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倒是有点意思,一天早上我刚洗完漱,准备出门去上班,电话响了:“喂你好。”“喂你好,小李是吗?”“对,有什么能帮到您的吗?”“你那是不是有一套三室的房子......”她跟我介绍半天她看中的房源,我的确发了太多房源了,根本想不起来她说的是哪一套:“对不起姐,我还没上班呢,等我到店里给你查一下这个房源是否还在好吗?”挂掉电话我赶紧去了店里找她说的房源,并跟她约定好见面地点。当时真的有点紧张,第一次独立面对客户,而巧就巧在乔丹这一天刚好休息,老板又不在,只能我独立去谈。老板娘也看出我的担忧了,告诉我怎么去那个楼盘,在去的路上老板娘跟我通过短信交代我好多事,相当的详尽,我不得不说她真的是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到了地方我第一时间给客户打电话,结果没想到客户正跟两个大公司的经纪人在楼盘门口等我。我心里是虚的,看着他们两个那身工作服我就直哆嗦,硬着头皮就过去了。“对不起姐,我来晚了,这是我的名片。”我递给客户一张名片说。“没关系,是我来早了。我已经跟他们看完一套房子了,再去跟他们看下一个房源好吗?”“好的,我跟你一起去吧。”其中一个经纪人赶忙说:“不用了。”“我这也没事,也不能在门口站着等不是。”他们两个很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当着客户面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他们两个在前面走,我跟客户在后面走。一路上他们在前面聊,我跟客户在后面聊,特别和谐。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客户姓陈,是一个高中老师。他们的房源看完了,我说去看我的吧。之前那个讨厌的经纪人又说话了:“我们跟你们一起吧。”“不用了,你们忙你们的吧。”这两个二傻子居然还真就走了。我带着客户去看房子,我居然没有那个小区的电梯卡,我说让她在楼下等电梯,我上去给她按,她说就直接跟我爬吧。九楼啊,我一路就跟老太太聊天:“陈姐,您是哪个高中的老师啊?”“我不是奉阳的老师,是本溪的。你就叫我姨吧,我比你大太多了。”“好的,陈姨,我可不是什么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一直都在玩,高考才考不到400分,在你们学校能考多少名啊?”“我们学校相当于你们奉阳的实验跟育才,在我们那基本没有考这么低的。”“哦,当初想考体优的,但我大姐不让,考体优应该不至于上三本了就。我大姐成绩还是不错的,她是奉阳农业大学的公费研究生。”说着说着就到了十一楼了,我身体素质好完全没感觉啊,可把老太太累坏了:“小李,你看看到几楼了?”其实我早就想打开安全通道的门看看到几楼了,可就是聊着聊着给忘了,一打开门我就蒙了,那也得硬着头皮说啊:“对不起,陈姨,十一楼了。”“没关系,往下爬呗。”
进到房子里我就傻了,这什么房子啊,我还在那巴巴的介绍呢。事实上我们的这个房源不好的同时还贵,老太太说的房源基本可以说完美还比市价便宜十万左右,老太太也没说什么。出了门我居然还好意思问人老太太的意向,老太太说:“小李,我还是喜欢第一套我跟他们两个看的那个,你们家有吗?看你忙前忙后的,如果你家有就在你家买吧。”我赶紧给老板娘打电话问这个房源,这房子是人家的独立房源,我们家没有。老板娘让我在小区等着,说老板马上就到。我跟老太太在小区里聊了20分钟,我心越来越虚,一直往小区外看,我都怕我稳不住她了,这时候老板的车终于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我赶忙冲着老板招手,我把两个人介绍给彼此,我们老板跟客户握了下手跟着我叫了一声陈姨,这声陈姨之后我们老板就再也没带着人家的姓称呼过她,叫得特亲。
我们老板为什么来呢?因为他有一个好老丈人,是在负责这个小区供暖的锅炉工,只要我们能告诉他门牌号他就能知道业主电话。老板就让老太太带着我们去找她说的房源,老太太也没记住。总之找了半天,最终凭着记忆找到一个楼说好像是这栋的九楼,我们老板特聪明,看看各家的窗户以及窗帘就确定是这个楼,为了确定他的猜测更为重要的是确定门牌号我们上楼去确认了一下。他当着老太太的面给老板娘打电话:“你看看我们家有没有什么区几号楼几单元几楼几号这个房子。”然后挂了电话后跟老太太说:“我媳妇在那边查这个房源的业主电话呢。”老板娘从她父亲那得到业主电话给他回了电话,然后我们就回店里了。在车上老太太就问:“小房,这房子你收我多少中介费啊?”“姨,按说应该是两个点,我就收你一口价5000吧。”其实当时二手房的中介费就没有能收到两个点的,各家都是一再压价来竞争,但这么大的房子怎么也得10000块。不过我们这个客户是别人的,房源是撬的。
老太太挺高兴,结果没想到到了店里给那个在国外的业主打电话确认价格,那个败家业主坐地起价,在原来的价格基础上加了五万块。我们老板在中间斡旋嘴都喷干了也没讲下来一分钱。老太太也轴,我们老板说给她介绍个别的房子她连看都不看,最终还是以老太太非常不满意的价格签了这单。
后来老板娘总结我这两单我觉得总结的挺好的:“李好,严格意义讲,第一单不算你的,乔丹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你就是带客户看了一下房子,客户也爽快。第二单不得不说你发房源够努力,发的够多,但人老太太就看你够真诚所以跟你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