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叔在家吗?”孙大启站在宋家院子门外扬声问道,正是家家户户用晚饭的时间,他心里记挂着蘑菇的事,匆匆吃过饭就赶来了。
“大启啊,快进来。吃完饭了吗?”刚在院子里要把鸡仔赶进窝的宋奶奶,听到了,招呼道。
“宋奶奶,吃过了,你们吃饭了吗,我找宋叔。”孙大启闻言走了进来,看着宋奶奶在赶鸡仔,站了另外一边帮着拦。
屋里,宋刘氏刚跟宋河山说完蘑菇的事,宋河山还纳闷着什么书会教种植蘑菇。毕竟家里也没几本杂书。
宋刘氏却说大儿惯常倒是有浏览一些志怪小说,不定是在书院里看到的书。反正她心里自家孩子都是个比个的好。
听到孙大启来了,宋河山也没空琢磨是什么书会写种蘑菇的了。这些事在他看来都是琐事,跟租田给人种一样,村里都是厚道人,说清楚了,定下规定,自然就有人去做了。
“大启来,是说种植蘑菇的事?”宋河山招呼孙大启进屋坐下,率先开口了。
“是的,宋叔。种蘑菇我不会,但田里活计都是样样熟的。听说你们家会种蘑菇,我就想问问,需不需要人做活。”孙大启想了想又忐忑的开口“这种蘑菇不知我能不能学。”
如果是其他人家他可能还不会这样开口,这独门方法一般都不好教外人的。但宋家一向仁厚,宋河山叔又是举人老爷身份,田都是租出去的,没听说自己有种东西。这样,也许宋家没有那么看重这种植方法吧。
这次孙大启倒是想错了。因大儿宋铭考秀才的事,提醒了宋刘氏。儿女渐渐长大,不说往后总要娶媳嫁女,那些都是要大支出。就说这一两年,大儿要是上京赶考,幼儿也将要正式启蒙读书,笔墨纸砚是一大消耗。
以前她是觉得家里所需花费少,且没人手,不熟农活,买了田都是租了给村人耕种,一年两季收些租子不至于无所入就行了。现在宋刘氏觉得缺钱了。蘑菇要真种出来,那前景,不说孙大启想得到,宋刘氏也想到了。按闺女的说法是要把这做成自家的产业呢。
所以宋刘氏抢在宋河山前面说话了:“大启侄儿,种蘑菇不比种水稻,水稻是人人都会的。蘑菇我们也没有试过大面积种过,这也是一个尝试过程。”
孙大启频频点头,他是听明白宋刘氏的意思的,看来宋家是有其他打算。
“你要学是肯定教的,只是听我儿意思,这蘑菇的种植过程可不简单。种出了蘑菇后那肯定是要拿去卖的,这东西以前少见人卖,所以说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宋刘氏看孙大启听明白了她的话,并没有觉得宋家没有直接答应教他就难接受。看来是一个明白人,到是可以合作,索性大方承诺一定会教了。
这也是之前宋静提前给她打了预防针。她告诉宋刘氏,只要自家种出了蘑菇,不用一两年肯定其他人也能种出来了。藏着掖着,不如一开始就公开,更何况要是被别的地方人先学会了,反而不好,不如先教会南河村的村民。
其实,蘑菇的前期,菌丝的培养,培养料的发酵等,为了好控制温度和光线,她是要在屋内进行的,这些操作至关重要,真的想要隐瞒是很容易的。其他人要摸索学会好几年也不一定。但是她没想过自家独占蘑菇市场。食用蘑菇的市场有多大,她完全可以想得到,只要销售渠道发展起来,就算是整个南河村都种蘑菇,都未必能满足市场所需。而这也正是她后面计划的一部分。
孙大启一听宋家愿意教,已经是喜出望外。宋刘氏这毫不拿捏的承诺,也让他分外感激。前面的埋伏想是有其他计划,他全力配合就是了。
果然,宋刘氏接着说了:“我这有个提议,我先说说,大侄子你参考下,能做我们就说好了一起做,不能接受,那也不必要勉强,好吗?”
“不敢不敢,婶婶说我听着。”孙大启赶忙摇摇手,已经是受了极大恩情哪里有挑剔的份。
宋刘氏拿出宋静所作的所谓合同书,一一说了。宋家负责种植的技术指导,提供场所,适合种植的稻田。孙大启则负责具体执行,包括上山找菇种等。还有最后收益分配比率。分十等份,宋家占五份,孙大启占四份,还有一份算两家共出的,会捐给南河村公用。
孙大启听完,只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合作了。是的,宋刘氏说的是合作。其实他知道这其中他占了大便宜。毕竟他等于只付出劳力,而宋家负责了其他全部。
对于最后拿出一份收益给南河村,他更是感概。宋刘氏说的是可用作村里宗祠的维修,道路的铺设等公共所需。都是为村里好的实事,确实是宋家才能想到这。他哪里有不答应的。
宋河山也是第一次听完整宋刘氏的打算,听到最后也是满意的频点头。最是贤惠能干,是自己的好媳妇。
至此,两家就算是定下了合作的事情。
蘑菇种植要开始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