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11

第11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11)

投票虽公开进行,但由于众人都将慈禧太后看作大清王朝的真正统治者,且此时慈禧意志已决,多数人便顺从了慈禧的意愿,投票给了载恬。而慈安太后也只是急于得到一个结果,不想继续如此讨论,她将选帝的所有权力都交到了慈禧一人手中。

注释:① 按照顺序,恭亲王长于醇亲王。恭亲王乃道光皇帝第六子,而醇亲王则为第七子。

投票结束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狂风怒吼,沙尘满布,天气寒冷刺骨。但慈禧从来不是一个在紧要关头浪费分秒的人,她立即派了一队官兵连夜赶到西城醇亲王王府上,八抬皇家大轿,将年幼的新帝接到了宫中。与此同时,为避免恭亲王妨碍到此次接幼帝的行动,慈禧命他负责照看先皇遗体,同时命荣禄派军把守宫中各个重要角落。

慈禧办事关注细节,且行事果断,因此慈禧能够轻而易举制服反对者。很多人将其成功归结于幸运,实际上真正促使她走上成功之路的是她那种拿破仑式的性格和行事之风。

午夜之前,幼帝便被接到了皇宫,他哭泣不已,仿佛是预见到了自己在这紫禁城内凶险的未来。陪他一起来的还有其母亲,即慈禧的妹妹,还有几位乳母。遵照大清祖制,登基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安置先皇遗体的大堂中,向先帝跪地叩首。之后两宫皇太后借口新帝年龄小,得以再次垂帘听政。摄政两宫随后以自己名义颁发一道圣旨,称:

皇帝龙驭上宾,未有储二。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特谕。

这份圣旨丝毫没有提及皇后阿鲁特氏,连她的遗腹子也完全被忽视。慈禧再一次轻松获得全胜。诏书一发,众人皆知,皇后及她与同治皇帝那还未诞生的孩子已然希望全无,他们的未来极其凶险。

由于表面形式的要求及祖先先例的束缚,众大臣、亲王上疏请求两位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太后对此下谕应允,且在诏书中极尽表明再次垂帘摄政的不情愿,她们表现得如此谦虚正符合中国传统礼教的要求,慈禧回复奏折,称:

览王大臣等所奏,更觉悲痛莫释。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随后幼帝表示:“诚感两宫太后应允亲政之举。”至此,这场选帝闹剧告一段落。慈禧太后随后下令,修建西苑和颐和园的工作暂时停止,她给出的理由是,在这未来的几年里,太后发丧,没有时间亦没有心情到这边来游园赏戏。然而真正的原因是,皇帝驾崩,幼帝年幼,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根本没有必要离开紫禁城到颐和园居住。

慈禧能够力排众议,不惜违背祖制,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整个军机处,最终成功将妹妹的幼子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她独具个性及魅力,所言所行皆具说服力,这些比任何传统实力更加有效。当时军机大臣已经看出新帝身体孱弱,将来难有子嗣,因此纷纷劝谏太后。那些指责慈禧太后立新帝的诸位大臣如果有点胆识,凛然向慈禧提出这点,借此指出慈禧选定此新帝完全是出自个人野心,那么这些大臣将会在选帝一事上占据上风。然而,他们没有慈禧的那种果敢和勇气,慈禧赢得的胜利由此看来更不平凡。

自此至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宾天,众人指出,光绪皇帝登基之时,预兆不佳,会先于慈禧太后宾天,甚至很多人预测说他根本活不到亲政的那一天。他们认为慈禧太后会活得较长,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再次选立新帝,把持朝政。但这些预言并没有应验,光绪活到了亲政的年龄,而且真正地享受到了亲政的大权。但我们明白,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若不是由于南方政局不稳,依然存在叛乱的危害,光绪帝恐怕早就性命不保,被慈禧太后废掉重立新帝了。

