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17

第17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17)

康有为虽然早就意识到变法前路危机重重,但此时看到慈禧太后按兵不动就误以为慈禧优柔寡断,因此劝导皇帝趁机反抗夺权。康有为信誓旦旦地告诉光绪皇帝,称慈禧支持改革,完全是虚情假意,万万不可轻信。其实,她才是中国觉醒之路上的最大障碍。如今大清朝如此腐败堕落、国家沉睡不醒,都是慈禧一手造成的。怎么能够允许她每年动用几百万的国库之财,来维持她在颐和园放荡奢华的生活呢?因此,康有为建议皇帝发动政变,包围颐和园,活捉太后。他建议皇帝下发诏书,数落慈禧的过失,并在诏书中明示决心,禁止她再参与任何的国家政事。

康有为与光绪皇帝是在宫中一个密室中密谈的政变之谋,但却不慎被一个小太监偷听了去,还报告给了慈禧太后。这个小太监十有八九是李莲英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奸细。

密谈中皇帝愚蠢地应允了这次密谋,却决定在天津阅兵回来后将之付诸实施。光绪知道,要想获得政变胜利,就必须掌握兵权,可是只要直隶新兵掌握在荣禄手中,荣禄就会拼劲全力与他对抗,绝对不会允许他们动慈禧一根汗毛。皇帝以为,此时最大的障碍是荣禄,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危险在于慈禧,她权倾朝野,手下亲信众多,极难对付。皇帝明显低估了慈禧太后的能耐,以为她的按兵不动真的是优柔寡断。

光绪帝一如既往地下发新的改革诏书,一会儿令在京城修筑沥青大道,一会儿招募民兵自卫队,增强国防,一会儿又批准满族权贵离开京城,遵其所愿,到其他各省谋生。

7月27日,光绪帝发布了百日维新期间最后一道重要的改革诏书,考虑到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不堪之事,再看这封诏书,心中甚是悲哀。圣旨内容如下:

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今士大夫昧于域外之观者,几若彼中全无条教,不知西国政治之学,千端万绪,主于为民开其智慧,裕其身家。其精乃能美人性质,延人寿命,凡生人应得之利益,务令其推扩无遗。

朕夙夜孜孜,改图百度,岂为崇尚新奇?乃眷怀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遗,非悉使之康乐和亲。朕躬未为尽职,加以各国环处,陵迫为忧,非取人之所长,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至苦,而黎庶犹有未知,职由不肖官吏与守旧之士大夫,不能广宣朕意,乃反胥动浮言,使小民摇惑惊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获闻新政者,朕实为叹恨。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著查照四月二十三日以后,所有关乎新政之谕旨,各省督抚均迅速照录,刊刻誊黄,切实开导。著各州县教官,详切宣讲,务令家喻户晓。各省藩臬道府,饬令上书言事,毋得隐默顾忌。其州县官应由督抚代递者,即由督抚将原封呈递,不得稍有阻格。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此次谕旨,并著悬挂各省督抚衙门大堂,俾众共观,庶无壅隔。

但是此时,慈禧的耐心已尽,从那幽宫中走出,再次卷入紫禁城的权力之争,光绪帝辉煌的百日维新也走到了尽头。

§§§第14章戊戌政变

1898年8月,即光绪二十四年七月末,紫禁城内大局已定。慈禧太后暗中已经被保守派拉拢,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在她看来,是因为行动的时机还未到来。

1898年9月,同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慈禧才决定采取击垮改革派决定性的一步。采取行动重新掌权之前,她召见了荣禄,与之商讨大计。当时,南方各省民众普遍仇视她,慈禧想要尽最大努力平息这种仇视情绪,因此这个时候定要避免任何公然篡权的举动,否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慈禧默默等待着,直到准备工作万无一失,才最终放手行动。同年八月初一,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召见了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就帝国政治之需与他详细长谈。袁世凯(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仰仗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提拔,宏图大展,扶摇直上。不过,其对手与劲敌多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归咎于他,称正是由于驻高句丽时,他独断专职,才导致了这样祸国殃民的灾难。袁世凯关于高句丽状况的报告和出兵建议虽然没有直接造成危机,但必定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清政府在其建议下,派兵至高句丽,却落入日本的圈套。此前日本早已对这场战争做好了准备,只等着中国向其宣战。中国毫无准备,大败给日本,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国权力,袁世凯责任确实重大。即便如此,袁世凯的个人声誉和在朝廷上的威望没有受到一丝影响。

