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绳子能捆得住硬柴火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强大的对手,这时候,你准备如何对付他们呢?是针尖对麦芒以硬碰硬,还是斗智不斗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我想后一种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其实,人生有时候就像砍柴,当一大堆柴火堆在那里,与其费尽周折把它们都掰成小段,然后拿麻袋装回去,还不如找根绳子把它们捆起来背回去,简单而又轻而易举。
楚庄公率部队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力弱小,如果与楚国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坐以待毙更不可取,必然导致国破家亡。聪明的郑国国君采取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对策:他袒胸露臂赤手空拳领着子民们在路上欢迎楚庄王。楚庄王看到这样的场景只好说:“郑国国君,一定会礼贤下士,老百姓们会拥护他,会为他拼死效命。”于是便撤军回去。
这便是《佐传》里记载的“肉袒相迎”的故事。在那个时代,两军交战是非常讲求礼节的,尽管是春秋无义战,但人们都极为崇尚礼与道德,如果楚军继续和郑人打仗,即使他们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仗打赢了,也会是在众人面前失礼的,所以郑军以其道义战胜了楚军。
炼铁冶钢,须用柔火才能将钢烧熔。立身处世,也最忌用强。倘若对方跟你以强对强,必然出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两败俱伤的局面,要是碰上善于以柔克刚的高手,恐怕更要败个稀里胡涂。
孟获是三国时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时,便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
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
诸葛亮也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强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
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孟获的硬石头碰到了诸葛亮的软棉花,有劲没处使,除了臣服别无选择。
常言说,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按捺不住。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忾,竟起效仿,那么他不但会对此疲于应付,而且会因无暇他顾而使曹魏和东吴有机可乘,丢了天下。
学会用软绳子去捆硬柴火,才能在人生中春风得意,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行动中,有时候,反其道行之没准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
我国古代征服大自然的道理同伊索寓言的“北风与太阳”有异曲同工之妙。寓言说:北风与太阳各自为自己的本领高强争论起来。结果,约定能够让行人脱掉衣服的,就算胜利。首先北风上场,为了让行人脱衣服,于是使劲地刮强风,可是行人却加紧将衣服裹住。轮到太阳,首先以柔和的光线照射,行人于是脱外套。接着,太阳再照射,行人受不了啦,赶快脱掉衣服跳进河里面去了。希腊与中国,是相距遥远的区域,却有同样的以柔克刚的想法产生。
古代中国在严酷的环境下,为求生存,最显著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黄河泛滥。黄河全长5000多公里,每一立方米的水含有37.6公斤的泥沙,形成泥流,威力很大。历史上单是列有记录的大洪水有1500次,河道也是一改再改,黄河出海口的位置,也有相距200公里的变动。黄河犹如双面人,一面是诞生古代文明的慈母之脸;另一面却是破坏者狂暴的颜面。因应黄河的泛滥,对于事物的看法想法产生影响。有这类的故事流传着:尧帝的时候,大洪水不断侵袭中国,灾难期间长达23年之久。尧帝命令鲧从事治水工程,鲧费了九年的岁月,致力解决洪水的问题,可是他采取的办法是筑堤的方法,结果失败。而大禹治水则是用疏导的方法,替水道筑路,以柔胜刚,取得了成功。
以柔胜刚,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
柔能克刚,是中国人处世的坚定信念。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这一理想化的处世方式,一个小小的太极图表现得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个白色的阳鱼和一个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我们曾经对这一处世方式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批判,但当我们今天凝神谛视这个小小的太极图时,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包含了宇宙中的哲理,同时也是我们处理人与事关系的最高准则。
温柔比皮鞭更有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秦王下令袭击郑国,当军队走到渭同时,此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得知。弦高原本打算前往周国进行买卖,但他又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灾难,便打算亲自面见秦国主将,以试图改变其想法。
在内心深处,弦高深知如果以硬对硬,则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为礼物,并赶了12头牛献于秦军。起初,他故作恭敬地说道:“听说将军行军经过敝国,我国国君特派属下前来犒赏秦军。”表面看来,这番话语颇为客气,犹如棉花一般软绵绵的,但棉花中藏着的针却比较硬。其弦外之音就是:你们想要偷袭郑国,这则消息已经走漏风声,郑国已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前来犒劳秦军,以示礼节。倘若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
这种被人们称为“绵里藏针”的方法,的确不失一种好方法。然而,在使用它的时候,也要注意,此方法的关键在于你的“针”要既硬又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只有这样,对方才会领会其意并知难而退。
自然界赋予我们诸多启示:骨头是坚硬的,蚂蚁是软小的,但最终蚂蚁却啃掉了骨头;石头是坚实的,水是柔弱的,但最终却水滴石穿;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绵软的,二者时常发生碰撞,牙齿咬伤舌头,舌头舔触牙齿,舌头被咬伤后会逐渐将创伤愈合,而牙齿却会慢慢松落,最终脱落殆尽;手指是强大的,纸张是弱小的,但是你的手指却也能被纸张轻松划破……
委婉含蓄的语言,既是劝说他人的法宝,又能适应人们心理方面的自尊感。换言之,委婉含蓄的语言是一种成熟、稳重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只有说话委婉含蓄,硬话软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温柔比皮鞭更有力量。
以柔克刚,硬话软说
小华是某商店的一位优秀的营业员,在一次接待顾客的过程中,女顾客挑选起物品尤为仔细,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没有挑选好一件心仪的物品。当小华前去接待别的顾客时,她把脸深深一沉,大声指责道:“你到底是什么服务态度,难道你不知道是我先来的吗?就这样抛下我而接待别的顾客,是什么意思啊?”
