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成就了白起的高光时刻,并且将那位“纸上谈兵”的赵括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也为他留下了人屠和弑杀的恶名。长平战败后,赵国岌岌可危,而范雎却在此时莫名其妙的让秦国撤了军。那么长平之战的来龙去脉是怎样,赵国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当驻守上党的韩国守军收到来自韩国国君韩桓惠王的通知,让他们投降秦国的时候,上党守将痛苦万分,坚决不愿意投降。谁都没想到,他竟公然抗命,拒绝了韩王的要求。而此时来办理交接手续的韩国大将冯亭,也由于韩国与秦国世代交战,拒绝投降秦国。冯亭跟大家商量了一下,现在上党与新郑之间的联系已经被白起切断了,上党驻军已经很难得到韩国的有力支持,加上上党地理位置靠近赵国,不如投降赵国算了。大伙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一方面赵国和韩国本身就是晋国分出来的,另一方面上党可以得到强大的赵国的支持,也让秦国多一个敌人。
于是,赵孝成王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封来自冯亭的投降书和求援信,表示自己愿意率领上党守军投靠赵国,并且请求赵国派兵救援,抵御秦国的进攻。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年轻的赵孝成王很激动,很高兴,但还是要听听叔叔们的意见。平原君赵胜觉得这是个馅饼,不吃白不吃,就算秦国来打,我们赵国也有一战之力。平阳君赵豹持反对意见,他觉得这不是馅饼,而是一个陷阱。上党为啥好端端的投靠我们赵国,就是想把赵国拉下水,而且现在的秦国军队几乎战无不胜,我们赵国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到时候韩国没啥损失,反倒是赵国可能损失惨重。这场辩论赛最终以平原君赵胜的胜利而告终,赵孝成王封冯亭为华阳君,同时派出大军驻守上党。
秦昭王一看,这算啥事啊,我们秦国辛辛苦苦打服了韩国,他们也答应把上党给我们,结果上党最后却跑到了赵国人的手里。秦昭王气愤不过,就跑去找韩国人算账。韩桓惠王两手一摊,他哪里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啊。但是上党既然已经投降了赵国,自己也没办法。于是秦国人立刻又把韩国揍了一顿,抢了几座城,并且表示,秦国马上就会找赵国麻烦,要回上党,如果韩国人背后敢搞什么小动作,有他们好看的。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出大将王龁(he)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上党。冯亭自然不是王龁的对手,且战且退,退出上党来到赵国境内。赵孝成王一看,秦国人果然打过来了,当年在阏与之战中大显身手的赵奢已经去世,赵国只能把大将廉颇派到前线,阻止秦国人的攻势。廉颇带上大军来到赵国边境的长平,开始搬砖修长城,防御秦国入侵。王龁的大军不久后也来到长平,非常顺利的拿下了长平以西的城池。双方开始在长平对峙,长平之战一触即发。
一触即发,但是没有发动起来。廉颇的目的只是守城,这位经验丰富的将军明白,秦国的二十万大军劳师远征,此时风头正盛,士气高昂,直接交锋不是上策,不如跟他们打消耗战,等到秦军士气低落时再一举击破。所以廉颇的战术就是把秦国人拖死,反正赵国的补给线短,而且他还不断往长平调兵,最后在长平驻扎的赵国军队到达了四十多万。王龁也明白这个道理,自己领兵在别国土地上作战,自己的补给线太长,应该速战。但是秦军无论如何挑衅,廉颇就是不出战。而且廉颇手下的工程兵技能先进,把防御工事修的天衣无缝,王龁根本就无法攻破。
双方僵持了几个月之后,有两个人沉不住气了。第一个捉急的是那位年轻的赵孝成王,当他看到廉颇带着大部队去了长平就开始修长城,放任着长平以西的土地随意被秦军攻占而无动于衷,就开始怀疑廉颇的能力。于是他跟大臣们讨论了半天,最终决定派个人去秦国求和,这一仗咱们不打了吧。秦昭王一看赵国来求和,用最隆重的仪式接见了赵国使者,让全天下都知道他们秦国和赵国关系很好。秦昭王为啥这么干,其实他是做给其他诸侯看的。因为他们猜到了赵国肯定开始考虑找外援,现在天下诸侯都知道此时秦赵两国关系好,这次战争也是韩国人引起的,弄不好是误会,因此其他诸侯们就都不去掺和了。但是赵国使者离开之前,秦昭王脸色突然一变,停战?没门!