在与皇帝谈话中,袁世凯信誓旦旦,宣称自己支持维新改革大业,光绪皇帝大悦,认为自己赢得了袁世凯的效忠,改革大业又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此前,康有为上奏,建议皇帝更多仰赖自己的权威,慈禧太后知道后,勃然大怒,严厉指责光绪帝竟然听信如此言论。慈禧太后仗着自己的权威,屡次责难,光绪皇帝已然忍无可忍,遂决定反抗。

此时,光绪心里清楚,荣禄不可能背叛慈禧太后,所以,此人拉拢不得,只能除掉。他也知道,若慈禧太后宣布支持保守党,反对变法,京城之中,定无一位杰出满族权贵乃至汉官敢出来与之对抗。京城中光绪皇帝可以放心倚重的仅有两位高官,分别为广东人张荫桓、贵州人李端棻。只要光绪皇帝掌控北方新军,彻底击垮保守党派依然大有希望,这点他心知肚明。为达此目的,就必须除掉直隶总督、新军总领荣禄,又不能被慈禧太后事先察觉。

改革派大臣康有为、御史大臣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和刘光第觐见,建议皇帝派人到天津衙门处死荣禄,后迅速带领一支万人新军回京,火速包围颐和园,活捉慈禧太后。与此同时,派兵前往保守派官员,如刚毅、裕禄、怀塔布和许应骙的府宅,将他们逮捕,送至刑部大牢。

这次会谈中,皇帝昭显了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问袁世凯若被任命为统帅新军首领,是否会为自己效忠,忠心耿耿。“为报圣恩,”袁世凯回答道:“即使仅是沧海一粟,只要臣一息尚存,必肝胆涂地、愿效犬马之劳。”

袁世凯在这次会谈中,言语及举动都极似忠诚,表现出自己对改革的由衷热忱,皇帝看在眼里,信以为真,即刻颁发了下面这道圣旨:

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著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著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惟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俾成劲旅,用副朝廷整顿戎行之至意。

对将荣禄革职一事,这次的会见中,皇帝只字未提。袁世凯刚踏出仁寿宫大门,慈禧太后就将他召进了颐和园,详细询问皇帝都对他说了些什么。慈禧说道:“改革军队乃国家之要务,此谕所言甚是。然皇帝急如星火,哀家怀疑其定有深谋,且待你再次被召见,再听哀家指示。”

随后,慈禧太后传见光绪皇帝,命他即刻将康有为逮捕,称康有为竟敢对太后的私生活及道德品行妄加评论,实为大不敬。此时,慈禧已经知道了皇帝夺权的计划,却避而不谈,佯装不知。但她此时不知道光绪帝计划将自己和荣禄除掉。她再一次责备光绪,称光绪对自己越来越缺乏孝道。没有办法,光绪皇帝只能顺从地允诺依照太后意愿将康有为逮捕。但是,当日傍晚,慈禧在昆明湖边游览用膳时,光绪皇帝趁机亲自草拟一道圣旨,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到了北京城。诏书内容如下:

谕内阁,工部主事康有为、前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闻尚未出京,实堪诧异。朕深念时艰,思得通达时务之人,与商治法。闻康有为素日讲求,是以召见一次(实际上,皇帝曾多次召见康有为),令其督办官报,诚以报馆为开民智之本,职任不为不重。现筹有的款,著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

康有为收到此旨,意识到事态严重,次日一早赶乘首班火车离开了京城,安全抵达塘沽,从那里搭乘客轮到达上海?。

慈禧太后得知康有为已经逃跑,怒不可遏,立即发电报给荣禄,令其抓注释:①康有为随后在英国的保护下逃跑,本书作者布兰德曾经受英国领事委托,帮助康有为出逃。此事在1899年出版的第一号蓝皮书的401号急件中有详细的记载。捕康有为。但是,不知是何原因(慈禧的指令在康有为到达天津之前就已经到达荣禄手中),荣禄竟然没有对此采取举动,康有为侥幸逃脱。这时,他并不知道康有为这些改革派计划要将他杀掉的计谋,否则,他肯定不会让康有为轻松逃脱掉。康有为却从来没有因为此事感激荣禄,总是不停地指责他,称他为慈禧之下第二邪恶之人,是改革的阻碍和改革者的宿敌。实际上,当时将康有为引荐给光绪皇帝的众位高官中,荣禄也是其中一个。直到逝世的那天,荣禄还开玩笑说自己也是康党一员。慈禧老佛爷也觉得甚是有趣,经常诙谐地问他可否有好朋友叛党、反贼康有为的消息。

当月初二一早,皇帝召见了林旭和袁世凯,会谈中,袁世凯再次信誓旦旦地向皇帝保证,自己会绝对忠诚。之后,皇帝离开颐和园前往紫禁城,准备在紫禁城中举大事,因为他知道颐和园中每个太监都是慈禧手下的奸细,于颐和园举事绝对不可能成功。

到了如此的紧要关头,光绪皇帝依然没有失去对改革成功的信心,第二天一早,他便下发了两道圣旨,一道命令在公学内教授外国语言,另一道则严令地方政府严饬吏治。

袁世凯受命离开京城前往天津,出发前,光绪皇帝在紫禁城的乾清宫接见了他,这也是他离开京城前与皇帝的最后一次会谈。为了防止密谈内容泄露,光绪帝采取了万全之措。

此时的光绪皇帝怎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坐这龙椅,召见大臣了呢?他又怎能料想,不久慈禧太后又会重新占据这个位置呢?

