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皇甫凌目睹了这一切,虽面上依旧笑如春风,但心中却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其实他与霄云也算得上是同为天涯沦落人,也因如此,才出言提点了一下霄云,不过连始作俑者的皇甫凌也没料到。竟然能‘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才不过轻轻的说了句,竟然能够起到师长所说的类似于‘顿悟’的效果,那么这个霄云的悟性可想而知了。果然,老师说的大隐隐于市,的确如此。天将大乱,必起群雄,能人之士自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看来,不能小看天下人!
这些想法在皇甫凌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脸上又挂上如沐春风的笑容:“恭喜云兄,古语云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云兄能解开心结,日后必当如鹏展翅,翱翔九万里。”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夸奖,可是饶是霄云如此厚的脸皮,此刻也是挂不住的。奈何皇甫凌的脸上是一脸的诚恳,霄云只得连连“谬赞谬赞”。
自然,霄云此刻是真心的舒坦。找回了以前的志向,便除去了心中的枷锁。牢笼破除,就好比: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一般。
所谓道:其一是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不然漫漫修道之路,剩下的能有几人?其困苦艰难不说,就是那“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几人能够承受。其二是资质,不过,却是可有可无的。
现在,霄云已经达到了“修玄”的要求了,唯一缺的便是良师益友了。
正当霄云喜不自禁之时,一只纸鸢飘飘荡荡的从黑暗处飞过来,稳稳的停在了皇甫凌的肩头之上,在他的耳边嗒嗒的嘀咕着什么。消息传达完毕,便轻轻的钻进了皇甫凌的袖口。不知说了什么,皇甫凌脸上竟是有一丝喜色与一点忧虑。
霄云看的惊奇,皇甫凌已走过来,笑道:“这只是一点小法术而已,云兄既然受风巽子老前辈的欣赏,以后自然成就不凡。在下有要事在身,不便多待,望云兄海涵。”
见皇甫凌举手抬足礼貌之至,霄云自然想也没想便说:“哪里哪里,皇甫兄有事便快快去吧,别因我耽搁了就是。”
皇甫凌一展玉雕扇,轻轻舞动,转身之际便一逾百步,眨眼之间便消失不见。让霄云看得砸砸惊奇,便更是励志要修道成仙!
既然神君答应那便自然会办妥,霄云对这些大人物的人品还是很看高的,不说言出法随,也应该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霄云现在无事一身轻,便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喜笑颜开的走出城隍庙。
外面,眼瞅着估计得天亮了,隐隐约约的几颗星星在与霄云对视,霄云感觉一切是那样的美好,新的世界在自己的眼前展开,未来充满着挑战。
何时登了高峰,脚踏鸿鹄翱飞!
何时入了龙宫,把酒龙君对酌!
闭眼念及至此,再抬眼时,天地竟陡然一变。万物消失而浑浊一片,令霄云不由大惊失色,这什么鬼地方?转念一想过去曾最爱看的志怪小说,不常常是凡人偶遇仙踪吗?比如王志的观棋烂柯,又比如卢生的黄粱一梦,都是这般。吞咽了一口口水,恐惧感减少了许多。
强忍住莫名的恐惧,用颤抖的声音对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对面喊道:“有人吗?有人吗?有人说句话!”
不喊不知道,一喊吓一跳。
霄云正猥琐的边走边喊叫着,却不知道后面有个头戴紫霞冠,一袭白衣的人在他后面观察良久了,只不过却是无声无息,甚至脚都离地三寸,所以霄云一无所觉。
叫喊良久,霄云自觉估计是没有人了,暗叹命运多舛,估计是方才太得意忘形了吧!摇着脑袋转过身去,却陡然间看见一双白色的长靴,顿时喜惊交加,吓了一跳。
抬眼望去,是一个穿白色衣服的人,模样一般但气度不凡。霄云一想,穿白衣服的一般都不是坏人,所以胆子便大了起来,咽了下口水,说道:“神仙大哥,有何贵干啊?”
白衣仙人闻言也是一愣,他心中千想万想也没料到是这种开端。自己好歹也算是长留派的得道仙人,怎么到这小子嘴里,反倒成了江湖中的草莽人物。真是令他哭笑不得。
用一种打量的目光扫视的霄云后背都出了一层的细汗,白衣仙人用眼神一撇霄云,方才开口道:“你想修道吗?”
