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霄站在山顶,看着层峦不穷的上岗,叹了口气:“这个破地方不知道能待多久。”
“眼下皇上逊位都半年了,你又不愿意效忠新朝,要我说,你就……。”陆中原说道。
“够了,从这个月初你就墨迹这事,我郑家世代蒙受皇恩,奉旨讨贼,大业未成,你就让我投降?我怎么对得起祖宗。别忘了,大哥战死这笔账与革命党还没算呢。”
“这不是投降。”
“诏安也不行。”
“你这是愚忠,你看看这天下,大清国已经完了,现在不是普通的改朝换代,现在是民国了,你看看你,还留着辫子,而且袁世凯也不是皇帝,是大总统。”
“我不管他是大总统还是小总统,我效忠的永远是宣统皇帝。我告诉你,大清国还没完,只要我在山东打下地盘,召集旧部,汇合四方勤王之师,提兵北上,救出幼主,天下可变。”
陆中原看着郑云霄,无奈的摇摇头:“你啊,圣贤书不是这么读的,你我是好兄弟,皇上退位,大哥战死,我们都很难受,可是你得为几十个弟兄想想啊,眼下大内派出的人就剩咱们二十多人了,你真忍心让他们全耗在这山沟子里吗。”
“要走的我不拦着,留下的我欢迎。外面的天下不是我要守护的天下,我就在这沂蒙山待着,这就是我的大本营。”
两个人不止一次的为去留问题吵架,每次都以这样的激烈争吵而结束,其实两人本是生死弟兄,共同担任大内侍卫。
郑云霄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落草为寇,要知道自己的家族一直在朝廷效力,自己是光绪皇帝钦命的正四品带刀侍卫,庚子国难时,还曾率御林军抗击过八国联军,并护送光绪与慈禧逃到西安,因护架有功,特赏赐黄马褂。
光绪与慈禧先后殡天后,隆裕太后仍然对郑云霄信任有加,马上提拨为御林军骁骑营参将,后又被调入新军,奉隆欲皇太后懿旨,亲率新军三千人随段祺瑞南下平定革命党叛乱,马云贵、郑云霄、陆中原等将领在武昌、汉口与革命军进行激战,后因袁世凯命令段祺瑞从中掣肘,致使郑云霄所部损失惨重,主将马云贵,也就是郑云霄的结义大哥阵亡。
据说马云贵尸首被革命军挂在了武昌的城门楼上,郑云霄悲痛万分,一路率军撤退,为尽快回到盐城驻地,不得已率军进入沂蒙山区,打算走近路回盐城,不想在离盐城不到三百里的时候得知清帝逊位,郑云霄万念俱灰。
自古忠臣不事二主,郑云霄把心一横,拉着几百兄弟直接驻在了沂蒙山,不仅继续留着辫子还下令仍奉大清为正朔,沿用宣统年号。
复辟大清、救出幼主、为大哥报仇成为了郑云霄的目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沂蒙山地区匪患猖獗,民风彪悍,大清灭亡的消息传到此处后,山区的县衙瞬间被攻占,驻守本地的大清士兵顿作鸟散,郑云霄这三百多名还穿着大清新式陆军军服的外地清军,进入山区后马上成为马匪、暴徒、各反清复明帮会的袭击目标。
好在这几百人训练有素、武器精良,打不过革命军,打打土匪的实力还是有的,一连战斗两个月,但架不住军心涣散,三百多人跑的跑、亡旳亡,等到郑云霄一路突破围追堵截,终于占领了一个小山头落脚时,身边已经不足百人了。
本来就心烦,整天在那叽叽喳喳的想出山,乱我军心,要不是看在两家世交的面子上,我早就砍了他了。
郑云霄回到卧室,也就是简单用木头搭的木屋,开始了骂骂咧咧。
护卫马金看着郑云霄,知道这又是与陆中原吵架了:“也别怪陆伯父,人各有志吗,再说,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个马金是马云贵的义子,庚子国难时,马云贵等人一路护送圣驾,在路上遇到了十五岁的马金,当时马金饥寒交迫,想偷圣驾车队的粮食,正好被马云贵擒获,两人交手时马云贵见马金身手不凡,一问又得知也姓马,敢情五百年前是一家,便将马金保了下来,因为比马金大十五岁,便收为义子。
“怎么,你小子也要当叛臣了,你义父是被谁杀了你忘了吗,我看你小子欠揍?”
“郑叔叔你又误会我了,与革命党的国耻家仇我是一定要报的,我的意思是陆叔叔志不在此,你们家从太祖起兵就入旗了,可是陆叔叔家入汉军旗才几年?你让他为前朝效忠,这可能吗?”
“他要走就走,没人拦着,还有小金子,不是前朝,是当朝,本朝天子还在紫禁城坐着呢,怎么就前朝了,再叫前朝我扇你嘴巴。”
小金子连忙点头,他知道郑云霄在这事上是很认真的,前两天有个手下去山下清河镇打探消息,回来时竟也学会了新鲜词语,无意中说了句民国,郑云霄直接一脚踢过来,指着那个人的鼻子一字一字的说道:“记住,现在是大清宣统四年,袁世凯孙中山都是乱臣贼子。”
那个人吓得浑身直哆嗦,连忙跪下喊错。
至此每个人都不敢在郑云霄面前提民国两字,每当汇报情况时都用乱臣贼子来代替袁世凯和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