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06

第6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6)

葬礼仪式以及修建陵墓历来花费巨大。往日南方各个省份在筹款中作用很大,此时它们却陷于太平天国叛乱的泥沼之中,造成现在朝廷筹款艰难。皇帝的陵墓名义上耗资一千万金,实际大部分都进入了内务部以及其他部门官员的腰包。

遵照祖制,新帝在摄政的两宫太后及恭亲王陪同下,前往东陵参加庄严的下葬仪式。恭亲王主要负责修建陵墓以及筹集资金。他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尽职尽责,无可挑剔。先帝遗体安置于梓宫中,梓宫表面涂有亮漆,上面还刻有佛教经文。梓宫随后被抬入巨大的圆顶陵墓中,放在镶满珠宝的座台上。前代皇帝下葬,往往有许多嫔妃以及太监殉葬,如今用真人大小的木人和纸人取代,它们跪在皇帝梓宫旁,意味着在冥府继续侍奉先皇。随后点燃巨大的蜡烛,僧徒开始念经文,大批贵重装饰品被置放于陵墓内,在梓宫上方摆放一些金饰、玉器和一串珍珠项链。待一切妥善处理完毕,陵墓的大门徐徐阖上,最终完全封闭。

第二天两宫下诏,盛赞并感谢恭亲王在此次下葬仪式中的卓越表现:

朕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恭亲王自襄办文宗显皇帝大事以来,五载于兹,尽敬尽诚,有条有理。定陵工程,前经派令总司稽查,一切悉臻妥协。本日文宗显皇帝、孝德显皇后梓宫奉安定陵,礼成赡仰,规制崇闳,典仪明备,悲恸之怀稍释,在天之灵亦慰。自应仰体文宗显皇帝谊笃友于之心,并参酌成案,渥沛殊施,以示优奖。乃据恭亲王以盈满为惧,再四固辞,情词恳挚,出于至诚,不得不勉从所请,仅交宗人府从优议叙。惟恭亲王谊属亲藩,首参机务,近来事无钜细,愈加寅畏小心,深自敛抑,实能不负委任。本年三月初七日所降谕旨,原因其小节之疏,恐蹈愆尤之渐,期望既厚,责备不得不严,业于三月十六、四月十四等日,将办理始末明白宣示,谅天下共见共闻。惟虑传之久远,后人不知原委,莫定是非,转为白圭之玷,殊无以释群疑而彰忠悃。所有三月初七日谕旨,著毋庸编入起居注。以示眷念勋劳,保全令名至意。

慈禧从垂帘听政之初至垂帘之末颁布的这些圣旨表明她确实是一个情绪多变的女人。恭亲王虽然再次获得了太后青睐,但是四年后他因与东太后一起谋划杀掉了慈禧的亲信安德海,再次招致慈禧的厌恶和痛恨。

§§§第5章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1864)

慈禧垂帘听政之初,不断地积累治国之道与用人之术,逐渐将性格温良的东太后挤出了政治生活的范围。

在她统治期间,清政府平息了太平天国——这场从1850年便置大清帝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叛乱,臣民皆认为慈禧在此事上功勋显赫,对她歌功颂德,赞叹有加。而中国的历史学家一致把功劳归于总督曾国藩?,归于他的领军才能与过人勇气。这一次,他们说对了。

曾国藩和他的同僚兼同乡的左宗棠?一样是儒教熏陶下入世的英雄。虽然说儒教确实有令人非议之处,但它却在过去乃至未来不间断地为国家贡献着更多的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为民有益、智勇双全、家喻户晓的爱国人士。

作为一个统治者,慈禧成功的一个秘诀是懂得知人善任,特别是懂得如何识出不凡的军事将领。只有被迷信蒙蔽而失去了理性判断时,她才会出现用人不当这样的错误。慈禧对曾国藩的人格以及才能不仅高度赞赏而且非常尊敬。一开始,她只是听闻了许多曾国藩在前线如何调兵遣将,又如何攻城扎营取得战争硕果的类似言论,与他接触后,慈禧发现除了军事实力,他还具有高尚的人格及品德。朝廷上下,除了荣禄之外,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比得上曾国藩在慈禧心目中的地位。更不用说,荣禄是慈禧的亲戚,而曾国藩却仅仅出身于湖南的一个缙绅家庭而已。

