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天亮后,木心日夜兼程又接连行走了上百里,这才看到了第一个村落。
他抵达这处时朝阳初显,小村庄内正响着由单人吹奏的哀乐。
“骗子!你们这些骗子!秃驴!我要打死你们!你还我娘亲!你还我娘亲啊!”
当他打算沉默路过那座窄小简陋却满伏着麻衣的小柴院时,突然从院子里窜出一个涕泪横流的小女孩拦在了他身前,一边痛哭一边奋力地捶打大声咒骂着他。
木心仅仅只是站定在原处,沉默的看着这个还不到十岁的女童,任由她在身上发泄着悲痛还有怒火。
想必丧礼的主人是她平日里最为亲近的家人之一吧。
当那女孩已经发红的拳头锤在他身上第六十三下时,柴院里传来一个惊怒的声音:“袖儿!不得无礼!”
紧随那声音出现的,是一位同样披麻的男子。他迅速跨步到来,一把拉住正打算下嘴咬向木心的小女孩。并向木心附身致歉。
“师傅可曾被小妹伤到?鄙人管教无方,实在不好意思。”
“无碍,不知如何称呼?”
“鄙人姓周,单名一个寄。看师傅一身风尘,想必旅途劳累,快进来歇会吧。”
说着把木心迎进了柴院内一个棚子下请他坐下,随后又去端了碗清水。
稍歇片刻,木心开始询问这名叫周寄的男子关于这场葬礼:“冒昧请问,这棺中所躺之人——”
本来跪在棺前正有些哀目地望着面前的地面发呆的男子听到木心的询问,抬起头看着右侧的木棺,眸中哀痛满溢:“棺中是我娘亲。”
“看您外貌尚且青壮,先妣应该也并不年老,莫非病逝?”
“并不是。娘亲她是在去山上寺庙的途中不慎在山道旁滑倒,这才……唉。”周寄显然是不愿再回忆那段伤心事,说了半截便没有再讲下去。
木心未曾决心修佛前,也是体验过数次失去人生中极重之人的剧痛。自然能体会到他的悲痛,深知人死便难以复生,只能轻轻道了句:“节哀。”
时间渐至正午,木心看着男子不言不语的跪了许久,便想着聊些什么,怎奈何自己也不是什么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恰巧先前那被男子称作袖儿的女孩从内间出来,心中又想起先前些的疑惑,便问起了男子:“你小妹她叫袖儿?”
男子抬头顺着木心的视线看到正在井边打水的小妹,眼中的痛苦被怜爱冲淡些许:“她也是单名一个袖,袖子的袖。”
“你可知她先前为何找我讨要娘亲?”
男子叹了口气,这才开口道:“这还是要从我娘亲说起。”
“娘亲她生前信奉西方佛祖,平日里为人随和好善,每年收成不错时都会让我取些余粮送去山里寺庙,留于主持做布施用,也算是行善积德。”
“这次秋收时她伤了脚踝,为了给娘亲买些好的药材,我这一月便一直都呆在镇子上做工,近些日子坊里比较忙,我也就忘了要代她去往山上送粮。娘亲她在家等到脚不痛了便背了袋粮食去山上,谁知又恰逢旧伤复发……”
说道这里,男子又不太想说下去,然而停顿了些许,还是把心中一直想不通的东西说向了木心。
“娘亲她在世时每每遇见乞丐必定会舍些东西,或财物或食品。寺庙里每每施粥也必定都有她捐的粮食。寺里主持也说她是有福德的善人,菩萨佛祖都会保佑她,结果却在捐粮的路上横死。小妹她也知道这是意外,可她毕竟还小,平时常听娘亲说菩萨会保佑她的,然而还是这样,她就觉得是师傅这样的僧人骗了娘亲。我爹他走的早,我和小妹都是娘她一手拉扯大,我能干些活时便去了镇上做工补贴家用,这世界上对小妹她最好的也就是娘亲了,她也是无法接受娘离开的事实,所以才会那样,还请师傅能够谅解。”
木心听完后将轻伏在地的男子扶起:“痛失至亲,心中悲痛无处泄出,先妣之事又与我们有直接的联系,这也是人之常情,令妹没有错误,自然不需要谅解。”
周寄见木心既然不在意此事,也就没有再求谅,直起腰背依旧跪坐在堂前目光又逐渐凝滞于某处,看来又是想着某些事情暂时失神,木心也不打算再打扰他。
然而过了没多久,周寄却主动问了樊烁一个问题,即便这样,他的目光也依旧游离在与这嘈杂奠堂不知相距多远的地方。
“师傅,我无意冒犯,只是心中有所不解。您说善人是否都无善报。佛所说的善恶因果是否只是空谈?”