皇帝的年号定为“光绪”,意为“光荣永续”,之所以定年号为“光绪”,是为了强调新帝乃是大清道光皇帝的直系后代,同时希望咸丰朝与同治两朝的灾难能够早日结束。

两宫太后随后赐予阿鲁特氏一徽号。虽然阿鲁特氏获得了徽号,但她还是在同年3月27日,为抗议自己和腹中孩子所受的不公,为夫殉节。当然这只是官方对皇后之死作的解释,实际上对于此事可谓是众说纷纭,然真相将永远封存。很多人称此事应怪罪慈禧,是慈禧害死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对此,支持慈禧太后的人称,慈禧太后这时已经成功将光绪推上皇位,根本没有必要出此下策害死皇后。但有人提出即便形势所迫,需要出此下策,慈禧太后也不会这样做时,对于这种说法,仅有个别人表示赞同。大多证据表明阿特鲁氏实属被谋杀。无论如何,皇后阿鲁特氏死后比她活着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更大。因此事,来自监察官、地方官员的成千上万的奏折汹涌而来,强烈抗议立醇亲王之幼子为新帝,称此行违背了大清祖制。这些抗议都将矛头转向慈禧,因为公认,慈安太后在此事中根本就无足轻重。此事一出,慈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叶赫那拉氏族的地位大受影响,四年后,监察御史吴可读尸谏太后,自杀于同治皇帝墓前,强烈谴责慈禧立嗣之误,将公众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这件事上。慈禧迫于压力,不得不低头,于是再下圣谕,郑重承诺光绪皇帝将来若是有了子嗣,定让其继承同治先帝之大统。

醇亲王即新帝的父亲,上奏请求免去自己诸多职务,因为作为一个朝官,他必须在朝堂上向皇帝叩首,但他又是皇帝的父亲,哪有父亲向儿子叩首之礼。这份奏折的内容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狄更斯小说中佩克斯列夫式的伪善之人的形象。奏折中,醇亲王说道:

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对此,慈禧太后召集群臣共议,希望能够得到两全方案,最终,慈禧太后批复道:

拟请将该王所管各项差使,均予开除。惟每年东陵、西陵,应行致祭时,仍请饬宗人府。如遇朝廷大政,仍宜时备‘顾问’。至每年七月十日万寿,及元旦令节,皇帝行礼时,毋庸随班庆贺,均著诣寿康宫行礼。该王公忠体国,懋著贤劳,自应量予恩施,著以亲王世袭罔替,用示优异。该王所管神机营事务,本日已降旨改派其他亲王管理,惟该王办理多年,经武整军,著有成效,深堪嘉尚,仍著将应办一切事宜,随时与该王商妥为筹办,以昭慎重。

醇亲王,作为满军的首领定是严格遵守了这项命令,在新的亲王的带领下,本已存在积弊的军队内部更加堕落腐败,兵士皆为无赖之徒,长官个个腐化成风,臭名远扬。

现在回忆起当初两宫初次垂帘听政之景,不得不承认,这次历史又将重演,慈禧将再次掌控大清国的朝政。

§§§第9章吴可读尸谏慈禧太后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殉节,光绪新帝即位不合律法,慈禧太后选帝的过程违背祖制,这些都成为保守派及朝中有识之士的关注焦点。一位满族内阁侍读学士的奏疏,第一次公开表达了他们对整件事情的不满。奏折中,作者一方面表示愿意接受光绪皇帝即位这一事实,一方面奏请朝廷下诏天下,称光绪皇帝的子嗣将来必须过继给同治先帝,然后才能继承大统。奏疏的全文如下:

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奏,窃维立继之大权大行,操之君上,非臣下所妄预。若事已完善,而理当稍微变通者,又非臣下所可缄默也。

大行皇帝冲龄御极,蒙两宫皇太后垂帘励治,十有三载,天下底定,海内臣民方将享太平之福,讵意大行皇帝皇嗣未举,一旦龙驭上宾,凡食毛践土者,莫不吁天呼地。幸赖两宫皇太后坤维正位,择继咸宜,以我皇上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并钦奉懿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仰见两宫皇太后宸衷经营,承家原为承国,圣算悠远,立子即是立孙。不惟大行皇帝得有皇子,即大行皇帝统绪,亦得相承勿替。

