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祖孙斗法
景帝刘启有两大功勋被历史忽视了!
景帝刘启削藩被历史忽视了!景帝刘启削藩与他前面的皇帝削藩有本质的区别。之前的削藩是换汤不换药。刘邦的削藩是将异姓王换成刘姓王;吕后削藩是将刘姓王换成吕姓王;文帝刘恒削藩连汤都没有换,只是在汤里都加点水,稀释浓度,由一个刘姓王变成几个刘姓王。景帝刘启削藩与以上不同,以上仅是从形式上削藩,而景帝刘启是从实质上削藩。景帝刘启削藩是收回藩王权力,让藩王变成一个仅仅是利用土地来养活自己、无职无权的贵族,这为武帝执政清除了障碍!
景帝刘启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在景帝刘启之前,从刘邦开始到景帝刘启,汉朝信奉黄老哲学,用黄老哲学治国。刘邦是开国皇帝,从秦朝的废墟上建立了汉朝,秦朝严刑峻法,导致秦朝灭亡。刘邦吸取秦朝的历史教训,主张无为而治,让民休养生息。这顺应了民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惠帝继位与吕后临朝称制,特别是吕后临朝称制时期,统治基础不牢,吕后继续坚持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文帝刘恒时期,文帝刘恒考虑自己称帝,外部有很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刘姓王的阻力,当然还包括元老、功臣。所以文帝刘恒统治时期,都特别小心谨慎,尽管文人贾谊多次建议文帝刘恒改弦更张,积极有为,文帝刘恒也只是赞同、欣赏贾谊的主张,并不想实施贾谊的主张。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安定,应当改订历法,改革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但文帝刘恒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是以包容、安抚、忍让等来对待国家内部发生的叛乱现象。后有晁错建议文帝刘恒治国要有权术,文帝刘恒也是表示欣赏而已。晁错还为此专门写过文章,认为君主要懂得刑名之术,这样才能使地位尊贵显赫,功名传播万代。对此,文帝刘恒从态度上表示赞赏,从具体措施上仍然是我行我素。景帝刘启冷静地观察了文帝刘恒统治时期的利弊,对用黄老治国产生了怀疑。特别是曾经的老师,后来的御史大夫-----晁错给景帝刘启产生了较大影响。景帝刘启想改弦更张,变黄老治国为以儒治国。
景帝刘启知道,要改弦更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难对付的是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窦太后一生信奉黄老哲学,强调整个家族只能信奉黄老学说。景帝刘启知道,窦太后的能力。要是窦太后这里通不过,自己要推行以儒治国,只能是梦想!
一天,景帝刘启找来儒生辕固生以及老子信徒黄生,让这两人就“汤武非受命”进行辩论。当时窦太后也在场。这是景帝刘启特意安排的,其用意是试水温。
黄生说:“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辕固生说:“不然。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不得已而立,非受命而何?”
黄生说:“冠虽弊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上下之分也。桀纣虽失道,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非弑而何?”
辕固生就说:“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阻拦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这两人的辩论,清楚地表明,儒家与黄老学派在对待皇位继承上的观点水火不容。儒家主张适度变革,黄老学派主张继承。刘启在一旁觉察到这两人的辩论继续深入下去,会引来杀身之祸,便及时制止了这两人的辩论。就是这样,窦太后还是不高兴!
窦太后听了虽然愤怒,尽管极力克制,但也无法忍受,便直截了当地问辕固生:“老子是一本怎样的书?”辕固生明知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仍不加以掩饰地说:“老子之言只不过是一般普通人的论调而已!”窦太后听了,便骂辕固生:“猪狗不如的儒生!”并下令将辕固生扔进野猪圈,去与野猪搏斗,是生是死,听天由命。景帝刘启支持辕固生的言论,但景帝刘启又不敢违逆母亲窦太后,只得偷偷地递给辕固生一柄锋利的匕首。辕固生走进野猪圈,一刀刺死了野猪。窦太后看到野猪已死,默不作声,最后决定免辕固生一死。最终还是撤了辕固生的官职。景帝刘启由此知道,只要窦太后活在世上,就不想改变黄老治国的现状。景帝刘启也并没有泄气,只是变换了方法,景帝刘启想自己虽然不能改弦更张,那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吧!于是景帝刘启为儿子刘彻聘请了以讲儒学之道的老师。这样卫绾这个有名的儒家学者变成了刘彻的老师!
刘彻登基后,儒老之争更为强烈!
