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恢复了元气的晋国,跟更换国君的楚国重新展开了争夺中原的拉锯战,而他们争取的主要对象还是那个四战之地,又是处在晋楚之间的夹心饼干郑国,使之彻底成了左右摇摆的墙头草。晋景公经过几年的努力,再现了晋国的霸业,但又由于国内矛盾加剧而出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由于外交策略的失误而使得晋景公的霸业昙花一现。那么赵氏孤儿的真实故事又是什么,而晋景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由于齐国与楚国结盟,齐顷公的胆子长肥了,才敢与晋国正式开战,却不得不吞下鞍之战的失败战果。其实,当时的楚国并没有完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盟友齐国被自己的对头晋国击败,而是派出使者申公巫臣与齐国商议出一套夹击鲁国,打击晋国的军事战略。只是楚国没想到晋国出兵如此迅速,也没想到齐顷公这么不经打。楚共王虽然只是个孩子,却成功遗传了他老爹楚庄王的优秀基因,脑子并不糊涂。看到齐国开始跟晋国眉来眼去,楚共王意识到不能让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迅速出兵单干征服了鲁国,并且联合鲁国,齐国,宋国等好多诸侯国在蜀地结盟。大伙一看楚国要动真格的,只好硬着头皮,长途跋涉参加了会盟。
晋国已经不再是软柿子了,也不想再像邲之战刚刚结束那几年由着楚国东征西讨,随意结盟。于是晋景公就把鞍之战中俘获的齐国俘虏献给周天子做了“献俘”仪式,想在道义和士气上压倒楚国一头。没想到这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晋国的这一举动不但不落好,反而被周天子教育了一顿,大家都是中原诸侯,又不是野蛮民族,献什么俘啊。晋景公一看,得了,软的不行玩硬的,于是在公元前588年拉上自己的同盟鲁国,宋国(看来这几个墙头草没主意的国家真是春秋霸主的一块砖,谁家需要谁来搬)等讨伐郑国,谴责郑国在邲之战中首鼠两端的不道义的做法。
要说春秋时期,最倒霉的国家之一就是郑国。作为中原心脏,四战之地,谁想征服中原,第一个要摆平郑国,要么把他拉来当自己的盟友,要么把他打服做出兵的跳板。晋国和楚国已经不用多说啦,邲之战就是由于郑国而引起的。当年齐桓公做霸主的时候,也是为了郑国跟楚成王吵了几架,还吵出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连不接壤的秦国,在秦穆公时期也曾经派出孟明视带兵偷袭郑国,间接导致了崤之战的爆发。所以,不得不说可怜的郑国就是春秋霸主之间,尤其是晋楚两大强国之间的夹心饼干,有啥倒霉事他都跑不了。
不过郑国也确实不是鱼腩部队随便欺负,加上有了在邲之战的战胜国楚国撑腰,士气高涨的郑国没等楚国帮忙,就靠着一己之力抵挡住了晋国联军的进攻,还把晋景公的部队赶回了家。单单从这一点上看,郑国的战斗力应该在齐国之上了。但是呢,打了胜仗的郑国却有点飘飘然,忘记了自己几斤几两,更把楚共王小朋友晾在了一边。后来郑国欺负邻居许国,两国闹的不愉快,就跑来楚国互相告状拉赞助求帮忙。楚国由于郑国近年来对自己的疏忽,就秉公办事了一次,判郑国输了官司。晋景公可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就把郑国拉到了自己的联盟中来。
除了拉拢郑国,晋景公可没少在如何削弱楚国的问题上费脑细胞。他进一步消除周边少数民族武装的威胁,稳定后方局势,同时注意跟鲁国搞好关系。更重要的是那个新争取过来的齐国,齐顷公则毕恭毕敬的跑去觐见了晋景公,消除了鞍之战造成的不利影响,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
