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篇中不仅在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克服陋习、如何爱惜声名诸多方面多次告诫其弟,而且在制胜之道在什么、危急之时靠什么等军事方面也能及时地给予启发和指导。这对统领数十万大军的曾国藩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原文】
弟坚持不浪战之义淤,甚是甚是。凡行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左传》所称再衰三竭②,必败之地。弟营现虽士气百倍,而不肯浪战,正所谓留有余之力也。
——节录自同治元年九月三十日《致沅弟》
【注释】
①浪战:轻率地发动战争。
②再衰三竭: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已到衰竭之时。语《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弟弟你坚持不轻率地发动战争的原则,很对很对。凡行兵打仗,必须保留着用不完的锐气,保留着没有用完的力量。《左传》上所称的力量一再消耗、已到衰竭之时的情况,是必败之道。弟弟你营中现在虽然士气百倍,而不敢轻易地发动战争,这正叫做保留没有用完的余力。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既肯定其弟曾国荃不轻易地发动战争的做法很对,同时更进一步告诫他行兵打仗,贵在保留没有消耗的锐气,保留没有用完的余力。
用兵应以全军为上
【原文】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淤,保城池次之。弟自行默度于,应如何而后保全本军。如不退而后能全军,不退可也曰如必退而后能全军,退可也。
——节录自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日《致沅弟》
【注释】
①全军:保全军队。
②默度:暗自思忖。
【译文】
用兵的原则,以保全军队为上,保全城池次之。你可以自己暗自思忖,应怎么做才能最终保全自己的军队。如果不需要撤退就可以保全军队,不退也是可以的曰如果必须撤退而后才能保全军队,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撤退。
【评析】
“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的用兵原则,是曾国藩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战争“重在保全自己,消灭敌人”这一优秀的军事思想,同时也是他运用军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来的经验。
应多用活兵轻兵
【原文】
弟在军已久,阅事颇多,以后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轻兵,少用重兵。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宿一处,师老人顽①,呆兵也。多用大炮辎重②,文员太众,车船难齐,重兵也曰器械轻灵,马驮辎重,不用车船轿夫,飙驰电击③,轻兵也。弟军积习已深,今欲全改用活兵、轻兵,势必不能,姑且改为半活半呆、半轻半重,亦有更战互休之时。望弟力变大计,以金陵、金柱为呆兵、重兵,而以进剿东坝、二溧为活兵、轻兵,庶有济乎④!
——节录自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曰
《致沅弟》
【注释】
①师老:军队久于外,暮气很重。人顽:士兵顽钝而妄为。
清朝骑兵
②辎重:军用物资。
③飙驰电击:像狂飘一样奔驰,像雷电一样闪击。形容来去疾速。
④庶:差不多,大概。
【译文】
弟弟你在军营已久,经历的事情也很多,以后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曰多用轻兵,少用重兵。或前进,或后退,或分散,或集中,变化莫测,就是活兵曰老是屯驻住宿全在一处,军队久屯于外而暮气日重,士兵也变得顽钝而妄为,就是呆兵。多用大炮军用物资,文职官员又多,车船无法全弄齐备,就是重兵曰器械轻巧灵活,利用马来驮运军用物资,不用车船轿夫,来去神速,就是轻兵。弟弟你的军营积习已深,今想全改为活兵、轻兵,势必不大可能,可暂且改为半活半呆、半轻半重,这样也就会有轮流作战、互相休整的时候了。希望弟弟你努力改变计划院以金陵、金柱关为呆兵、重兵,而以进剿东坝和溧阳、溧水为活兵、轻兵,这样大概就有成功之望了。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不仅指导其弟曾国荃多用活兵、轻兵,少用呆兵、重兵,而且在活兵、轻兵的使用问题上,告诫其可以有半活半呆、半轻半重的过渡形态,还可以有地域方面的差别,不可全求统一。这种指导具体细致,训诫体贴。
为官不可得罪绅士
【原文】
弟此次赴鄂,虽不必效沈、蒋之枉道干誉淤,然亦不可如云仙之讥侮绅士于,动成荆棘气大约礼貌宜恭,银钱宜松,背后不宜多着贬词,纵不见德?,亦可以远怨矣。
——节录自同治五年三月十六日《致澄弟沅弟》
【注释】
①枉道:不用正道以求容取媚。《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冶干誉:追求名誉。
②云仙:即郭嵩焘。
③动:动不动就。
④德:感激。
【译文】
沅弟这次赴湖北上任,虽然不必仿效沈葆桢、蒋益澧等人特意去求容取媚、追求名誉,但也不能像郭嵩焘那样去讥笑、侮辱绅士而动不动就树敌。正确的办法是院大体上要谦逊、礼貌待人,在用钱方面要稍稍松动些,不要背着别人去贬低人家。能做到这样,即使没有人感激你,也不会有人抱怨你了。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指出,大凡做人、做官,要谦逊有礼,温文尔雅,宽宏大度,不可恶语伤人,不可过于小气而得罪人。这一观点体现了他老于官场世故的色彩。