计之万全,无过于此。惟是奴才尝读宋史,不能无感焉。(10世纪)宋太祖赵匡胤遵杜太后之命,传弟而不传子?,定其弟后应将皇位归还。厥后太宗偶因赵普一言,传子竟未传侄。是废母后成命,遂起无穷驳斥,使当日后以诏命铸钱铁劵,如九鼎泰山,万无转移之理,赵普安得一言间之。

然则立继大计,成于一时,尤贵定于百代。况我朝仁让开基,家风未远?,圣圣相承,夫复何虑?我皇上将来生有皇子,自必继大行皇帝为嗣,接成统绪。第恐事久年湮,或有以普言引用,岂不负两宫皇太后诒厥孙某之至意? 奴才受恩深重,不敢不言,请饬下王公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颁立铁券,用作益世良谟。奉两宫懿旨,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业经明白宣示,中外咸知。

为选帝一事,慈禧本就已经伤脑筋,情绪容易波动,加之诸位忠臣的奏疏,慈禧更是烦上加烦。慈禧批复此奏疏,言辞简短却又锋利,语气中似带有情绪:

奉两宫懿旨,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业经明白宣示。兹据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奏,请饬廷臣会议颁立铁券等语,冒昧渎陈,殊堪诧异,广安著传旨申饬。

群臣纷纷上奏进谏,言辞恳切,这表明选立新帝这一问题的严肃性,因为选帝程序是否合法会对大清王朝祭奠的基本原则产生深远影响。群臣各抒己见,然而,随着时日的消逝,京官为首的满族官员对此事逐渐没了兴趣,反对之声也随之慢慢消失,他们逐渐接受了当前的局势,也没有了要联合起来违抗慈禧太后意愿的迹象。

注释:① 这封奏折中的法定皇位继承人自杀而亡。上奏者以此影射慈禧太后违背祖制选定光绪为新帝,导致了皇后阿鲁特氏的殉节。在中国士大夫看来,这种影射是对慈禧太后的直接谴责。

②奏疏作者在此指出1644年大清王朝顺治幼帝统治初期,国家动乱,正是满族亲王与贵族在将驱逐叛乱之人的过程中,联手建立了国法秩序。

实际上,慈禧太后这种违背祖制、打破常规的行为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皇族犯下如此罪行,苍天却总是让那些并无冒犯之举的“愚民”承担最终的惩罚。中国士大夫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惯于单独行事、相互之间难于建立信任,满是猜忌。这些特点为他们协调一致行动增加了障碍,事发后又难以找出补救措施。

他们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与众不同,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疑,且敢于维护自己的信仰。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以尸谏让世人重新关注选立新帝这一问题。他尸谏慈禧太后的这次壮举是任何奏疏谏言都无法比拟的。

一位中国官员将要用自己的死亡维护国家及内心的信仰,他冒死指出光绪皇帝即位不符合大清祖制。这位可敬的官员正是监察御史吴可读,他是正直、无畏的官员中一位杰出代表。

他尸谏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称同治皇帝死后,自己足足等了四年,希望能够看到朝中士大夫及诸位官员联合上奏。希望皇太后能够为抚慰同治皇帝在天之灵,下旨规定好将来的即位之事,即将光绪之子过继到同治皇帝一支,以便继承大统。

然而他的希望落空了,士大夫们一直沉默不言,让他无法继续等待下去。不得已,他便借着1879年举行同治先皇葬礼的时机,于同治皇帝陵墓前自尽。自杀前,他写下了那封著名的奏疏,成为千古绝唱,他希望自己的这首绝唱能够唤醒朝野上下士大夫及众官员的愚心。慈禧读完这封奏折,恍然大悟,认识到这位御史抗议之下,民众的意见力量是何等强大。她立即尝试满足这位尸谏御史的要求,做出承诺,称在将来定会为同治皇帝立嗣。