光绪论帝坐在龙椅上,大殿内抑郁昏暗,早晨微薄的阳光几乎无法透入,皇帝向袁世凯交代了任务的细节,命令袁世凯到达天津后,立即处死荣禄,即刻带兵返回京城,活捉慈禧太后,并将其拘禁。为方便他执行任务,皇帝还将象征着皇权的一支令箭交给了他,并命他火速前往天津,将荣禄于天津衙门就地正法。随后,光绪皇帝交给他一道圣旨,承诺待他完成任命,暂时担任直隶总督,返京面圣,再赏。

袁世凯承诺遵从皇帝,为光绪效劳。没有吐露半点风声,袁世凯于次日乘坐首班火车离开了北京。当天早八点,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出发前往西苑,亲祭蚕神,皇帝则按照礼节在西苑英秀门,即瀛台坐落之地,亲自跪拜迎接老佛爷。

中午之前,袁世凯到达天津,立即前往荣禄的衙门,问荣禄是否把自己当歃血为盟的好兄弟(两人几年前曾经结拜为兄弟)。“当然,”荣禄惊诧道。袁世凯由是说:“这样最好,皇上派我来杀你,但我现在背叛了诺言,因为我效忠于慈禧太后,也因为顾惜我俩的兄弟之情。”荣禄闻听此言,并没有惊慌失措,却因慈禧太后对此事一无所知感到吃惊,称自己定要即刻前往京城,通报太后。袁世凯遂将皇帝给予他的圣旨交给了荣禄,荣禄当即乘坐专车,下午五点多钟就到达了京城。

一到京城,荣禄便直接前往西苑慈禧太后的住所,全然不顾朝廷规定的严禁地方官员未得特殊传召,不得进京的严格规定,更不顾严格的宫门禁令,一路冲到了慈禧太后的住处,叩头三次,叫道:“请老佛爷救命!”慈禧说道:“禁城里面,你有什么事要我救命?这里没有危险,宫里也不是你避难的地方,你如何冒昧前来?”荣禄向前,跪在太后面前,将光绪皇帝的密谋,一一陈奏。慈禧太后一听,勃然大怒,凭借曾经帮助自己克服一切困难的阳刚智勇,令荣禄秘密通知保守党首领,传他们即速来西苑觐见太后(而此时,皇帝还在紫禁城中)。

不到两个钟头,整个军机处的大臣、几位满族亲王和权贵(礼亲王,每次遇到危急之事,总以生病为由请假,此次亦是如此,并不在场)、七部高官,包括已被皇帝开缺的许应骙和怀塔布全部聚齐,跪在慈禧太后面前,纷纷陈言,请求慈禧太后重新掌握政权,以救王国免遭蛮夷文化的荼毒。

很快,太后便安排好了一切,将紫禁城中所有侍卫全部换成荣禄手下新兵,同时,令荣禄即刻赶回天津,等待进一步的指示。这次会议直到午夜,众人才散去。

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皇上来到中和殿,阅读礼部草拟的秋祭社稷坛的祭文,刚出殿,就有侍卫、太监将他押到西苑四面环水仅有板桥可通的瀛台,称太后随后来见。慈禧太后遂以皇帝名义发布了一道圣旨,内容如下:

现在国事艰难,庶务待理。朕勤劳宵旰,日综万几,兢业之余,时虞丛脞。恭溯同治年间以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办理朝政,宏济时艰,无不尽美尽善。因念宗社为重,再三吁恳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办事。本月初八日,朕率诸王大臣在勤政殿行礼,一切应行礼节,著各该衙门敬谨预备。

紧随而来另一道圣旨,将御史大臣宋伯鲁罢免,称其臭名昭著、恶名远扬,竟向皇帝引荐奸党人士如梁启超者。慈禧太后与宋伯鲁嫌隙颇深,且嫌隙由来已久,只因之前的一封奏折中,宋伯鲁胆敢谴责自己道德品行不端。但是,宋伯鲁并没有参加杀害自己的密谋,慈禧于是仅将其革职,而未取其性命。

