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帮着宋刘氏把冬天的厚衣服都拿出来,挂院子里晒。宋家人口少,院子占地倒挺大,院子侧边架了两根竹竿,就是用来晾晒衣物的。
家里宋铭和宋河山,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了。只剩下小朋友宋戈觉得很无聊,正蹲在门口看蚂蚁搬家。他今年五岁,还没有正式启蒙,宋河山是打算让他和周边孩子一样6岁再进私塾启蒙的。
“静儿,家里没事了,看着些你弟弟,去玩哈。”挂完衣服,宋刘氏就赶着宋静出去了。这孩子性子闷,想着让她多出去耍耍,现在还小性格开朗些才好。
宋静走到院门口,看着蹲着拨弄地上的蚂蚁的宋戈小朋友,嘴不由一抽。她还真不知道跟五岁的小弟怎么耍。
“姐姐,我们去私塾吗,去看爹爹。”倒是小朋友先开口了,村长家桐生是他的小伙伴,但是大他一岁,已经在私塾上学了,他想去找桐生玩。
“私塾是正经求学的地方,我们去会吵到其他小朋友。我们去村口那边,如果有贩货郎来,姐姐给你买糖葫芦吃。”宋静对私塾没有什么兴趣,宋老爹在,去了还得受拘谨。
早饭间的事,让她觉得手中没粮心中很慌。虽然宋家现在生活不错,但是宋老爹的私塾不大,孩子都是附近乡里的农家孩子,束脩就那么多,家里真要个什么急用钱的地方,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出钱来。自己是除了往年过年收的红包,平时宋奶奶宋刘氏给的一点零花,全部资产几十文钱。虽说在这里一个10岁的小孩手里有几十文钱已经是巨富了。作为一个心理年龄是成年人的宋静,却觉得很没安全感。她折磨着有什么办法可以赚点小钱,就想到人多信息量大的地方走走。
南河村的村口连着一条大路,是通到临安县的,村口有几颗大树,估计得有几十上百年了,树叶繁茂,夏天遮阳得很,树根都盘出地面好大一块。村里的老人、闲散的妇人、汉子有事没事都聚在那边纳凉、做点小秀活、侃大山什么的,倒是村里热闹的地方。
村口离宋家不远,不过略走走就快到了。还没有走近,宋静就听到那边传来了众人的一声哄笑。牵着的宋戈小朋友听到了,立刻精神起来,只想着快点走到人群那边,好看个热闹:“姐姐,我们走快点。”
走近了,只见一群人松散的半围着一个圈,宋菁只模糊看到里面地下是放着一段什么,就听到村里的老张头大着嗓门在说:“大侄子,不是我说你,这木耳历来都是天生地养,这跟我们地里种的稻米可不一样,那都是长在树根边边的,你说种这个得种多少树木才行。我看这,这可行不通。”
旁边的人估计是一想到要种三俩朵木耳还得先种一颗大树,又是一阵哄笑。
又有人说了,“可不嘛,这木耳都是长在深山密林里的,就跟那山里的大猫、野狼一样,可不是我们家里的鸡鸭,养不得的。”边说还得边摇头,这孙大启一向机灵,这回怎么这么犯傻了,还想着在田里种木耳呢,这不是糟蹋家里田地吗?
小宋戈不明所以,只是跟着大家笑嘻嘻。手拉着他姐姐一下就钻进人群最里边去了,好奇地看着地上原来摆着的一段朽木,那木头上面还长着大小不一的十几朵小黑花,这就是刚说的木耳吗?
小宋戈不认识木耳,宋静却是看得眼睛越发亮了。刚刚听到老张头提到木耳,她就打了一个激灵,种木耳可是个好主意啊。虽然她不会!可是她会种蘑菇啊!她在大学还追求小清新的时候,在宿舍种过蘑菇的。在某宝直接买的菌包,几块钱一包,那个简单方便。这里没有某宝,但既然有木耳,找找可不也会有蘑菇的嘛。
宋静压抑一下自己澎湃的喜悦之情,寻眼看向蹲在朽木旁边的孙大启,准备一会问下他在哪得的长木耳的朽木。
孙大启自然不知道宋静的想法,他此刻正沮丧着。他往常在城里刘府做过长工,刘府那是临安有名的大户人家,听说族里还有人在京城做大官的,威风得很。他在刘府听小厮说临安县北边有一大片山头都是刘府的,每年都会派着家奴,进山去找倒在地上的大木头,在木头上面种出的木耳的。
这次当他想着进山看能不能打点小猎物补贴家里,却在密不透风的密林里看到这段长着稀疏木耳的朽木时候,他就想起了刘府种的木耳,既然有人能种,自己也可以种啊,所以他就扛着这段朽木回到了村里。没想到在村口众人知道他的打算后就是一顿打击。说得他自己都没了信心。那大户人家必定是有着人家的家传秘诀的,不然这么多年都没有其他人种过,想来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