刘彻登基后,他的老师卫绾升为御史大夫,之后卫绾又推荐有名的儒家学者申公的弟子王臧为汉武帝刘彻的老师。这样,刘彻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儒家学说的教育;登基后进一步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由此,汉武帝刘彻对儒家的信仰根深蒂固。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下发诏书,经常引用儒家经典,也把儒家赞美的成康之道、唐虞尧舜之世,当作自己的政治理想。
刘彻即位才十六岁,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加上景帝刘启在任上已经将有威胁的几个诸侯进行外科切除手术,为汉武帝刘彻执政清除了障碍,刘彻想大显身手,招募了很多人才。又将其中诸如提倡申不害、商鞅、韩非子、苏秦、张仪等学说的学者清除干净了,重用的是诸如赵绾、王臧等一类提倡儒家学说的人才,他过去的老师卫绾升为丞相、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国舅爷窦婴、田蚡也是他们一伙的。这些人以为生逢其时,又适逢其主,便想辅助刘彻推广儒家学说,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盛世。这些人干得热火朝天,声势闹得很大。这时,有一个旁观者在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个旁观者就是信奉黄老学说的窦太后,现在已经是太皇太后。她心里不高兴!因为这些人鼓动她的孙子,冷落她信奉的黄老学说。此时的窦太皇太后,已经双目失明,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她对孙子的一些做法,只是不高兴,偶尔也发几句牢骚,并没有直接干预。因为老人见多了这样的事情,老实说,这位老人也想看看她的小孙子在这些人的鼓动下到底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安静了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刘彻以儒家思想治国开始还是很顺利,但是这些人有点盲目自信或许叫做懵儿不知天。窦太皇太后对此,有时也发几句牢骚,他们听到了,他们不高兴了!他们鼓动刘彻说:“以后办事,不要经过东宫,以免那老太太不高兴!”刘彻听了不置可否!这话传到窦太皇太后耳朵里了,老太太很平静。当刘彻知道了这件事后,心里七上八下,以为老祖母要找他训话。十天半月过去了,老祖母还是没有动静。刘彻越发不安起来。老祖母不找他训话,他无法知道老祖母的想法!
两个多月后,老祖母派人来找刘彻。刘彻进门见老祖母还是那个样子,看不出老祖母是高兴还是愤怒,再加上老祖母双目失明,更是了无表情,这让刘彻有点害怕!刘彻忐忑不安地跪在老祖母面前,请完安后,老祖母说话了。
“彻儿,我告诉你两件事情!你身边的那个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不是鼓动你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要经过我,让你自己做主吗?他们这是不安好心,欺你年少不懂事。他们拿你做挡箭牌,暗地里做些翻天的事情。他们这是玩的新垣平伎俩!什么是新垣平伎俩?你知道吗?新垣平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个方士,他靠骗术,骗取汉文帝的信任。他叫人在一只玉杯上刻上“人主延寿”四个字,诡称是一个仙人送给汉文帝的。汉文帝想求长生,所以对这些鬼话竟一点也不怀疑。
新垣平靠骗术爬上了大夫的官位。他还请汉文帝做两件大事,一件是改元,一件是进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礼。
新垣平在汉文帝面前装神弄鬼,屡屡得逞,得意洋洋的时候,丞相张苍和廷尉张释之暗地里派人去监视新垣平的行动,还真的查出了那个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
张苍和张释之让人上书,告发新垣平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实话,有凭有据的罪状不得不叫汉文帝相信。他仔细地想一想,才从迷梦中醒来,他后悔自己的糊涂,痛恨方士的可恶,他立刻革去新垣平的职位,把他交送廷尉张释之审问。
新垣平一见张释之的威严,早已吓得魂飞天外,一经审问,他没法抵赖,只好把前后欺诈的经过和盘托出。张释之判他个大逆不道的重罪,新垣平被灭门三族。
这两个月,我派人暗地里调查了这两个人。赵绾在老家置办了很多田地,他上任才两个月,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郎中令王臧私下里对身边的人说,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们之间提前通气、商量好了才对刘彻讲。他这是安的什么心?他这是要架空你,让你这个皇帝为他们服务!还有那两个国舅爷,一个人老国舅爷窦婴,一个少国舅爷田蚡,也是他们一伙的,不安好心!现在我告诉你,赵绾、王臧两人收监审查;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官。”老祖母说完,一动不动地正坐在龙椅上,刘彻大汗淋漓,跪在地上,不敢起来!窦太皇太后轻声说:“起来吧!去把这件事办了!”
刘彻立即派人把赵绾、王臧关进了监狱!后来这两人都在监狱里自杀了!窦婴、田蚡免官!
过了几天,窦太皇太后又把刘彻找去,对刘彻说:“这几天,我考虑了很久,认为你做皇帝不合适!结婚几年了,还没有儿子,连个女儿也没有生出来,你没有生育能力!没有生育能力,这事很严重!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怎么能做皇帝呢?因此,我决定免去你的皇帝,让你的皇叔刘安继位皇帝!”窦太皇太后说得轻言细语,刘彻听了如晴天霹雳!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母女联手。