慈禧回到瀛台,身边只带了李莲英一人。这时,李莲英已经按照命令将皇帝身边的太监全部换成了自己的手下,而光绪身边原来那些太监、随从要么被处死,要么被流放。一位满人从慈禧的弟弟桂祥公爵那里听到了这次会面的情形,也是从这位满人口中,我们才得知了此事的具体情形。

根据此人所言:当时慈禧直截了当地说道,暂且饶光绪性命,暂不废帝,但需严格监视,一言一行皆需通报太后。她痛心疾首地斥责光绪,称光绪要变法维新,自己也并未阻拦,可为何光绪听人唆弄,忘其大德,还要设计害自己?自此,改革措施一并废除。光绪只不过是一个木偶傀儡,根本不配做皇帝,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能够废了他。后又叹道说,光绪薄命,根本没有福气做皇帝,现在亲贵重臣,统请自己训政,没有一人向着光绪。汉族大臣中,助他为恶者统是奸臣,自然有法处治。慈禧说至此,恨恨不已,珍妃(皇帝唯一宠爱的妃子),突然跪在太后前面,吁请太后宽恕帝罪,勿加斥责,竟不觉大胆称皇帝系一国共主,圣母亦不能任意废黜。太后大怒,命内监将珍妃带领回宫,引到一个密室,将其幽闭。直到1900年,西逃之前,慈禧下令将这个敢在自己面前放肆的妃子处死,才平了自己嫉恨之心?。

从来没有和光绪皇帝有过共同语言的皇后,却被命令留在光绪身边。皇后是慈禧的侄女,深得慈禧信任,慈禧便命她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然后向自己汇报。除了皇后和太监之外,光绪皇帝不许接见任何人,除非慈禧太后在场。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造物先造人

    造物先造人

    本书介绍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本书把松下幸之助最重要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心得从他的著作和传记中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企业经营人士的目的。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异世飞升传

    异世飞升传

    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文书豪,在于好友玩游戏的过程中偶然来的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该如何在异世立足生存,并走上飞升之路呢?
  • EXO傲娇伯贤:无可替代的爱

    EXO傲娇伯贤:无可替代的爱

    如芒刺在背,覆水难收.解不开回忆沉痛的枷锁,每一幕转折都刺痛着冷漠的伤口,嘲笑着挣扎着的荒谬。不断消散的雾气,无路可退。不想浪费落日,不想虚度世界,不想挥霍宇宙,只会遗憾这一生春色我都来不及一起看遍.以爱之名,报以伤痛.
  • 穿回夏年止步于前

    穿回夏年止步于前

    “铛铛,铛铛。”芷夏在附近的街区巡游了好久,才找到失踪一段时间的小金猫。“你这么不乖,我可是会生气的喔。”芷夏这才发现,自己再次来到了废墟前。“如果能够回去,再看看以往的他们,就好了。”芷夏摸着小金猫的皮毛,往前迈了一步。小金猫忽然抓伤她的手,往废墟里跑去。阳光忽然格外刺眼,芷夏冲进了废墟。一阵大风掀起周边的废弃物,往少女砸去。等少女在醒来时,发现自己变回3年前学生的样子,还多了一个神秘又亲切的伙伴铛铛。已经拆卸的校园现在完好无损的呈现在她眼前,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梦还是一场骗局?
  • 极剑天化

    极剑天化

    手中有剑,则无所畏惧;手中无剑,则以身化剑;天地之间别无他求,唯有心中之剑永存!
  • 唐宋之家

    唐宋之家

    时隔三年,唐宋联姻再次被提及,女主角的身份却扑朔迷离某男问:你说唐宋之后……某女非常自然地接话:元明清啊,怎么了?某男:……我觉着我们该换个女主角人说执念是苦,可放下了,我和唐珈陌之间就真的再也不剩什么了
  • 天灵道

    天灵道

    修仙者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灵气者的天下!!!
  • 最综漫

    最综漫

    林渊遇见一个女孩,又摊上一颗种子,于是开始在各个神鬼遍地的世界摸爬滚打,贯彻自己的信念。PS.新人作者,没什么写书经验,所以前面一些章节文笔可能不太好,但很快会好起来的,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加书友群:428783646
  • 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45个城市的风景,37个触动人心的语句,N+1次困惑和坚持。无数个感动人心的瞬间,坚持、热爱、勇敢、相信、永不止息地向前,才是青春真正的意义。边走边写的正能量好姑娘vivian谢园:“写给所有和我一样,在去往未来的道路上。哭泣过、迷茫过、怀疑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的孩子:让自己洒脱一点,大步向前跑,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好”。
  • 蕤呬耶经

    蕤呬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雪晟木

    TFboys之雪晟木

    他们的相遇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具体?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