使家势经久不衰
【原文】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①,继而流荡,终而沟壑②,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③。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曰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曰孝友之家④,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⑤。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⑥,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⑦,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层道理,则我钦佩之至。
——节录自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曰《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骄佚:骄横放肆。
②沟壑(hfe):指人死了被弃尸溪谷。
③鲜:少。
④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长。
⑤科第:指科举考试登第。仕宦:指做官。
⑥巍科:古代科举试时,榜上名分等次,排在前列者。显宦:显赫之官。
⑦贤肖:贤能子孙。
【译文】
我仔细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大凡天下做官的人家,其福禄大多只一代享用就没有了。其子孙起初骄横放肆,接着流落放荡,最终被人弃尸溪谷,能够庆幸绵延一到两代者不多见。做生意的人家,勤劳俭朴者能够绵延三到四代曰既耕作又读书的人家,谨慎朴实者能够绵延五至六代曰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的人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现今依靠祖宗所积累下来的恩德,少年得志,深深忧虑我自己一个人会把这种恩德享用殆尽,所以告诫各位弟弟及儿辈们,但愿成为耕读和孝友之家,不可成为做官的人家。各位弟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也不可不勤,千万不能时时存有读书为了做官的想法。如果不能看透这其中的道理,即使是科考中榜名列前茅、做了显赫之官,终究算不得祖父之贤能子孙,也算不得我们曾家之功臣。如果能看透这其中的道理,则是我所钦佩之至的人。
【评析】
曾国藩在上述这段富有哲理的文字中,反复强调家势兴衰与个人修身、立志好坏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读书不能为了做官,重要的在于知书达理,做一个好人。这样家庭就会兴旺发达,长久延绵而不致衰败。这一家教观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败拾条理
【原文】
我兄弟五人,无一人肯整齐好收拾者,亦不是勤俭人家气象。以后宜收拾完整。可珍之物固应爱惜,即寻常器件亦当汇集品分,有条有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节录自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我们兄弟五人,没有一个有整齐收拾的习惯,这也不是勤俭人家的样子。以后应该学着收拾房间,整齐器物。珍贵的东西自然应该爱惜,即使是平常的东西也要收集汇总,分门别类,做到有条有理。竹头木屑,都是有用之物,这样,随便走到哪里都会有捡取不尽的东西。
富厚堂内部分家具
【评析】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强调,“勤俭人家气象”绝不是一句空话,应当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如养成爱整洁、好收拾、有条理的好习惯就是这个道理。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传统家教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曰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思想的继承和阐发。
应以“勤敬”二字为法
【原文】
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曰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淤,务宜刻刻遵守。
——节录自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昆:兄。
【译文】
家中兄弟子侄,总应该以“勤敬”二字为准则。一个家庭能勤勉恭敬,虽处乱世也会有兴旺气象曰一个人能勤勉恭敬,虽天资愚钝也会有贤者智者的风度。我生平在这两个字上努力不多,今天再三告诫你们兄弟及子侄辈,一定要时刻遵守。
【评析】
勤以律己,敬以待人,便是修身、齐家的根本。曾国藩在篇中具体解释,勤则百业兴旺,敬则温良恭谨,以“勤敬”二字为法,任何时候都是可取的。这一观点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其现实启迪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严教子侄勤敬和
【原文】
