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长公主现象
西汉一直处于高危状态下运行!
刘邦建立西汉之初,为了安抚功臣,稳定天下,先后分封了八个异姓王。之后,为了使刘氏天下万古千秋,刘邦又先后剿灭了其中七个异姓王;与此同时,又先后册立自己的儿子、侄子为诸侯王。刘邦去世,吕后临朝称制,又将刘氏诸侯王当作异姓王,先后铲除四个刘姓王;与此同时,又分封了四个吕姓王。吕后去世,陈平、周勃等功臣派发动政变,铲除了吕姓王,扶持刘邦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登基,是为文帝。文帝当权,对诸侯王诚惶诚恐。读书人贾谊建议文帝“众建诸侯少其力”,以此弱化诸侯势力,巩固皇权。景帝当权,读书人晁错意识到诸侯势力对皇权的威胁与日俱增,建议景帝削藩,导致“七国之乱”,差一点毁了景帝的皇权。到了武帝,主父偃向武帝策划“推恩令”的计谋,用以削弱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到此为止,汉朝才结束了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
之后,又是外戚威胁皇权。这一弊端,始于吕后。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惠帝母亲吕后专权,气死了惠帝,继而自己临朝称制,差一点毁了刘邦的刘氏政权。功臣派政变成功,文帝上台。文帝皇后窦氏,左右儿子景帝、孙子武帝两朝政权。
景帝在位16年,一直受皇太后困扰,差一点让他的弟弟梁王刘武做了他的继承人。景帝去世,武帝继位,窦皇太后,成了太皇太后,仍然干扰武帝执政。
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继续干扰武帝执政。武帝在位54年,早期,丞相、太尉大权被新老外戚田蚡、窦婴把持。
后来,武帝为了杜绝外戚之祸,在册立昭帝之前,处死了昭帝的母亲。
外戚之祸之后,又萌生了长公主之祸。长公主因身份特殊、地位特殊,一般都很任性。
长公主之祸始于文帝,文帝的长公主刘嫖,号称馆陶公主。馆陶公主是风光无限的大汉嫡长公主,其容貌姿色胜过当年的窦皇后,倾国倾城。汉文帝三年,馆陶公主嫁给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陈午。陈午是陈婴的孙子,世袭列侯。在汉高祖功臣列表中,陈婴仅仅是倒数第二的列侯。当时堂邑侯封邑仅600户,因陈午做过楚国丞相,堂邑侯封邑增加到1800户。陈午秉性善良,容貌清秀,虽没有功勋,但生活依旧富足。可惜,陈午英年早逝。公元前129年,窦太主的丈夫陈午过世后,她已是个六十多岁的妇人,寡居在家。此时,她迷恋上一位叫董偃的美少年。董偃到十八岁时,在外做窦太主的随从,回府里则是她的内侍。董偃生性温柔和善,陪伴馆陶公主过上了一段荒唐生活。在三十岁那年董偃郁郁而终。馆陶公主在失去董偃后数年才过世,遗言要求与情夫董偃合葬于霸陵。馆陶公主不但私生活任性,而且在皇宫中也有恃无恐。馆陶公主仗着母亲的宠爱,在宫中为所欲为。为了讨好弟弟景帝,不断地为弟弟提供美女,赢得了景帝的喜欢。馆陶公主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日后成为皇后,于是便找到时为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夫人,希望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栗夫人因讨厌馆陶公主不断为景帝提供女人而讨厌馆陶公主,由此拒绝了馆陶公主的请求。这样也惹恼了馆陶公主,于是,馆陶公主不断在景帝面前中伤栗夫人。由此栗夫人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而且搭上了自己儿子的前途。不久她儿子刘荣的太子职位也被景帝剥夺了。馆陶公主之后转而与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提亲,王夫人脑子好使,马上答应了馆陶公主的请求,刘彻不久后就被景帝册立为太子,之后当了皇帝,陈阿娇也一路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后。再之后陈阿娇这个皇后又栽在了武帝的长公主平阳公主的手上。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平阳公主的婚姻生活与馆陶公主也差不多。平阳公主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平阳公主也继承了馆陶公主的衣钵,不断地为弟弟-----武帝刘彻提供女人。卫子夫就是平阳公主为武帝提供的第一个女人。武帝有了卫子夫,陈阿娇就失宠了。之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平阳公主又为武帝提供了李夫人。李夫人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胞妹,有了李夫人,卫子夫的皇后之尊也就慢慢消失了,直至最后酿成巫蛊之祸而丧命。
到了昭帝,因种种原因,武帝众多公主中只留下鄂邑公主一人。鄂邑公主,出生年月不详,汉武帝刘彻之女,武帝朝封为帝女--鄂邑公主。为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姐,因其封地在鄂邑,故称鄂邑公主,因嫁盖侯为妻,或其生母姓盖,又称盖主或鄂盖主。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年幼,因她为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鄂邑公主便抚养汉昭帝于宫中,对昭帝有供养劳苦之功,多次被益封爵邑,前87年,封为鄂邑长公主。鄂邑公主在盖侯死后,和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私通。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听说此事,为成全鄂邑长公主的欢喜,就下诏命令丁外人侍奉鄂邑长公主。鄂邑长公主不但婚姻生活如以上两位长公主一样糟糕,其行为比以上两位长公主更恶劣。
故事从霍光辅政说起。
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不仅是武帝临终托孤的辅政大臣,而且他们两家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这对夫妻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想把自己的孙女送进宫中与昭帝成亲,霍光不同意,理由是孩子年龄太小。上官桀父子转而求情于鄂邑长公主。鄂邑盖主成全了上官桀父子的求情,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偼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上官安由此当上了票骑将军,封桑乐侯。
之后,霍光有时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得到昭帝信任,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在武帝时代,上官桀已经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又都是将军,有椒房中宫的关系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虽是她的外祖父,反倒独揽朝廷大权,从此引发上官桀父子对霍光的不满,跟霍光争起权来。
燕王旦武帝在世时,就有夺权野心。现在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再说御史大夫桑弘羊建立了酒的官买制度,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自以为功高,也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受到霍光的阻挠,也怨恨霍光。于是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和桑弘羊和燕王旦由于共同的利益追求,串通一气,勾结密谋,企图陷害霍光。叫人冒充燕王上书,说霍光外出聚集郎官和羽林兵操练的时候,僭越职权,断绝路人交通,出发前安排宫中太官先行,为其准备饮食;又提到苏武过去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做了典属国,而大将军部下长史杨敞没立功就当了搜粟都尉;又擅自增调将军府的校尉;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臣子但愿缴回符玺,进宫参加值宿警卫,观察奸臣有什么事变。他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
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调校尉到现在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呢?况且将军要干坏事,并不需要校尉。”当时昭帝才十四岁,尚书和左右的人都感到惊讶,而上奏书的人果然失踪了,追捕得很紧。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
此事过后,上官桀父子、鄂邑长公主等仍不以此为戒,继续作恶。他们又计划让鄂邑长公主做东,宴请霍光,趁此做掉霍光,然后让燕王旦继位。阴谋被昭帝识破。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被处死,燕王旦、鄂邑长公主畏罪自杀。
昭帝在位十三年,霍光辅政十三年,天下百姓都过上了富足日子,周边各族都按时朝贡,归附汉庭。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逝世,经过一段曲折之后,宣帝继位。欲知其详,请看后一章,宣帝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