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18

第18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18)

在光绪生命的尽头,他也只能怪罪袁世凯,正是因为袁世凯背叛了他,才导致他现在受到如此的失败和耻辱,自己所珍视的改革计划才化为了泡影,被幽禁在瀛台,度过了二十三个月漫长的禁闭生活。当他躺在床榻,奄奄一息之际,他的遗言竟是让自己的兄弟莫忘他的痛苦,许诺定为自己找袁世凯报仇雪恨。

关于荣禄,光绪说道,荣禄会首先想到保护慈禧,去提醒慈禧太后,这是很自然的,情有可原。毕竟,自己本想将荣禄处死,本就不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任何忠诚。老佛爷对自己如此嫉恨,也能够理解,毕竟他确实密谋想要除掉她,只不过失败了而已。但是袁世凯则不可原谅,他口口声声说着忠诚于皇帝,愿效犬马之劳,却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背叛了他。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即使是在袁世凯当上了直隶总督一职,觐见时,皇帝也不愿意与他说话。

后来,光绪皇帝的兄弟,即摄政王遵守了当年的诺言,将袁世凯撤了职,令其整日活在惶恐与不安之中,也算是为光绪皇帝报了仇。正是这紫禁城中围绕在皇位周围错综微妙的点点人性,决定着宫中之人的命运。

注释:①八国联军进入京城,朝廷准备西逃之前,慈禧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

§§§第15章慈禧训政

光绪皇帝的统治生涯戛然而止,空留帝王之名,实权却掌握在慈禧手中。曾经,凭借着自己的年少轻狂和新思想,他不顾一切地反抗宫廷中的黑暗势力,但不幸的是,他失败了,就像当年同治皇帝一样一败涂地。

慈禧太后在同治宾天后成功掌权,垂帘听政,这一次她再次大获全胜,满足了自己的统治欲望。

光绪皇帝是她的亲外甥,慈禧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她曾经身退颐和园,将掌握国家方向的船舵交到他的手中,但他偏偏要将国家这艘巨轮驶进多风暴的危险海域,将整个大清王朝置于危难之中,使得群臣纷纷上书,请求太后重新掌舵,这是光绪皇帝自己的过失,是天意,并不能嫁祸在慈禧头上。

二十三年前,同治皇帝因为恶习早逝,慈禧不得不随众愿,重新执掌政权;现在,光绪皇帝又愚蠢鲁莽行事,她重掌政权,谁也不能责怪。众人皆附和,称如此看来,上天的意旨就是让太后继续执掌政权。慈禧仅仅是给了他们一些微小的推波助澜,并不能够太过于细腻审视。

光绪统治虽已结束,与同治不同的是,光绪尚在人世(虽然他脆弱,独自幽居)。但是慈禧从来就不喜欢做事模棱两可,让结局似是而非。所以,自从这可怜的君主踏进关押他后半生的瀛台,慈禧便开始着手以中国正统形式为光绪的“龙驭宾天”和“下访九泉”做准备,紧锣密鼓开始重新选择幼帝,确保这新的幼帝年纪、家室及温顺脾性都必须让她能够长久地掌握政权。

然而,此时南方各省民众情绪暴动,且欧洲国家对光绪皇帝乌托邦式的改革幻想持有同情,随时可能会开展一些示威反抗活动,慈禧意识到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并严格按照礼节要求行事,才不至于将矛盾激化。十月初,整个京城流言四起,称光绪皇帝定活不过那个春节。

光绪皇帝沦为了宫廷的囚徒,已然丧失了希望,前途黯然,注定以悲剧收场。他深知自己劫数难逃,却又不得不扮演好傀儡天子的角色,每季装模作样地主持祭祀大典。八月八日,受到群臣要求,在整个朝堂之上,他带领朝臣在慈禧太后面前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宣示了自己的彻底失败,承认了自己的无足轻重,认可了慈禧太后的最高权力。当天下午,荣禄率兵一队护送光绪皇帝从西苑走出,到月坛举办祭祀典礼。自从戊戌政变爆发,光绪失去了政权,像个木偶一样被慈禧太后控制着,举行国家的祭祀典礼。作为国家最高祭司,光绪意识到自己将要成为帝国的下一个牺牲品,这华丽的仪式完毕后,又要被重新关回那个孤寂幽冷、象征着耻辱的瀛台,想到这些,光绪皇帝内心该是多么的苦楚难堪!