吴可读尸谏的影响极其深远,并非只在此刻对慈禧太后的所做及思想产生了影响,几年后,特别是在皇室逃亡西安之时,慈禧再一次感受到了吴可读尸谏的影响,感觉自己受到了当年所犯错误的惩罚,才会遭遇此时的皇位灾难。

中国盛行孔孟之道,中国士大夫阶层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遵守着儒教奉行的思维模式。这些值得我们进行详细研究,在本章,特将爱国人士吴可读尸谏的细节及其奏折内容列出。

吴可读自尽于马伸桥附近的一座小庙中,紧邻着同治先帝的陵墓。死前他详细安排了关于如何处理其遗体之事宜,尽量不给家人和朋友惹上麻烦,正显示出了他的绅士及学者风范。以下为吴可读写给寺庙主持的一封独显其为人特色的信件:

周老道知之,尔万勿惶恐。我并非害尔者,只不能不借尔清净之地,以归我清白之身。尔可即速一面报知州主(尔可先报此地武官老爷,望武官老爷马上报知州主,所有信函并摺匣均交武官老爷转呈),一面以银数两,市一薄材,用沥青刷里。我衣冠俱已齐备,只将靴底皮掌割去,速即装殓入棺。(临时自将右手四指误触刀刃, 所以有血棺木。地方可与石掌柜商量,用二十余金亦可。)州大老爷想亦无可相验,我并非因冤仇而死。俟其看视后,即行封钉,缝子多用漆漆几层,即候朝廷查办。后可用数两买一不系山陵禁地一块,速速入土?。此节我嘱托贤牧伯,成全我一生忠爱之心。且天下黄土,何处不可葬身,而必归乡里乎?

我匣内有京平纹银四十五两零(我带来刚表并衣物,宅中自有记载),除费用外,可余廿余金,一并赠尔,为受惊薄仪。我儿子若来,我已令他再厚给尔也。(我死于此,我儿子未能视含视殓,尔一切代他办理,他岂有到来不感激尔的道理。我身须好好防闲,勿令毁伤为荷。)想此事,州王亦断不令书差或有难为你之处,慎勿俱。尔万不可动我信并要紧摺匣。

明日一早,即将我身解下,停在外间阴凉处,不可见日。再告周老道知,我因住屋与尔师徒逼近,恐其惊醒尔等解救,则吾事败矣,故用自己由京带来洋药服之,则缳首之时,尔等救亦无济。总之,与尔无干。尔却不可似这几日,诸事把持,即尔徒尔亦不令承办我事,若仍把持,独自出主意,是尔自招其害,切切。

注释:①吴可读的下葬地点在皇族陵寝外围附近。

尔须好好尽心,速速报官,再明请本街老成、庙中首事人替尔指示一切,无多嘱,尔须速速报官,请帮手为要。告周老道知,尔万万不可放闲人进房中来看,又不可令小儿们并妇女稍近我旁,此乃自尽其分,并非奇事,有何看处,识者方悯之不暇也,至嘱至嘱。

之后,吴可读又给儿子留了一封遗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遗愿,其中体现了许多儒家学者的思想信念。这封信令人慨叹其心中的尊严,感受到了吴可读对古代宗族世系及对自己恪职尽守的骄傲。此信内容如下:

同类推荐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安防人的创业史

    安防人的创业史

    本书是中国安防行业第一本歌颂安防企业家的书。书中记叙、描写了湖北省安防行业十二位优秀企业家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企业家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他们敢想敢做,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果敢执着的气质;他们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勇气;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他们肩负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安防事业,为人类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12位安防创业家,只是众多安防人创业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成功创业者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歌颂。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热门推荐
  • 剑伐九霄

    剑伐九霄

    艰难临头,英雄出头;神兵现世,阴谋出世;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 你转身离去我还在这里等你

