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族群所创造的文明都带有海洋文明的色彩,由于居住在温暖的南方,可以常年在海上活动,衣食住行处处都表现出海洋民族的特征。后来百越族群之一部建立了越国,所以我们又把百越族群称为古越人。古越人他们之所以称为“越”,是因为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双肩石斧、有段石锛和几何印纹陶器,从事稻作农业和渔猎,住“干栏式”房屋,尚铜鼓,精于剑,熟水性,善舟船,有凿齿和断发纹身习俗等等,像这种船形棺或是崇拜自己创作舟船的智慧,或者是以渔为生的人特别不喜欢沉水的材质,亦或认为是死亡地狱的象征,所以越人喜欢采用密度极小,称之为软木之王的楠木来做船棺。
虽然都是船型棺木,但是小河墓地的船型墓其实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小河墓地的棺木是倒扣的船形墓地。小河墓地的棺木:两根胡杨树干被加工成一对比人体稍长一些的“括号”形,这是棺木的侧板,“括号”两头对接在一起,将挡板楔入棺板两端的凹槽中固定,没有棺底,棺盖是10多块宽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挡板。活牛被当场宰杀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的牛皮包裹。牛皮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收缩,沙漠中干旱的气候会蒸发掉牛皮中所有的水分。最后牛皮紧紧地、严密地将棺木包裹,表面变得像盾牌一样坚固,船型棺盖——那些摆放上去不加固定的小挡板便因此非常牢固。
但是我面前的沙漠下的石墓室还是第一次见,特别是这种石棺,这种格局,别说在沙漠里难得一见,就是整个考古史上,都很少见到这种的墓室内部格局,特别是这诡异的灯,莫非这是一个现代墓葬?如果是那么供电设备在哪里?这到底谁的墓?如果不是现代墓葬,我都怀疑是超现代文明的墓葬了,没准这就是探险家们一直想寻找的超现代文明古遗址?我心中一喜一忧,喜的是,如果我能活着出去,那我这名小小的考古学生还没有读完大一就可以闻名世界了,忧的是,如何出这间密室呢?一边沿着墙壁走,发现没有任何作为出口的缝隙,越来越孤寂。这些墙壁上的符号是完全看不懂,壁画也一样,想到壁画,我就想到了XJ久负盛名的岩洞壁画。赫赫有名的敦煌莫高窟不也就在罗布泊旁边。说起莫高窟,其实是在秦汉三国后的事情了,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十六国时期,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莫高窟的壁画,听说里面的飞天壁画闻名世界,如果这次没有出意外的话,我想我和我的导师他们此刻就应该欣赏那些婀娜的飞天仙女壁画了。每个平凡男人心中都有美女的向往,所以佛家心中的仙女形象十分让我好奇,我只能从书籍的插图中想象一下那个壮丽的画面了。导师他们不会也困在这个怪异的地下宫殿之中吧,所以心中又燃起了希望。除了有名的莫高窟壁画,XJ很多山脉都有洞壁岩画,岩画最多的便是北疆依靠的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等山脉都有岩画,岩画内容很丰富,有自然动物人们当时的生活状态啊,不过很大一部分有男女生殖崇拜的岩画,生殖崇拜在小河墓地中也有深深的体现,置于这两者的关系还没有人下过结论,但这绝对不仅仅是一支古老的民族而为,学者也无法断定。想到这里,就会觉得人类很渺小,“有一种菌草,日出而生,日落而死,终其一生,不知黑夜与黎明;寒蝉春天生而夏天死,一生不知还有秋天和冬天;相传有一种神木名叫大椿,将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殊不知在天地之间,也不过是弹指一瞬,”所以未知的很多,但是我想把我现在身处的宫殿字符倾向于一个未知的古老的民族。
说起这个古老的民族,还是要提一下尼雅遗址,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距离罗布泊不远,尼雅遗址也就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精绝国和楼兰一样消失的很彻底很神秘,也同样是被外国人发现,楼兰也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要了解一个古迹的文化,最好能找到文书,所幸的是在两个地方都找到了文书,在楼兰的遗迹中的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涉及的有汉文、佉卢文、早期粟特文文书,根据公布的情况来看的话有汉文木简、纸文书576件,其中纪年文书48件,最早的为魏嘉平四年(252),最晚的为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内容包括朝廷诏令、行政长官西域长史及军事长官都督的衙署公文、公私信函等,反映出当时戍守屯垦、商业活动及仓库、客馆、医院、铁器兵工作坊的情况,以及楼兰与河西诸郡、西域诸国的联系。佉卢文文书有49件,内容为诉讼文书、土地买卖契约、公私信件等。文书中出现鄯善王安归迦的名字与一些官职名称,据此可推测安归迦王在位时,鄯善曾派官员进驻楼兰城。早期粟特文文书则仅发现数例。而在尼雅古迹中则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法卢文出现的频率之高让人兴奋,所以法卢文成了研究两个古城联系的关键点。在尼雅遗迹中关于佉卢文的解读中提到这样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法卢文解读如下:“尼雅王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胁与入侵。可以说,尼雅王国是在预感大难临头中,忧心忡忡地度过了最后的日子。木牍的文字表明SUPlS人对尼雅王国的威胁到入侵是一步步地加深,如“SUPIS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余等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现有人带来关于SUPlS人进攻之重要消息”;“现来自且末之消息说,有来自SUPIS人之危险……,兵士必须开赴,不管有多少军队……”显然尼雅人无法抵御强大的SUPIS人的进攻,“SUPIS人从该处将马抢走”;“SUPIS人抢走彼之名菩达色罗之奴隶”。”考古学家们在这个沉睡了1600年的废墟上,看到了宅院四周尸骨累累,内部各种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用来存放佉卢文的陶瓮密封完好没有拆阅,储藏室里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纺车上还有一缕丝线。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甚至没有留下最后的文字记载。而回顾佉卢文,它的本身也是一堆谜团: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但是问题在于公元3世纪时,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消失了,怎么突然又在异国它乡流行了起来?这着实让历史学家们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