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侯一家三口硬是蹭了晚饭才打道回府。李余生牵着龙鳞马和勒柯燕南一起送汝阳侯一家回府。一路上郑嗣业走在李余生身旁问东问西,和李余生聊得火热。快到侯府郑嗣业跟李余生约好了明日两人在西城外的郑家庄子见面,就在汝阳侯府外道别。李余生上马跟勒柯燕南一起慢慢往回行。回来的路李余生走的很慢,自打中午汝阳侯郑硕提起了已经战死的西大营主帅林雪峰,李余生就觉得心里发沉……刚好趁着往回走的这一路散散心……
就这样走回家时夜色已经深重,李余生侍候完龙鳞马就跟勒柯燕南打了声招呼就要回后院。憨厚的燕南叔看出李余生心情不好,也不知如何安慰,只能拍拍李余生的肩膀,再拍拍自己,送给李余生一个干净的笑脸。李余生感受到了燕南叔的关心,也回了一个笑脸,就摆摆手,独自一人回了后院。关家娘子站在前院东厢房的房檐下,看着昏暗的灯光下李余生孤单的身影,心疼的叹了口气,迎向自己的丈夫,拿拂尘掸去勒柯燕南身上的灰尘,就提着一壶热水去后院照顾李余生洗漱。
在关家娘子絮絮叨叨的开导声中洗漱完,李余生坚持提着灯笼把关婶婶送回了前院,顺便看了看门户和龙鳞马,这才回到后院。先去跟石爷爷睡前说了会话,这才回到了自己的卧房。今日听郑家爷爷说起了林大帅,李余生不光伤感,还很思念那些留在倒马关的西大营同袍们。此时一个人,夜深人静,一旦开始思念,就如开闸的洪水,将这些天来平淡祥和的日子冲的荡然无存。回到卧房的李余生就这样坐在书案前静静的思念着前线的同袍,想象着如今这些同袍们近况,回忆着从军以来的点点滴滴……
直到案上的油灯爆了个灯花将自己惊醒。李余生才从思念里脱离出来。转身从墙上取下下了弦的弓,明日去城西郑家庄子教嗣业弟需要带着。很熟练的上了弦,打开床边的那几个大箱子,找出弓套装好放在书案上。然后翻出自己的箭袋,一支支的取出仔细查看,再一支支装回箭袋,和套好的弓放在一起。做完之后李余生感觉自己心还是无法静下来,索性从箱子里一样样翻出自己军中的装备,翻看检查保养,就像明日就要出征一般……上了年纪的人瞌睡就少,已经躺在床上的石老爷子透过窗户看到李余生房里的灯迟迟不息,想到今日小余生听到郑胖子说起林雪峰的反应,幽幽地叹了口气……
做完了能做的一切的李余生还是毫无睡意,仔细想了想,还是熄灯脱了衣服上了床。但就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索性盘膝坐在床上练起了义父教授的功法。自从发现自己时刻不安的最大来源是自己修炼出的神识,李余生就时刻注意不将神识散开去,而是刻意收敛在体内。只要有闲暇就用神识控制炼出的那口存在于丹田的气缓缓旋转。义父告诉过李余生,这叫养气,日久功成。那么今日睡不着,索性就继续养气宁神,再说这些日子每次养气丹田内那个缓缓旋转的气旋开始显得捉摸不定好动起来,也越发难以用神识控制。有时动若脱兔,有时却像老牛拉着千斤重担,这种极端的变化毫无规律,经常是前一刻还在全力用神识控制那个小气旋转的慢一些,瞬间就变得沉滞不堪……
……
当鸡叫头遍前院传来勒柯燕南大叔洒扫的声音时,李余生才从入定中醒来。一夜未睡的李余生反而觉得自己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起床穿衣走出房门,站在后院院中,拉开架势打了套军中长拳,松了松筋骨。尚未收势关家娘子就送来了热水,关家娘子看着打拳的李余生笑着打了招呼,就放下大茶壶回去准备早饭。刚起床的石老爷子站在堂屋客厅里看着打拳的李余生似乎恢复了前几日的模样,这才放下心来。
吃过早饭的李余生牵着龙鳞马和勒柯燕南大叔一起出了门。从今日起遛马再也不需要往东走出朝阳门上官道了,以后可以往西出安定门到汝阳侯府的城西庄子上。经过一夜的调整,李余生恢复了前几日的神采,龙鳞马两侧挂着弓套和箭袋,出安定门惹得城防兵卒们多看了几眼,但一看比寻常马匹高大神骏的龙鳞马,还有马上坐着的李余生那身一望便知富贵人家的穿着,那还会阻拦。出了安定门李余生与燕南叔两人撒开马蹄直奔城外不到三十里的郑家庄子,进出城门的百姓只是觉得这锦帽貂裘的少年郎许是带着老仆出城打猎的勋贵字第之一。