倘若小华是一个“愣头青”,或许早就把她顶回去了。然而,小华却转过头来,和颜悦色地对她说道:“请您原谅,商店的生意较忙,对您服务不周,十分抱歉,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刹那间,这位女顾客深感内疚,她面带愧色地连声道歉:“刚才我说的话有些冲动,也请您不要见怪……”
小华以“软”对“硬”,不卑不亢,表面看来“似水柔情”,实则却“力胜千钧”。毕竟以“硬”对“软”,就失去了钢的动力,而以“软”对“硬”却能够降温熄火。
日常交往过程中,如果对方说硬话,而你也说硬话,那么,任何事都会难以办成。与之相反,如果自己能够放低姿态,以柔克刚,则能达到既定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一句话既能把人说跳,又能把人说笑。”事实上,能把人说“跳”较为容易,而若要“把跳的人说笑”,则非要“会说话”不可。因此,在说服或者抗议别人的时候,不必与对方硬碰硬,而应以柔克刚,硬话软说。
以柔道安定人心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有时也能施行“柔道”。在楚、汉相争之时,项羽曾任用季布去攻打刘邦,季布多次把刘邦打得十分狼狈,甚至差点抓住刘邦,所以刘邦十分憎恨季布。西汉刚刚建立,刘邦就急不可耐地发布了一道命令,悬赏一千两金子捉拿季布,有胆敢留藏季布的人,诛杀本人及其父兄全家。季布藏到了濮阳一个姓周的人的家里,那人说:“汉朝搜查您非常急迫,快要搜到我的家里来了。您如果愿意听我的话,我才敢献出我的计策,如果不听,我就自己先抹脖子算了,免得连累全家。”季布听了他的话,他就给季布剃光了头发,脖子上套上铁圈,穿着发毛的破衣服,装在卖棺材的车里,卖给了当时著名的大侠朱家。朱家知道他是季布,还是买下了并将他安置在田间的屋舍里。然后,朱家到了洛阳,见到了汝阳侯滕公,劝他说:“季布有什么罪过吗?臣子各为其主,那是做臣子的职责啊!项羽的部下难道都能杀干净吗?现在皇上刚刚坐稳天下,却为自己的私怨去搜捕一个人,这向天下显示皇上的胸怀是多么狭窄啊!而以季布的贤能,汉朝又搜捕得这样紧急,这不是逼迫他向北逃往匈奴,或是向南逃往越地吗?把豪壮而勇敢的人赶往敌国,这就是楚王的尸体遭到伍子胥鞭打的原因啊!您为什么不偷空给皇上说说这件事呢?”
滕公心里知道朱家是个大侠客,季布一定藏在他的家里,但又觉得朱家说得很有道理,便在上朝议事的时候说了上述的话。刘邦果然被说服了,赦免了季布。
季布变刚为柔,能伸能缩,在当时也赢得了美名。刘邦还召见了季布,拜他为郎中。
刘邦因为赦免了季布而安定了人心,特别是那些过去与刘邦为敌而准备谋反的人都安下心,奉事汉朝,刘邦也得了个气度豁达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