注释:①曾国藩为曾纪泽之父。曾纪泽1878年出使英国,英国媒体称他学贯中西,开阔通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曾国藩的孙子在英国接受过一些教育,持着保守爱国主义精神,以反对与洋人通婚为荣,也因此事而出名。

②左宗棠是平定捻军叛乱的功臣,曾经在曾国藩手下平定太平叛乱脱颖而出。

一个中国人对太平天国叛乱的记述不仅给了我们非常清晰的有关曾国藩人格以及爱国理念的印象,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年轻的慈禧太后在大清朝所享有的至高无上、无可争议的专制大权。在参看这段记述之前,我们应该先稍微提及一下有关太平军战败结局的几点值得留意的问题,对于这些,英国人都非常清楚,当然也存在一些英国目击者相关的记载,这些资料坚定了我们对皇族诏书以及朝廷公文历史价值的怀疑。

1861年,咸丰皇帝在逃亡避难中驾崩,京城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现在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翻开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历史篇章。

恭亲王代表清政府与夷军签订了和平协议后,作为议政王,采取了两项举措。第一便是请求侵略者援助清政府共同平息中国叛乱;此时叛军在长江流域的强大势力使得朝廷焦急难耐。中国人处理国事一向如此(今天依然如此),这恰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尽管当时英法联军在上海集军,对华北虎视眈眈,长江流域各省的中国高官却毫不犹豫地向侵略军寻求帮助以平息国内的太平叛乱。而且在遭到夷军拒绝后,苦恼不解。因为在他们看来,夷军拒绝伸出援手实在是不明智的举措:完全忽视了长江流域各省乃是中外通商中心这一事实;,忽视了帮助打击叛军实则是维护自己国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

在这里,“常胜军”的历史就无需赘述。1862年间,常胜军一直将叛军控制在江苏省内。1863年2月,英国政府派遣戈登上将统领常胜军,迅速转变了战争形势,朝着更加有利于清廷的方向发展,为曾国藩最终平息叛乱,恢复大清统治秩序铺平了道路。

苏州,江苏省的首府,于1863年12月收复。1864年7月,太平天国首府南京被攻陷,叛军首领“天王”病逝,预示着此次叛乱的彻底终结。

当时许多外国人坚持中立,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如果摆脱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而更好,然而还是有一大批欧洲人,包括一位法国上将, 在援助清政府挽回统治的战争中牺牲。可是,上报到清廷的战争捷报中提到的全部都是曾国藩攻陷南京的内容,丝毫没有提到戈登以及他的无私援助。其中曾国藩唯一提到这位英国将领的一点却是指责他对手无寸铁的战俘进行非人道虐待的提议。根据传统,曾国藩将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先帝咸丰的“功德智慧”,充分显示了东方民族对君主神权的崇拜,即认为君主是神圣的,是无所不能的,是任何夷军都无法比拟的,不管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像曾国藩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为什么在战争胜利后,立即对夷人采取了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得这么薄情寡义了呢?原因在于,他深知这个英国的戈登上将,在赶来平定叛乱前,才刚刚参与了洗劫圆明园的暴行。

收到攻克南京的捷报,慈禧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心情,立即以小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一道圣旨,重述了事情原委并提及了对有功战士的奖赏事宜。我们从中摘选了下面几段,进一步了解慈禧的性格特点。圣旨内容如下:

谕内阁,本日官文,曾国藩由六百里加紧红旗奏捷,克复江宁省城,逆首自焚,贼党悉数歼灭,并生擒李秀城、洪仁达等逆一摺,览奏之余,实与天下臣民同深嘉悦。发逆?洪秀全,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倡乱以来,由广西窜两湖三江,并分股扰及直隶、山东等省,逆踪几遍天下。咸丰三年,占踞江宁省城,僭称伪号,东南百姓,遭其荼毒,惨不忍言,罪恶贯盈,神人共愤。

