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和齐国在春秋初期虽然都曾经有过辉煌,但是在过去上百年也是受尽了晋楚争霸的折磨。晋楚弭兵之后,两国在对外矛盾减少的情况下都发生了内部斗争,重组了各自的执政班子。在春秋中后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子产和晏婴的辅佐下,郑国和齐国逐渐有了中兴的迹象。这两位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和经历,谁是中国第一个公开颁布法令的人?我们所知道的晏子使楚,以及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又是如何而来的?)
子产推脱说自己能力不行而拒绝出任郑国执政,从后来看肯定只是谦虚,因为他的能力很快就得以体现。不过,我们首先还是要肯定他身边的两位重要人物:郑简公和罕虎。罕虎极力推荐子产为执政,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支持,以后从来没有反对甚至插手子产处理的任何事情。而郑简公更干脆,直接告诉子产:“如果国家的音乐不好听,我喝酒不痛快,这是我国君的责任。如果国家不富裕,人民不安定,对外受欺负,那么就是你执政的责任。”一边给他放权,一边提醒他干的不好要问责。正是有了这两位老板的鼎力支持,子产才在以下这几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上做的有模有样,让郑国从一颗墙头草重新变成中原强国。
对内,子产顶着雷干了两件事。一是作丘赋,二是铸刑鼎。所谓作丘赋,就是按照丘为行政单位,提高兵役和赋税,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卿大夫的私田也要纳入征收范围,从而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源。所谓铸刑鼎,就是把刑法刻在一个大鼎上,摆在郑国的宫殿外面,让过往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我觉得第一条可以理解,但是第二条今天看起来就有点奇怪了,因为今天老百姓都知道我们的法律法规,可是两千多年前情况却不尽相同。那时候讲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统治阶级认为法律法规只是约束老百姓的,很多地方连明确的法律都没有,甚至有些事情都是酌情处理的。
这两颗炸弹扔出来,可是炸翻了郑国这个蚂蜂窝。卿大夫们纷纷反对,以前不用交赋税算兵役的,你说让我交我就交啊?而且这种事情对你子产有啥好处,分明就是损人不利己嘛。而且你把刑法规定好了,还摆在大街上,老百姓都知道了,以后我们卿大夫们犯点罪,岂不是逃都逃不掉?一时间子产在郑国就成了全民公敌,满大街都是骂子产的声音,甚至连他死去的老爹公子发一起挨骂,甚至有人叫嚣,谁要杀子产,叫上我们一起去。文明一点的呢,就私下找子产谈谈,就连好多国外的重要政客都反对子产的做法。一个是晋国的重要大臣叔向,他直接给子产写信,“你们郑国是不是想亡国了,历史上从来没有你这么干的,尤其是铸刑鼎这事万万不可。老百姓是用来忽悠的,大家不应该有知识有文化,你这么一搞会很难收拾的。”同时反对铸刑鼎的还有另外一名鲁国的重要人物,大名鼎鼎的孔子。
面对大家的质疑,子产淡然处之,他告诉那些质问他的人说:“我这个人没有深谋远虑,考虑不了将来,只能先解决当今的问题,后面的事情交给后人吧。”也有人在琢磨着怎么钻法律的空子,子产采用雷霆方法把那些人都杀了。当然,子产也要庆幸有郑简公和罕虎的支持,否则他的改革必然难以执行。几年后,郑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家对作丘赋和铸刑鼎的怀疑声也就消停下去,而支持他的人则是日益增加。
从这一点来看,后世有人说子产是“春秋第一人”确实言之有理。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子产是第一个公开颁布法令,推行法制社会的人。从那时起,法治还是人治的讨论已经开始,并渐渐分化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及以商鞅等人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在后世的发展。而第一个引发两种思想讨论的人,应该就是子产吧。
除了内政上取得的成就,子产在外交方面也使得郑国不卑不亢,一改过去百余年反复摇摆的墙头草形象。虽然晋楚两国已经弭兵,但是在屈建和赵武去世后,尤其是楚国新君楚灵王即位后,两个大国之间又有了擦枪走火的趋势。子产在晋楚两国之间左右逢源,积极的支持两国提出的合理要求,又坚决反对那些对郑国不利的事情。例如在两个国家要求会盟的时候,子产总是陪同郑简公以及后面的郑定公一起参加,甚至取得了暴君楚灵王的高度认可。而当他们访问晋国时,一度被当时的中军主帅士匄轻慢,子产一怒之下派人拆掉晋国的招待所,驳斥士匄的不礼貌行为,让士匄哑口无言,使得晋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与郑国的关系。
公元前529年,晋国组织各诸侯在平丘会盟,名义上要重新谈谈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要讨论大伙给晋国交多少保护费问题。子产代表郑国发言,提出保护费主要应该来自那些主要诸侯或者公侯,郑国两个都不是,不应该交重赋。晋国自然不依不饶,子产也是据理力争,双方口腔舌战了一天后,以子产的胜利而告终,为郑国争取了自己的利益。晋国不但没有报复,反而在三年后派出新任的中军主帅韩起访问郑国。双方亲切友好的谈论完既定议题,并且进行完接待仪式后,韩起向子产说出了他此行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想要郑国的一副非常宝贵的玉环。子产说,这玉环又不是我家的,我这里没有,要不你去找商人买吧。韩起很不高兴的走了以后,其他大臣赶快问子产,也太不给人家晋国二把手面子了吧。子产说,如果他来要玉环我就给他,岂不是以后他要啥我都得给?这是个信的问题,不能随便答应。没想到韩起还真找到了郑国的商人,并且要用很低的价格去买。商人说我可以卖给你,但是你要跟子产说一声。韩起气呼呼的跑去找子产:“哦,我跟你要玉环你说不知道,我去找人买人家让我找你,你啥意思?”子产说:“这是为了将军您好啊。郑国历史上跟商人就有盟约,互相支持,互不干涉(当年秦穆公偷袭郑国,郑国就是被商人弦高急中生智所救的),一直持续到现在。如果将军您跟我们的商人强买强卖,这就是逼着我们跟商人背盟。想一下,如果你们晋国因为一副玉环而失去诸侯的信任,你们会不会愿意呢?同时,如果以后你们想要什么都能从郑国得到,那么我们也不愿意。”韩起听了有道理,不但将玉环还给了商人,还拜谢了子产对他的忠告。
