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刚走出临安城门,看见了一个熟人,是自己村人王新植,坐在一个牛车上?这车新奇得很,两排的木板凳子一样在车上,王新植就坐在边边背靠着后面的挡板,看起来很悠哉。
“哎,新植大哥,你这是在干嘛呢?”
王新植转头一看,城门方向走来的是张民,乐了“张民,今天可巧了。这坐的孙德叔牛车回村呢,这车真不错,你今天要不坐可得后悔了。”
“孙德叔的牛车?这是什么时候又买了车,这车看着新奇。”
这时孙德也听到了,得意得说:“我这是新车也是旧车,坐上有椅子,头上有遮阳,可舒坦了。我这就要走了,你要是回村两文钱一人,可不再等了啊。”
张民一看车上都几乎坐满了,都是往南河村那边的村人,别说,看着坐得是舒坦,也晒不着。
“得嘞,我今天就坐一趟。”张民一跨腿蹬了上去,王新植拉了他一把,就坐在了他对面。
王新植示意一下他,看大家多是把自己东西放排椅中间的走道的,他也把身上带的两个竹筐一个放在右手没人坐的地方,一个放脚下走道里。一这样倒是方便。坐着腿也好伸,比以前斜斜歪歪曲脚坐木板上强多了。
一抬头,就看到上面拉着绳子结成网,覆盖着荷叶片,怪不得晒不着。
张民好奇:“孙叔这牛车看着比人家马车也差不多了,这敞开着还有风吹进来,凉爽。怎么买的啊。”
“我这车不是新买的,是原来的牛车改造的,不敢说比四轮马车好,在牛车里面也是独一份的了。今天是走的第一趟,你今天碰上了那都是好运。”孙德答道。
张民附和了几句,这样一改可真比以前坐得舒服。以后南河村和附近的小妇人小娘子去临安县赶集探亲的,想必坐牛车的人会更多。
王新植上车得早,已经听孙德说了好几遍了,这时也跟张民唠嗑上了“这车还是宋家小娘子给的主意改的呢。小娘子坐过一次就想到了怎么改呢。真是聪明灵慧。”
“宋小娘子给的主意?”
“可不是,上次小娘子坐了我的车去看她大哥铭哥儿,回来就想到怎么改我这车了,还给了图纸。你们是不知道,那图纸画得好,我拿去找木匠,木匠师傅一看就明白怎么造的,都说画得好。”孙德说。
车上的人都支耳朵听着,都是附近村落的人,宋举人家都是知道的。他们一坐上来就发现这车比以前好得多了。却不知道原来这改车的主意还是宋家的小娘子给想的。
一个妇人想到宋家小娘子今年才十岁左右大,不大相信,“这别不是宋举人想的主意吧,这车是改得好,宋小娘子哪能想得到这么些。”
车上也有些人是不大信的,不过南河村的几个人却是比较能接受的样子。
王新植说了:“别人家十岁小娘子想不出,宋举人家的小娘子可不一般,那是从小就跟宋举人读书识字的。能一样比较吗?”
一时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张民想到妻子那天去看了宋家的蘑菇播种回来就声声地羡慕宋家养得小娘子,有出息。觉得是宋举人教养出的小娘子的话,也是可能的。
孙德可不管大家怎么说,一会回到村他是要拉着车去宋家给宋小娘子看的。这车改得他非常满意,现在他坐在前面赶着牛也不会晒了,大伙也坐得舒服,小娘子肯定看了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