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1727年去世,74年后的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使本来占上风的微粒说滑向了下坡,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杨氏实验:让两束光,穿过两个相当靠近的小孔,再投射到白布屏上,假如光是微粒的话,两束光在白布屏上互相重叠的部分按理而推会比不重叠的部分更亮一些,因为前者的光粒子要更多一些;但实验的结果与此却不相符,两束光在屏上重叠的部分显示出的是一些明暗交替的条纹,这一点牛顿的微粒说无法作出解释。
其实牛顿的微粒说对杨氏的实验无法作出解释是因为牛顿的微粒说存在缺陷,只要用“引力”和“斥力”相结合的“微粒说”就可以轻易地解释清楚杨氏的实验结果:因为引力是暗物质,斥力是亮物质,当两束光穿过小孔射在白布屏上,两束光重叠之处引力较多的就显示出暗条纹,两束光重叠之处斥力较多的就显示出亮条纹。
光是微粒这一点是无以置疑的,但光并不是只有一种微粒,而是“斥力”和“引力”两种粒子的不同比例形成的。牛顿虽然提出了“万有引力”和“光的微粒说”,却不知道他所说的“万有引力”和“光”都是由“引力”和“斥力”两种粒子所组成,以致其微粒说中出现了让人难以充分信服的地方。对于“引力”和“斥力”,二者的性质和特点其实都不难理解和不难掌握,一旦熟悉了,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光学上的问题甚至其它的种种问题,基本上都能很好地轻易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