最后,晋景公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也是真正在几十年之后险些灭掉楚国的致命一刀,那就是在楚国的背后扶植一个敌人的敌人。为晋景公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的不是别人,正是夏姬之乱的最终受益人,不老的妖女最后的老公,原楚国大臣申公巫臣。原来巫臣在费尽心思搞定夏姬之后,就利用鞍之战之前出使齐国的机会,悄悄的偷渡离开了楚国(当然人家确实跟齐顷公联盟了,只是没想到齐顷公怂的太快而已)。因为楚国里面盯着夏姬的色狼实在太多,巫臣和夏姬本来想搬家去齐国,结果鞍之战让他知道齐国是靠不住的了。于是他们最终投靠了晋国,并且找熟人安排了个官做。楚庄王的弟弟子反就是当初夏姬的追求者之一,一看巫臣这小子占了便宜,一气之下就把巫臣在楚国的家族全部灭了,于是巫臣就跟楚国有了血海深仇。他主动请缨出使南方不毛之地的吴国,将中原的一套先进文明和科学技术(基本上是如何种地)教给了吴国人,使得吴国迅速的发展壮大,多次在楚国忙着对付晋国的时候给他们背后来一刀,搞的楚国腹背受敌。巫臣用这种方法为自己新效力的国家做了贡献,为自己的家族报了仇,同时也为百年后的吴越争霸写下了脚本。
收编了郑国之后,晋景公很快就拉上郑国和其他本来就在晋联盟的小兄弟们一起开会,史称虫牢之盟。郑国为了感激晋国不计前嫌的包养,国君郑悼公还亲自跑来晋国觐见晋景公,又是互送礼品,又是亲切会谈等等。楚国可不想让这个态势持久下去,古代的南方人脾气更像今天的东北人,直来直往,说不清楚就直接开打,于是两次派兵讨伐郑国。郑国这次又有了新大腿晋国的保护,两次击退了楚国的大军,尤其是第二次,在晋国没有出手的情况下,郑军单挑击退楚国大军,还俘虏了几员大将。公元前584年,借助郑国击败楚国的余威,晋景公又组织大家在马陵会盟,重温虫牢之盟的誓言。马陵之盟可以说是晋景公称霸中原的一个标志,却也是晋景公的巅峰了。
如果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晋景公还是有希望把晋国重新发展到他爷爷晋文公时的强大,牢牢的压制住楚国,但是此时的晋国却在对内和对外都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对外的一个错误决策将郑国又重新推到了楚国的怀抱,而对内的一场灭族却演绎出一段流传千古的故事。
晋景公可能是觉得齐顷公在鞍之战之后的表现太乖了,于是在马陵之盟上要求鲁国将鞍之战中占领的齐国土地还给人家。这个多管闲事的举动不但造成了鲁国的不满,更让其他参加会盟的诸侯产生了一点不安全感,开始考虑跟着晋国是不是正确的。而此时的楚共王则看到了见缝插针的机会,开始尝试与郑国接触,想从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晋景公一听郑国跟楚国接触,勃然大怒,立刻把郑国国君郑成公找来训话,还把人家关起来不让回家了。郑国怕了,赶快派大臣来跟晋国求和,但是晋景公却把人家郑国使臣给杀了。不用说了,郑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投奔楚国,去臣服于那个年仅十六岁的青年楚共王。楚国人也不含糊,看到墙头草倒向自己,立刻出兵攻打晋国联盟的莒国,并且灭掉莒国,直接对晋国形成威胁。郑国人有了楚国的帮助,腰杆也硬了,直接另立新君,让郑国绑架的人质从郑成公变成老百姓,再也不怕你们的威胁。大家别忘了,晋国还有一个世仇秦国呢,这么一出好戏人家怎么会不来凑热闹。秦军出兵攻打晋国西部,使得晋国面临三国夹击,多面包围的困境。晋景公没有办法,只好释放了关押在晋国的郑成公和楚国大臣们,才换来了人生最后的几天安生日子。
终于要讲述那段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了。我相信在大家眼里赵氏孤儿赵武,程婴,公孙杵(chu)臼(jiu)等人的知名度应该比什么晋景公,楚共王要大得多,那我们先看看司马迁的剧本里面的赵氏孤儿是怎么回事。晋景公时期,曾经的晋灵公宠臣屠岸贾发动叛乱,率兵杀害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兄弟赵婴,赵括以及赵氏全家,赵氏灭族。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住在宫中逃过一劫,此时已有身孕。赵朔死前曾经嘱托韩厥,帮忙千万不要让赵家绝后,赵盾提拔起来的韩厥答应了赵朔的请求。与此同时,赵氏的一位家臣公孙杵臼问另一个家臣程婴:“主公一家亡故,你为何不追随主公去死。”程婴回答说:“如果庄姬生的是男孩,那么我要保护赵氏孤儿。如果是女孩,那么我会追随主公而去。”后来庄姬生了个男孩,取名赵武。屠岸贾知道后,派人来找这个男孩并且要杀掉。公孙杵臼找来程婴问道:“保护赵氏孤儿和现在去死,哪个容易,哪个更难?”