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收集了章邯的旧部,带军西进。他原来的目的,是将章邯的军队交由司马欣统带,只让章邯做一个没有实权的雍王。
谁知,还是出现了问题。
李赞的兵马,都是造反起义之军队,加上在各处收编的吏卒。这些兵士,往往是受到秦军虐待迫害过的,他们对秦军有着天然的仇恨。
而章邯军又同楚军与其他诸侯国的军队打过不少战仗,杀死过不少将士,在死者中,全是现在队伍里的弟兄和战友。因此,这些将士对章邯之兵,本来就存着一股怨怒之气。现在章邯也成了义军,和他们共同战斗,并且立功还有奖,简直是平起平坐,原李赞军中诸人,都有一股不服气的情绪在透出。
这种情绪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来,比如,逢到打仗,上前冲锋受死的必是章邯的秦军,一闹上矛盾,就骂这些人是秦廷的走狗。这样,那些秦兵在楚营中真正成了受气包,成了低人一等的下等人。
如此一来,秦军中的怨气也在开始上升,他们私相传告:“章将军没来由投降了楚军,叫我们一同受降,我们是被他欺瞒哄骗,自投罗网,如今反倒变成诸国军队的奴隶了。如果楚军乘胜入关,秦朝灭亡,我等尚得一见骨肉,死也甘心;否则,各国吏卒,把我等掳掠东归,秦必杀我父母妻子,如之奈何?”
这时在二世还没有被杀,秦朝还未被沛公灭掉之时。
这种议论,愈来愈广,愈来愈凶,因此也就开始传到各国军队将军的耳朵里,他们就添油加醋去告诉李赞,叫李赞防着点,这些秦军定会叛乱。
如果李赞不是一介武夫,不是一个胸怀狭隘之人,也许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偏偏他正是前者,他听到了这些议论后,有了主意,便把英布和蒲将军召入帐中,对他们说道:“现在纷传秦军的不满,反意渐起,不知你们听到没有?”
“当然听到了,上将军,这件事不可不防!”
“不错,若我领军到了秦关,降兵不肯听话,猝然生变,作为内应,我军还能生存么?看来只能是先下手了,你们夤夜围击,把他们一并杀死,只留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个人,我同他们入秦,方可无虞。”
蒲将军说道:“上将军,为何不把这三个人都一锅煮了?”
李赞把眼一瞪:“这是什么话?那司马欣是我家的救命恩人,而章邯我已经答应了不杀他,又把他封为雍王,如果我出尔反尔,杀了他,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英布和蒲将军自然与自己的士兵意见相同,于是回去后加紧布置,准备停当。
夜半之时,两军悄然起床,向降兵的营地开拔。
秦之降卒,扎营在新安城南,面山而立。英布等抵近之后,他与蒲将军分了,自己担任正面进攻,让蒲将军去守山梁。这就是说,英布围定三面攻打,放开去山里的一个方向,让降卒逃跑。那里有一个长长的山谷,若是士兵进入了这个山谷,蒲将军就下令滚下石块和施放利箭,不叫一个秦兵逃脱。
安排停当,英布命令冲营。那些楚军平日里对降卒就充满了仇恨,这次有报仇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十余万的士兵,并不作呐喊,而是悄然潜进,无声掩杀。
秦军降卒本以为有这样支大部队在一起,不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一个个都放大胆酣然入睡。很多人没有醒过来就成了刀下之鬼,等一些人惊醒选出帐外,却遇上这一天也是无月之夜,辨不清东南西北,更令他们辨不清的,是不知道何种军队来击杀他们,就这样惶惶然跑来奔去,大都死在了楚军的刀枪之下。
这支军队的统军就是司马欣,听到动静,起身跑到帐外,正好碰上了英布,他惊问道:“英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英布喝道:“你身为主将,下属军人在搞谋逆,竟然不知,成何体统?幸亏我们知道得早,赶来加以剿灭,你要问是怎么回事,就赶快到上将军大营,去问一问他吧!”