接着,慈禧太后转而着手处理政事。虽说前几年退居颐和园,将国事交给了光绪皇帝,但是她处理政事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第一步必须采取的措施是向大臣、向整个世界证明,自己发动这样一场政变是正确的、正当的、完全有理由。她还必须除掉那些冒犯、反对自己的人,然后将自己的心腹安置在重要职位,围绕在自己左右。

中秋节时皇帝忧郁,遂太后准其出行数日。之后,慈禧太后下诏警告道,任何皇亲国戚,不管官居何位,如若存二心不忠于大清,都必须受其恶果。满族亲王若是出现任何不忠、谋反的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慈禧太后的法眼,且一旦发现,太后必然严厉处置(就像载垣逆谋一事)。这一次,她下发了一道圣旨,称载澍贝勒?竟敢公然支持、同情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判处其终身圈禁宗人府。

此外,不幸的是,他还娶了慈禧的侄女为福晋,两人关系处得很不好。百日维新之初,他建议光绪皇帝彻底摆脱慈禧太后对政事的干预,却不幸被他的福晋听闻,报告给了慈禧太后。因此慈禧才采取了行动,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戊戌变法后,京城中人主要持两种观念。一种认为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之举利国利民,乃是好事;一种则认为慈禧太后及时发动政变将变法镇压才是明智之举。但是,京城中那些大小官员多是见利忘义之徒,政治倾向往往随着权力变动而左右摇摆。所以,整体来说,既然此时慈禧大权在握,民众当然更多地站在慈禧太后一边。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还拥有如俾斯麦一样的能力和手段,在引导公众意向一事上很是在行,她派太监们到酒肆茶坊里去传播谣言,诋毁光绪的种种昏庸无道,无端迷信西法,甚至谋害太后,以此渐渐争取到士大夫和文官的支持和同情,舆论皆以皇帝为非,以太后再次训政为是。

慈禧再三强调,光绪皇帝未尽孝道,竟然密谋想要杀害自己年迈的姨母(在正统的儒者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此外,光绪皇帝得到了外国人的同情和支持,仅此一点,他在激进的中国人眼中就应该受到谴责。最终,众人皆认为光绪皇帝缺少判断力和自控力,而慈禧太后重新掌握政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完全合情合理。就连那些原本认为在光绪皇帝的改革变法中看到了新的时代曙光的外国公使也逐渐地接受、认可了这样的观点。

这些外国使官的外交政策很娴熟且灵活多变,总是选择那些阻力最小注释:①很有趣的是,这位满族贝勒在1909年1月被皇帝的兄弟,即现任摄政王释放,并在同日任命其统帅一支八旗兵。同日,摄政王免去袁世凯的直隶总督一职,对于爱新觉罗氏来说,如此针对叶赫那拉氏的举措实在大快人心。的政策(特别是当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政策时),或者接受并宽恕既成的事实。因此不久后,他们的官方态度,包括英国的态度全部发生了转变,从敦促光绪变法,瞬而谴责光绪皇帝改革维新,称其操之过急。而1900年始,慈禧太后实行新政变法,这些外国人再次调整政策,转而支持,称慈禧新政是大清王朝即将来临的复生之举。

1898年6月,英国外交部长看到了光绪皇帝的变法诏书,认为“大清朝终于认识到必须开始彻底进行改革了。”?十月,主要变法人士康有为逃脱了慈禧的报复,被上海的英国使馆救下,由英国战舰护送到了一个英国殖民保护区(这就给人错觉,认为这是英国或出于人道主义,或出于自己的利益,积极地参与、干涉中国的发展大业)。

