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一晚上涂涂改改,仿造后世在旅游景区常见的那种摩托三轮车画了个图纸。
她之前想到的电瓶车,实际操作的时候觉得难度比较大。毕竟用的是牛或者驴拉车,如果车子本身重量很重,恐怕拉不起。所以最后她选择了以三轮摩托车作为原型。
也没有办法改很多,只要把原来板车两侧的拦板加高一点,然后依靠着拦板向内各加一排长条的木板,当椅子。这样人就可以坐稳在板子上,椅子下面空间和两排长板的中间过道也可以放东西。等于是向上拓展了一下车上的空间。
她还考虑到坐在车上,夏天日晒,秋冬天雨雪多。两侧拦板上留四个孔,可以插上竹竿,竹竿上面挂上油纸就可以遮阳挡雨。
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改动,但是宋静觉得实际效果还是比原来的牛车会好。而且并不会花费很大,是比较实用的改进。所以她兴冲冲就要去孙家找孙大爷了。
孙德大爷家就主在村口附近,宋静去到的时候,孙大爷正准备赶车出去呢。
“静姐儿,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可是有话要带给你哥哥?”
宋静打过招呼,忙说是来找孙大爷的,直接就拿了图纸递给孙大爷。
“哦,这是给我的啊。”孙德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图纸。大的一个图第一眼看着有些怪,不过还是看出是他牛车的样子的。
“您这样看。”宋静帮他调了一下纸张,让他能更清晰的看出有什么不同。
虽然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但她画的时候是按自己的视觉感画的,里面用了几何透视法,跟古代的绘画方式差别比较大。找好角度看,可以看出画的图像特别立体,有结构感。
孙德看到了这个特点,他只是感叹这图画得可真逼真,可不知道这在现在来说是一种几乎全新的绘画方式。然后他就看出了,车板上的两排长木的设置,指着就说:“这是?”
“这个就是我想给您看的,这个是椅子,只需要在车上装上这么两排长板,人就可以坐在上面。端坐在长椅上的人所占的空间也会比全部瘫坐在车板上的需要的少。木板下面和中间也可以放东西。”宋静点着图纸,又拉着孙大爷对比牛车现在的空间,比划着说明。
“哎呀还真是!这木板装上不就有坐的地方了吗。这我怎么想不到呢?”孙德一下子就明白了,拍着大腿直说,怎么没想到。
宋静看自己的建议得到认同也是高兴,又指回图纸,把下面那个分解的结构透析图怎么看,告诉他:“你看这里,这个就是车上的拦板,就是把它升高一点,中间的部分隔开距离,留三个内孔槽。然后这个做椅子的长板对应孔槽的位置留凸柱,到时候把它敲进去卡住。用同样的方法,把长板两端,中间两段,都向下和车板嵌在一起。这样就很稳了。”
“哎呀!这图画得可真好啊,你这一说我都明白怎么做了。这是谁画的啊,静姐儿?”孙德一边听一边点头,摩挲着张图纸爱不释手。
“我昨天坐着牛车就想着怎么画来着,这个不算什么,您去找木匠,他肯定都会这个,比我想得还好的说不定。我就是画给您看的。”宋静真不是谦虚,她是相信那些木工匠人能在班车上装拦板,这个不看她的图纸肯定也是会装的。
要知道那些高门大户的四轮马车,里面装柜子什么的都有,说明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只是之前没人让他们在牛车上也装椅子,所以也没有积极性去改造罢了。毕竟普通人用的牛车多是拉货用的,就算是孙大爷这样拉人的专车,不可能花大钱去改造。而农户人家能省几步脚程坐个牛车已经很好了,哪里会想那么多舒不舒适的问题。
宋静在画这个图纸的时候也是想到了这些问题,觉得自己一开始还是想太多了。所以才简略了她的改造计划。
她又提了一下可以在栏板上留孔插竹竿,挂上油纸布或者拉多几根绳子上面挂荷叶也好,可以遮挡太阳。
孙大爷真是大喜过望,“这个油纸布是贵了些,我就听你的,先挂荷叶也可以遮太阳了,这下大家都不用晒着。”
他觉得这个主意甚至是比椅子还要好,就不用花钱就防了晒,高兴地都原地转圈了,又连连夸赞宋静脑瓜子真是聪明,不愧是宋举人家的小娘子。
宋静对自己这个小改进也很满意,造福大家,很好。跟孙大爷说好了,等他去临安找专门的匠人改装好,就把车拉回来给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