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时科学上的定义,射线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也包括一些速度高、能量大的粒子流。我们可以轻易知道:光的本质是存在光物质,而各种射线的本质也一定是存在着各种相对应的射线物质;假如它们不是物质,那么它们都只能是一种“无体”的、不存在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无体”的、不存在的“东西”根本不可能起任何一丝一毫的作用。根据我们之前的推理,光物质就是斥力,这是由于斥力比引力有较大的斥性引起的,而暗物质相应地就是引力。由于光物质是斥力,暗物质是引力,而引力斥力是可以二者共存的,在二者的不同比例配置下,就可以形成各种光度不一的光线和各种引力程度存在着分别的电磁波。可以说,光线就是斥力和引力的不同比例,是二者的共同体。至于电磁波,也是引力斥力的共同体,同样是斥力和引力的不同比例而形成的,不过电磁波对比起光线,引力要更大一点,所以电磁波与光线有一定的相似和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别。不过,现时的科学一般是忽略了其间的不同,把光线也归入电磁波中,而我一般是把二者分离,亦即我所说的电磁波比较多是指无线电波和其它一些引力较大的粒子流。至于射线,也是物质,部分的射线是光线,部分的射线是电磁波,这是一些较微细的粒子流,而部分的射线可以是速度高、而粒子比引力斥力要大的粒子流,这些粒子流如果仔细的分析一下,它们都是依靠或借助引力斥力来完成其粒子运动的过程的,引力斥力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引力斥力的变化就导致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光线和电磁波的形成,我们就能发现许多的规律,光线是一种斥力较大引力较小的粒子流,而电磁波是一种引力较大斥力较小的粒子流,都是斥力引力的不同比例而形成的,在斥力这种排斥作用和引力这种拉扯作用下,就会形成波,并形成振动,如果计算波的长度,可以称之为波长,如果计算每一秒振动的次数就会称之为频率,波长和频率就是这么一回事。再看一看光线的波长规律,在七色中,波长越长,则频率越低;波长越短,则频率越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光线中,斥力这种排斥作用越大和引力这种拉扯作用越小,斥力就越不需要反抗引力的拉扯作用,形成的波就越长,振动的次数就会越少越慢,于是频率越低。相反,斥力这种排斥作用越小和引力这种拉扯作用越大,引力的拉扯就加重了对斥力的制约,形成的波就越短,振动的次数就会越多越快,于是频率越高。再看一看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往往是波长较长则频率较低,波长较短则频率较高,而且对比一下光线,光线的波长较短,而无线电波可以是波长相当长。又为什么会这样呢?按道理无线电波的引力较大斥力较小,对比起光线波长应是较小,因为引力会拉短无线电波的波长。其实不是这样的,无线电波已经是一种引力粒子较多斥力粒子较少的粒子流,而且一些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程度已经达到了引力粒子不再需要对斥力粒子作大的制约,只需要更多地维持引力粒子的连续运动,亦因此无线电波中往往是“波长较长则频率较低,波长较短则频率较高”,这一点与光线是相似的,但同时,亦造成了无线电波的斥力虽然比光线的斥力小,但其波长可以比光线的波长大,而刚刚与七色中斥力越小则波长越小相反。也就是说,由于无线电波中引力粒子占的比例相当大,已经较大地压过了斥力粒子的作用,所以它的波的长度主要是来自于引力粒子的作用,而光线则相反,波的长度主要是来自于斥力粒子的作用。因此,总结一下上面的结果,就会得出:无线电波中较长的波是引力粒子较多斥力粒子较少,较短的波是引力粒子较少斥力粒子较多;而光线则刚刚相反,较长的波是斥力粒子较多引力粒子较少,较短的波是斥力粒子较少引力粒子较多;因为无线电波的波长主要是引力粒子造成,而光的波长主要是斥力粒子造成。这就是光与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最大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