之前众人纷纷采取权宜之计,现在则开始逐渐承认这样的事实,即“慈禧太后以及满族权贵因为担心变法危及他们的利益及安危,认为改革变法危及到了满族的统治!”?两个月后,和平及友好时期到来,在这样的时局下,克劳德·麦克唐纳先生告知索尔兹伯里的侯爵,称七位外国公使夫人此前收到了慈禧太后64岁大寿庆典的请柬,而且亲自参见了慈禧太后,称慈禧太后“给人印象颇佳,对客人周到热情,且温和文雅。” 在这次大寿庆典上,傀儡皇帝被迫按照礼节与所有女士一一握手。就这样,改革大幕徐徐落下,变法这场闹剧终于谢幕,所有相关人士几乎皆对如此的收场颇为满意。

然而,不久之后,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外交大臣,听闻各地流言四起且日渐盛行,流言称“慈禧太后将要对光绪皇帝采取极端手段”?。惊骇之余,他们提醒清政府,切不可做出任何令英国感觉不妥或不体面的过激行为。总理衙门知道,若光绪皇帝莫名其妙突然驾崩,定会令各国使馆大吃一惊,继而对清政府产生怀疑抑或不满。人们茶余饭后闲谈中乃至媒体中都报道了英

注释:①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266。

②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401。

③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426。国大使馆对此事的干预,得知外国干预,中国民众很愤怒,称这纯属中国的国内问题,且在中国,这样的先例举不胜举,断然不容外国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在满族人看来,光绪皇帝接受了西方新奇观念已经是违背祖制的大罪,现在他又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同情,不仅是满人,就连汉人也开始憎恨他了。

此事的风波很快便平息了,举国上下重新回到往昔的生活轨道,慈禧太后再次掌舵大清朝,人们不仅满意甚至还稍稍欢喜。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戏剧化的废黜光绪皇帝一事,京城之中,人们乐此不疲地传播着流言,说光绪皇帝蓄意谋害慈禧太后,现在则仅仅将他幽闭瀛台,这样的惩罚与他所犯罪行相比实在太过轻微?。文人学士也纷纷撰文谈论此事,肆意将光绪皇帝和唐朝(公元726年)一个谋杀太后的皇帝作比。

舆论形势对光绪皇帝甚是不利,因此,人们预测光绪皇帝即将不久于人世,然而民众对这样的传言竟然不以为然,仿佛这件事本就无足轻重。毫无疑问,不管这件事在南方民众看来多么严重,或者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在北方,民众几乎很少谈论此事。眼看公众的心态已经摆平,已经掌控舆论优势,慈禧太后随后便以一个受害者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圣旨,称天子得了重病,话中既没有表现出惊讶,也没有表达丝毫的担忧挂念。

众人认为,慈禧太后最终同意派出各省名医来为皇帝看病也只是迫对

礼节不得已为之。诏书中称:“自四月以来,朕即觉违和,至今日病势未能轻减。”此诏书形式上宣告了即将废黜光绪皇帝一事,而众人对此反应迥然各异。

那些被慈禧诏去为光绪皇帝看病的医生中,有一位名医名叫陈莲舫。多年来,此人被誉为中国最有名的医师。以下是他提供的当时在京城的经历以及他对自己职责本质的描述,他将这些提供给了《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注释:① 这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官场之道的一个例子:上海道台要求英国领事馆协助抓捕康有为时,毫无犹豫地称光绪皇帝已经驾崩,是被康有为弑杀。(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

401。)并发表在了报上。其文选译如下:

朝廷下旨,召集各省总督及巡抚选派当地名医前往京城为皇帝看病。江苏巡抚乃选送名医陈莲舫入都,不得延误。对此职务丝毫没有兴趣且深知此职乃公职,无报酬,对陈莲舫这样一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医者而言,进京为皇帝诊治实非易事。但是此乃皇差,不容推辞。收到巡抚送来的六千两白银,作为此次上京的盘缠和职务的报酬,他将家中店铺交给两个可信的随从(或学徒)看管,即刻亲自上京到军机处报到。踏进军机处之门,陈莲舫发现此时已有三位其他地区的名医等候于此,随时恭候皇帝召见。法国使馆的医生德对福已经为皇帝作了诊断且他对天子症状的诊断成为外国公使的谈资。对于这位法国医生的诊断及建议疗法,陈莲舫甚是鄙夷。而他本人为皇帝所开药方所用乃是中世纪作家在历史小说中描绘的欧洲医师所用之语言。陈所开案,先言皇帝之气体热度等,又述呼吸器病已十余年,又言发热则由于身虚心劳之故,方药则系饮片数种及调养身心之故,他所言更适合中国而非英国读者。不管如何,就他所言,皇帝病症在于呼吸器官衰弱所致,已十余年,发热则由于身虚心劳之故。陈离京之前(约十一月中旬),光绪皇帝烧已退,且病情得到改善,但是皇帝病情严重,事关重大,陈莲舫意脱身将职责留给年轻的同行,他于是贿赂太监高官,侥幸逃脱。当被问及皇帝病情是否严重时,陈莲舫回答晦涩,称若皇帝撑到春节,次年春天,皇帝的身体就会逐渐恢复,有望彻底痊愈。