“你们信佛吗?”木心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问了他另一个问题。
“家中只有娘亲信佛,每每礼拜。爹生前并无所信,若说爹信些什么,那便是他自己了,小妹她尚小,无甚信仰。至于我,除了每年春祀秋祭时拜下谷神以期能有个好收成外,便没有信仰的神灵了。”周寄如实答道。
“那么在你看来,神灵和佛祖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
“他们对于我们?我也并未见过神仙佛菩,听闻这世间有些修士都已经能开山没海,而神佛又在那些修士之上,想必他们很少能够注意到我们这样平凡而繁多的平民。可能一念间便能做到我们举国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吧。他们对于我们,可能正如山海于蝼蚁吧。”
“那既然如此,你觉得他们有必要骗我们这般脆弱的人吗?”
“这样说来确实没有必要,那如果善恶之事并无报应,那我们何不自封,不行善不作恶,岂不是更为平和。而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何世间逍遥多大盗,夭去吃亏的却总是善人?”
“那你认为‘报’又是谁给我们的呢?”木心依旧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
“应该是神佛他们吧,也许还有魔鬼。”周寄短暂的思考了下,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并不是啊。”木心在得到他的回答后极为肯定的否决了他。“世间一切报,皆是由人心所致。善对他人,自然可以得到他人善对,以恶对他人,也就无几人会善意回你,至于某些恩将仇报,或许只是当事人曾经受过什么恶意,从而对世间的善失去信心。”
木心看着周寄认真思考着自己所说,便打算从更简单的层面告知他这个道理,依旧是以问起:“先妣在世时,常行善事,她可觉得自己所做是无用?”
“并非如此,每次娘亲施舍过布捐时,必定都会从心底里生出欢喜。”周寄回想起娘亲曾经所为,如实答到。
“这便是了,神佛乃至魔鬼,大都高高在上,我们于他们不过蝼蚁一般,他们又怎么会在乎我们的善恶呢?更不要说会为了我们所做来对我们做出奖惩了。行善事,并非是为了得报,而仅仅只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已。如若仅为报答,而又时常不能得善报,恐怕迟早也会心生介意,有了心病。”
“那既然如此,信神佛也就并无意义,世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痴迷参拜的信徒呢?”
“因为世人大多只是为了寻求一丝心理上的庇护,以祭祀和诚心作为筹码希望从神佛处买些庇佑。实则呢?神佛本都是凡人成圣,他们只是我们的前辈,我们尊敬他们的同时,更应该做的是向他们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参拜。以之为师,远比以之为信仰要好的多。”
“原来如此,感谢师傅为愚生解惑。”
…………
世间信佛人大多念的是“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希望以皈依作为代价,能够换的佛庇佑而平安度过此生。他们是以佛作为信仰。
而修佛者多念的是“阿弥磨罗”,意在潜心精修佛法,为世间众生灭除外内无数磨难。他们都是以佛作为导师。
樊烁成为木心后,则是以佛祖后辈自居,他是要像佛祖一般求学于众生,最终成佛,而不是钻研佛经,看自己能在以成佛为目的地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所以他选的是苦行,而不是盘膝坐在寺庙里吃着香客的油钱念经。
他追寻的是成佛的方法,而不是成佛的旅途。他要的始终是成佛,而不是修佛法。
他心中依然有欲,那欲便是成佛。因为只有成佛,才能普度。
最终离开小院后,木心与送葬的队伍逐渐分别。从他这里看去,送葬的白色身影已经成了一条看不出间隙的长龙。
木心低着头看着脚下的路,一步步的走向前方,耳边却突然想起了一个声音。
“好人呐。”
这是一个老妪的感叹。木心以为路过的这个农妇是在同自己说话,便抬起头看向了她,却发现她是在远远望着那条白龙叹息。
不过这附近只有他们二人,这声叹息自然是老妪为了分享给他自己的感受。
“请问您隔着这么远,是怎么断定这殡者是位好人呢?”木心疑惑这老妪是如何隔着数里的距离得知周寄的亡母生前是位善人的,所以虚心向老妪请教。
老妪停下了手里的活,和蔼的看了眼木心,又看着远方的长龙缓缓道:“因为如果是恶人的话,肯定生前仇家林立,如果是这样的大恶人死了,那么街坊邻里肯定都是拍手称快。哪里会有这么长的孝子队伍呀。”
“原来如此,感谢赐教。”
木心并未向老妪提出可能会有很多孩子的恶霸,孙儿为了继承家产而表现的悲痛,实际却依旧不孝的可能。因为对于寻常的百姓来讲,最重要的家产便是来自于父母双亲的教育了,只要勤劳,同样都能耕得几亩田,便是父母逝去留下的也不过一间草屋,几柄锹锄这等不需争夺的遗物。
木心从心里有些尊敬这位年纪这般大却依旧关心着身外他人的老妪,也对于那位诚心施善的周母心怀尊敬。
先前他能解善行的作为,却并不代表他能无所求的施善,人呐,总归会随着成长渐渐变得不再单纯善良,所以每一位心怀善意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他就这么和那老妪站在田头,目送着丧葬的队伍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视线之外,良久才再次动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入更广阔的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