这便是霄云的耳中第一次听到“修道”这两个字,不过没听过不重要,毕竟万物皆可相通。霄云便联想到先贤老子所著《道德经》中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便一通则知晓,修道便是大彻大悟之路。但还是不懂,沉思片刻对着白衣仙人恭敬的说道:“小子曾听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之言,知晓道理并不是恒久不变的意思。但小子愚顽,不知修道为何物?愿仙长解惑。”
原先那吊儿郎当地痞模样一下子转变为彬彬有礼的少年郎,白衣仙人眼中略显惊异,眼神中多了些赞许,以为眼前的少年是那种一点即通的天才,不愧是天选之人。
但是他注定要失望了,从小便生于巴陵闹市,长于巴陵闹市,若是不钻研一点鸡鸣狗盗之术,如何能在“路有冻死骨”的西城活的更好一些。所以霄云早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见到神仙人物,自然也要一副聆听高人谆谆教诲的模样
白衣仙人点了点头道:“嗯,你说的没错。但你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子所言其“道”只是其一,而吾辈所修之道,乃是对这茫茫天地的探索,对那些对于凡夫俗子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吾辈便是他们眼中的仙人。其实不然,吾辈只是与他们的道不同罢了。有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白衣仙人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陡然停下,皱着眉头对着正听的津津有味的霄云说道:“你懂我的意思吗?”
霄云正听得入神,这不是装的,而是真的很有滋味。此刻也是诧异的瞧着白衣仙人,慌乱的点点头道:“知道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天地不是为自己而生,是为天地万物而生的,所以能够长生不灭。语出《道德经》。”
白衣仙人笑了,这是他第一次笑。他的笑不仅仅是对霄云的赞许,更多的是自嘲。
“对呀!天地不为一己私欲,故能长生久视。吾辈中人也自当如此。修道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强大,更应该做的便是造福芸芸众生。只可惜,吾到死方才明悟。不过,所谓朝闻道夕死足矣,吾已心满意足。”白衣仙人凝视霄云片刻,言道:“后生,其实吾乃将死之人,无心插柳之下缘遇于你,竟要感激于我的师弟。何其可笑,但我相信你不是,所以你愿持我的遗物去长留山吗?”
听着白衣仙人不明所以的喃喃自语,霄云没有丝毫的烦闷,反而是对着这位仙人所流露出来的无限哀意,自己也多了一丝凝重。
面对着白衣仙人身前浮现出来的:一颗水晶,一柄小剑。以及他的嘱托,霄云陡然间抬起头来,第一次见着了白衣仙人的模样,很平常,很简单,并不像自己原先想的那样,是貌比潘安的谪仙。但是此刻,霄云却觉得他很高,很高。
怕是有两层楼那样高吧,霄云暗自叹息。
然后,接过了眼前的水晶以及小剑。白衣仙人点点头,笑了:“吾名司徒清。不管你愿不愿修道,我也应该给你一份你帮我送物的答谢,也罢,我最后的法力以及修为便赠与你了。”
在霄云的惊叹之下,白衣仙人化作黑夜中的点点星辰,如众星拱月一般在霄云的身体外萦绕,一时之间,霄云也只剩下瞠目结舌。点点的星辰悄无声息的钻进了霄云的体内,进入了经脉。
不过,即使这每一颗星辰都蕴含着巨大的法力,但在霄云那斑驳却庞大无比的经脉面前,依旧如同大海与江流一般,显得渺小不堪。这若是叫别的修士看来,绝对的不可思议。因为这些点点星辰已非大能者不能居之,然后却不能填一小小凡人的经脉,这依旧不是可不可思议的问题了,这简直是浪费。放在外面,怕是有许多亡命之徒已经恶向胆边生了。
很快,点点星辰消失。霄云很爽的呻吟了一下,然后扭动身体。全身上下便发出噼里啪啦的骨头脆响,霄云感觉神清气爽,忍不住道:“啊!小爷现在感觉可以吃一头牛了。真是爽。”
霄云没注意,眼前已是浮现出了淡淡的白衣仙人身影,他正在自嘲的想着:若是让外面的人知道了,吾堂堂长留剑仙的全是底蕴消耗一空,才只能让你壮硕能吃一牛罢了,我怕是也要留下一个污点了吧!
看了看欣喜若狂的霄云,司徒清消耗了最后一缕法力,化作声音:缘之你我之幸,有得便为你之福。凭此玉符,可入长留山!
然后,世间便再无司徒清这人了。其实,应该是很多天以前便是没有此人了。
霄云望着又回到了城隍庙门前,怔怔的看了看眼前的玉符以及他的遗物。霄云觉得恍然若梦,但却知道这一定是真的。然后,背着皓月,回到客栈。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但是霄云,已是无意之间便是入了修道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