陈到京后数日,即由军机处一官员传旨上殿觐见。皇帝及太后正于大殿南侧的偏殿等待。这次的会见过程展现了这个中部帝国统治者的威严,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内部政策的绝对保守性。陈叩首,跪于下,太后与皇帝对坐,中置一矮几,且整个会谈中,皇帝与太后两人一直相对而坐。皇帝面色苍白无华,有倦容,喉间有痰,头似发热,形容瘦弱,鼻如鹰钩,据陈意,颇类一西人。太后威仪严整,一望而知为有权力之人,似极以皇帝之病为虑,小心看护貌若慈母。旧时医官不得问及皇帝病情,太后乃代述其病状,皇帝时时颔首或说一二字,以证实之。殿庭之上惟闻太后语音,陈则以目视地,不敢仰首,闻太后命诊脉,陈才始举手切帝脉。身仍跪于地上。据言,实茫然未知脉象,虚以手按之而已。诊毕,太后又接着陈述病情,言,帝舌苔若何,口中喉中生疮若何,但既不能亲视,则亦姑妄听之而已。太后语毕,陈遂叩头谢恩而退,又以病案及其治理调护之法,上呈军机处转奏于帝。其所开药系饮片数种及调养身心之故。?

陈莲舫的预言果真成为了现实。皇帝活过了春节,渐渐地恢复了体力。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担忧外国使馆介入此事,才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保住了光绪的性命。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慈禧已经意识到南方各省群情愤怒,不服从自己的统治,认为当前的权宜之计是要平复这些怒火,而不是报复光绪,再惹事端。

政变中,慈禧太后处死了几位来自广东的改革者,两广地区人士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排满情绪。这些暴动的南方民众非常愤怒,大声谴责满人及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时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叛乱暴动。

在中国,任何消息传播都极其迅速,不多久,消息便传到了南方民众耳中,称皇帝性命危在旦夕,年末将是光绪皇帝宾天之时。由是,全国各地的抗议和警告之言如同雪花般从四面八方飞落京城,有些是发到各个部门,而有些是直接发到皇帝手中。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名人传记丛书)

    丰臣秀吉(名人传记丛书)

    “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本文为你讲述丰臣秀吉。
  • 黑塞传

    黑塞传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大厦添了不少砖瓦,他们中间许多人的名字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可你听到过黑塞的名字吗?读过他的作品吗?黑塞何许人也?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赫尔曼?黑塞的传记。作者带你浏览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德国学者一生的传奇故事和心灵的轨迹,让你了解艰难的时世和对哲理的执着思索,如何成就一个诗人、散文家、心理学家、社会批评家、预言家、人道主义卫士、和平主义者……与独立的人格为友,与优雅的格调为友,与黑塞进行精神对话,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在总结众多历史书籍的基础上,选取了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余位著名人物,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作用精要地介绍给读者。内容涉及政治名人、军事名将、科学巨匠、文豪泰斗、艺术大师、商界巨子等六大门类,时间跨度从先秦到近现代,描述了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进程。
  • 阿加西自传

    阿加西自传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安德烈·阿加西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 阿加西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拉斯维加斯的七岁小男孩在粗暴的父亲监管下,每天不断练习的痛苦。我们看到了那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被抛弃在像监狱一样的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时的无助。在孤单和恐惧中,九年级就中途退学的他,像风一样叛逆地活着。正因为这样,他也成为了八零后的偶像。他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在他十六岁成为职业选手之前,他的新形象就预示着在网球中将刮起新的风潮,就像快如闪电的回球一般。
热门推荐
  • 重铸河山