我皇考文宗显皇帝赫然震怒,恭行天讨。特命两湖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肃清楚北上游,筹办东征事务。复特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东征江皖贼匪,号令既专,功绩日著。

注释:①之所以称其为发逆,是因为他们拒绝梳辫子,表明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十一年七月(1861年),我皇考龙驭上宾,其时江浙郡县,半就沦陷,遗诏谆切,以未能迅殄逆氛为憾。朕以冲幼,寅绍丕基,祗承先烈,恭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指示机宜,授曾国藩协办大学士,节制四省军务,以一事权。

该大臣自受任以来,即建议由上游分路剿办,饬彭玉麟、杨岳斌、曾国荃?等,水陆并进,叠克沿江城隘百余处,斩获外援逆匪十数万人,取其左耳?,合围江宁,断其接济。本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率诸将士,克复江宁外城,杀贼数万,逆首洪秀全率其悍党,仍踞内城,抵死抗拒。

兹复据曾国藩奏,官军自得天堡伪城后,贼中防守益密。我军率队攻克,占取龙膊子山,各营轮流苦攻,我军从贼炮极密之处,重开地道,修筑炮台,肉薄相偪。十六日黎明,曾国荃将四路队伍调齐,地道火发,揭开城垣二十余丈。我军首领直冲倒口而入,各弁勇蚁附齐进,左路城头之贼,以火药倾盆烧我士卒,死者甚多,大队稍却。首领手刃数人,由是弁勇无一退者。

[这里省略一段对战争细节的描述。]

三更时,伪天王府及各伪王府同时火起,烟焰蔽空,洪逆率悍党千余人,冲出伪殿前南门,窜至民房。袁大升等率队腰截,斩七百余名,夺获洪酋僭用伪玉玺二方,金印一方。四更后,贼股千余人,假装官军号衣,向太平门地道缺口冲突,曾国荃加派马队,追至湖熟镇,将逃贼全数斩杀无遗。据曾国荃亲讯,李万材供称,城破后,伪忠王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璋王、乘夜冲出,被官军马队追及,将各头目全行杀毙。

又据城内各贼供称,首逆洪秀全实于本年五月服毒而死,葬于伪宫院内,伪幼主洪幅瑱重袭伪号。城破时,洪幅瑱积薪自焚。李秀城一犯,城破受伤,匿于山内民房,经萧孚泗亲自搜出。并搜出伪王次兄洪芢达。三日之闲,毙贼共十余万人。伪王伪主将及大小酋目约三千余名,无一得脱者。

此皆仰赖昊天眷佑,列圣垂庥,两宫皇太后孜孜求治,识拔人材,用能内外一心,将士用命,成此大功。上慰皇考在天之灵,下孚薄海臣民之望。自维藐躬凉德,何以堪此。追思先皇未竟之志,不克亲见成功,悲怆之怀,何能自已。此次洪逆倡乱粤西,于今十有五年,窃踞江甯,亦十二年,蹂躏十数省,沦陷数百城。率能次第荡平,殄除元恶,该领兵大臣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允宜特沛殊恩,用酬劳勚。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自咸丰四年,在湖南首倡团练,创立舟师,屡建殊功,保全湖南郡县,克复武汉等城,肃清江西全境,实由该大臣筹策无遗,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得宜。曾国藩著加恩赏加太子大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带双眼花翎。

注释:①曾国藩的弟弟,曾被封爵,后多年担任两江总督。

②这里只是象征意义,指的是一种古老、过时的战争习俗。

[这里列出了众多官员的名字以及他们各自的封赏,首先是上文中提到的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被授予爵位]

洪秀全尸身,觅获后锉尸枭示,仍传首被害地方,以泄众愤。李秀城、洪仁达二犯,即著曾国藩等派委妥员,槛送京师,讯明后尽法处治。

之后又下一诏,称皇帝会亲自到太庙等地祭祀行礼,并祭祀答谢帝国江河山川的神灵保佑。

当时有一名中国人将天王死时的情形记录了下来:

