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坨平镇难民一事,沈在对朝廷、对官府心里自然无甚好感,加上又是的确有要事在身,于是淡然一笑道:“戚元帅诚心相邀,这番美意在下本应欣然从命才是;然而在下眼下确实有要事要办,还望见谅!”
陆子铮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之色,强颜笑道:“当真可惜!在下钦佩沈兄的英雄壮义之举,本以为可以和沈兄一同征战沙场——既然如此,在下这就回去复命,不叨扰沈兄歇息了!”说罢起身拱手道:“还望沈兄早日康复。在下告辞!”
沈在与甘乘羽起身送至屋外后道:“陆兄弟慢走。”
陆子铮拱手微笑道:“两位请留步。”说罢转身翩然离去。
甘乘羽看着陆子铮的身影消失后道:“倒也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沈在听了心里一酸,呛声道:“是了是了,是比我好看多了!”说着拄着拐杖进屋。
甘乘羽见沈在吃醋,心里微微一甜,追上去扶着沈在道:“夫君在我眼里最好看,其他男子哪里比得上!”
沈在得意地轻哼一声,绷紧的脸有所缓松。
甘乘羽想起一事,说道:“这陆将军说曾数次带人围剿那西尾恒却保全自身,可见武功非同一般。”
沈在一听,醋坛子又翻了,黑着脸没好气地说道:“那是!哪像我,差点被那西尾恒杀掉,如今还在这床上躺了这许多天!”说着躺在床上侧过身去背对甘乘羽生闷气。
甘乘羽见自己不小心撞翻了沈在的醋坛子,躺下床上从背后抱住沈在柔声说道:“可是他不是没抓着那倭人么?我夫君可是以一人之力击毙了那恶徒。”沈在听了得意地偷偷笑了两声。
甘乘羽想转移话题,便说道:“我打听过了,‘海膳山庄’离此处不甚远,只有一两日的路程,等夫君伤好了,我们再启程,不必急。”这话说到了沈在心窝,忙翻身过来急道:“还是羽儿想得周到。不过我伤势已无大碍,不如我们明日就动身。”
甘乘羽微笑道:“即使你身体受得了,但你这般模样见了洪前辈岂不失礼?再说了,你孩子也不想见到他父亲这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沈在听了一愣,问道:“我孩子?——你是说——”
甘乘羽点点头,拉着沈在的手轻轻放在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上,满眼柔情地看着沈在。
沈在眼中亮光闪闪,大喜道:“当真?”说着不顾伤痛,挣扎坐起,瞪大眼将脸帖在甘乘羽肚子上。
甘乘羽笑道:“笨蛋,现在还听不到胎动的了。”
沈在仍固执地说道:“我听得见,我听得见!”留恋地贴紧甘乘羽肚皮,凝神倾听不肯起身。
话说陆子铮因没有如愿邀请到沈在加入戚家军,骑马回奔的路上不免有些闷闷不乐。
陆子铮是武当掌门邱冉艺道长的亲传弟子,出生时因逢天灾,其父母无力抚养,便将其遗弃在武当派大门前。邱冉艺道长拾得襁褓中的陆子铮后视若己出,悉心养育,教其读书习武。说来陆子铮也争气,不仅天资聪明能触类旁通,而且勤奋刻苦。邱冉艺对陆子铮日益看重,有意培养为武当下一代掌门。但是武当两百多年的基业,树大根深,各宗系盘根错节,陆子铮由此被武当内某些人所深忌。聪敏如陆子铮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在两年前,刚满十六岁的陆子铮向师父邱冉艺道长请命下山从戎驱除外寇。尽管邱冉艺心里不愿意,但众同辈师兄弟皆赞成,便只得同意。陆子铮下山后,适逢戚家军军中将领夏无疾在募兵,便毛遂自荐。夏无疾见陆子铮身手不凡,特意向戚继光引荐。在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陆子铮随军转战千里海疆,立下赫赫战功。戚继光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甚为器重,破格提拔陆子铮为右军统领。
此时的沿海卫所城楼的瞭望台上,一位身穿紫色罩甲,留着八字髭的中年将军正在望着练兵场上操练的士兵,一脸的凝重。只见他头戴凤翅高翎盔,脚踩虎头短靿靴,身上的红色蟒袍和玉勾腰带说明他身居高位。此人正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戚继光。
“这些卫所军士战力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差许多!”一位年过五旬的虬须儒生男子走到戚继光身后说道。此人是戚家军的军师郭近儒。郭近儒才学渊博,常有奇谋,深得戚继光倚重。据说,郭近儒的曾祖父郭堂曾救过朱元璋的传奇军师刘伯温,因而刘伯温赠郭堂奇书一本以谢救命之恩。然而那本书字句间晦涩难懂,郭堂及其后辈无人能参悟。后来这本书一直传到到了郭近儒的手上。郭近儒自小聪慧过人,博览众书,才识无人能出其左右。据说在他二十岁时,他在书房闭门整整三年足不出户研读那本奇书,等他走出家门面见外人时两鬓已经斑白。
戚继光轻叹一声,道:“郭先生所言极是。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皇上才准许我等招兵买马。”
明朝将军队分为“军”、“兵”两种。
“军”属卫所,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上而至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军及官世袭,仅五军都督府官及都司不世袭,为流官,由世职卫所官及武举选授。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每一卫所的驻地固定,军士数额固定,将官设置亦有定例。总之,卫所制下权力分散,兵将分离。至嘉靖年间,由于卫所军士半农半兵又久不识兵事,早已丧失了战斗能力。于是明廷增设了“兵”,由地方官僚招募管制。
“兵”属营,由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统属,直属兵部。兵一般不世袭,但由卫所军转为兵者例外。兵无户籍的规定,兵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但在重要的军事防御卫则常川戍守,战功卓著的将领也往往在战息后调卫所任职封官进品。营兵不随家属,更接近现代兵制。营伍官无品级,有者则是卫所制下的官品,无定员,不世袭。营兵与营将相习,战时不需要朝廷任命,直接由总兵统带出征。将权相对提高后,兵可由将自行召募,召者与被召者关系密切,甚至在主将发生变故时,兵即散去。而戚家军正是属于“兵”制军队。
这时,传令兵快步上前拱手道:“禀元帅、军师:陆子铮将军求见!”
戚继光一听眼光一亮,道:“陆将军回来了?快快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