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1500000101

第101章 洛川“苹果文化”质疑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想到了后果。也许我人微言轻,像一粒沙子投入河中,激不起一点浪花。也许会因此惹怒许多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能是本性使然,也还有一点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六十二岁的我决定铤而走险,跟所谓的“苹果文化”叫一次板。因为我有很多疑惑,不吐不快。

-、洛川苹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叫做李新安的年轻人用毛驴从河南灵宝驮回洛川故乡二百棵苹果树苗,从此苹果就在洛川生根成长。七十年时光转瞬即过,如今苹果已经发展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洛川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产苹果质优味美,享誉国内外,苹果也为洛川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一座高原新城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把每一个村寨相连,村村寨寨一排排新修的楼房代替了古老的窑洞,几乎家家院里都停一辆小车,果农们出行大都开上了自己的爱车,小小的县城被各种汽车拥堵得水泄不通。金秋十月红红的苹果香飘四海,高速公路上拉苹果的汽车川流不息,高原儿女敞开胸怀欢迎天涯海角的宾客。

据笔者考证,苹果最早从欧洲引进,先在东北、新疆栽培,以后逐渐向黄河以北发展。解放初期东北苹果享誉全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山东苹果取而代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陕西苹果后来居上。洛川苹果其所以能有现在的规模,自然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自2001年以来,洛川苹果面积一直稳定在五十万亩左右,年产苹果十多亿斤,产值二十亿上下。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个人,有他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苹果园,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收获期,已经逐渐衰败,这些果园占到洛川苹果园面积的大约三分之一。每年冬春季节,树叶落光时,便可以看到那些老果园的果树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少量果园已经被果农挖掉,又重新栽上幼树。据有关苹果专家介绍,老果园毁掉以后,必须进行土壤改改良,才能栽植新果树,如果不改良土壤,苹果树的结果寿命将会大大缩短,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老果园的更新改造是洛川苹果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洛川苹果进入稳产时期。可是果农的收入是否每年都在增加?笔者跟某些果农交谈,果农们说,2001年跟2011年相比,苹果的售价上涨了百分之三十,而农药化肥几乎上涨了一倍,劳动力成本更是数倍上涨。加之物价上涨,一袋面粉由2001年的三十多元上涨到现在的八十多元,扣除物价因素,洛川果农的实际收入每年都在下降,至少十年期间没有增加。

这就是洛川苹果发展的现状。可是我们的县级主要领导没有忧患意识,不去思考怎样带领洛川人民从苹果的单一经济中走出来,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不去探索一条怎样使洛川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而是满足于目前的虚假繁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津津乐道地躺在苹果树下欣赏着什么“苹果文化”。苹果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可能连我们的领导也无法说清。

二、品牌、符号,当官之道

笔者并不否认苹果文化,认为苹果文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跟饮食文化、茶文化、黄土文化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一样,是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并不是某一个领导人发明的专利。

公元2008年金秋,我应邀参加县上一个电视剧创作研讨会,第一次听到苹果文化这个名词时有一种新鲜感,听领导作报告甚至还有点振奋,记得领导说过,我们现在有优质苹果这个品牌,我们还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就叫做“苹果文化”(不是原话)。紧接着县上就成立了可能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的、以苹果文化为专题的《洛川县苹果文化研究协会》,会长由省上的一位文化名人兼任,顾问的名字一长串,全是一些中央、省、市领导或者名人。

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符号跟品牌同样重要,通过文化宣传提高洛川苹果的知名度,对开拓苹果市场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领导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花巨资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北京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邀请名人写文章、出书、出画册,大肆渲染“洛川苹果文化”。之后又在西安成立了《西安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听说还在上海、深圳、延安等地成立了所谓的《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同样又广邀名人到会捧场。县里当然也有不少追捧者领会领导意图,大肆宣扬现任领导独具慧眼、有开拓精神。一时间有关苹果文化的宣传甚嚣尘上,大有压倒一切之势。奇怪的是,我们有些省、市、甚至中央领导都在不痛不痒地发表言论、写一些吹捧文章替苹果文化鸣锣开道,好像苹果文化真成了什么新鲜事物、伟大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洛川县的大地上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少数人盲目地吹捧,更多的人陷入思考:现任领导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这些所谓的《苹果文化研究协会》究竟研究什么?研究出了什么成果?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机构还是徒有虚名?成立这些协会时究竟花费了多少资金?能不能给全县人民一个交待?是为洛川人民谋福祉还是在作秀?为什么不去实实在在地干一点实事,做一点调查研究,亲自下到基层去了解一下果农究竟在想什么?有什么实际困难需要解决?为什么不在科研上下一番功夫,解决苹果园的更新改造问题?苹果腐烂病每年都在蚕食着我们的大片果园,为什么不在洛川成里一个《苹果腐烂病研究防治中心》?为什么我们周围其他县都在探索工业强县的路子,而我们却要始终抱紧“苹果生产专业县”这块招牌不放?任何一个县,如果光抓农业,不因地制宜地实施工业发展的路子,很难摆脱贫困。试问这几年以来,我们的主要领导为县上引进了什么项目?据说,国家每年补贴洛川县财政两个亿的资金,吃国家财政补贴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才能使我县实现财政盈余?

