做了协会的会长之后,我就一直得为自己这一身份努力地塑造良好的形象,不懂的东西不敢承认不懂,偷偷去学,或者夸夸其谈。我激励大伙,我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一切的一切,我尽量做一个好会长,一个好师兄。

退下来之时,并没有太多的失落感,反而有了一种解脱的轻松。只是很多时候,我依然无法放下当时做会长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我对虚名和他人的评价看得重了点,所以活得累了些。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大三了,我为自己定下读书的路。但是,这学期,我没做到。除了意志力不行,抵抗不了外在诱惑,我还缺少战略的思考,没能坚定的去实现短期目标。当我迷茫时,我不敢在我的QQ签名上写迷茫,正如我孤独时,也只能在博客说我不孤独。哭过了,难道眼泪只是无缘无故的流吗?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我应该怎样才能走得更好?我真的不是很清楚。

十七、间歇性的孩子不是野草

在很多心理学著作里,心理学家都会描述导致每种解决方式的典型童年经历。间歇症也不例外。

自大必须要超越别人,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当自大不再奏效时,这种优越感就丧失了,为了继续保持这种优越感,必须要制造出一个弱者出来。

但与显而易见的创伤不同,间歇性的人都不是野草,他们通常都是受到宠爱的孩子。

往往,他们的天赋高于常人,成长过程中感到世界就像充满爱心的母亲,自己则是命运的宠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极有信心,以为自己战无不胜。事实上,他们可能不停地谈论自己的功绩和杰出品质,不断地需要用别人的爱慕和忠诚来确认他们对自我的评估。

这正暴露了他们的不稳定感。他们认为,假如他们能固守自己的梦和夸大了的自我估价,生活将赐给他们一切所需。若事情并非如此,他们就会心理崩溃,因为他们没有能力面对现实,而与之相伴的心理问题就会引起他们使用自己的防卫策略。间歇性发作是最好的选择。

大多数儿童的经历是混合体,因而衍生出混合的防卫。各种防卫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波动、反复与自我憎恨。譬如,突然从自大到自卑,就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依靠自大支撑起来,当气球被戳破时,却一下子自卑得不行。具体的心理是这样的:自大必须要超越别人,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当自大不再奏效时,这种优越感就丧失了,为了继续保持这种优越感,必须要制造出一个弱者出来。当身边实在没有合适的对象时,就索性自轻自贱,把描述的假想出来的自我(当然他们的内心是不会承认的)当成弱者,使内心承认的自我(嘴上不会说出来)仍保持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外人看来,以为是自卑。

有些天才根本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现实,也没有建立起这种转换的时候,就麻烦了。

对这样的人来说,童年的幸福造成的是挫折的缺失。

尽管如此,婴幼期的某些特定条件是每个人实现自我必不可少的,童年具有使儿童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温暖氛围,是对儿童各种需要的善意满足,以及与周围其他人愿望和意志的正常交流。当父母由于神经症不能爱孩子,甚至不将他视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时,孩子会产生焦虑,阻碍他自发地以真实情感将自己与其他人联系起来,迫使他寻找方法应对。这时孩子的感情和行为已不纯粹是自我的表达,而被防卫策略左右。长大后,这种报复更加隐蔽,并间歇性出现。

自恋的人早期获得赞赏太多了,间歇性整理控的完美主义者成长于严苛标准的压力之下,受到粗暴对待;间歇性失踪是因为与家人缺少肌肤之亲;幼年失爱,童年失宠,少年失败,简单点说就是间歇性抽风,通俗意义上就是受刺激发病时的智力只达到七八岁孩子的水平。微博调查表明,这些人的童年也多是阴晴不定。父母的爱有时过多,有时过少。

爱的期待不平衡,造就了间歇性瞬间低能。正如一位朋友说: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怀念单身的自由。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曾经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的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得爱和被爱。