在连哄带骗的赶走了赵国使者之后,秦昭王自己也慢慢沉不住气了。为了尽快攻下长平,秦昭王也在不断的给王龁添兵,最后王龁手下也有了四十万大军。但是这四十万大军不但没能拿下长平,反而每天都要消耗无数的粮食,以至于秦国和赵国之间有了一条长长的运粮线路,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眼看再拖上几个月,秦昭王的国库都投资在物流建设上了,他开始打退堂鼓,跟范雎商量说,要不咱也不打了吧,撤兵得了。范雎说大王别着急,我有办法。于是,他派出大量间谍到赵国散布谣言:廉颇胆小不敢出战,秦军更害怕的却是赵括。
举世闻名的赵括同学终于闪亮登场,他就是阏与之战中主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谈论起军事头头是道,就连老爹赵奢都不是他的对手,也深得赵孝成王的信任。本来赵孝成王就对廉颇拖拖拉拉的作战风格,以及缩头乌龟的战略战术表示不理解,应该说是不满意,而现在坊间的谣言正和他意,于是要启用赵括来替代廉颇。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蔺相如。这位兄弟可能之前跟赵惠文王东奔西跑累的身体不好,这几年一直在休病假。一听说自己的好哥们廉颇要被撤职,换来一个毛头小伙子赵括,蔺相如老爷子拄着拐棍扶着病体来见赵孝成王,告他廉颇干的好好的,干嘛要换人家,而且为啥要用赵括代替他。蔺相如告诉赵孝成王,赵括这个人只会啃兵书,没啥作战经验,不懂得随机应变,这样下去会害了赵军的。赵孝成王不听,说你蔺相如还是养好身体先,国家大事不用操心啦。第二个反对的是赵括的老妈,她告诉赵孝成王,自己的儿子跟他老子没法比,知子莫若母,而且当年赵奢临终前也叮嘱说赵括难成大事,不能托付大业。赵孝成王还是不听,于是赵括就这么风风光光的来到长平,接替廉颇成为赵国主将,廉颇则乖乖的回家歇着去了。
秦昭王大喜,那个讨厌的廉颇终于走了。他立刻发布命令,秘密派出杀手锏白起开赴长平,取代王龁指挥长平之战。由于这件事情属于高度机密,秦国要留下王龁这个幌子在前面,让赵括觉得秦国这个软柿子没啥能力。因为赵括也曾经夸下海口,战胜王龁不费吹灰之力,要是碰见白起估计要动动脑筋。那就依你,就给你留下王龁吧。
公元前260年7月,相持将近一年的长平战场终于被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打破了最后的平静。不出范雎所料,赵括到了前线之后,不久就认为时机成熟,带兵向秦军发起进攻。正如赵括想象的那样,秦军在自己指挥的四十万大军面前不堪一击,赵括大喜,下令全军活捉王龁,收复上党,之后发兵函谷关攻打秦国。可是赵军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在廉颇忙着修长城的时候,秦军自己也在大营前方修建了自己的防御体系。现在形势发生了反转,秦国人躲着自己的防御工事后面防守,赵国大军则在赵括的指挥下进攻。
突然,秦国阵营发生的一幕改变了战场上所有人的士气。大家眼睁睁的看着秦国军营里降下了“王”字大旗,升起了一面“白”字大旗。所有人都明白,白起来了。秦军将士倍受鼓舞,因为白起在,意味着此战必胜。赵军士兵就像丢了魂一样,白起的大名在三晋地区几乎等于阎王爷。因此长平之战之前,白起及其部队在歼灭战中已经杀了一百多万人,这个杀人狂魔前几天不是还在攻打韩国吗,怎么突然来到了长平?赵括的脸色也变了,知道这一仗不好打,立刻下令撤军,一起回到廉颇帮他们建造的乌龟壳里躲着去。
白起哪里是让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就在赵括带着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出之时,白起已经派一支秦军绕到赵军的背后,截断了他们回到自己大本营的后路。同时,在秦军防御工事的两侧,杀出数万秦军,像一个口袋一样将赵括和他的大军牢牢包围。秦昭王听说赵军被围后,第一时间向长平继续加派军队,从而截断赵国对长平的补给,要将赵括的大军困死在包围圈里。这一下,赵括明白了廉颇的苦心,也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教诲,但是为时已晚。四十多万赵军被困四十多天,没有吃的,没有水源,把战马都杀了吃了,还是没有人来救他们。倒不是赵孝成王不顾他们死活,而是赵国的援军根本无法靠近他们。每当赵军想要突围的时候,秦军就有强弓硬弩将他们逼回。最终,赵括实在没有了办法,在跟士兵们饱餐了最后一顿马肉之后,亲自领兵突围,希望拼命一搏能够带来最后一点生机。可惜事与愿违,赵括战死在秦军的阵前,而他的四十多万赵军全都变成了白起的俘虏。
这些俘虏们的命运,大多数人应该知道了,被白起坑杀。有人说直接活埋,有人说杀了以后再埋了。别管怎么杀,又有四十多条冤魂葬送在了号称“人屠”的战国第一杀星白起手下。当然,白起不需要一个人为这四十多万人负责,长平之战为今天留下的最著名的四个字是“纸上谈兵”,而赵括则应该为这四十万人的死,包括赵国后面遇到的危机,甚至赵国将来的灭亡,负上一定的责任吧。
消息传回赵国,赵孝成王及其大臣们如遭五雷轰顶,赵国全国上下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办理丧事。想像一下,赵国一共几百万人,男性壮劳力估计也就不到百万。长平一战,赵国军队主力丧失殆尽,胡服骑射之后的成果毁于一旦。更加要命的是,白起已经率领秦国大军经过上党,直扑邯郸。赵国面临着亡国之灾。
但是赵国命不该绝,因为赵孝成王此时派出了一名说客(一说是苏秦的弟弟苏代)去到秦国见了相国范雎,告诉他:“武安君白起已经打败了赵国的赵括,并且准备攻打邯郸。这几年白起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如果他再攻下邯郸,那么他的功劳可就在您之上了。”第二天,范雎向秦昭王建议,长平之战后秦军已经非常疲劳,而且在跟廉颇对峙期间,秦国消耗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支撑起另一场大战,不如撤军休整,以待来年。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于是让白起撤军,条件是赵国割让六座重要的城池给秦国。
赵国在悬崖边上走了一圈,没掉下去。但是当秦国人来要六座城的时候,赵国的举动却让秦国人大跌眼镜。因为赵孝成王经过与国相虞卿以及自己两位叔叔讨论之后,决定把那六座给秦国的城池留着,反而是割让了另外几座城池给到齐国,让齐国将来出兵帮助自己收复失地。这也是赵国做样子做给韩国,魏国看,这样他们就可以重新建立齐,赵,韩,魏的合纵来共同抗击秦国。同时,赵孝成王也在长平惨败后吸取教训,放下国君的架子走入民间,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抓紧生产,时刻做好反抗秦国入侵的准备。
赵国的出尔反尔让秦昭王忍无可忍,他决定再一次派出白起,对赵国进行毁灭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