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老太太给的一万美刀换成人民币怎么也要六万多,快赶上我一年的工资了。我还在乎几天事假的工资?别说事假了,现在开除了我,我都不心疼。
但是做人还是要给自己留点后路的。我看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赶集把办公桌上的东西一股脑的塞进背包里。急匆匆的跑出了办公室。回家的路上,我满脑子里都是这钱怎么花。但是转念一想,这钱还说不准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暂时还是不要声张的好。
天气闷的要命,我推开窗户望了望西面天际压上来的一大片乌云,知道快下雨了,暂时是不用出门了。
我把背包里的东西倒在书桌上。那厚厚的一叠美刀,重重的砸在桌面上。顿时叫我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我拿起它,狠狠的闻闻了油印中的那股怪异的气味。心想:第一次见到百元大钞的美刀,连这气味都不一样啊,呵呵。我又转手拿起老太太留给我的那张小纸片。
上面写着:鞠田兰三个字和一个电话号码。下面还有一行潦草的小字:正义路门丁胡同甲73号,心里明白了。人家留的联系方式,等消息呢。我一屁股坐进沙发里。
端详着黄书首的照片,黄书首,北京民间文物遗产保护协会。黄书首,黄书首。查查看!!
阴沉的天气使得屋内的光线十分昏暗,我又是个不喜欢开灯的人,于是仅有电脑屏幕刺眼的白光,照亮了我眼前的一小片地方。网页里显示着百度的页面。上面仅有几条查询出来的记录,写着一些与黄书首关键字根本无关的消息。看来黄书首确实是个很古老的人名了,他失踪的那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还是个起步的阶段。不可能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会出现在网络里。
我又试着输入了:北京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关键字。页面下面出现了三页左右的信息。从第一页开始就是一些广告和无聊的假链接。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层出不穷。直到我点完第三页最后一个链接。杀毒软件已经报了8次警。
一点线索都没有,看来还是要和鞠老太太好好聊聊,今天太匆忙,基本是什么线索都没留下。我本来想把鼠标移到关机的位置,但是不经意间却点到了百度图片的按键上。瞬间页面转入了图片搜索。
一时间,屏幕上显示出来密密麻麻的一堆图片。好歹我也干了六七年的私家侦探。别的没学会,但是眼贼这种本事,我倒是十分在行。就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图片中,出现了一张两人握手的合影,而这张合影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在这二人头上方挂有一段横幅,上面赫然写有“北京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字样。
顺着图片的地址,我直接点了进去。一个非常陈旧的页面进入了我的眼帘。照片明显是扫描上去的,上面印有1991年8月的字样。而页面中的文章题目是:河北省古遗址发掘成果报告会。在文章中有一份与会者的出席名单,其中便有黄书首的名字。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黄书首的信息。文章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抢救性发掘太行山脉河北省一线明清两朝遗址的内容,暂时看不出与黄书首失踪有什么关系。但是提供给我了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黄书首确实在“北京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工作过,而且这个组织的性质为民间组织,与任何政府机构无关。第二是,这个组织现在还存在,离着不远,就在朝内大街上。既然黄书首的工作单位还在,那就要去看看,没准还能找到什么线索。
我想定以后,便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朝内大街,按照地址我来到了北京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办公地点。看样子这里曾经是某个机关单位的旧址,前面是个大院子,后面一座红砖砌成的三层小楼。楼里人影晃动,声音嘈杂。
作为一个职业私家侦探来说,伪装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今天我装扮成了一幅记者的摸样,背着摄影包,挂着从公司拿来的相机,还特地带了一幅,镜片足有啤酒瓶底那么厚的眼镜。直奔院内的小楼而去。
刚进楼道,传达室里的一个老汉就拦住了我。
“唉,你是做什么的?找谁啊?”
我漫不经心的停住脚步,用手狠狠的扶了一下眼镜,示意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回答道:“我是明日晨报的记者,今天和文保协会的约好了,做个采访。”
“文保协会?哦,知道了,知道了。你走错了,文保协会在后面,不在楼里。”老汉朝楼外的一条小道指了指。
“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在后面是吧?谢谢您啊。”我生怕穿帮,急忙掉头顺着小道朝楼后走去。
不等我绕过楼,一辆黑色的奔驰便从楼后面驶了出来,由于车速过快,溅起一滩泥水,正好喷到我身上。
透过车窗,隐约看见车后排坐着一位双鬓发白,气宇非凡的长者。车子丝毫没有放慢车速的意思,只是向旁边稍稍的打了一把方向,和我擦身而过。
气的我咒骂道:“他娘的!这什么素质?还开奔驰呢?”
车子扬长而去。我不再理会,径直走到楼后。
后面的院子显得更为老旧,几颗粗大的杨树,下面有两间小平房。其中一间房子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几乎掉光了白漆的木牌。
上面写着:“北京市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字样。就是这了。我快步走向前去。
迎面正好出来一个老先生。看岁数60上下。带着和我一样厚的眼镜,只是他的眼镜是真近视,我的眼镜是假近视而已。从打扮看这是个老学究。
“你好,请问你找谁?”老学究向我打了声招呼。
“哦,您好,您好。我是明日晨报的记者,我姓张。”我神情自若的介绍道。
“记者?有什么事吗?”一听说是记者,老学究马上警惕起来。
“是这样,我们报社想做一期关于文物保护的期刊,所以我很冒昧的来咱们这想做个采访。请问你们协会的负责人在吗?”
“不在,我们也不接受什么采访,你赶紧走吧。”老学究有点烦躁的嘟囔着。
我心里暗暗想道:对记者敏感的单位无外乎两种,第一是自身肯定有问题的,第二就是经常被媒体纠缠的。
这个协会并不出名,甚至在网上都查不到,绝对谈不上被媒体纠缠。那么他对我产生戒心,肯定就是前者的原因。
想到此,我又追问了一句:“咱们社里的工作一定很忙吧?”
“这个无可奉告。”老学究说罢就要往回走。
“唉,老师傅,我再和您打听一个下啊。”我急忙上前准备拦住他的去路。
“什么事?你问吧,问完,就请回。”
“我以前有个同学,也在咱们这工作。我这次来做采访,就是想找他。”
“哦?你认识协会的人?他叫啥?”老学究的态度稍微有点点缓和,转身问道。
一不做二不休,开门见山的问,没准还能问出点什么。再兜圈子,真的要吃闭门羹了。
我想到这,出口说道:“黄书首,黄书首是我同学,我找他。”
“黄书首?”老学究嘴唇微微一抖,流露出一种很诧异的神情,刹那间又恢复了表情,随后急促的说道:“没有这人,没有,没有。你赶紧走吧,我们这忙的很。恕不远送,恕不远送!”
说罢老学究扭头钻进了屋里,咣当一声把门撞上了。
他虽然是进去了。但是从这老学究刚才听到黄书首名字的一瞬间表情来看,我已经基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掏出手机按照鞠老太太的所留的号码拨了过去,一段等待音后,一个男子的声音出现在电话另一端:“喂?找谁?”
“我找鞠老太太,请问她在吗?”
“稍等下。”不过多时,电话里传来鞠老太太的声音。“喂?哪位啊?”
“老太太,您好,是我,韩尖。”
“韩侦探啊,你好,怎么样有消息了吗?”
“暂时还没有,但是我希望和您见一面,有些事情我必须再问问您。”
“行啊,你今天方便的话就过来一趟吧。地址你知道吧?”
“嗯,地址我知道,正义路门丁胡同甲37号。”
“对,我等你。”说罢电话挂断了。我顺势拦住一辆车朝鞠老太太家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