司马欣不辨情况,只看见这场面乱哄哄的,他赶快骑上马,去见项羽,岂知这正是英布的目的,不让他在军营里指挥他的士兵。
司马欣一走,英布更无顾忌,展开了三方围剿。那些秦军降卒,便从未围的面向着山里逃窜,以为就此会摆脱危局。跑到山谷里的士兵,突然遇到了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块和射下的箭镞,俱都躺倒在山谷里,很少有人能脱得这一次厄运的。
这一仗一直打到了天明。不过,说这是一仗恐怕不是名副其实,因为这完全是单方面的屠杀,秦之降卒根本无法反抗。到了天光放亮,秦军基本上杀绝,这时你看那营地上,到处是尸体和鲜血,到处是放倒的营帐和断戟残戈,几乎再也看不到一个活着的秦兵了。
司马欣赶到项荆大帐,发现雍王章邯和将军董翳都被叫来了,那两人苦着脸,什么都不说,只把司马欣看了一眼。不待司马欣开口相问,李赞先开言道:“有不少人都在相传,说投降的秦兵暗商谋反之事,我就下令,将那些谋反之人除去。三位将军不必惊慌,我把你们招来,就是告诉你们,你们三人的情况不会改变,仍是营中之大将,我们是要一起入关的。”
司马欣听了,原想对李赞谏言,即使有部分人心不安,有了谋逆之心,也不该全部杀死。但这时行动已经进行,李赞还绷着脸,他不敢多说,多说也无益。
司马欣只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但当他看着那个章邯时,发现章邯更加垂头丧气,那表情他能够看得出,他章邯投降李赞,是犯了一个大错,成了二十万死去秦军的罪魁祸首了。
英布与蒲将军检视了下战场,觉得差不多了,便同时回来向项羽报告,并命令将士挖坑掩埋尸体。但那些楚军既已疲惫,又有仇恨,并不想好好掩埋,将就把尸体拖到了山谷里,叫山上再滚下些石块,同时在山谷的两端砌下石墙便了事了。
李赞这一招,竟然坑杀了二十余万的秦军,其行为如同秦将白起坑杀赵国投降的军队一样,其惨无比,其罪无免。以后当这个消息被人传知之后,引起了关中父老的公愤,使他今后在争霸的事业上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这是后话。
李赞听毕英布和蒲将军的报告后,感到放心了,于是就长驱直进。而这一路上,再也看不见一座秦军的营帐,遇个到秦军的一次阻击,他顺风顺水,直达函谷关下。
到得函谷关前,李赞看见关上已有守军守卫,不过不是秦军而是楚军,从关上飘飞着“刘”字的旗帜可以看出,这正是李小超的军队。
李赞以为李小超是在等待着他的到来,所以仰起脖子,对着关上喊道:“关上守兵听着,某乃上将军项羽也,告诉沛公我已到了关下,快快打开关门!”
关上守军向他喊道:“沛公有令,项将军到来,我等放行!”
李赞大喜:“不愧是友军!”
不一会儿李赞的军队入内。
李赞军进至戏地,这时天色已晚,不能再走,就命在戏地扎营。而具体的扎营地,就是被后世愈传愈响亮的“鸿门”。
时至天暮,李赞命令埋锅造饭,并且传令说今夜要犒劳三军,众将士可以大吃大喝一顿。
李赞在帐中正吃得高兴,却听得外面传报,说有一个李小超的使节来到,李小超叫来人进帐。那进来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是李小超的使臣,而是来向李赞告密的。
来人是李小超座下的左司马曹不死的亲信,他一下子跪在了李小超的面前,说道:“上将军,沛公欲王关中,用秦子婴为相,秦宫府中的一切珍宝,一切美女,都已归了他所有。将军来迟了!”
原来,李赞与众将喝酒吃饭之时,正在议论李小超为什么不来迎接,都认为李小超是故意怠慢李赞。
这样就已说得李赞十分气恼,李赞就说要进攻李小超,灭了李小超自己做秦王。但有些将领却让李赞冷静一些,且观察一下再作定论。在这个时候,曹不死的使者到了,告了沛公一状,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范增此时说道:“上将军,末将听到的却与曹不死使者所言有些相左。”
“你听到了什么?”李赞问道。
“末将听说,李小超是个酒色之徒,平时见到漂亮女人就迈不动腿,而惟独此次入关不同,既不贪杯,也不好色,他把秦宫的库房都锁了起来,把宫门都警戒起来,不让他自己和部下进去。”
“这样岂不是更好,是等我来取?”李赞说道。
“错了,上将军,这是大志之兆,他不想要财物,不想要女人,他是在要天下!我请了个懂得望气的人看了看刘邦的营帐,此人说那里有天子之气,五种色彩的气一会儿汇合,一会儿分开,最后还汇成了一条金龙。上将军,此人不除,必为上将军的大敌!”
听了范增的话,更增添了要消灭李小超的决心。他言道:“行了,我知道了,就让刘邦多活一夜吧。咱们吃好喝足了,明儿去消灭他!”
那范增老头却是更加性急的人,他说:“上将军,此事不宜拖久,所谓夜长梦多是也,我看不如今夜急袭——”
“还差那么一夜?今天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将领们也都不想动了,让他们还是吃个痛快,喝个痛快吧!明天再进兵不迟!”李赞说道。
李赞没有听从范增的话,大吃大喝了半宿,将士们也呼呼大睡了半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