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县里每年光送礼的苹果就有十几万。(究竟是十几万斤还是十几万箱?有待落实)本县原有的文化遗产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才无人问津,却出高价聘请来一大群根本不懂苹果的文人、退休干部著书立说,为《苹果文化》贴金。不能不使人怀疑领导大肆渲染《苹果文化》的真实目的,这个文化符号用得恰到好处,得到了几乎所有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成为主要领导晋升的阶梯。

笔者不禁要问:全中国两千多个县,差不多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为什么其它县的领导不去搞什么《西瓜文化》、《大枣文化》、《桔子文化》、《核桃文化》、《梨文化》、《杏文化》、《桃文化》……以及其它多得数不清的特色文化。假如所有的县级单位都在北京建立一个什么特色文化研究协会,需要多少人力财力?文化本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如果把所有的产业都以文化命名,是不是有点太俗?

三、缅怀和思考

历史上,洛川曾经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成就了独具风格的黄土文化。铿锵有力的蹩鼓奏响了先辈们征服大自然的号角,老奶奶剪刀下的窗花彰显了高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父辈们粗犷的嗓门吼出来的秧歌调子演绎着黄土地的变迁,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礼仪习俗凝聚了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共同的智慧。笔者认为,黄土文化才是高原民族的真谛,苹果文化应当归属于黄土文化的范畴。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些为洛川苹果的发展凝聚了心血的先辈们一个个在我的大脑里显现,使我不得不书。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原国民党付师长屈伸。出身于洛川县城内一户殷实人家,早年出外求学,一生忧国忧民,曾经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访贫问苦,大骂当年洛川驻军集二师长“草菅人命”,其父屈老先生为此被集二师长打死在裢褡沟。正是这位仁人志士指示其亲属李新安把苹果树引进洛川。

解放初期洛川隶属原黄龙行署,黄龙行署专员郭景龙打听得洛川出了一个能人李新安,培植出了苹果树时,亲自骑上毛驴拜访李新安,跟李新安促膝而谈,探讨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路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原县委书记王安民参观城关园林场,吃一个苹果都要亲自掏钱。果树专家郑彦勇在洛川工作二十年,差不多每一个果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洛川苹果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还有“果痴”安金海、“泥腿子”干部史连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在洛川广为流传。正是由于这些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洛川苹果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事实上,哪一任干部在洛川表现怎样,每个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本账,有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洛川人的心上,有人却很快被洛川人遗忘。

我六十二岁了,已经退休,生活稳定,无后顾之忧。整天逛公园、带孙子才是自己的正经营生,大可不必去忧国忧民,乱发议论。有人说凡是遇事爱较真的人一辈子都活得很累。我相信。我就是吃了爱较真的亏。但是我无悔,我有自己做人的原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遇到想不通的问题私下议论的多了,公开质疑的少了。许多领导被一群言听计从者簇拥着,几乎听不到任何批评意见,甚至也没有发表批评意见的场合。大家互相吹捧,一团和气,想尽千方百计投机钻营,在一个单位干几年得不到提拔便有了怨气。有些领导更是别出心裁,搞一些有名无实的花架子工程,欺世盗名,谋取所谓的“政绩”,比如《苹果文化》。

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祖就提倡百家争鸣。历史学家把“文死谏、武死战”(注1)列为忠臣良将的道德范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过: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认为,领导干部应该能上能下,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把领导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列入其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此文作于2012年。

同类推荐
  • 惹上霸道双胞胎

    惹上霸道双胞胎

    什么?你说我是流氓?开玩笑,我的老婆才是流氓,别人英雄救美都能捡个美女,许诺倒好,捡了个祖宗,而且这祖宗居然还是双胞胎,姐姐妹妹傻傻分不清楚。。。
  • 逃跑少年

    逃跑少年

    没有你,世界依旧正常运转。他是一名万千学子中的普通的一个,他被抱有美好的期望,关心他的人为他而自豪,为他而骄傲。不过,事实却是,他不过是一名大学中的渣滓,逃跑着,在生活抉择中,他只是逃避;在日益困窘的学习现状下,他不敢面对;不敢向喜欢的人表白就说是为了她的幸福,不努力学习就说大学本就是玩乐的地方,不去体验生活宅在寝室就说我已是大学生了,自我欺骗的认为这便是我的大学,从本就平庸的一切慢慢的变得一无所有,浪费这年华,就是这样吧---在混沌中恍恍惚惚的度过。若你对大学有所兴趣,或者你本就是大学生,可以一看
  • 罗田威