十八、狠角色:从不祈求"从天而降"的公平

间歇性犯神经的人,通常内心都很强大,至少,并不懦弱。他们懂得,公平必须争取。

这类人很少有老好人。他们从不认为在这世界上苍自有安排,美德将受回报。他们也从不信奉若有人打你的左脸,就把右脸伸给他。他们的交易原则是,如果他们做平和、有爱心、回避骄傲、不求荣誉的人,就会被命运和他人善待。如果交易不成,他们或会对上帝的公正绝望,得出结论自己是有罪的一方,或求助于另一种公正信仰,它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力。他们必须压制、掩饰、调整自己的愤怒,避免产生自我憎恨和对他人的敌意。而这,正是间歇性人格从不拒绝的。尤其是间歇性暴躁、间歇性不理人、间歇性失踪的人,最吸引他们的一定是某种主宰的力量。他们感到世界恰如角斗场,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说,即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他们显得富竞争心、冷酷无情、愤世嫉俗。他们不轻易相信任何人,避免感情纠葛,伺机利用别人以加强自己的主宰感。他们认为谦虚的人是傻子,可尽管满怀轻视,又常常被此人的温顺、听话所吸引。

任何同情心,善良的责任,或依从的态度,都会与他们建立的整个生活构架不相协调,并动摇其基础。他们想要变得坚韧,以为所有感情的流露都是软弱的表示。他们害怕自己出现顺从倾向,因为这会使他们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变得脆弱,会使他们自我憎恨,还会威胁他们与自己的交易。他们从不指望上天的恩赐,坚信只要固守"生活是场战斗"的观念,并不让自己受到传统道德观和自身软弱情感的影响,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十九、他们饶有兴趣地看自己,就像赏玩一件艺术作品

如果他们自负的解决方法突然失败,谦虚立即趋于抬头。间歇性低沉倾向占主导的人既不追逐爱慕,也不渴求主宰,他们向往自由、和平、自给自足。他们不屑于追逐世俗的成功,对努力有深刻的反感。他们极需优越感,通常轻视别人,但他们其实是在想象中而非现实中完成自己的抱负。他们为应付满是凶兆的世界,只得远离它的势力范围,并将别人拒于自己内心生活的门外。为避免被环境左右,他们试图克制内心的渴望,要求甚少。他们听命于现状,通常不会抱怨生活。他们的交易原则是:如果不向别人索取,别人就不会来打扰他们;如果不作尝试,就不会失败;如果对生活一无所求,就不会失望。

对于间歇性失踪症来说,逃避自己一如逃避他人,他们通过压抑或否认自己的感情或内心冲突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你问他,他必然不会回答太多,或是敷衍几句,绝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盘托出。

对现实生活的放弃,使他们能以旁观者的态度成为别人和自己内心历程的最佳观察者。他们的洞察力与情感分离。他们客观地、饶有兴趣地看待自己,就像观看一件艺术作品。

附:男孩的表白:我一定得了间歇性神经病我不知道到底是人格、性格、自卑问题还是抑郁症,我老是周而复始地情绪低落,似乎受到人际关系的一些影响,我也知道一个人的情绪本来就会周期性的变化,但是我的这个情况明显与常人不同,似乎抑郁已经是生活中的基本情绪了。每次情绪积极高涨的时候,会感觉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对人对物都会充满兴趣,与人交流也轻松和谐,感觉十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很多任务和工作,说话做事也十分得体,对自己的处境有优越感,可以轻松自在地说笑交流。

但是,就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中暗藏一些阴暗的成分,偶尔表现得特别敏感,会因为一点小事渐渐陷入情绪低谷。自己一直在试图调整,尽量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想表现得坚强一点,但总是被自己的表情和言谈语气出卖,表现得极不稳重和成熟,自卑的感觉愈加强烈,然后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此,对人对物表现出不自觉的逃避和冷漠,别人的反馈也不再那么积极了,其实我都深知这些规律,知道如何做是对的,但就是力不从心,低迷的情绪总是阻碍我干一些该干的事,然后后悔、自卑、自闭。每当情绪体验好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是如此的美好、温馨、令人感动,其实真的也很不错,但是我觉得这种周而复始的情绪低落迟早会对其有所影响,美好的体验似乎很淡、很麻木。此时,开始变得很消沉,慢慢感到很无助、很孤独、很自卑、很无望。