程婴说:“当然是死容易,保护孤儿难。”公孙杵臼说:“我年纪大了,没有能力保护孤儿,你就让我选择去死,我把这个更难的任务交给你吧。”于是他们把赵武藏了起来,公孙杵臼抱着程婴的孩子到山里躲着。程婴找到屠岸贾说,自己知道赵氏孤儿的下落,并且带着他们找到了公孙杵臼。公孙杵臼请求屠岸贾为赵氏留一脉,但是公孙杵臼和那个孩子最终都被屠岸贾杀害。程婴带着赵武隐姓埋名,归隐山林,一直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抚养成一个青年。有一天,晋景公生病,巫师说是颛顼的后人在作怪。晋景公想起了赵氏就是颛顼的后人,感慨十几年前的那一场灭门惨案,于是问韩厥:“赵氏还有没有后人?”韩厥把赵氏孤儿的故事全盘托出,晋景公感慨万千,将赵氏孤儿赵武接了回来,继承了赵朔的爵位,并且将屠岸贾等人绳之于法。《史记》用了类似于剧本的写法,把这段故事写的栩栩如生,令人感动,深刻描绘了程婴,公孙杵臼这些忠义之士的英勇表现,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可是历史事实却非如此,因为那个时代的历史作品《左传》里面对赵氏孤儿的故事有着完全不同的描述。赵盾的族弟赵婴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他跟侄媳,就是赵朔的媳妇庄姬勾搭在一起,后来他两个哥哥赵括和赵旃觉得赵婴给他们老赵家丢人,就把他哄出去流放了。庄姬失去了情人后大怒,怂恿晋景公在公元前583年将赵括等人全部杀掉。晋景公本来就对赵家的跋扈不满意,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赵家灭族,只留了庄姬的儿子赵武一条活命。后来晋景公跟韩厥谈到了赵衰,赵盾等人对晋国的贡献时,韩厥劝晋景公不能忘记赵氏家族为晋国曾经的贡献,于是就让赵武继承了赵氏的爵位。后来赵武长大后,就成了赵氏新的领袖。司马迁等人为了弘扬真善美,就用他的故事改编了赵氏孤儿。而这位赵武和他的子孙们,在未来的晋国历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后面会多次提到。
操劳一生的晋景公终于扛不住了。他从自己的父亲和兄弟手里接过晋国的烂摊子,在邲之战失败之后默默地重新发展晋国,后来争夺郑国称霸中原,最后在内外的****中迎来了自己的晚年。可是,晋景公最终的结局却实在与众不同,本来诸侯的去世不是啥开心的事情,人家晋景公也没办啥坏事,但这个故事却在很多笑话集里面反复出现。事情是这样的,晋景公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找了个巫师算算自己还有几天的命。巫师算了说:“你吃不到夏天新收割的麦子了。”晋景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从秦国请来了名医医缓。虽说两国交战,但是春秋时期的秦国人是很厚道的,不喜欢趁人之危,还是送医缓去了晋国。医缓看了晋景公的病情后,摇摇头说,“你已经是病入膏肓,无法医治,好好休息,也许还可以多活几天。”这就是成语“病入膏肓”的由来。晋景公乖乖的遵医嘱好好休息,治理国家的事情交给儿子,让他提前熟悉熟悉,万一哪天自己挂了就不用交接工作了。就这样,晋景公又活了几个月。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晋景公发现这个夏天新收割的麦子已经上桌了,他赶紧找人把当时给他算卦的巫师找来,“你不是说我吃不到今年夏天的麦子了吗,这是啥?拉出去砍了!”可是晋景公正打算动筷子的时候,肚子突然不舒服,于是就到后院上厕所,就再也没出来,因为晋景公掉到厕所里,淹死了。大家忍住别笑,但是肯定有很多人听说过这个故事了,原来这个掉到粪坑淹死的国君就是赵氏孤儿的制造者,邲之战的失败者,同时也是春秋中期的中原小霸,晋景公。
晋景公的儿子即位,成了晋国的新任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厉公。晋厉公和楚共王,两个年轻人还将为了春秋第一强国的荣誉,以及中原霸主的地位展开最后的决战。而打了半个世纪的晋楚争霸,已经让两个国家的大臣,军队和人民渐渐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