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11

第11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11)

投票虽公开进行,但由于众人都将慈禧太后看作大清王朝的真正统治者,且此时慈禧意志已决,多数人便顺从了慈禧的意愿,投票给了载恬。而慈安太后也只是急于得到一个结果,不想继续如此讨论,她将选帝的所有权力都交到了慈禧一人手中。

注释:① 按照顺序,恭亲王长于醇亲王。恭亲王乃道光皇帝第六子,而醇亲王则为第七子。

投票结束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狂风怒吼,沙尘满布,天气寒冷刺骨。但慈禧从来不是一个在紧要关头浪费分秒的人,她立即派了一队官兵连夜赶到西城醇亲王王府上,八抬皇家大轿,将年幼的新帝接到了宫中。与此同时,为避免恭亲王妨碍到此次接幼帝的行动,慈禧命他负责照看先皇遗体,同时命荣禄派军把守宫中各个重要角落。

慈禧办事关注细节,且行事果断,因此慈禧能够轻而易举制服反对者。很多人将其成功归结于幸运,实际上真正促使她走上成功之路的是她那种拿破仑式的性格和行事之风。

午夜之前,幼帝便被接到了皇宫,他哭泣不已,仿佛是预见到了自己在这紫禁城内凶险的未来。陪他一起来的还有其母亲,即慈禧的妹妹,还有几位乳母。遵照大清祖制,登基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安置先皇遗体的大堂中,向先帝跪地叩首。之后两宫皇太后借口新帝年龄小,得以再次垂帘听政。摄政两宫随后以自己名义颁发一道圣旨,称:

皇帝龙驭上宾,未有储二。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特谕。

这份圣旨丝毫没有提及皇后阿鲁特氏,连她的遗腹子也完全被忽视。慈禧再一次轻松获得全胜。诏书一发,众人皆知,皇后及她与同治皇帝那还未诞生的孩子已然希望全无,他们的未来极其凶险。

由于表面形式的要求及祖先先例的束缚,众大臣、亲王上疏请求两位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太后对此下谕应允,且在诏书中极尽表明再次垂帘摄政的不情愿,她们表现得如此谦虚正符合中国传统礼教的要求,慈禧回复奏折,称:

览王大臣等所奏,更觉悲痛莫释。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随后幼帝表示:“诚感两宫太后应允亲政之举。”至此,这场选帝闹剧告一段落。慈禧太后随后下令,修建西苑和颐和园的工作暂时停止,她给出的理由是,在这未来的几年里,太后发丧,没有时间亦没有心情到这边来游园赏戏。然而真正的原因是,皇帝驾崩,幼帝年幼,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根本没有必要离开紫禁城到颐和园居住。

慈禧能够力排众议,不惜违背祖制,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整个军机处,最终成功将妹妹的幼子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她独具个性及魅力,所言所行皆具说服力,这些比任何传统实力更加有效。当时军机大臣已经看出新帝身体孱弱,将来难有子嗣,因此纷纷劝谏太后。那些指责慈禧太后立新帝的诸位大臣如果有点胆识,凛然向慈禧提出这点,借此指出慈禧选定此新帝完全是出自个人野心,那么这些大臣将会在选帝一事上占据上风。然而,他们没有慈禧的那种果敢和勇气,慈禧赢得的胜利由此看来更不平凡。

自此至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宾天,众人指出,光绪皇帝登基之时,预兆不佳,会先于慈禧太后宾天,甚至很多人预测说他根本活不到亲政的那一天。他们认为慈禧太后会活得较长,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再次选立新帝,把持朝政。但这些预言并没有应验,光绪活到了亲政的年龄,而且真正地享受到了亲政的大权。但我们明白,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若不是由于南方政局不稳,依然存在叛乱的危害,光绪帝恐怕早就性命不保,被慈禧太后废掉重立新帝了。

