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早在牛顿时代对于光的本质就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认为光是微粒,一部分认为光是波而不是微粒。微粒说与波动说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微粒说认为光的传播一定具有某种物质粒子的传播;而波动说则认为,光的传播只是光引起的效应的传播,并没有伴随物质的传播。
对于光到底是微粒还是波的争论,自牛顿时代起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微粒说可以解释一部分光现象,但有一部分却又难以解释;而波动说可以解释微粒说不能解释的光现象,但微粒说能解释的光现象有一部分波动说却又难以解释。这就造成了科学家不断犹豫于二者之间:当微粒说能解释的现象更有说服力时,则偏向微粒说;反之,又偏向波动说;到了现代,则统一了两种看法,认为光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其实“光是波”这种说法肯定是存在极大偏误的,对于一种效应来说,肯定须要一种物质基础,而一种物质本身当然不可能以波那样的奇形怪状存在,假如这种物质根本不须要位置的改变就能够产生那么离奇的效应,就更加不可思议了。因此,光是微粒而不是波应是可以肯定的了。更确切地说,光其实是微粒流,是斥力和引力共同组成的微粒流,这种微粒流是以一种波形的方式运动的,光只能是微粒而不可能是波,光是波这一种说法严格来说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