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黑得奇怪,黑得悠远,整个世界都黑了。方茂水官昏昏然中依稀听到坝上有些动静。
方茂临时住处离库坝有一里路光景,以前每天夜里他都是枕着叫喊声、打桩声、抛石声睡觉的,习惯了。昨晚完工了,怎么还有人在坝上?估计施工的不放心又在加固…方茂翻了一个身,劝自己睡好觉,明天西伯侯要来参加竣工典礼的。
这天早晨也怪,司晨的那只骚雄鸡有气无力,打鸣像在打哈欠。方茂水官起身开房门,窠臼的吱呀声拖得特别长,和打鸣的哈欠遥相呼应,听了这声音都有再回榻上睡个回笼觉的想法了。他伸了一个懒腰,双手高高举起,把黎明前的黑暗托了起来。
扑面吹来一阵寒气,方茂的鼻子似乎有些塞。他回到房内穿上羔裘,再到户外打一路拳头。这是他每天要做的早课,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和平时不同的是清晨的雾气里头似乎掺和进了些泥土气,静心听听还有水声,这是怎么回事?打拳打得不定心了。
东方露出了一片晨曦,亮得阴阳怪气,有一层乌云盖着那片亮,把光线弄得像马赛克,似乎要遮什么羞。这时院门被撞开了,老葛头抢进院内失声呼道:“库…坝…被人扒了!”
常言道,大清早听到坏消息,心情要坏一天。方茂知道,这个坏消息的杀伤力可能会坏一辈子。急切地问:“谁扒的?”
老葛头说:“肯定有几百人,否则不可能一夜间扒了一半库坝。”
方茂作了一个深呼吸,把惊吓咽进肚里回笼一下再吐出来,这个过程中他想到了崇国水官扈方子。十天前扈方子来西沟提到接水渠的事,方茂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我举全国之力筑起的套渠,你来把渠接到崇国,吃现成饭,亏你想得出来的,可笑!肚子里做的文章上了脸,甩过去的眼色有点硬,少了外交辞令的圆滑,生硬地说了一句“套渠到瓜皮西沟就收渠了”。这句话从字面看没有什么,但语调摆在那儿的,说话前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完又做了一个手势,虽说是手掌在空中随意地一抓,却具有了勿庸置疑的坚定性,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当时扈方子的脸色很难看,和渠库里的水一样发了绿,然后猛然站起,一跺脚返身就走,把一声闷闷的“哼”留在了身后,算是这次拜访的最后一声招呼。这次难不成是崇人来报复?再问:“脚印是不是向东?”
老葛头说:“是的,凌乱的脚印确实向东。”
方茂沉吟着说:“一定是崇人干的,。”
老葛头说:“方蒙掉井里去的事我怀疑也是他们干的。”
方茂不置可否。方蒙三个月前死的,扈方子十天前跺了脚走的,看上去似乎和崇人没什么联系,但谁知道呢,对周国挖井开渠最眼红的就是崇国,何况姒得水就在崇国,同行必妒是常有的事。
方茂想到西伯昌马上要来参加竣工典礼,背上一阵发热,这个事…唉,该怎么收场啊!
————————————————
西伯昌和一班朝臣正午时分赶到了瓜皮西沟,马车直接驾到了库上,直接看到了被扒开的库坝。库水厚重地在缺口前打出一排很大的旋涡,然后执拗地奔涌而出泻进东沟,不绝于耳的哗哗声如诉如泣,泻走了周人三个多月的心血。
“怎么回事?”西伯昌转头看散宜生,散宜生定睛看着库坝发呆。
方茂战战兢兢地走到车边,说:“崇人眼红,昨夜来扒了坝。”
鬻子说:“崇人?为什么不是东沟人干的?”
方茂说:“就算是东沟人干的也一定是崇国在后面撑了他们的腰,否则他们没那个胆。”
散宜生皱着眉头问:“崇人会不宣而战?”
方茂说:“扈方子倒是来说过,想在下游接渠,被我拒绝了,没料到他们耍了横。”
西伯昌下车径直走到坝旁,库水正从他脚边傲慢地往东沟流去。他红涨着脸转头看方茂,说:“怎么搞的!”这是对方茂擅自拒绝的不满,话句子重了。西伯昌轻易不对下属发火,万不得已时也只会面露不悦,不说话,这就是发火了,都不高兴和你说话了。可现在,“怎么搞的!”敲响了当面鼓对面锣,形势一下到了危急关头。
辛甲侍卫长最懂侯爷的心思,听了这话替岳父大人捏了一把汗。他用手碰了碰身边的太颠。太颠没有反应,辛甲再碰,用上了劲。太颠用另一只手摸了摸刚被碰过的地方。辛甲的劲大了,都弄痛人了。
太颠是周国负责斥候的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他走到西伯昌的跟前,轻轻地说:“侯爷,这事由在下来调查吧。”
西伯昌拿手朝坝那儿挥了挥,这是同意让太颠去调查的手令。然后他转过身跨上马车,回去了,饭也不吃了,真生气了。散宜生、鬻子、南宫适、辛甲等一干朝臣也纷纷上车,回周南。车后扬起的灰尘掀起一片混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太颠目送着车队远去,回头再看库坝,东边的坝被扒了一大半,库水全往东沟流去,谁都看得出这是东边崇国人干的,侯爷当然也看得出。但是侯爷把气撒在水官头上,只字不提崇国。太颠是特务头子,当然拎得清意思,侯爷不想和崇国翻脸,也就是说不想开战。
他对方茂说:“和崇国还有谈的可能吗?”
方茂苦笑,摇了摇头。崇人的屁都放到鼻孔里来了还谈什么,必须武力解决。方茂自从女儿嫁给辛甲之后,多多少少也沾了点军人气概。打过去,周国的红甲兵团不是吃素的。
太颠也明白这时候应该武力解决,但侯爷的意思摆在那儿呢。西伯昌不是个怕事的人,而且和崇侯虎也一向不睦,现在不想和崇国开战一定有他的理由,可能是为了翦商“大谋”而“小忍”,也有可能是算了卦“不宜战”而暂歇干戈。总之,侯爷的想法永远是从大局考虑的,明察秋毫、深思熟虑和高瞻远瞩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砥砺奋进和继往开来的。他想了想说:“我还是先到东边去看看,探探虚实再作区处。”
“怎么去?”
“当然用民间方式去,就算是看风景也好,将来和崇国总有一仗,先去摸摸地形也是应该的,回头再向侯爷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