皇帝的年号定为“光绪”,意为“光荣永续”,之所以定年号为“光绪”,是为了强调新帝乃是大清道光皇帝的直系后代,同时希望咸丰朝与同治两朝的灾难能够早日结束。

两宫太后随后赐予阿鲁特氏一徽号。虽然阿鲁特氏获得了徽号,但她还是在同年3月27日,为抗议自己和腹中孩子所受的不公,为夫殉节。当然这只是官方对皇后之死作的解释,实际上对于此事可谓是众说纷纭,然真相将永远封存。很多人称此事应怪罪慈禧,是慈禧害死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对此,支持慈禧太后的人称,慈禧太后这时已经成功将光绪推上皇位,根本没有必要出此下策害死皇后。但有人提出即便形势所迫,需要出此下策,慈禧太后也不会这样做时,对于这种说法,仅有个别人表示赞同。大多证据表明阿特鲁氏实属被谋杀。无论如何,皇后阿鲁特氏死后比她活着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更大。因此事,来自监察官、地方官员的成千上万的奏折汹涌而来,强烈抗议立醇亲王之幼子为新帝,称此行违背了大清祖制。这些抗议都将矛头转向慈禧,因为公认,慈安太后在此事中根本就无足轻重。此事一出,慈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叶赫那拉氏族的地位大受影响,四年后,监察御史吴可读尸谏太后,自杀于同治皇帝墓前,强烈谴责慈禧立嗣之误,将公众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这件事上。慈禧迫于压力,不得不低头,于是再下圣谕,郑重承诺光绪皇帝将来若是有了子嗣,定让其继承同治先帝之大统。

醇亲王即新帝的父亲,上奏请求免去自己诸多职务,因为作为一个朝官,他必须在朝堂上向皇帝叩首,但他又是皇帝的父亲,哪有父亲向儿子叩首之礼。这份奏折的内容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狄更斯小说中佩克斯列夫式的伪善之人的形象。奏折中,醇亲王说道:

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对此,慈禧太后召集群臣共议,希望能够得到两全方案,最终,慈禧太后批复道:

拟请将该王所管各项差使,均予开除。惟每年东陵、西陵,应行致祭时,仍请饬宗人府。如遇朝廷大政,仍宜时备‘顾问’。至每年七月十日万寿,及元旦令节,皇帝行礼时,毋庸随班庆贺,均著诣寿康宫行礼。该王公忠体国,懋著贤劳,自应量予恩施,著以亲王世袭罔替,用示优异。该王所管神机营事务,本日已降旨改派其他亲王管理,惟该王办理多年,经武整军,著有成效,深堪嘉尚,仍著将应办一切事宜,随时与该王商妥为筹办,以昭慎重。

醇亲王,作为满军的首领定是严格遵守了这项命令,在新的亲王的带领下,本已存在积弊的军队内部更加堕落腐败,兵士皆为无赖之徒,长官个个腐化成风,臭名远扬。

现在回忆起当初两宫初次垂帘听政之景,不得不承认,这次历史又将重演,慈禧将再次掌控大清国的朝政。

§§§第9章吴可读尸谏慈禧太后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殉节,光绪新帝即位不合律法,慈禧太后选帝的过程违背祖制,这些都成为保守派及朝中有识之士的关注焦点。一位满族内阁侍读学士的奏疏,第一次公开表达了他们对整件事情的不满。奏折中,作者一方面表示愿意接受光绪皇帝即位这一事实,一方面奏请朝廷下诏天下,称光绪皇帝的子嗣将来必须过继给同治先帝,然后才能继承大统。奏疏的全文如下:

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奏,窃维立继之大权大行,操之君上,非臣下所妄预。若事已完善,而理当稍微变通者,又非臣下所可缄默也。

大行皇帝冲龄御极,蒙两宫皇太后垂帘励治,十有三载,天下底定,海内臣民方将享太平之福,讵意大行皇帝皇嗣未举,一旦龙驭上宾,凡食毛践土者,莫不吁天呼地。幸赖两宫皇太后坤维正位,择继咸宜,以我皇上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并钦奉懿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仰见两宫皇太后宸衷经营,承家原为承国,圣算悠远,立子即是立孙。不惟大行皇帝得有皇子,即大行皇帝统绪,亦得相承勿替。

计之万全,无过于此。惟是奴才尝读宋史,不能无感焉。(10世纪)宋太祖赵匡胤遵杜太后之命,传弟而不传子?,定其弟后应将皇位归还。厥后太宗偶因赵普一言,传子竟未传侄。是废母后成命,遂起无穷驳斥,使当日后以诏命铸钱铁劵,如九鼎泰山,万无转移之理,赵普安得一言间之。

然则立继大计,成于一时,尤贵定于百代。况我朝仁让开基,家风未远?,圣圣相承,夫复何虑?我皇上将来生有皇子,自必继大行皇帝为嗣,接成统绪。第恐事久年湮,或有以普言引用,岂不负两宫皇太后诒厥孙某之至意? 奴才受恩深重,不敢不言,请饬下王公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颁立铁券,用作益世良谟。奉两宫懿旨,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业经明白宣示,中外咸知。

为选帝一事,慈禧本就已经伤脑筋,情绪容易波动,加之诸位忠臣的奏疏,慈禧更是烦上加烦。慈禧批复此奏疏,言辞简短却又锋利,语气中似带有情绪:

