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杨秀和安嫤带领人马回到子午寨之后,安文学着人送来两个消息,其一,左宗棠在贺长龄和林则徐的联合举荐下,成为了新一任云南提督;其二,欧内尔特来信,船队已经到达了印度的加尔各答,一个月后就能到达广州。
杨秀对左宗棠可是一清二楚。史书记载,早在1830年,仅18岁的左宗棠拜访长沙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时,贺氏即“以国士见待”。其弟贺熙龄则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氏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书房内,杨秀向安文学分析情况:贺长龄举荐左宗棠为云南提督,一为镇压回乱,二为防范子午寨。镇压回乱,说明清廷并不打算,圆满的解决云南的回民事件。防范子午寨,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杨秀大张旗鼓的训练新军,虽以加强子午寨守卫的借口,但谁都不会真正相信。
几个月前,杨秀与欧内尔特达成协议的时候,就下令二哥杨文会同杨奎,大肆收购茶叶,瓷器等,几个月不间断的收购,数量早已达到了交易需求的两倍以上。
杨秀和安文学商议,自己带领全部一万两千大军前去接收装备,安文学则先行出发,找到云贵总督贺长龄和两广总督祁贡,打通道路。
杨秀寻思着,按照欧内尔特的速度,此次交易过后,下一次的交易恐怕要再过八至十个月,到那个时候,时局肯定有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杨秀带上了交易量两倍的商品,作为下一次交易的定金,而下一次交易,杨秀打算进口成套的生产线,从钢铁冶炼到步枪生产,还有至少数十位机械工程师。
粗算一下,预计要花费上百万两银子,如此大的开支,不禁让杨秀倒吸一口凉气,还好子午寨家底雄厚。
杨秀将自己的计划告之安文学,本以为怎么地也要争执一番,大出杨秀意料的是,安文学立马拿出三分之二的存银,一百八十多万辆,交给杨秀,让杨秀大胆的开展行动。杨秀却只拿得出十几万两,两项合计,共计二百万两。
商议已定,子午寨兵分三路,行动起来。第一路,黑伯重新召集几个月前裁汰的三千旧彝兵,并打开武库,发放兵器,武装全寨居民,以备不测;第二路,安文学带着自己的卫队三百余人,一路东进,先去昆明拜访贺长龄,然后东进广州,拜访两广总督祁贡;第三路,杨秀带领一万两千“子午新军”,以东进贸易为由,押着货物,每人发给一炳腰刀防身,穿着崭新的深绿色军装,浩浩荡荡的东进。
各方心里都很明白,子午寨的大军,现在即是清廷争取的目标,也是洪秀全争取的目标,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子午新军浩浩荡荡地穿过双方的防地,未受到任何阻拦,经过南昌的时候,清廷甚至派出清兵犒劳子午新军。
杨秀下令,沿途过路,对待当地百姓,必须秋毫无犯,违者立斩。杨秀在禁酒令时期的冷酷无情,士兵们还记忆犹新。子午新军军纪严明,与时常滋扰百姓的清军和太平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杨秀的风光无限不同,驻扎楚雄大营的左宗棠见识到子午新军严明的军纪,心中十分忧虑,当安文学离开后,遂启程前往昆明。
“总督,子午新军过境,对百姓秋毫无犯,依末将观察,靖川候其志不小。”年轻的左宗棠忧心如焚,对贺长龄说道。
“就这些?”贺长龄对左宗棠的见闻很不满意。
“还有,子午新军,军装怪异,纪律严明,统兵之人定有上将之材.”左宗棠刚刚上任,对子午寨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不错。但你可曾发现,子午新军的军装,与中英战争中的英军颇为相似,说明子午新军是依照英军军法来训练的军队,更为可怕的是,子午新军的真正统帅,不是安文学,而是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娃子,名唤杨秀。”贺长慢条斯理的说道。
“十七岁的娃子,竟有如此才干,不得了,不得了。”左宗棠听得贺长龄的话,对杨秀心生佩服。
“季高(左宗棠的字),现在你可知道为什么朝廷要极力笼络安文学了吧,不单单因为他对朝廷的功劳,还因为,他手上有支强大的军队,更为重要的,安文学手上有杨秀这般大才。”贺长龄语重心长的说着,语气中惋惜之情尽显。
“总督,我明白了,朝局纷乱,各方只求扩充自己的利益,真正为了大清朝的,没有几个,杨秀这等人才,放在朝廷,不但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发霉,腐烂,因此,你才极力护着安文学,对杨秀斩杀李文泰,也不多做深究。恕末将愚钝,倘若那安文学起兵反清,那岂不成了真正地心头大患。”想到清廷的腐烂破败,左宗棠的心中也是万分痛心。