兄弟姒娣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淤。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曰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曰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气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③。
——节录自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拟娣:兄弟之妻的互称。
②渐:浸染、渐进、逐步发展。
③架子:湖南俗语体面”的意思。
【译文】
兄弟嫂妇之间一定不要有半点不和气的地方。大凡一个家庭,“勤敬”二字能做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不兴旺的道理;如果一点都做不到,就没有不破败的。“和”字能做到一定程度,也没有不兴旺的道理,不和睦相处就没有不破败的道理。各位弟弟不妨在乡下将这三个字与亲族人家——对照,一定会认为我讲的不是歪理。你们几个人不喜欢收拾整洁,比我还厉害,这也是一个家庭将败落的征象。以后一定要细心收拾,即使是一张纸一根线,一片竹头一块木屑,都要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给子侄辈做出榜样。上一代疏懒怠惰,下一代骄奢放纵,就一定会有白天贪睡晚上贪坐、吸食鸦片等现象跟着出现。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散,以后勤快的要做到更加勤快,懒散的要痛改前非,不要让子侄辈学成那种懒散的样子。切记切记!子侄辈除认真读书以夕卜,应教他们扫地、抹桌椅、收粪、锄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绝对不要认为这些事情有伤体面而不让他们去做。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首先从小处着手,要求他的弟弟们以身作则,认清“一代疏懒,二代放纵”的危害性。然后针对弟弟们或勤或懒的具体情况,言辞恳切、情真意挚地提出了“勤者愈勤,懒者痛改”的殷切期望。最后要求他们教导子侄辈除读书学习之外,还要多做诸如扫地、收粪、锄草之类的粗活脏活,并特别告诫“切不可以有损体面而不为”。这一家教观,对于今人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也有借鉴意义。
教子侄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原文】
甲三、甲五等兄弟①,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当此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②。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矢口谋所以自立矣。
——节录自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甲三、甲五等兄弟:曾国藩的儿子和曾国潢的儿子等。
②练习筋骸:泛指锻炼身体,磨炼意志。骸:骨的总称,又指整个形体。
【译文】
甲三、甲五等兄弟,都应把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性作为第一条准则。当此乱世,持家的原则是不可有多余的钱财,多钱多财则终将成为祸害。又不可过于安逸懒惰。比如由新屋到老屋,一定要多多步行,不要坐轿骑马。还要经常爬山,这可以强筋健骨。官宦人家,不蓄积钱财,可以使子弟自己认识到没有什么可倚仗的,一天不勤劳,就会有饥寒的危险。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养成勤劳的习惯,知道怎样以自己的力量有所成就。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反复盯咛他的几位弟弟,一定要力戒“安逸偷惰”,始终以“寒素家风”自持。这一观点,今天读来仍值得借鉴。
教子侄当引入正大一路
【原文】
闻屡次长夫言及我家去年在衡阳五马冲买田一所淤,系国藩私分等语。并云系澄侯弟玉成其事。国藩出仕二十年,官至二品,封妻荫子,且督师于外,薄有时名。今父亲与叔父尚未分析于,两世兄弟怡怡一堂,国藩无自置私田之理。……此风一开,将来澄弟必置私产于暮下③,温弟必置私产于大步桥,植弟、季弟必各置私产于中沙、紫甸等处,将来子孙必有轻弃祖居而移徙外家者?。昔祖父在时,每讥人家好积私财者为将败之征。……内子女流不明大义?,纪泽儿年幼无知,全仗诸弟教训,引入正大一路。若引之入于鄙私一路,则将来计较锱铢?,局量日窄,难可挽回。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曰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舆,亦仍归于无饭可吃。兄阅历数十年,于人世之穷通得失思之烂熟。兹特备陈大日各,求澄侯弟将五马冲田产为我设法出脱。或捐作元吉公祭田,或议作星冈公祭田余,或转售他人,以钱项备家中日用之需。但使不为我私分之田,并不为父亲私分之田,则我之神魂为之少安,心志为之少畅。
——节录自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五马冲:地名。
②分析:分家析产。
③暮下:地名。下文大步桥”‘、‘中沙”野紫甸”亦同。
④徙(xl):迁移。
⑤内子:旧时对自己妻子的称呼。
⑥锱(zi)铢: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⑦倍蓰(XI)什佰:即一倍五倍十倍百倍之意。
⑧祭田:其收益用于祭祀的田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