奉两宫懿旨,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业经明白宣示。兹据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奏,请饬廷臣会议颁立铁券等语,冒昧渎陈,殊堪诧异,广安著传旨申饬。

群臣纷纷上奏进谏,言辞恳切,这表明选立新帝这一问题的严肃性,因为选帝程序是否合法会对大清王朝祭奠的基本原则产生深远影响。群臣各抒己见,然而,随着时日的消逝,京官为首的满族官员对此事逐渐没了兴趣,反对之声也随之慢慢消失,他们逐渐接受了当前的局势,也没有了要联合起来违抗慈禧太后意愿的迹象。

注释:① 这封奏折中的法定皇位继承人自杀而亡。上奏者以此影射慈禧太后违背祖制选定光绪为新帝,导致了皇后阿鲁特氏的殉节。在中国士大夫看来,这种影射是对慈禧太后的直接谴责。

②奏疏作者在此指出1644年大清王朝顺治幼帝统治初期,国家动乱,正是满族亲王与贵族在将驱逐叛乱之人的过程中,联手建立了国法秩序。

实际上,慈禧太后这种违背祖制、打破常规的行为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皇族犯下如此罪行,苍天却总是让那些并无冒犯之举的“愚民”承担最终的惩罚。中国士大夫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惯于单独行事、相互之间难于建立信任,满是猜忌。这些特点为他们协调一致行动增加了障碍,事发后又难以找出补救措施。

他们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与众不同,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疑,且敢于维护自己的信仰。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以尸谏让世人重新关注选立新帝这一问题。他尸谏慈禧太后的这次壮举是任何奏疏谏言都无法比拟的。

一位中国官员将要用自己的死亡维护国家及内心的信仰,他冒死指出光绪皇帝即位不符合大清祖制。这位可敬的官员正是监察御史吴可读,他是正直、无畏的官员中一位杰出代表。

他尸谏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称同治皇帝死后,自己足足等了四年,希望能够看到朝中士大夫及诸位官员联合上奏。希望皇太后能够为抚慰同治皇帝在天之灵,下旨规定好将来的即位之事,即将光绪之子过继到同治皇帝一支,以便继承大统。

然而他的希望落空了,士大夫们一直沉默不言,让他无法继续等待下去。不得已,他便借着1879年举行同治先皇葬礼的时机,于同治皇帝陵墓前自尽。自杀前,他写下了那封著名的奏疏,成为千古绝唱,他希望自己的这首绝唱能够唤醒朝野上下士大夫及众官员的愚心。慈禧读完这封奏折,恍然大悟,认识到这位御史抗议之下,民众的意见力量是何等强大。她立即尝试满足这位尸谏御史的要求,做出承诺,称在将来定会为同治皇帝立嗣。

吴可读尸谏的影响极其深远,并非只在此刻对慈禧太后的所做及思想产生了影响,几年后,特别是在皇室逃亡西安之时,慈禧再一次感受到了吴可读尸谏的影响,感觉自己受到了当年所犯错误的惩罚,才会遭遇此时的皇位灾难。

中国盛行孔孟之道,中国士大夫阶层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遵守着儒教奉行的思维模式。这些值得我们进行详细研究,在本章,特将爱国人士吴可读尸谏的细节及其奏折内容列出。

吴可读自尽于马伸桥附近的一座小庙中,紧邻着同治先帝的陵墓。死前他详细安排了关于如何处理其遗体之事宜,尽量不给家人和朋友惹上麻烦,正显示出了他的绅士及学者风范。以下为吴可读写给寺庙主持的一封独显其为人特色的信件:

周老道知之,尔万勿惶恐。我并非害尔者,只不能不借尔清净之地,以归我清白之身。尔可即速一面报知州主(尔可先报此地武官老爷,望武官老爷马上报知州主,所有信函并摺匣均交武官老爷转呈),一面以银数两,市一薄材,用沥青刷里。我衣冠俱已齐备,只将靴底皮掌割去,速即装殓入棺。(临时自将右手四指误触刀刃, 所以有血棺木。地方可与石掌柜商量,用二十余金亦可。)州大老爷想亦无可相验,我并非因冤仇而死。俟其看视后,即行封钉,缝子多用漆漆几层,即候朝廷查办。后可用数两买一不系山陵禁地一块,速速入土?。此节我嘱托贤牧伯,成全我一生忠爱之心。且天下黄土,何处不可葬身,而必归乡里乎?