“本总督何尝不担心,但也无可奈何,一者,安文学在西南声望极高,他若振臂一呼,云贵地区,瞬间就能生出十数万大军,对这般人物,不可贸然行动;二者,彝兵长居山林,以打猎追逐为游戏,战力极强。但是,事情也不一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一者,安文学至今对大清朝忠心耿耿,再者,我和陕甘总督林则徐举荐你为云南提督,又令你常驻楚雄大营,便是为了监视安文学。”
“总督对大清之心,日月可鉴。”左宗棠说道。
。。。。。。。
杨秀率领大军一路东进,风风光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到达了广州城,大军驻扎城外。安文学和两广总督祁贡一起,出广州城十里,迎接杨秀。
杨秀心思活络,远远得看到安文学和一个衣着朴素,气度不凡的老者在一起。便知道老者肯定是两广总督祁贡。杨秀单人独骑前出,赶到两人面前下马,双手抱拳行礼。“两广总督安好,靖川候安好。”
“老夫和靖川候独自前往,一没带卫队,二没穿官服,小子如何能认出老夫。”杨秀的机敏让祁贡感到惊奇。
“大人虽衣着朴素,但气度非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秀连拍马屁。
“机敏聪慧,靖川候好福气。走,回城。”祁贡对着安文学打着哈哈。
祁贡拉着安文学就进城了,搞得杨秀莫名其妙,难不成两个老家伙出城十里,就是为了见一见自己。
“两广总督祁贡,封疆大吏,掌管上千万百姓,这等人物,常人难见啊。”一个蹩脚而熟悉的汉语发音打断了杨秀。
“欧内尔特,我的朋友,你什么时候到的。”杨秀见到欧内尔特,就像见到了财神爷,两眼放光。
“我们前天刚刚到,旁边的这位绅士,费奥多拉,是我为你找的英文老师。”欧内尔特的身旁,明明是一个身着男士贵族服饰的女士,女士留着一头齐脖卷毛,自然地披散开来,双眼大而有神,肌肤雪白细腻,唇若涂脂。
“你好,我叫费奥多拉,是欧内尔特的朋友。”女子伸出右手,也是一口蹩脚的汉语。
“你好,费奥多拉,等您回英国后,请代我向您的姐姐,维多利亚女王问好。”杨秀单膝跪地,亲吻了费奥多拉的右手。
“费奥多拉,现在相信了吧,杨就是一个奇人,无所不知。”欧内尔特双手摊开,看着费奥多拉。
“欧内尔特,我现在就要看到我的军火。”杨秀不愿意无谓的交谈,直截了当。
“走吧。就在船上。”欧内尔特也很干脆。
杨秀传令了大军港口集合,三人则骑上马,直接奔向港口。
船舱之内,杨秀看着堆积如山的军火,难掩兴奋,撬开木箱,拿起一支长枪,细细观赏,仿佛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女神。
随机测试了火枪之后,确认可靠,又验收了工程师,却没有看到火枪教习。当从欧内尔特口中得知费奥多拉带了一个连的冷溪近卫团士兵之后,杨秀高兴得抱起费奥多拉,连连亲吻女士白嫩的脸颊。若不是欧内尔特在旁边连连解释,费奥多拉真有可能当场发飙。考虑到火炮动静太大,无法在广州开炮试射,还有火枪的良好质量,在工程师的陪同下,杨秀检查了火炮的外观之后,便免了试射这一环。
一个时辰的检查,让杨秀十分疲累,带着欧内尔特上了甲板。
“欧内尔特,此次我带了约定交易量两倍的物资,你知道为什么吗?”杨秀扶着船首栏杆,面向着大海,背对着欧内尔特,意味深长的问道。
“杨,我知道你的野心,你一定是想要更多的军火。”欧内尔特自己认为很了解华夏人,爽朗轻松的答道。
“不,朋友,你一来一回,将近五个月,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待,我需要引进一整套的生产步枪的生产线,从冶炼钢铁,到枪械制作,还有工程师和熟练工人。当然,我会尽力照顾你的利益。我仍旧会以英国需求旺盛的物资来交换,你可以大赚一笔。”杨秀转过身来,诚诚恳恳的对欧内尔特说。
“杨,生产线的引进,需要上百万英镑,即便以物质交换,也至少需要上百万辆白银,而且各西方强国法律都不允许出口步枪生产线,你确定你真正需要吗?”欧内尔特对杨秀的野心感到惊讶。
“资金的问题,你不必担心,大土司对我全力支持,资金我已经准备好了。至于各国的法律,我作出承诺,我革命之后,哪一国向我出售生产线,我就只对它开放我的地盘。有了这样的条件,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华夏作为弱国,一切先进设备都只能向外国引进,出此下侧,杨秀也是迫不得已。
。。。。。。
经过一个小时的说服,欧内尔特终于答应回国之后试一试。杨秀多运来的物资,作为生产线的定金,也一并交给了欧内尔特,欧内尔特也信守承诺,交易完成后,将之前的十万两银票换给了杨秀。
三日之后,大军完成武装,此时的杨秀,带着名副其实的新军和大量物资,还有费奥多拉和她的卫队,西归云南。欧内尔特则运着满满两船的物资,返回了欧洲。
托克维尔陪同杨秀一起东进,看着杨秀壮盛的军容,感叹不已,立即与杨秀达成协议,以和欧内尔特相同的方式和单价,出售杨秀与欧内尔特的交易量两倍的法国军火,作为回报杨秀的救命之恩,托克维尔拒绝收取杨秀的定金,并且以名义担保,一八四一年六月之前,必将军火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