    你转身离去我还在这里等你

    她,努力学习,只为引起他的注意,而他却一点没有察觉,他,是她青梅竹马的蓝颜,所有苦都跟他说,他很喜欢她,但是只想默默的守在她的身边,当她的哥哥…
  • 媚乱天下:极品神医戏大唐

    媚乱天下:极品神医戏大唐

    她,现代帝国的天之骄子,因缘际会,穿越大唐成了李世民最宠爱的义女。那集俊美妖孽于一身的男子捏着她的下巴,冷酷霸道的说道:“谁让你是那个人的女儿,她的罪便由你来偿。”那聚腹黑狐狸于一体的男子轻挑她的黑发,势在必得的笑语:“我一定会夺回你,你原本就属于我。”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呢?更何况这匹马还不是原来的那主!谁来告诉我,这个抱着自己大腿不放,喊着自己娘亲的小娃娃又是哪位啊!竟敢公然在外面沾花惹草。逼急了,老娘就带球跑了,喂喂,前面那个,说你呢!好吧,这其实就是一个外表大家闺秀,内心小家碧玉的傲娇公主殿下降服看似冷若冰霜,实则腹黑闷骚的冷酷王爷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巧克力色另类夏天

    巧克力色另类夏天

    她叫童另夏。高考那天,妈妈千叮咛万嘱咐的准考证居然不见了,然而,偷她准考证的却是她一直相信的超级好朋友艾微柠!这个夏天,是巧克力色的,是另类的一个夏天,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另类。
  • 意中人

    意中人

    这世上美好的爱情,就是我喜欢你,你也恰好喜欢着我。一段关于暗恋的少女心事,横贯她整个年少青春。十年光阴,他给了她最好的护佑宠爱,可当她鼓起勇气告白,却意外地遭到了他的拒绝。或许连纪珩东自己都不知道,褚唯愿这三字,早已不仅仅是他的责任,而是已然融入他骨血的至爱之人。他要像个真正的勇士那样,将被他遗失错过的心爱的姑娘,重新找回来。
  • St. Ives

    St. Iv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醉萌

    醉萌

    --醉萌醒的太迟,名如睡。活的太累,名如罪。人若有罪,不如醉。人若要醒,不如觉。醉萌,从你遇见的那一刻起,精彩与您一同分享。仙幻,感悟,游戏,玄幻,言情,与您一同前往…
  • 幻世法书

    幻世法书

    无限的空间,失去了独立性。维持世界程序的神羽族,已不复存在。世界,正在渐渐的消失。被无尽的深渊所吞噬!一本法书,翻开神羽族破败王朝的历史,揭开穿梭时空的意志。夜纶帝和国少将,身负千昭命,挽救世界于危难之中!少将的王之夜,就此降临......所谓背弃世界,并不是你将这个世界所抛弃,而是你将这个世界所给予你的一切放在你自己的身后,留下的只有你流离的背影。——瑞尔兰斯。
  • 小咪公主

    小咪公主

    我活生生地存在于这个世界,骄傲与任性,自大与张扬,刻薄与耍小聪明那可都不是我的性格。反正批判的嘴巴长在你身上,我有我性格,我就是世界上最最可爱,最最漂亮,最最‘赛酷西’的小咪公主。
  • 魔术大判官

    魔术大判官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兰靖一觉醒来,惊讶的发现他身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凭着脑海中的记忆,他发现这里是一个叫做灵星的世界,在这广袤似乎没有边界的世界中,生长着各种种族,而人类只是其中一种,势力最为弱小,隐隐到了快要灭族的地步。他正以为自己已经穿越到异界的时候,奇怪的一幕发生了,他醒来时,眼前还是那熟悉的环境,原来这一切都是梦,他所看到的,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他的梦境!然而,诡异的事情依然在他身上发生着,不知什么原因,现实与梦境不断的交替着。这一切究竟是梦还是现实?他究竟是地球人还是灵星人?灵星究竟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他梦中所虚构?为何梦醒后,他拥有了诡异的力量?拥有了这些力量他又该如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