自官军攻陷沐阳,南京贼势穷蹙,如同笼中困兽,艰难无望。阴历四月以来,南京被围,粮食供给稀缺。城中之人,食物定量供给,每日一餐糟糠,食不果腹。天王令将草根树叶揉至团状,供身边亲信及各位叛军将领充饥,言曰“甘露”,宫中之人皆食之。又令城中百姓各家皆储备十担此甘露,供国库所需。愚昧之人皆从之,而众人皆对此置之不理。

忠王李秀成自沐阳逃出,重返南京。刚一进城,便命人击鼓鸣号,请天王及随从下殿以论当前危局。洪秀全登上宝座,言道:“天帝授予我以神旨。天父、天兄(这里指的是耶稣)令我下凡作万民之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汝等可随我,亦可弃我,悉听尊便,朕江山固若金汤,尔不扶,自有人扶。百万天兵任我派遣,区区几百几千官兵怎能进城?”李秀成听罢此番无稽之妄言,垂泣而出。

然而未及五月中旬,洪秀全便知天京不保。27日,希望尽失,他在酒中放入剧毒,举起酒杯疾呼道:“非天父欺吾,乃吾有悖天父矣。”连呼数遍,将毒酒一饮而下。午夜恶贯满盈的伪天王于痛苦中死去。其临终遗言虽承认罪过,却丝毫没有半点忏悔之意。事后,其部下遂以绣龙黄绸裹其身,依照教规,不用棺殓,将其下葬于宫中角落,转而拥护天王之子,即所谓的幼天王登基。尽管他们秘不发丧,消息最后还是不胫而走,听闻噩耗,围困将士士气低落,心灰意冷。

曾国藩上奏朝廷的奏折中描述了掘出伪天王尸体一事:

洪秀全遍身皆用绣龙黄缎包裹,缠脚亦系龙缎,头秃无发,须尚存,已间白,左股右膀肉犹未脱,乃戮尸,举烈火焚之。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所有伪玉玺二方,金印一方,臣当专差赉送军机处,俾方略馆有所考焉。

奏折接着说道:

李秀成之就擒也,各营之降卒,附城之军民,人人皆识,观者如堵。臣二十五日甫至金陵,亲讯一次,令写亲供,多至数万字,叙发逆之始末,述忠酋之战事,甚为详悉。又力劝官兵不宜专杀两广之人,恐粤贼愈孤,逆党愈固,军事仍无了日。其言颇有可采。

日来在事文武,皆请将李秀成槛送京师,即洋人戈登等来贺者,亦以忠逆解京为快。臣窃以圣朝天威,灭此小丑,除僭号之洪秀全外,其余皆可不必献俘;李秀成自知无可赦,在途或不食而死,或竄夺而逃,翻恐逃显戮而贻巨患。询及李秀成权术要结,颇得民心。城破后,竄逸乡间,乡民怜而匿之。萧孚泗生擒李逆之后,乡民竟将亲兵王三清捉去,杀而投诸水中,若代李逆报私忿者。李秀成既入囚笼,次日又擒伪松王陈德风到营,一见李逆,即长跪请安。臣闻此二端,恶其民心之未去,党羽之尚坚,即决计就地正法,遂于初六日正法。

伪天王两兄,虽据李秀成供,在贼中暴虐专权,而如醉如痴,口称天父不绝,无供可录。因其抱病甚重,已于初四先行处死矣。又钦奉谕旨:‘洪秀全尸身觅获后,剉尸枭示,仍传首于被害地方,以雪众恨。钦此!’臣于已遵旨行事。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我创办了共识网

    我创办了共识网

    本书共分为:人生这锅窝窝头、一路驼铃声、智慧的和聪明的、头顶有光环的人若干辑。主要是作者对家乡、亲人、朋友以及儿时的回忆和怀念,对岁月的感慨,以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等。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些生命的体验与感悟酝酿出让人唏嘘不已的经典之作。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他为人类的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爱恋的时空穿越

    爱恋的时空穿越

    ╮(╯3╰)╭亲们,这是我的处女作哦~本文也许形式老土...我会改进的...~~~求打赏~本文是萌萌二二的女主艾拉穿越遇美男的故事,虽内容老土,但还是求一票~~~
  • 垣苜珐:古城