    重铸河山

    可耻的“儿皇帝”石敬塘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遗害四百年:北方战略门户洞开,中原无险可守,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异族以此为跳板,攻略中原腹地,杀戮无数,铁蹄所至积尸如山,流血漂橹,千古之祸未有如此之烈者!宋王朝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两次北伐,败军覆师,伤亡惨重,名将杨令公在“雍熙北伐”中壮烈殉国!雄材大略的周世宗于显德六年北伐,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契丹震恐,仓皇北遁,“幽云十六州”光复在望,然而周世宗却意外病逝,这段本该名垂青史的历史却半道而废,让无数后人无数次为之叹息!华夏又一次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关键时刻黄俊意外地来到这个动荡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在黄俊的推动下中国历史将走向何方?是继续周世宗未竟的北伐大业,奋击契丹夺回“幽云十六州”,还是一仍历史重演,由赵匡胤建立百年积弱的宋王朝?
  • 活学妙用经商厚黑学

    活学妙用经商厚黑学

    诚信是经商的根本,但在瞬息万变、风云奠测的商场,相信人是应该慎之又慎的。虚假的需求信息,深藏欺诈的报价,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令人血脉贲张的利润远景,指天划地、胸脯拍得“啪啪”响的保证,纵酒痛饮的酒桌哥们儿,都是防不胜防的陷阱,随时可能使你血本无归。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即战场,出没于生意场上的人,切不可忘记这一深刻的古训,永远对周围的环境和变化保持警惕和戒备。随时随地密切注视对手的情况,如果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就仓促与对方签合同做生意,将会使自己处于极端危险的处境。
  • 莹夜

    莹夜

    新建作品,等我先码完万字后,再考虑写吧,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 渔非鱼尘之外

    渔非鱼尘之外

    他们为追求戏剧化的效果(各种人为的蒙太奇),营造紧张营造逼格,而事实并非电视电影和他人所说的;当所有变得简单,操作与种种越来越象协奏曲,而你的指端穿梭或停驻于琴键~~~键盘的滴答,就是你听到的曲录~~~渔非鱼,却没几人能懂,非得往那些绚丽浮华的坑里跳,或许这便是芸芸之红尘.....而渔在尘之外~
  • 封印之身:蔷薇殿下寻爱记(完)

    封印之身:蔷薇殿下寻爱记(完)

    她是个低级不知道为哪界的怪物,别人都叫她妖精。 她有一个死心塌地的帅气男佣,还有一个冰冷无情的有钱老板。原来她的命运已经开始轮转。当她拥有蔷薇印记,也是梦境到来之时。跟随梦境的指引,寻找开启之匙。五界的流年,记忆的碎片,还有那个猫妖的一次次出现,是注定,还是计谋?
  • 无罪年代

    无罪年代

    末日来临,人性变得一文不值,且看一群本来就没有人性的杀人犯们如何在末世逍遥
  • 兵王之王小兵

    兵王之王小兵

    主要讲了王小兵冲高中毕业后的参军之旅,以及特种兵生涯的故事期间包含了1·爱情(王小兵陈昕和柳曼三者中间的爱情故事)2·友情(王小兵~侯鹏~李志伟~崔艳阳~班长郭东林等一系列战友的感情)3·亲情(爷爷王大海爸爸王建国以及母亲沈燕和武术师傅闫飞)三方面的描述
  • 双曲线不再落泪

    双曲线不再落泪

    《原来你们还在》女主角的大学生活。青春,励志,治愈,微矫情,真实,寻常,反套路。
  • 傻白魔女养成

    傻白魔女养成

    情人一生似如风,醉过一世夕阳落,一世走过白了头,独自一人这忧愁。
  • 指缝间的阳光

    指缝间的阳光

    许灏家境遭遇破产,随着父亲搬迁到了一个市场里,结果认识了同样因为生活所困无奈的罗絮。而对着许灏有着感情的陆然也随同许灏一起兼职,由此,故事开始发生一系列变故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