子产驰骋郑国政坛四十余年,做执政也有二十余年。他宽猛相济,行事作风有儒家的仁爱,法家的严厉,外交家的灵活,更有改革家的勇气和智慧。在子产的大力扶持下,郑国的内政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公元前522年,子产去世,全郑国的青年都失声痛哭,并为他进行了三个月的悼念活动。孔子虽然反对子产铸刑鼎,但是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也是痛哭流涕,并称子产为“古之遗爱”,这几乎是孔子对人做出的最高评价。
正当郑国在子产的执政下快速发展复兴的时候,东方大国齐国的宫殿里,有个矮个子也正在教育他的君主,如何宽仁爱民,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国策。这个矮子就是我们马上要提到的晏婴,晏平仲,后世也叫他晏子。
我们先介绍一下晏婴的主子,齐景公。这位齐灵公的儿子,齐庄公的弟弟可是一即位就饱受血雨腥风的考验。崔杼干掉了他哥哥,拥立了他自己做了君主,然后崔杼和庆封两家又在内乱中先后丧命,齐景公终于掌握了齐国大权。可是齐国的内乱还没有彻底结束,齐国权臣栾氏和高氏家族再次叛乱,甚至想把齐景公捉走当人质。齐景公则在平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他硬是拿着姜太公留下的大旗指挥自己的卫队抵挡了两家的进攻,并最后在田氏和鲍氏的帮助下灭掉了栾,高两个大家族。这一下,齐国国内终于消停了。
齐景公毕竟不是郑简公,做个甩手掌柜把事情扔给子产搞定就完了,他自己还是有想法有能力的。所以晏婴也不需要像子产一样事必躬亲,他在齐景公身边的角色更多的是提醒和出主意,帮助齐景公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晏婴和齐景公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齐景公跟他哥哥齐庄公一样,也是爱好武力和勇士,于是养了三个绝世高手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但是他们却仗着自己的勇猛和齐景公的信任,在朝廷里无法无天,后来就连齐景公也管不了他们。晏婴帮齐景公想办法除去他们,就在一次宴会上拿出两个上等的桃子,说要分给功劳最大的人。三个人轮番发言,公孙捷和古冶子讲完自己的英勇故事后,晏子就给了他们两个桃子。田开疆一看桃子没了,气愤的说自己曾经在齐国和徐国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却没有吃到桃子,有何面目站在朝廷之上,于是就自杀了。另外两个人一看,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如田开疆,却吃到了桃子,而且他们三个人结为兄弟,感情非常好,也相继自杀了。就这样晏婴就帮助齐景公除掉了这三个内部的隐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晏子使楚了。楚灵王即位后,一直挑衅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制造新的国际争端,并且对诸侯的使节很不礼貌。有一次,晏婴代表齐景公出使楚国,楚国人一看晏婴个子矮小,就让他从狗洞爬进去。晏婴立刻说自己是不是来到了狗国,否则怎么能走狗洞呢?楚灵王见到晏婴后还是笑话他个子小,于是问他齐国是不是没人了。晏婴立刻说齐国人才济济,只是有德有才的人都去那些大国,自己无才无德个子又矮,所以才来楚国。这时有个齐国的犯人被押着从他们旁边走过,楚灵王又笑话晏婴说齐国人都是当犯人的啊。晏婴说了那句著名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齐国人在楚国犯罪是因为楚国土壤问题。最后说的楚灵王哑口无言。
至于其他的故事,晏子春秋上记载了很多,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在晏婴的辅佐下,齐景公也时刻端正自己的国君作风,改正一些坏毛病,使得东方大国齐国蒸蒸日上,重新复兴。晏婴还为齐景公推荐了春秋时期的名将司马穰苴,后者一上任就利用一次军事行动中齐景公亲信庄贾无故迟到而杀之,整顿军纪,使得齐国军队在齐景公时期再一次成为春秋各诸侯之中一直不可小视的力量。
郑国的中兴和壮大,使得郑国不再受到其他大国的欺负和压迫。而齐国的中兴,则催生了齐景公内心中那颗沉睡着的称霸种子,齐景公跟他哥哥齐庄公一样,把齐国的矛头直接对准了西方的霸主晋国。公元前530年,在一次齐景公和晋昭公玩投掷游戏中,齐景公已经表达了齐国要取晋国而代之的远大目标,只不过当时齐国羽翼未满,还是参加了晋国组织的平丘会盟,并承认晋国是中原老大。而从公元前510年开始,齐国就已经公然跟晋国对着干,不听晋国的安排,晋国也对齐景公的做法无计可施。到了公元前496年,齐景公直接插手晋国内政,扶植晋国的大臣参与内斗,渐渐的取代晋国,成为中原真正说了算的大国。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晋国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