勒柯燕南领着李余生出城后不到一个时辰就跑到了郑家庄子。这处汝阳侯的产业可是御赐的,一座青石筑就的牌坊彰显着这座庄子的荣耀。庄子大门口站着的郑嗣业可是早早起来跑到庄子上等候着的,看到李余生来了乐的三蹦两跳的跑过来,李余生翻身下马搂着这个小弟弟一起进门。进了门才发现,郑家奶奶也在,这让李余生有些意外。郑家奶奶见李余生很意外,照头就是一巴掌:“看到奶奶我怎么这副表情?我家的庄子里看到我有什么好奇怪的?洗手擦脸进屋吃饭。”
李余生嘿嘿笑着说自己吃过了,郑家奶奶瞪起眼睛几乎都要揪着李余生耳朵教训了,李余生赶紧乖乖去洗手擦脸过来一起再吃顿早饭。反正路上跑了一个多时辰,肚子也有富裕的地方了。一桌四荤四素的菜,一锅浓香扑鼻的牛杂汤,一盆芝麻烧饼,郑家奶奶只是喝了一碗汤,剩下的几乎全进了李余生和勒柯燕南的嘴。年纪还小的郑嗣业看到这吃饭的架势,怕吃的少了丢人,硬是比平日里多吃了一倍。郑嗣业到最后实在吃不下了有些撑的难受,看着依然风卷残云的李余生和燕南不由得佩服万分。看到自家孙子饭量也见长,郑家奶奶乐开了花,越发觉得让李余生来教大孙子箭术是做对了。
吃过一顿饱饭,郑嗣业拉着李余生穿过庄园的后门,一块临河的荒地已经被整修的很平整,周围有些工匠正在周围砌墙盖房。修建平整的地上也已经摆上了箭靶和石锁一类的器械。郑嗣业一脸兴奋的给李余生介绍着,李余生通过昨天的接触已经有些了解眼前这个长的秀气的小弟弟的性子很是要强,就一脸满意的连声夸赞地方好。看上去大大咧咧的郑家奶奶其实非常精明,看着李余生哄的自己孙子高高兴兴跑去拿自己的弓箭,郑家奶奶被逗得不行,边笑边指着李余生说:“不许以后这么哄你奶奶我!”李余生笑嘻嘻的赶紧答应……
郑嗣业取来自己的弓箭给李余生看。李余生拉了拉嗣业的弓,看到郑家奶奶一脸期待的眼神,就很认真的对郑家奶奶说:“嗣业才十二,能拉这弓已经很了不起了。”然后转头问嗣业:“三四十步准头如何?”嗣业有些骄傲的回答道:“十发九中!”李余生听了赞赏的点点头,对嗣业说道:“嗣业弟你如今正在长身子骨,力量不宜练的太过。那我就多教教你射箭时发力的技巧和一些小手段。”说完郑家奶奶在一旁怂恿道:“还不赶紧给奶奶露一手,光听人夸了,怎么个好法也让奶奶见识一下吗!”
李余生笑着答应,取下背着的弓套,调整了下背上箭袋的位置,然后持弓在手,看着一百五十步外的箭靶,微微侧身分开双腿站立,闭上眼吸了口气,睁眼引弓搭箭开始射箭,远比自己平时射箭的速度慢,但却每一个动作都做的无比分明,一箭又一箭,动作舒展连贯,挥洒写意……从李余生开始射箭郑嗣业就吃惊的张大了嘴巴,直到李余生一口气射出九箭后收弓,郑嗣业的嘴也没能合上。郑家奶奶一双老眼看的异彩连连,怎么射好箭郑家奶奶不清楚,但就这射箭的距离郑家奶奶却很清楚,自己家箭法最好的人最远也就百步距离。
收了架势的李余生被勒柯燕南一巴掌拍得有些晃荡,一回头就看见站在身后的燕南大叔把竖起的大拇指都快戳到了自己脸上,李余生有些不好意思的还给一脸惊喜却真诚夸赞的燕南大叔一个笑脸,摸着嘴巴还没合上的郑嗣业的后脑勺笑着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其实射箭最难练的是静心,其他的就是日久磨练了。”郑嗣业这才回过神来,喃喃说道:“余生哥啊!这可是一百五十步有余啊,你咋能射这么远?”李余生笑着把自己的弓递给郑嗣业,郑嗣业一握弓就知道了,铁胎弓,还是加了料的。入手比自己摸过的军中制式弓要沉重许多,难怪可以射这么远。随后郑嗣业试着拉了下弓,就羞红了脸把弓还给了李余生。
郑家奶奶笑的满脸褶子却满不在乎,走近了扶着李余生的肩膀说道:“这么本事,我家嗣业有福啦!”李余生在这位性格极好的郑奶奶面前总是不自觉的有些孩子样,大包大揽的保证道:“郑奶奶放心,只要我会的一定都教给嗣业弟弟,家传的功法都教!”郑家奶奶更是高兴的不行,随后想起自己父亲说过的话,遗憾的说:“要不是你李家就你这么一个独苗还要延续香火,你奶奶我非把你抢过来当亲孙子养不可。”李余生有些傻乎乎的笑着说:“现在跟亲孙子也没差别啊。”郑家奶奶一听这话打心里舒服,连连点头。然后对自己孙子说道:“去看看箭靶子,真功夫全在那上面!”
郑嗣业一脸好奇的跑去看靶,李余生跟郑家奶奶说笑着等待,只听得箭靶前的郑嗣业一声惊呼,就扛着箭靶子飞奔过来。郑家奶奶看着奔跑而来的自家孙子,对着李余生自豪的说:“你郑奶奶眼光怎么样?”李余生凑趣的赶紧挑起大拇指,随即欢快的笑声再次响起,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