    罗田威

    无穿越、异能、玄幻、仙侠、……纯靠实力走上巅峰。
  • 美丽的指舞

    美丽的指舞

    王旭是一汽车销售公司的经理,在别人眼里他是标准的高富帅。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商场打拼,目的是和他那些所谓的精英阶层无止尽地追逐金钱和名利,但是这种乏味的生活让他越来越不快乐,直到静羽心的出现——一个美丽善良的爱心天使,自此他沉闷的生活开始改变。正当他们经历风雨收获爱情时,他却突然发觉他心中的那位圣洁女神,并不象他想象的那么完美,是真实的谎言还是精巧的伪装?爱情是不是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欺骗......
  • 小人物在奋斗

    小人物在奋斗

    小人物的奋斗历程,苦逼的人物,操蛋的社会
热门推荐
  • Style

    Sty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低调女相师:独占第一墨少

    低调女相师:独占第一墨少

    29世纪杀戮决断的王牌特工杀手,重生到21世纪世界一个普普通通的相师家庭,她微眯眸子,无所谓,只要活着比死去更重要。做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偶尔玩扮猪吃老虎的游戏。——情节纯属虚构
  • 仙姝太难宠

    仙姝太难宠

    一觉醒来,本应备战高考的她竟然穿越了!还穿越到了修真界!像她这种小白,不会修炼,不懂生存套路,只能被大怪砍,被小怪欺,时不时还要被低等灵兽突袭。这样的生活,还不如让她做十套高考模拟试卷来的轻松。直到遇到个十项全能的男神,不,是大神!大神封她为提鞋匠,命令她24小时贴身紧跟,随叫随到,有了大神的罩护,她从小小白升级为小白,从此过上没皮没臊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戚小五自传

    戚小五自传

    以第一人称写的一本传记,本书最大的坑就是带手机穿越的。穿之前兄宠,穿之后父宠,母宠,两兄宠,弟也宠,结婚之后,三夫比着宠。。“我要独立!我要自主!我不要当米虫!呀!!!”小五抓狂。“别闹。”众人:“来,吃橘子。”
  • 星辰禅诀

    星辰禅诀

    他,不想动手,可是他不得不动手!他,不想杀人,可是他不得不杀人!他,不想争霸,可是他不得不争霸!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一段传奇的人生!就此展开!
  • 欧森威尔战记

    欧森威尔战记

    广袤天界柔和的晨风吹过,广袤平原上的青草和野花随风摆动着,空气中飘散着野花淡淡的芬芳。在晨光的沐浴下,一个地势平缓的山坡上躺着一个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身穿粗布短衣的少年。虽然只十二三岁,但躺在碧绿的草地上的他就有若刚刚出生不久的小豹子一样,全身上下流露着顽强、倔强的气息。少年的双眼紧闭着,在晨光的照耀下睡的很安稳。直到一阵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这个少年才从熟睡之中醒过来。他翻身坐起身揉揉眼睛又拍了拍自己的头,站起来身心舒畅的伸个懒腰,看着周围美丽的景色。正当他陶醉在四周美丽的景色中时,将他从梦境中唤醒的那阵马蹄声渐渐近了。一个成熟而隐含着责备的女子声音传来:“信!”
  • 堪舆天机

    堪舆天机

    清朝年间,嘉庆帝梦入南柯,外出巡游之际窜出一六首蛇妖横行肆虐,一场大战下来贴身侍卫死伤无数,危难时刻得天降白衣神童前来护驾,神童挥舞巨剑斩伤蛇妖,蛇妖受伤遁逃,走前口吐人言,欲再来报复!他闻之惊恐,欲留童子做贴身侍卫,神童摇首驾鹤离去,留下巨剑,上书:丙子昌期,真人现世。火光冲天之中嘉庆惊醒,命国师前来解梦。。。这是一本以堪舆风水为主的灵异小说,里面贯穿历史,道法与异术纵横,为你慢慢揭开一个隐藏在明朝时期的风水巨擘门派-竹林堪舆!还原一个个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惊天风水秘闻!
  • 九天逆乱

    九天逆乱

    一个被选中的少年,经历无数的磨难,达到至高的境界,却发现自己始终只是一颗棋子,不甘被命运主宰的少年,舍身迈入轮回,重新冲击那高高在上的天之巅
  • 封印之海美人鱼

    封印之海美人鱼

    迷迷糊糊的元气少女夏萧翎在成人礼上被算计,与闺蜜茉莉一起坠海,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知道她身份的人要一直在海里沉睡,要用人鱼的天麟才能救茉莉,面对生命与友情的抉择,夏萧翎会怎样选择?
  • 逍遥小村长

    逍遥小村长

    传奇军医柳飞退伍后回到老家,先是“被结婚”,后是“被村长”,百无聊赖地过上了种种地、斗斗恶霸土豪、应付应付各路美女的悠闲生活。当他站在世界之巅的时候,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史上最牛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