我匣内有京平纹银四十五两零(我带来刚表并衣物,宅中自有记载),除费用外,可余廿余金,一并赠尔,为受惊薄仪。我儿子若来,我已令他再厚给尔也。(我死于此,我儿子未能视含视殓,尔一切代他办理,他岂有到来不感激尔的道理。我身须好好防闲,勿令毁伤为荷。)想此事,州王亦断不令书差或有难为你之处,慎勿俱。尔万不可动我信并要紧摺匣。

明日一早,即将我身解下,停在外间阴凉处,不可见日。再告周老道知,我因住屋与尔师徒逼近,恐其惊醒尔等解救,则吾事败矣,故用自己由京带来洋药服之,则缳首之时,尔等救亦无济。总之,与尔无干。尔却不可似这几日,诸事把持,即尔徒尔亦不令承办我事,若仍把持,独自出主意,是尔自招其害,切切。

注释:①吴可读的下葬地点在皇族陵寝外围附近。

尔须好好尽心,速速报官,再明请本街老成、庙中首事人替尔指示一切,无多嘱,尔须速速报官,请帮手为要。告周老道知,尔万万不可放闲人进房中来看,又不可令小儿们并妇女稍近我旁,此乃自尽其分,并非奇事,有何看处,识者方悯之不暇也,至嘱至嘱。

之后,吴可读又给儿子留了一封遗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遗愿,其中体现了许多儒家学者的思想信念。这封信令人慨叹其心中的尊严,感受到了吴可读对古代宗族世系及对自己恪职尽守的骄傲。此信内容如下:

同类推荐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 明四家传(上下册)

    明四家传(上下册)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热门推荐
  • 势足

    势足

    这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势灵,是人们修炼的唯一方向修炼灵魂,既是修炼心灵,吸收天地灵气,锻魂炼魄生有势灵者,可往最高处攀登灵者只求长生灵者历九劫,即可成灵仙仙,逍遥自在,掌控自己,仙有大福缘仙,永世不灭
  • 无聊的作品

    无聊的作品

    杀手界的等级分布(杀士、杀王、杀皇、杀圣、杀帝)赵轩10岁加进杀手界中,经过12年的磨砺成为杀皇,不过在一次任务中,为了救人,暴露了他那提升战斗力的能力......接着他不愿交出能力,开始被追杀。。。在这里面有一片文言文改编的文章,你们能找到并说出它的名字吗我是狮子华,这是第一本小说,会有非常多的地方不足,望打家体谅。
  • 绽放与蔷薇上的青春

    绽放与蔷薇上的青春

    校园青春,豪门家庭,八个人四段恋情,本文纯属虚构并非真实
  • 最强称号系统

    最强称号系统

    “为了拿到【最强导师】这个称号,我不得不给保镖无数的美联邦总统好好上堂课,感觉好危险的样子。”“我一个人挑你们一群并不是嚣张,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以一敌百】这个特殊称号而已,大家千万别误会啊,我向来是如此的低调……”“有了【任性学霸】这个称号,我的学习速度可以提升数倍,绝世天才们,就问你们怕不怕?”“向国民女神连续表白99次不是我的本意,等我再表白失败一次获得【百战百败】这个称号就不做这傻事了。什么,国民女神接受我的表白了,那我之前的99次表白岂不是做了无用功。”
  • 太古龙门

    太古龙门

    荒古时期,天地破碎,无尽造化涌出,百族兴盛,天骄辈出,山可为灵,河亦成妖!无数部落,天地妖灵,于乱世争锋,夺无上造化,成就不世霸业,问鼎乾坤。岁月悠悠,时间无情,部落也好,妖灵也罢,万载成空,归墟寂灭。南天域,九幽部落,一平凡少年走出,一人一兽,龙符相伴,掌缘生灭,只在一念之间!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纵横都市之法神

    纵横都市之法神

    一代法神,重生都市,又会给这喧闹的都市带来什么样精彩的故事呐……
  • 祭血坛

    祭血坛

    窗开处,冷风入,春寒难寝思君意。燃青灯,照罗衣,金丝织起鸳鸯梦。江水碧,血未寒,夜月煮酒念红衫。酒温热,稻花香,醉卧舟头意何归。一盏灯,一柄剑,一曲离殇两行泪。祭血坛,血祭坛,英雄冢亦葬花地。滴血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恩怨情仇;或喜或怒、无论他是多么的形意无常、不可理喻却都逃不出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你珍惜它,它便珍惜你。
  • 云雾三界

    云雾三界

    何为生,何为灭,何为情,何为道?这是一个始于三界内外的故事。让我们携手同游,共享这一仙侠奇缘,看江湖多情,品修真繁华……
  • 夙寐

    夙寐

    三观比五官还正的现实·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在这个社会是否会迷失自己还是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