    垣苜珐:古城

    你一缕离魂,却为何总在忘川河畔徘徊不去?”“我,在等一个人,凤君呢?敢问凤君为何以日日来此,莫不是也心有所兮?”“我,不记得了!”“忘缘凤君本无夙愿,今不过一世,亦亦不过百载,情劫方动,尘缘顿消,你又何苦为了他,步若奈何!”“他虽已忘,我却记得,他既许我一世不离,我又怎能忍心留他永世既缘!”“你,还未等到要等的人吗?”“他一日不来,我便等他一日;他一世不来,我便候他一世!”“我,可曾见过你?”
  • 都市闪电

    都市闪电

    【我叫左夜然,或许你们不认识,但另一个称呼或许会有人很熟悉的:闪电侠。我是世界上最快的人,现19岁,男,是一名北大大一学生,在一次人类进化中获得闪电异能(好吧,其实我也不知道人类进化是什么玩意),这个世界异能者有很多,只不过大部分普通人不知道罢了,这本日记记载着我的生平,你看到这篇日记,或许能了解到什么,而我估计已经挂了吧,嘿嘿】
  • 撒旦总裁:我错了!

    撒旦总裁:我错了!

    被渣男劈腿,偶遇渣男小舅舅,什么?结婚就能让渣男叫她小舅妈?!结!但是,为什么有种被骗的赶脚?
  • 腹黑邪妻:本王的女人惹不起

    腹黑邪妻:本王的女人惹不起

    墨韵云,现代国际金牌杀手,外冷内热,性格不定,一会儿呆萌可爱,一会儿冷酷无情,一朝穿越,她成了墨庄大小姐,爹爹疼她,舅舅爱她,还有一个护短的师父,十年前的一场指腹为婚,他从此缠上了她。他,焚煞境的少主,人人惧怕的煞王,两国并封的王爷,拥有高贵的身份,心高气傲,杀人狠毒,却对她百依百顺,醋意乱飞,宠她上天“少主,少夫人去争夺天下第一去了!”某男大笑“这才是爷的女人!”“少主,少夫人灭了月国一朝!”某男说道“灭的好,爷早就看月国皇帝不顺眼了!”“少主,少夫人看了个美男大会!”一溜烟,已不见某男身影……
  • 夜染尘寰

    夜染尘寰

    每个人都在寻找通往长生的道路。这是一片奇异无边的时空,坐落着数不清的大陆与岛屿,神秘的海外,禁忌的异域,残酷的血土...秘境里,造化与凶险并存。来自地球的白化病少女裴染因一串项链奇异穿越,在这个天骄并起的黄金盛世问鼎宝座!
  • 音之梦

    音之梦

    青春,最美好的岁月。音乐,最美妙的旋律。当青春碰上音乐,会有怎样的火花?梦想,就在前方。她,一个小小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梦想?又怎样去面对别人的眼光?
  • 娇宠

    娇宠

    阿桑忙着攒嫁妆的时候,宋楚瑜常常给她添乱。等阿桑终于攒好嫁妆了,却被宋楚瑜搬到了他家。阿桑:我根本没想嫁给你!楚瑜:可我早就想娶你了!小孤女盼嫁佳婿,世家子自荐枕席。其实,这就是一个灰姑娘嫁高富帅的故事!
  • 偏执与狂

    偏执与狂

    这坡脚的青春,请给予我一根拐杖,让我从晨曦走到日暮,那里没有黄昏,只有永恒……
  • 我的少女太后娘娘

    我的少女太后娘娘

    我六岁的时候我的丞相老爹把我嫁给了八岁的太子。六岁,我成了太子妃。没过多久,我的皇帝公公睡着睡着就仙游去了,太子登基。十岁,我成了皇后。可惜我的皇帝老公寿命不长,刚登基没几天就去找他爹去了。丞相老爹急忙在皇族中给我找了个大我八岁的儿子。同年,我成了太后。自称从本宫变成哀家。。天呐这到底是什么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