每当我情绪低落时就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尤其是越陷越深时感觉很无助,很受打击,看什么都会产生焦虑的感觉,一些美好的经历和事物也会被我放大阴暗面,感觉自己想的太多了,太敏感,太不成熟,却又想表现得成熟和自信,欲盖弥彰,脸上不再是坚毅和淡定,不自觉地愁眉紧锁,面部肌肉紧绷,表情凝重,显得不友好,跟情绪好时的从容自信截然相反。情绪好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微笑,而低迷时想笑笑不出,皮笑肉不笑,显得心事重重,很不真诚,连自己都开始厌恶自己了。

也许是因为内向的性格,自卑而自尊心又强吧,这是我自己分析的原因。小时候比较内向,性格上表现得也比较弱势,只是在学习上很强,偶尔会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但是都没太注意,只是觉得以后会改变的。于是就想让自己表现得强势,但是每当情绪低落时,就会很受挫,很不淡定,于是表现得不想说话,不想交流,连平时关系好、经常开玩笑的同学也不想招惹了,不想把这种状态展现给他们,同时又疏远了他们。

越说越纠结,我觉得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情绪不再这么敏感多变,最好没心没肺一点,对人不再有什么距离感,不在一个小问题上把自己的情绪陷进去,最起码表现得正常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表现得十分自信更好。

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总是胡思乱想,觉得活着好累好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想一个人待着,和熟人在一起的话好像很活泼,但是有时候特想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就乱想,心里很难过。越是难过越是痛苦的事越是反复地想,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想说,身边有人也觉得特烦。情绪不稳定有时候挺正常的,突然发生件小事就会很生气,总是想死,死了是不是就解脱了,不会这么累了,不会想这么多这么复杂了。可是却狠不下心,我胆太小了。觉得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理解我、明白我。我没办法融合任何一个人。同样,任何人也进入不了我的世界,冷静下来的时候一回想,觉得自己好像得了间歇性精神病了。

同类推荐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孩子除了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正以8%~10%的速度递增,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应该做好最基本的心理疏导。本书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孩子心理的天窗,让您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心理。
  • 健康心理调节师

    健康心理调节师

    这是一本教你获得晋升和高薪的书,这是一本身在职场的你必须品读的书。工作可以不那么辛苦,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工作可以不那么费尽苦心,只要你会统筹安排。工作可以不那么忙忙碌碌,只要你注重效率。工作可以不那么疲惫,只要你调节好心态。
  •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纠正人性弱点和培养人性优点的学科,认识到人性的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就可以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扩展人际关系还是维护人际关系,心理活动均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自我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对方的心理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情绪化,别让不良情绪主宰自己,然后做对事说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 女性心理学

    女性心理学

    本书根据女性一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人生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分别从身心、爱情、家庭、婚姻、生活、处世、职业等方面进行了讲述,提出了许多科学、有效和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以帮助女性增进各个人生阶段的适应能力,保持身心的健康。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热门推荐
  • 我怀念的,那年的雪

    我怀念的,那年的雪

    青春经历了,才知道有些疼痛是美好的!即便走过,也会怀念!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爱巢,坟墓?血型全知道!

    爱巢,坟墓?血型全知道!

    本书简要介绍了血型心理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在家庭生活中的特点一一作了阐述。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并可据此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题濠州钟离寺

    题濠州钟离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巫庙

    巫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惆怅的岁月

    惆怅的岁月

    一个迷茫的90后、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期望从新找回人生的转折点
  • 血族事务所

    血族事务所

    一个不久于人世的少年在酒吧买醉之时,遭遇到了一个奇葩的少女,声称自己是吸血鬼,能拯救自己的生命,但必须加入其组织,为其效力。这是少年垂死产生的幻觉,还是这个少女的玩笑,少年人武听风的命运,在今夜重新展开.......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鬼氏家族

    鬼氏家族

    曾经儿时的伙伴们分开了,而他们再见面后,又会发生什么?
  • The Virgin of the Sun

    The Virgin of the Su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